一种复方清带灌注液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61743发布日期:2022-11-04 23:2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清带灌注液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清带灌注液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2.妇女湿热下注型带下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主要表现为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痒灼痛、带下量多、味臭、呈泡沫状、豆渣样或色黄如脓,舌苔黄腻,脉数等。目前治疗妇女湿热下注型带下的中成药洗剂很多,但大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05年7月6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公开号cn1634357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熊胆粉0.2%-0.25%、苦参32%-35%、蛇床子20%-24%、黄连16%-18%、土荆皮10%-12%、雄黄0.5%-0.8%、丁香叶10%-12%、儿茶0.8%-1.0%、白矾(煅)0.8%-1.0%。2、中国专利公报2016年12月21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阴道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6236866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熊胆粉16g、苦参2400g、蛇床子1600g、黄连1200g、雄黄48g、儿茶64g、土荆皮800g、白矾(煅)64g、丁香叶800g。3、中国专利公报1994年11月16日公开了名称为“复方清带散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94964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蛇床子200kg、黄连150kg、苦参200kg、土荆皮100kg、丁香叶100kg、枯白矾10kg、儿茶膏8kg、雄黄6kg、熊胆2kg。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以上这种组方配比制成的中成药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此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我公司产品“复方清带灌注液”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将“苦参”改成“苍术”、“蛇床子”改成“艾叶”,并对处方用量进行筛选,并对工艺进行调整,对“苍术、艾叶、丁香叶”进行挥发油提取。发现本发明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妇科外用灌注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疗效更为显著的一种复方清带灌注液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的用量配比为:
[0004][0005]
现有技术专利检索:1、中国专利公报2005年7月6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外用洗剂”公开号cn1634357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熊胆粉0.2%-0.25%、苦参32%-35%、蛇床子20%-24%、黄连16%-18%、土荆皮10%-12%、雄黄0.5%-0.8%、丁香叶10%-12%、儿茶0.8%-1.0%、白矾(煅)0.8%-1.0%。2、中国专利公报2016年12月21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治疗阴道炎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6236866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熊胆粉16g、苦参2400g、蛇床子
1600g、黄连1200g、雄黄48g、儿茶64g、土荆皮800g、白矾(煅)64g、丁香叶800g。3、中国专利公报1994年11月16日公开了名称为“复方清带散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94964a的专利申请,组成此发明原料药的配比为:蛇床子200kg、黄连150kg、苦参200kg、土荆皮100kg、丁香叶100kg、枯白矾10kg、儿茶膏8kg、雄黄6kg、熊胆2kg。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以上现有技术1、2、3这几种组方配比制成的中成药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在此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对我公司产品“复方清带灌注液”的处方进行二次开发,意外的发现将“苦参”改成“苍术”、“蛇床子”改成“艾叶”,并对处方用量进行筛选,并对工艺进行调整,对“苍术、艾叶、丁香叶”进行挥发油提取。发现本发明中药配方制成的中成药,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妇科外用灌注液。
[0006]
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7]
组方配比:
[0008][0009]
制备方法:
[0010]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11]
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具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妇女湿热下注型带下,症见阴痒灼痛、带下量多、味臭、呈泡沫状、豆渣样或色黄如脓,舌苔黄腻,脉数等,用于霉菌性、滴虫性、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0012]
药效学试验:
[0013]
一、本发明处方筛选试验:本发明处方原料药配比是经过严格药理筛选试验,得出的最佳原料药配比。
[0014]
处方筛选实验药物的制备:
[0015]
a组:组方配比:
[0016][0017]
制备方法:
[0018]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19]
b组:组方配比:
[0020][0021]
制备方法:
[0022]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23]
c组:组方配比:
[0024][0025]
制备方法:
[0026]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27]
d组:组方配比:
[0028][0029]
制备方法:
[0030]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31]
e组:组方配比:
[0032][0033]
制备方法:
[0034]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035]
实验目的:通过对a组、b组、c组、d组、e组的抗炎、镇痛、止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实验研究,将a组、b组、c组、d组、e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036]
试验方法:a组、b组、c组、d组、e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磷酸组织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
[0037]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38]
实验材料
[0039]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04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
度配制。
[0041]
实验方法
[0042]
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用100%二甲苯0.02ml/只涂于左耳内外两面,右耳不作任何处理,0.5h后在涂抹二甲苯的部位涂抹药物,对照组涂抹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2.8g生药/kg。给药4h后将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6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两耳相同部位打下圆耳片,用分析天平称重,每鼠左耳片重量减去右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1
[0043]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044][0045]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46]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抗炎作用强。
[0047]
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0048]
实验材料
[0049]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050]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051]
实验方法
[0052]
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实验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给药1h后,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随即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生理盐水0.2ml/只,20min后处死小鼠,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5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5ml,3000r/min离心1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于721分光光度计下591nm比色,测定吸收度的值。实验结果:见表2
[0053]
表2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0054][0055][0056]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57]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对水肿炎症渗出的抑制作用强。
[0058]
三、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059]
实验材料
[0060]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061]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062]
实验方法
[0063]
昆明雌性小鼠6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实验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给药1h后,每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记录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实验结果:见表3
[0064]
表3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065][0066]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67]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镇痛作用强。
[0068]
四、对磷酸组织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069]
实验材料
[0070]
1、动物:雌性豚鼠,体重260~300g。
[0071]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072]
实验方法
[0073]
健康雌性豚鼠60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涂抹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1.1g生药/kg。实验前1日给各组豚鼠右后足背剃毛,各组按剂量涂药1次。实验当天,以粗砂纸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处,面积约1cm2,局部再按剂量涂药1次,涂药后10min,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2%、0.03%、0.04%
……
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擦伤处,以引起豚鼠出现回头舔擦伤处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求各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4
[0074]
表4对磷酸组织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075][0076]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a组比

p<0.05。
[0077]
结果表明:a组、b组、c组、d组、e组能明显提高磷酸组织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b组、c组、d组、e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c组、d组、e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a组比b组、c组、d组、e组的止痒作用强。
[0078]
五、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
[0079]
实验材料
[0080]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081]
2、药物:a组、b组、c组、d组、e组五个处方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082]
实验方法
[0083]
昆明种雌性小鼠6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实验各组小鼠每日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1h后,小鼠尾静脉注射20%印度墨汁生理盐水溶液每10g体重0.1ml,于注射后2min和12min从小鼠眶静脉丛取血25μl,立刻放入2ml的0.1%碳酸钠溶液中,摇匀,以碳酸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于分光光度计675nm处测吸收度od值,计算吞噬指数k:k=logod
1-logod2/t
2-t1实验结果:见表5
[0097]
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1):“熊胆粉0.23%、苦参34.3%、蛇床子23%、黄连17.2%、土荆皮11.4%、雄黄0.69%、丁香叶11.4%、儿茶0.89%、白矾(煅)0.89%。”及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实施例2):“熊胆粉0.24%、苦参33.22%、蛇床子24%、黄连16%、土荆皮12%、雄黄0.70%、丁香叶12%、儿茶0.92%、白矾(煅)0.92%。”及同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实施例3):“熊胆粉0.21%、苦参35%、蛇床子22.5%、黄连18%、土荆皮11.01%、雄黄0.59%、丁香叶11.01%、儿茶0.84%、白矾(煅)0.84%。”及同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1):“熊胆粉0.23%、苦参34.3%、蛇床子22.9%、黄连17.2%、雄黄0.69%、儿茶0.92%、土荆皮11.4%、白矾(煅)0.92%、丁香叶11.4%。”及同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2组(实施例3):“熊胆粉0.43%、苦参28.69%、蛇床子28.69%、黄连14.35%、雄黄0.86%、儿茶0.57%、土荆皮12.91%、白矾(煅)0.57%、丁香叶12.91%。”同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蛇床子25.77%、黄连19.33%、苦参25.77%、土荆皮12.89%、丁香叶12.89%、枯白矾1.29%、儿茶膏1.03%、雄黄0.77%、熊胆0.26%。”相比,药效学试验结果有显著提高。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
[0098]
(一)实验药物的制备:
[0099]
1、原料:
[0100]
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由熊胆粉0.32g、苍术48g、艾叶32g、黄连24g、土荆皮16g、雄黄0.96g、丁香叶16g、儿茶1.28g、煅白矾1.28g制备(按本发明:熊胆粉0.32g、苍术48g、艾叶32g、黄连24g、土荆皮16g、雄黄0.96g、丁香叶16g、儿茶1.28g、煅白矾1.28g配比)。
[0101]
a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由熊胆粉0.32g、苦参48g、蛇床子32g、黄连24g、土荆皮16g、雄黄0.96g、丁香叶16g、儿茶1.24g、白矾(煅)1.24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1):熊胆粉0.23%、苦参34.3%、蛇床子23%、黄连17.2%、土荆皮11.4%、雄黄0.69%、丁香叶11.4%、儿茶0.89%、白矾(煅)0.89%配比)。
[0102]
b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由熊胆粉0.34g、苦参46.5g、蛇床子33.6g、黄连22.4g、土荆皮16.8g、雄黄0.98g、丁香叶16.8g、儿茶1.29g、白矾(煅)1.29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2组(实施例2):熊胆粉0.24%、苦参33.22%、蛇床子24%、黄连16%、土荆皮12%、雄黄0.70%、丁香叶12%、儿茶0.92%、白矾(煅)0.92%配比)。
[0103]
c组为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由熊胆粉0.29g、苦参48.9g、蛇床子31.5g、黄连25.2g、土荆皮15.4g、雄黄0.83g、丁香叶15.4g、儿茶1.17g、白矾(煅)1.17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1重量配比3组(实施例3):熊胆粉0.21%、苦参35%、蛇床子22.5%、黄连18%、土荆皮11.01%、雄黄0.59%、丁香叶11.01%、儿茶0.84%、白矾(煅)0.84%配比)。
[0104]
d组为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由熊胆粉0.32g、苦参48g、蛇床子32g、黄连24g、土荆皮16g、雄黄0.96g、丁香叶16g、儿茶1.28g、白矾(煅)1.28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1):熊胆粉0.23%、苦参34.3%、蛇床子22.9%、黄连17.2%、雄黄0.69%、儿茶0.92%、土荆皮11.4%、白矾(煅)0.92%、丁香叶11.4%配比)。
[0105]
e组为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2组:由熊胆粉0.60g、苦参40.1g、蛇床子40.1g、黄连20.1g、土荆皮18.1g、雄黄1.20g、丁香叶18.1g、儿茶0.80g、白矾(煅)0.80g配比制备(按对比文件2重量配比2组(实施例3):熊胆粉0.43%、苦参28.69%、蛇床子28.69%、黄连14.35%、雄黄0.86%、儿茶0.57%、土荆皮12.91%、白矾(煅)0.57%、丁香叶12.91%配比)。
[0106]
f组为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由熊胆粉0.36g、苦参36g、蛇床子36g、黄连27g、土荆皮18g、雄黄1.08g、丁香叶18g、儿茶膏1.44g、枯白矾1.80g配比制备(对比文件3重量配比1组(实施例):蛇床子25.77%、黄连19.33%、苦参25.77%、土荆皮12.89%、丁香叶12.89%、枯白矾1.29%、儿茶膏1.03%、雄黄0.77%、熊胆0.26%配比)。
[0107]
2、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除丁香叶、苍术、艾叶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外,其余药材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制法相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制法相同,具体如下:
[0108]
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制法:
[0109]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110]
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制法:
[0111]
以上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蛇床子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苦参、稍浸、捞出、润透、切成2~4mm片,加4~6倍量的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及清膏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0112]
(二)药效学实验过程:
[0113]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抗炎、镇痛、止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0114]
试验方法: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0115]
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16]
实验材料
[0117]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118]
2、药物: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119]
实验方法
[0120]
昆明种雌性小鼠8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用100%二甲苯0.02ml/只涂于左耳内外两面,右耳不作任何处理,0.5h后在涂抹二甲苯的部位涂抹药物,对照组涂抹等量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2.8g生药/kg。给药4h后将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6mm打孔器分别在左右两耳相同部位打下圆耳片,用分析天平称重,每鼠左耳片重量减去右耳片重量即为肿胀度。实验结果:见表1
[0121]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0122][0123]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

p<0.05。
[0124]
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抗炎作用强。
[0125]
二、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0126]
实验材料
[0127]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128]
2、药物: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129]
实验方法
[0130]
昆明种雌性小鼠8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实验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给药1h后,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体重,随即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生理盐水0.2ml/只,20min后处死小鼠,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5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5ml,3000r/min离心1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于721分光光度计下591nm比色,测定吸收度的值。实验结果:见表2
[0131]
表2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0132][0133]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

p<0.05。
[0134]
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对水肿炎症渗出的抑制作用强。
[0135]
三、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136]
实验材料
[0137]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138]
2、药物: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139]
实验方法
[0140]
昆明雌性小鼠8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实验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给药1h后,每鼠均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记录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实验结果:见表3
[0141]
表3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142][0143][0144]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

p<0.05。
[0145]
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镇痛作用强。
[0146]
四、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147]
实验材料
[0148]
1、动物:雌性豚鼠,体重260~300g。
[0149]
2、药物: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150]
实验方法
[0151]
健康雌性豚鼠80只,体重260~300g,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对照组涂抹等量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涂抹给药均为1.1g生药/kg。实验前1日给各组豚鼠右后足背剃毛,各组按剂量涂药1次。实验当天,以粗砂纸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处,面积约1cm2,局部再按剂量涂药1次,涂药后10min,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2%、0.03%、0.04%
……
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擦伤处,以引起豚鼠出现回头舔擦伤处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求各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表4
[0152]
表4对磷酸组胺引起豚鼠致痒反应的影响
[0153][0154]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

p<0.05。
[0155]
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止痒作用强。
[0156]
五、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0157]
实验材料
[0158]
1、动物: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25~29g。
[0159]
2、药物: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药物在实验前按含生药材为14%的浓度配制。
[0160]
实验方法
[0161]
昆明种雌性小鼠80只,体重25~29g,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每鼠每天肌肉注射植物血凝素10mg/kg,共注射3d,同时实验各组小鼠每日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分别注射给药均为2.8g生药/kg,小鼠按0.2ml/10g体积注射,共8d,第8d剪尾,取血推片,瑞氏染色,油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淋巴母细胞的数量,计算所占百分率。实验结果:见表5
[0162]
表5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0163][0164]
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

p<0.05。
[0165]
结果表明: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均可使小鼠对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淋巴母细胞的百分率增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与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强。
[0166]
实验结果: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和a组、b组、c组、d组、e组、f组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能明显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磷酸组胺引起豚鼠瘙痒的致痒阈;可使小鼠对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增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0167]
结论: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的抗炎、镇痛、止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组比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临床用于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的治疗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168]
实施例1:本发明复方清带灌注液的制备:
[0169]
组方配比:
[0170][0171]
制备方法:
[0172]
以上熊胆粉、苍术、艾叶、黄连、土荆皮、雄黄、丁香叶、儿茶、煅白矾共九味,雄黄粉碎成极细粉,熊胆粉、儿茶、白矾三味粉碎成最细粉;丁香叶、苍术、艾叶加水10倍量浸泡4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所得水提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土荆皮酌予碎断,加5倍量75%乙醇,40℃温浸二次,每次48小时,合并浸渍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取黄连,酌予碎断,加8倍量的0.5%硫酸溶液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ph至9~10,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8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4的清膏;将上述细粉、清膏及挥发油混合,加水稀释,搅匀,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搅匀,即得灌注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