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固定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9822发布日期:2022-11-12 06:29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整脊固定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座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整脊固定椅。


背景技术:

2.整脊疗法,又称“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恢复脊柱正常力线、松解局部拘挛软组织、促进气血和畅,从而治疗脊柱及内、妇科等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改变位置,甚至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间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此外,对合并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能松解粘连,能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目前除应用于脊柱疾病外,还应用于内、妇科疾病,整脊疗法广受欢迎。
3.整脊手法是通过患者坐在座椅上,术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法对患者脊柱(包括颈椎、腰椎、胸椎、骨盆)和上半身关节进行手法调整和复位,以达到整脊复位,调节机体生理及病理的目的。目前多数医院并没有专门的固定装置,多以普通座椅代替。在进行整脊治疗的过程中,普通座椅没有固定装置,无法将患者固定在座椅上,加大整脊的难度。
4.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整脊固定椅,实现在整脊治疗时固定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脊固定椅,实现在整脊治疗时固定患者。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整脊固定椅,包括第一凳体、用于固定大腿根部的第一固定带和用于固定小腿的两条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位于第一凳体顶部且由三角片和两条绑带一体成型,三角片的一角与第一凳体固定连接,两条绑带分别与三角片的另外两个角连接;两条第二固定带间隔设置在第一凳体侧面。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9.所述第一凳体顶部间隔设有两个安装环,一绑带悬空端穿过一安装环,通过魔术贴可结合或分离于该绑带上;另一绑带悬空端穿过另一安装环,通过魔术贴可结合或分离于该绑带上。利用安装环,绑带环绕患者大腿根部并将患者大腿根部固定在第一凳体。
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凳体相对安装环位置上设有收纳槽,安装环安装在收纳槽内,安装环顶面与第一凳体顶面平齐。安装环不凸出于第一凳体顶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1.所述第一凳体底部设有踏板。利用踏板支撑患者脚掌,放置患者脚掌悬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更进一步的,所述踏板设有滑块,第一凳体侧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导轨,滑块可滑动的嵌入导轨内,踏板与第一凳体之间设有用于紧固踏板的紧固件。踏板可根据患者的脚掌
与地面距离,调整踏板的位置,确保踏板能支撑患者脚掌。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块设有螺杆,螺杆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导轨外且与踏板连接;紧固件为与螺杆匹配的第三螺母,第三螺母套设于螺杆上且拦挡于导轨外。转动第三螺母,螺母与滑块夹持导轨,使踏板固定。
14.整脊固定椅还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第一凳体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踏板设有插孔,转动伸缩杆,插杆插入插孔内。利用伸缩杆支撑踏板,增强踏板的结构强度,踏板不容易变形。同时,通过伸缩杆固定踏板,踏板不容易滑动。
15.整脊固定椅还包括第二凳体和丝杆,第一凳体和第二凳体通过丝杆连接;第一凳体左侧设有第一螺母,第二凳体左侧设有第二螺母,丝杆的表面成型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区,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位于丝杆的两个螺纹区且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一端设有摇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整脊正骨时,病人坐于第一凳体,医生坐于第二凳体。凳子不仅有病人的重量,还有医生自身的重量,整脊凳不容易移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丝杆螺纹连接,可调节第一凳体与第二凳体距离,以便适用于不同的整脊手法。医生通过手法对病人脊柱进行正脊,其反作用力作用于第二凳体,利于医生使力。
16.整脊固定椅还包括两条滑轨,两条滑轨对称设置且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第一凳体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滑件,两个第一滑件分别可滑动的嵌入两条滑轨内,第二凳体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滑件,两个第二滑件分别可滑动的嵌入两条滑轨内。第一凳体、第二凳体之间通过滑轨滑动,保证了医生正对着患者背部,患者背部不容易发生偏移。
17.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凳体远离第二凳体一侧中部设有扶手。利用患者手部用力,且使患者不容易往前倾。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9.患者坐在第一凳体上,挺直背部,三角片紧贴患者小腹,通过两条绑带分别将患者两条大腿固定在第一凳体上,从而实现在整脊治疗时固定患者。
附图说明
20.图1是整脊固定椅的结构图。
21.图2是第一凳体的结构图。
22.图3是踏板的结构图。
23.图4是第二凳体的结构图。
24.图5是滑轨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第一凳体;2、第二凳体;3、丝杆;4、摇杆;5、滑轨;6、扶手;7、第一固定带;8、第二固定带;9、踏板;11、第一螺母;12、第一滑件;13、球头;14、连接杆;15、固定孔;16、安装环;17、收纳槽;18、导轨;21、第二螺母;22、第二滑件;51、滑槽;52、圆孔;53、矩形槽;54、螺栓;55、螺纹孔;56、膨胀螺栓;71、三角片;72、绑带;91、滑块;92、紧固件;93、螺杆;95、伸缩杆;96、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整脊固定椅,包括第一凳体1、第一固定带7、第二固定带8、第二凳体2、丝杆3和两条滑轨5。患者坐于第一凳体1,医护人员坐于第二凳体2,丝杆3用于将连接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连接在一起,并且可通过转动丝杆3,调节第一凳体1与第二凳体2之间的距离。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均可在两条滑轨5滑动,利于调节第一凳体1与第二凳体2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带7用于固定患者大腿根部,第二固定带8用于固定患者小腿。利用第一固定带7和第二固定带8,固定患者大腿根部及小腿后,方便医生进行复位手法。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整脊正骨时,不同的手法需要适时调节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均沿着滑轨5滑动,保证了医生正对着患者背部,患者背部不会发生偏移。
29.第一固定带7位于第一凳体1顶部且由三角片71和两条绑带72一体成型,三角片71的一角与第一凳体1固定连接,两条绑带72分别与三角片71的另外两个角连接。第一凳体1顶部间隔设有两个安装环16,一绑带72悬空端穿过一安装环16,通过魔术贴可结合或分离于该绑带72上;另一绑带72悬空端穿过另一安装环16,通过魔术贴可结合或分离于该绑带72上。第一凳体1相对安装环16位置上设有收纳槽17,安装环16安装在收纳槽17内,安装环16顶面与第一凳体1顶面平齐。
30.其中,第一凳体1底部设有踏板9。踏板9设有滑块91,第一凳体1侧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导轨18,滑块91可滑动的嵌入导轨18内,踏板9与第一凳体1之间设有用于紧固踏板9的紧固件92。滑块91设有螺杆93,螺杆93一端与滑块9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导轨18外且与踏板9连接;紧固件92为与螺杆93匹配的第三螺母,第三螺母套设于螺杆93上且拦挡于导轨18外。踏板9设有伸缩杆95,伸缩杆95一端与第一凳体1铰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96,踏板9设有插孔,转动伸缩杆95,插杆96插入插孔内。
31.两条第二固定带8间隔设置在第一凳体1侧面。
32.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通过丝杆3连接;第一凳体1左侧设有第一螺母11,第二凳体2左侧设有第二螺母21,丝杆3的表面成型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区,第一螺母11和第二螺母21分别位于丝杆3的两个螺纹区且与丝杆3螺纹连接,丝杆3一端设有摇杆4。伸缩杆95位于丝杆3上方。
33.两条滑轨5对称设置且通过膨胀螺栓56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第一凳体1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滑件12,两个第一滑件12分别可滑动的嵌入两条滑轨5内,第二凳体2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二滑件22,两个第二滑件22分别可滑动的嵌入两条滑轨5内。第一凳体1远离第二凳体2一侧中部设有扶手6。第一滑件12包括球头13和连接杆14,连接杆14一端与球头1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凳体1连接,球头13嵌入滑轨5内;第二滑件22的结构与第一滑件12的结构相同。球头13的球面体更容易在滑轨5内滑动,方便调节第一凳体1与第二凳体2距离。滑轨5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51,滑槽51两头贯通,其由圆孔52和矩形槽53连通构成,矩形槽53由滑轨5顶面向其内部开设,圆孔52位于矩形槽53下方,圆孔52直径大于矩形槽53宽度;球头13插入圆孔52内,连接杆14一端由矩形槽53伸出滑轨5外。第一滑件12不容易脱离滑轨5的滑槽51,防止第一凳体1或者第二凳体2翘起。滑轨5设有螺栓54和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的螺纹孔55,螺栓54可插入螺纹孔55内且与滑轨5螺纹连接;第一滑件12和第二滑件22均设有固定孔15,转动螺栓54后,螺栓54同时插入螺纹孔55和固定孔15。通过螺栓54插入
固定孔15内,使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分别与滑轨5的连接更加稳固,第一凳体1和第二凳体2不容易移动。
34.本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如下步骤:
35.使用时,首先,患者坐在第一凳体1、医生坐在第二凳体2。三角片71紧贴患者小腹,通过两条绑带72分别将患者两条大腿固定在第一凳体1上。其次,调节踏板9高度,使患者脚掌刚好踩在踏板9。再次,患者面向扶手6且双手抓住扶手6,两腿分置于扶手6的两侧并通过第二固定带8将两腿固定在第一凳体1上。使患者不容易移动。最后,医生面向患者背部。
36.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整脊正骨时,不同的手法需要适时调节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此时第一凳体1、第二凳体2之间通过丝杆3转动进行距离大小的调节,方便快捷。而且保证了医生正对着患者背部,患者背部不会发生偏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