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4153发布日期:2022-12-10 00:2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


背景技术:

2.对于糖尿病群体来说,传统的指尖血糖仪存在有创、信息量有限、无法反映血糖波动及预警等缺点,已经满足不了部分人的需求,尤其是对血糖波动有着实时性传输要求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3.出于对持续血糖监测的需要,需采用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的一体式植入组件将传感器植入人体皮下组织,测量组织液间的血糖浓度是现实中可用的连续监测手段,它的单次使用寿命是一到两周,大大的减轻了连续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的过程所带来的痛苦。
4.现有技术中,发射器(用于发射监测到的生物信号的装置)结构体积小巧有助于提升佩戴体验,在目前的一体化产品中,发射器置入助射器内部时处于工作或静默状态,但无论上述哪种方式发射器与传感器组件已经完成电连接,在发射器较小的尺寸中,由于电池的尺寸受到限制,导致电池容量不大,需要硬件具有极低的功耗,才能满足产品的货架寿命(货架寿命,shelf-life,又称保质期,或称包装有效期,它是对商品流通期内质量功效的保证与承诺)要求。在目前的一体化产品中,发射器与植入式感测电极是一体化设置的,在生产后植入人体前,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杀毒灭菌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包装盒,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成本高。
5.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与发射器的主控电路是一体化连接好的,在使用完成后,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随着主控电路一次性丢弃,造成巨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
7.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包括主壳体、滑动座、固定座、发射器组件和助针组件,还包括保护套和灭菌套筒;
8.滑动座和固定座支撑于主壳体,滑动座和固定座配合借助助针组件的植入用针将发射器组件的植入式电极插入皮下组织;
9.出厂装配完成时:灭菌套筒包封于植入用针和植入式电极的外侧,灭菌套筒的上部密封连接在发射器组件的底部,对于植入用针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的植入段来说发射器组件的上下部处于隔离状态,灭菌套筒的下部和外部连接于保护套的底部中部的位置,保护套的底部中部设置可以固定连接灭菌套筒的结构;或,灭菌套筒的下部或外部连接于保护套的底部或侧部;保护套的上部套接在主壳体的下部外侧,滑动座、发射器组件和助针组件位于保护套和主壳体构成的包绕空间内,防止误触滑动座、发射器组件和助针组件;
10.植入前步骤c包括:去掉保护套的同时,保护套带动灭菌套筒离开发射器组件的底部,植入用针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的植入段漏出。植入前的步骤至少包括步骤a、步骤b和
步骤c,步骤a和步骤b在步骤c之前。
11.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通过保护套的拆卸同步实现灭菌套筒的拆卸,从而实现了传感器组件的独立结构能够应用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12.优选的,发射器组件包括传感器组件和发射器主机,传感器组件包括植入式电极;传感器组件和发射器主机采用分体式可装配式设计,在出场时分体,在植入前才进行装配、通电,从而使得发射器主机在货架周期内处于断路状态,不会耗电,从而实现低功耗;发射器主机包括发射器机壳、pcba 和发射器上盖;发射器机壳的底面粘接医用胶贴,发射器机壳内部设置凹槽与发射器上盖设置的凸起骨位构成止口限位,两者通过粘接剂固定,两者内部空间用于放置电路板、pcba及元器件,pcba顶面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发射器上盖的内壁;
13.出厂装配完成时:传感器组件固定连接在灭菌套筒的上部,发射器主机卡在滑动座的下部,传感器组件和发射器主机呈分离状态,发射器主机设置有组件过孔,组件过孔的内壁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第一卡槽,传感器组件的壳体周侧设置有2个以上的第一卡扣;
14.植入前步骤b包括:保护套底面固定,保护套底面一般是临时固定、相对固定,例如用手扭住保护套的周侧也能实现保护套底面固定;按压主壳体,使得主壳体相对于保护套移动,当然在设计阶段已经预设了相对移动的空间和距离,这个可相对移动的空间和距离是通过设置防触发套实现的,在植入前步骤a中去掉防触发套后,才能使得主壳体带动固定座相对保护套靠近,固定座进而带动发射器主机相对固定设置在保护套上的传感器组件靠近,传感器组件和助针组件的上部穿过发射器主机设置的组件过孔,第一卡扣卡在第一卡槽处,传感器组件和发射器主机完成装配构成发射器组件,发射器组件完成了电连接。
15.这里的装配不仅仅包括物理的装配,还包括电路部分的装配连接,传感器组件相对于发射器主机的距离持续缩短,随后传感器组件上布置的第一卡扣卡在第一卡槽处,实现两者相对固定,传感器组件上布置4个金属弹片与发射器主机的pcba模块设置的接触点相接触完成电导通,实现发射器主机开机激活。
16.优选的,还包括防触发套;
17.出厂装配完成时:防触发套的上半部分套接在主壳体的外侧,防触发套的下半部分套接在保护套的上部的外侧,防触发套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抵住主壳体的下部周侧台阶面和保护套的上部顶面,防触发套限制主壳体相对于保护套移动;防触发套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要求完全对等均分,分成两部分的标准是大体能够对主壳体和防护套进行套接就可以。
18.植入前步骤a包括:去掉防触发套。
19.优选的,防触发套具有弹性,防触发套呈开口圆环状或称圆弧状,可以弹性张开,可以通过弹性张开的方式去掉防触发套,但是在装配的时候可以通过上下对位套接的方式实现装配;防触发套的开口处的一侧内部下部朝内伸出定位凸块,保护套的上部壁体设置有定位卡槽;防触发套的内壁体还是有上部贯通的竖直定位槽,主壳体的下部台阶面向下伸出竖直定位条;保护套与主壳体装配时和装配后,防触发套的定位凸块卡入定位卡槽,主壳体的竖直定位条卡入竖直定位槽。
20.定位凸块的上部的防触发套的壁体减薄成内立体槽,使得防触发套的开口处容易张开,也便于定位凸块与定位卡槽的装配。
21.优选的,主壳体的下部壁体开设有2个以上的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拐角开口的开
口方向朝下,结构类似于一个水平镜像的7字形,或者说7字逆时针旋转90度的样子,每个拐角开口处的下部的主壳体的壁体的设置有一个装配卡位,装配卡位位于拐角开口的横向部分的偏内侧位置,使得主壳体可以相对于保护套有一个较大的旋转空间;保护套的上部壁体内侧设置有2 个以上的装配凸块;
22.出厂装配完成时:每个装配凸块卡入一个装配卡位处;
23.植入前步骤b还包括:保护套底面固定,按压主壳体,装配凸块从装配卡位处滑入拐角开口的横向部分;
24.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使得保护套相对主壳体旋转,装配凸块从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的横向部分转至竖向部分,保护套和主壳体脱离卡接关系,拔下保护套,使得主壳体脱离保护套。
25.优选的,主壳体的下部壁体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指,定位指的数量少于拐角开口的数量,定位指的两侧分别为一个拐角开口的入口和另一个拐角开口的外侧壁,保护套的上部内壁体设置有定位立柱;
26.出厂装配完成时:每个装配凸块卡入一个装配卡位处,定位立柱的一个竖直面抵住定位指的一个竖直面;
27.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装配凸块从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的横向部分转至竖向部分时,定位立柱的另一个竖直面抵住另一个拐角开口的外侧壁的竖直面。
28.优选的,还包括助针组件,助针组件包括植入用针和针座,传感器组件设置有针座过孔;
29.出厂装配完成时:针座的局部从上往下穿过针座过孔,针座的上部被针座过孔的上壁体卡住,针座的下部卡缺被灭菌套筒的内部卡凸卡住,植入用针伸入灭菌套筒内,针座的周侧通过密封圈密封,保证植入用针的下部的插入段与上部的针座锁定段隔绝,使得灭菌套筒内可以保持一个无菌环境;
30.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内部卡凸从下部卡缺处离开,助针组件脱离灭菌套筒的束缚。
31.优选的,灭菌套筒的上部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2个以上的环入卡扣,传感器组件的底部周侧设置有两个环入卡槽;
32.装配时:灭菌套筒相对传感器组件旋转,环入卡扣卡入环入卡槽,环入卡槽逐渐锁紧环入卡扣;
33.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使得保护套相对主壳体旋转,保护套带动传感器组件转动,环入卡扣从环入卡槽旋出,从而使得内部卡凸从下部卡缺处离开,助针组件脱离灭菌套筒的束缚。
34.优选的,还包括带针件和压缩弹簧,带针件设置有内卡爪和外挂耳,压缩弹簧套在内卡爪的外侧,压缩弹簧的上顶面顶在带针件的内底面,压缩弹簧的下底面抵在固定座的分隔壁上顶面,固定座的上部的长竖直导向壁设置有挂耳槽;
35.固定座包括底部环抓壁体、上部的长竖直导向壁和连接二者的分隔壁,发射器主机卡在底部环抓壁体的内侧,滑动座包括底部环壁体、上部的短竖直导向壁和连接二者的隔离壁,隔离壁设置有固定座过孔,固定座过孔的壁体朝内伸出两个凸出骨位;
36.固定座的长竖直导向壁穿过滑动座的固定座过孔设置在短竖直导向壁的内侧,长
竖直导向壁沿短竖直导向壁可滑移设置,带针件设置在长竖直导向壁的内侧,带针件沿长竖直导向壁可滑移设置;
37.出厂装配完成时:外挂耳的凸出部分插入挂耳槽内,外挂耳位于挂耳槽的上端,凸出骨位设置于挂耳槽的下端,带针件和压缩弹簧相对于固定座不动,压缩弹簧处于第一压缩状态;
38.植入前步骤b还包括:内卡爪的各个分爪被助针组件的顶端撑开,内卡爪的各个分爪卡入助针组件的卡抓槽,完成带针件与助针组件的装配。
39.优选的,主壳体包括上环壁和下环壁,上环壁和下环壁的外部呈台阶状;
40.定位指和拐角开口位于下环壁的下部;
41.上环壁和下环壁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过孔板,过孔板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悬臂抵触梁,悬臂抵触梁的下端设置有压触头;
42.出厂装配完成时:压触头压触在短竖直导向壁的顶壁边缘,隔离壁压在分隔壁的上部,从而使得滑动座在上下两个方向被固定;底部环壁体环绕在底部环抓壁体的外侧;
43.植入前步骤c之后进入植入步骤:滑动座的底部环壁体的底面抵住皮肤,从上部按压主壳体,主壳体带动固定座相对于滑动座下移,固定座带动装配好的发射器组件、带针件和助针组件下移,助针组件的植入用针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的植入段插入皮下;
44.撤针步骤:在植入用针的滑移到下极限位置时,滑动座的凸出骨位从挂耳槽的下端移动到上端,凸出骨位将外挂耳从挂耳槽挤出,压缩弹簧被释放,压缩弹簧的上端面推动带针件向上拉拔助针组件,完成撤针,带针件的顶面抵住主壳体的上顶面时,压缩弹簧的顶面到达上极限位置,压缩弹簧处于第二压缩状态,第二压缩状态的压力小于第一压缩状态的压力。
45.优选的,主壳体还包括顶壳,顶壳装配于上环壁的顶端,压缩弹簧的顶面到达上极限位置时,带针件的顶面抵住顶壳的底面;
46.凸出骨位上部的短竖直导向壁设置有压触头卡槽;
47.撤针步骤完成时:短竖直导向壁的顶面抵在过孔板的底面,悬臂抵触梁的压触头卡入压触头卡槽内,滑动座与主壳体完成卡接。
48.优选的,固定座的长竖直导向壁穿过过孔板的过孔固定连接在顶壳的下端。
49.对应的滑移部分通过竖直条和竖直槽实现导向、定位和滑移。
5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滑动座和固定座配合借助植入用针将植入式电极插入皮下组织;出厂装配完成时:发射器主机和传感器组件分体式设计,传感器组件的植入式电极和植入用针用灭菌套筒包封住,灭菌套筒的上部密封连接在发射器组件的底部,灭菌套筒的外部连接于保护套的底部,保护套的上部套接在主壳体的下部外侧,滑动座、发射器组件和助针组件位于保护套和主壳体构成的包绕空间内;植入前,通过施加外力使传感器组件和发射器主机完成装配构成发射器组件,实现上述两者之间固定和电连接导通,去掉保护套的同时,保护套带动灭菌套筒离开发射器组件的底部,植入用针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的植入段漏出;该套装能够延长发射器组件的货架寿命和降低植入式电极的灭菌成本。
附图说明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作进一步说明。
52.图1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53.图2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助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防触发套的结构示意图。
55.图4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带针件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57.图6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主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8.图7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主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9.图8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滑动座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60.图9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滑动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0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固定座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62.图11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固定座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2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4.图13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65.图14是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的另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66.图中:
67.2-主壳体;20-顶壳;21-竖直定位条;22-拐角开口;23-装配卡位;24
‑ꢀ
定位指;25-上环壁;26-下环壁;27-过孔板;271-悬臂抵触梁;2711-压触头;
68.272-过孔;3-带针件;31-内卡爪;32-外挂耳;4-压缩弹簧;5-滑动座;51
‑ꢀ
隔离壁;511-固定座过孔;512-凸出骨位;52-短竖直导向壁;521-压触头卡槽;53-底部环壁体;6-固定座;61-分隔壁;62-长竖直导向壁;621-挂耳槽;
69.63-底部环抓壁体;8-发射器组件;81-传感器组件;811-植入式电极;812-70.针座过孔;813-第一卡扣;814-环入卡槽;82-发射器主机;821-组件过孔;
71.8211-第一卡槽;10-助针组件;101-植入用针;102-针座;1021-下部卡缺;
72.103-卡抓槽;12-灭菌套筒;121-内部卡凸;125-环入卡扣;14-防触发套;141
‑ꢀ
定位凸块;142-竖直定位槽;15-保护套;152-定位立柱;155-定位卡槽;156
‑ꢀ
装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73.下面结合附图1~14对本发明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作进一步说明。
7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
75.一种低功耗植入式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套装,包括主壳体2、滑动座5、固定座6、发射器组件8和助针组件10,还包括保护套15和灭菌套筒12;
76.滑动座5和固定座6支撑于主壳体2,滑动座5和固定座6相互配合借助助针组件10的植入用针101将发射器组件8的植入式电极811插入皮下组织;
77.出厂装配完成时:灭菌套筒12包封于植入用针101和植入式电极811 的外侧,灭菌套筒12的上部密封连接在发射器组件8的底部,灭菌套筒12 的下部和/或外部连接于保护套15的底部或侧部,保护套15的上部套接在主壳体2的下部外侧,滑动座5、发射器组件8和助针组件10位于保护套15 和主壳体2构成的包绕空间内;
78.植入前步骤c包括:去掉保护套15的同时,保护套15带动灭菌套筒12 离开发射器组件8的底部,植入用针101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811的植入段漏出。
79.本实施例中,发射器组件8包括传感器组件81和发射器主机82,传感器组件81包括植入式电极811;
80.传感器组件81和发射器主机82可装配式设计;
81.出厂装配完成时:传感器组件81固定连接在灭菌套筒12的上部,发射器主机82卡在滑动座5的下部,传感器组件81和发射器主机82呈分离状态,发射器主机82设置有组件过孔821,组件过孔821的内壁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第一卡槽8211,传感器组件81的壳体周侧设置有2个以上的第一卡扣813;
82.植入前步骤b包括:保护套15底面固定,按压主壳体2,主壳体2带动滑动座5相对保护套15靠近,滑动座5进而带动发射器主机82相对传感器组件81靠近,传感器组件81和助针组件10的上部穿过组件过孔821,第一卡扣813卡在第一卡槽8211处,传感器组件81和发射器主机82完成装配构成发射器组件8。
83.发射器主机82包括发射器上盖823、pcba模块824和发射器机壳825,发射器机壳823的底面粘接医用胶贴826,发射器机壳823内部设置凹槽与发射器上盖823设置的凸起骨位构成止口限位,两者通过粘接剂固定,两者内部空间用于放置电路板、元器件和pcba模块824,pcba模块824的顶面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发射器上盖823的内壁。
84.这里的装配不仅仅包括物理的装配,还包括电路部分的装配连接,传感器组件81相对于发射器主机82的距离持续缩短,随后传感器组件81上布置的第一卡扣813卡在第一卡槽8211处,实现两者相对固定,传感器组件 81上布置4个金属弹片与发射器主机82的pcba模块824设置的接触点相接触完成电导通,实现发射器主机82开机激活。
8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触发套14;
86.出厂装配完成时:防触发套14的上半部分套接在主壳体2的外侧,防触发套14的下半部分套接在保护套15的上部的外侧,防触发套14的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抵住主壳体2的下部周侧台阶面和保护套15的上部顶面,防触发套14限制主壳体2相对于保护套15移动;
87.植入前步骤a包括:去掉防触发套14。
88.本实施例中,防触发套14具有弹性,防触发套14呈开口圆环状,可以弹性张开;防
触发套14的开口处的一侧内部下部朝内伸出定位凸块141,保护套15的上部壁体设置有定位卡槽155;防触发套14的内壁体还是有上部贯通的竖直定位槽142,主壳体2的下部台阶面向下伸出竖直定位条21;保护套15与主壳体2装配后,防触发套14的定位凸块141卡入定位卡槽155,主壳体2的竖直定位条21卡入竖直定位槽142。
89.定位凸块141的上部的防触发套14的壁体减薄成内立体槽,使得防触发套14的开口处容易张开,便于定位凸块141与定位卡槽155的装配。
90.主壳体2设置有复定位槽28,定位凸块141穿过定位卡槽155后再穿过复定位槽28,使得主壳体2和保护套15可以稳固的结合。
91.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的下部壁体开设有2个以上的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22;每个拐角开口处的下部的主壳体2的壁体的设置有一个装配卡位23;保护套15的上部壁体内侧设置有2个以上的装配凸块156;
92.出厂装配完成时:每个装配凸块156卡入一个装配卡位23处;
93.植入前步骤b还包括:保护套15底面固定,按压主壳体2,装配凸块 156从装配卡位23处滑入拐角开口22的横向部分;
94.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使得保护套15相对主壳体2旋转,装配凸块156 从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22的横向部分转至竖向部分,拔下保护套15,使得主壳体2脱离保护套15。
95.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的下部壁体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指24,定位指24的数量少于拐角开口22的数量,定位指24的两侧分别为一个拐角开口22的入口和另一个拐角开口22的外侧壁,保护套15的上部壁体设置有定位立柱152;
96.出厂装配完成时:每个装配凸块156卡入一个装配卡位23处,定位立柱152的一个竖直面抵住定位指24的一个竖直面;
97.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装配凸块156从下部贯通的拐角开口22的横向部分转至竖向部分时,定位立柱152的另一个竖直面抵住另一个拐角开口22 的外侧壁的竖直面。
9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助针组件10,助针组件10包括植入用针101和针座102,传感器组件81设置有针座过孔812;
99.出厂装配完成时:针座102的局部从上往下穿过针座过孔812,针座102 的上部被针座过孔812的上壁体卡住,针座102的下部卡缺1021被灭菌套筒12的内部卡凸121卡住,植入用针101伸入灭菌套筒12内,针座102的周侧通过密封圈密封,保证植入用针101的下部的插入段与上部的针座锁定段隔绝;
100.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内部卡凸121从下部卡缺1021处离开,助针组件10脱离灭菌套筒12的束缚。
101.本实施例中,灭菌套筒12的上部外侧壁沿周向设置有2个以上的环入卡扣125,传感器组件81的底部周侧设置有两个环入卡槽814;
102.装配时:灭菌套筒12相对传感器组件81旋转,环入卡扣125卡入环入卡槽814,环入卡槽814逐渐锁紧环入卡扣125;
103.植入前步骤c还包括:使得保护套15相对主壳体2旋转,保护套15带动传感器组件81转动,环入卡扣125从环入卡槽814旋出,从而使得内部卡凸121从下部卡缺1021处离开,助针组件10脱离灭菌套筒12的束缚。
104.本实施例中,灭菌套筒12还包括软塞128,软塞128塞在灭菌套筒12 的底部。在灭
菌前,拔掉软塞128,对植入电极811和植入用针811的密封环境进行测试,测试合格的产品塞上软塞128,进行灭菌杀毒,在产品的货架周期内给植入电极811的植入部分和植入用针101的插入段提供无菌环境。软塞128设置的圆形凸起结构通过过盈配合塞进灭菌套筒12下部内圆腔体实现软塞128的固定。
105.本实施例中,灭菌套筒12的外侧设置有周侧长条形卡柱126和止位块 127,所述保护套15的底部设置有由多段立式圆弧组成的围挡157,围挡157 将灭菌套筒12的下半身的周侧包围住,围挡157设置有条形缝1571和下空上开口的开口卡槽1572,长条形卡柱126卡在条形缝1571内,止位块127 卡在开口卡槽1572内,灭菌套筒12的底面抵住保护套15的内底面,止位块127的顶面压在开口卡槽1572的内侧底面下。
10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带针件3和压缩弹簧4,带针件3设置有内卡爪31 和外挂耳32,压缩弹簧4套在内卡爪31的外侧,压缩弹簧4的上顶面顶在带针件3的内底面,压缩弹簧4的下底面抵在固定座6的分隔壁61上顶面,固定座6的上部的长竖直导向壁62设置有挂耳槽621;
107.固定座6包括底部环抓壁体63、上部的长竖直导向壁62和连接二者的分隔壁61,发射器主机82卡在底部抓壁体63的内侧,滑动座5包括底部环壁体53、上部的短竖直导向壁52和连接二者的隔离壁51,隔离壁51设置有固定座过孔511,固定座过孔511的壁体朝内伸出两个凸出骨位512;
108.固定座6的长竖直导向壁62穿过滑动座5的固定座过孔511设置在短竖直导向壁52的内侧,长竖直导向壁62沿短竖直导向壁52可滑移设置,带针件3设置在长竖直导向壁62的内侧,带针件3沿长竖直导向壁62可滑移设置;
109.出厂装配完成时:外挂耳32的凸出部分插入挂耳槽621内,外挂耳32 位于挂耳槽621的上端,凸出骨位512设置于挂耳槽621的下端,带针件3 和压缩弹簧4相对于固定座6不动,压缩弹簧4处于第一压缩状态;
110.植入前步骤b还包括:内卡爪31的各个分爪被助针组件10的顶端撑开,内卡爪31的各个分爪卡入助针组件10的卡抓槽103,完成带针件3与助针组件10的装配。
111.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包括上环壁25和下环壁26,上环壁25和下环壁 26的外部呈台阶状;
112.定位指24和拐角开口22位于下环壁26的下部;
113.上环壁25和下环壁26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过孔板27,过孔板27的下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悬臂抵触梁271,悬臂抵触梁271的下端设置有压触头 2711;
114.出厂装配完成时:压触头2711压触在短竖直导向壁52的顶壁边缘,隔离壁51压在分隔壁61的上部,从而使得滑动座5在上下两个方向被固定;底部环壁体53环绕在底部环抓壁体63的外侧;
115.植入前步骤c之后进入植入步骤:滑动座5的底部环壁体53的底面抵住皮肤,从上部按压主壳体2,主壳体2带动固定座6相对于滑动座5下移,固定座6带动装配好的发射器组件8、带针件3和助针组件10下移,助针组件10的植入用针101的插入段和植入式电极811的植入段插入皮下;
116.撤针步骤:在植入用针101的滑移到下极限位置时,滑动座5的凸出骨位512从挂耳槽621的下端移动到上端,凸出骨位512将外挂耳32从挂耳槽621挤出,压缩弹簧4被释放,压
缩弹簧4的上端面推动带针件3向上拉拔助针组件10,完成撤针,带针件3的顶面抵住主壳体2的上顶面时,压缩弹簧4的顶面到达上极限位置,压缩弹簧4处于第二压缩状态,第二压缩状态的压力小于第一压缩状态的压力。
117.本实施例中,主壳体2还包括顶壳20,顶壳20装配于上环壁25的顶端,压缩弹簧4的顶面到达上极限位置时,带针件3的顶面抵住顶壳20的底面;
118.凸出骨位512上部的短竖直导向壁52设置有压触头卡槽521;
119.撤针步骤完成时:短竖直导向壁52的顶面抵在过孔板27的底面,悬臂抵触梁271的压触头2711卡入压触头卡槽521内,滑动座5与主壳体2完成卡接。
120.本实施例中,固定座6的长竖直导向壁62穿过过孔板27的过孔272固定连接在顶壳20的下端。
121.对应的滑移部分通过竖直条和竖直槽实现导向、定位和滑移。
122.对于糖尿病群体来说,传统的指尖血糖仪存在有创、信息量有限、无法反映血糖波动及预警等缺点,已经满足不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例如疼痛敏感型的人,尤其是对血糖波动有着实时性传输要求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123.出于对持续血糖监测的需要,需采用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的植入装置将传感器植入人体皮下组织,测量组织液间的血糖浓度是现实中可用的连续监测手段,它的单次使用寿命是一到两周,大大的减轻了连续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的过程所带来的痛苦,目前市面上的此类植入装置有着用户使用操作复杂、植入过程时间长、推送装置(用于植入发射器组件)容易误触发等问题,导致用户降低依从性和体验感。
124.发射器组件的结构体积小巧有助于提升佩戴体验,在目前的常规化一体化产品中,发射器组件置入助针器(主壳体)内部时处于工作或静默状态,但无论上述哪种方式发射器与传感器已经完成电连接,在发射器较小的尺寸中,由于电池的尺寸受到限制,导致电池容量不大,需要硬件具有极低的功耗,才能满足产品的货架寿命要求。
125.植入式生物传感器一般是一次性无菌耗材,需要经过灭菌才能使用,而常规的灭菌包装体积大,组装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如何方便、低成本的构建灭菌包装成为各方迫切需要的研究方向;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解决了该问题。
1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