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80594发布日期:2022-10-12 10:03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中药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棒棒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因感冒引发咳嗽是多发病、常见病,但因该阶段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天生畏惧服药,故此,许多上呼吸道的炎症得不到及时并有效的治疗,并因此而并发肺炎,给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果能在感冒初期适当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其治疗效果应当比较明显,并可以防止其症状加剧,然而现有抗病毒类药物因其味苦,加上剂型不理想,对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缺乏吸引力而被普遍排斥,这个难题极大的困扰着医护人员及父母们。中药调理宝宝身体效果好,可一个“苦”字却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能主动配合喝“苦”中药的患儿少之又少。
3.水煎中药口服是传统的医病方法之一,由于中药汤剂的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小,因而备受宝爸宝妈的青睐,但是小宝宝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不领情,不是哇哇大哭就是喂进去又吐出来。不过也难怪,一直以来,苦是中药留给广大患者最深刻的印象,对于孩子来说,让孩子乖乖配合吃“苦”是医护、家长公认的难题。本技术发明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儿童口服中药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汤剂口感不好:苦、中药味浓,药量大,从而不被儿童接受,甚至抵抗;(2)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拒绝不良的气味和味道,特别不接受苦味和中药气味,喜欢糖的甜味及模样。
4.针对这种状况,已有相关的研究,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745832a公开了一种制备小儿感冒止咳糖的方法,将板蓝根10g、百部10g、款冬花10g、紫苑10g、鹅不食草10g、吉祥草 10g、桔梗10g、甘草5g、白前10g、陈皮5g、麦芽10g和谷芽10g,按一般中药提取方式煎煮两次后去渣,浓缩至浓缩液与原药材之比例为1:10,使成浓缩膏,加适量糖(代糖亦可)及防腐剂,后投入夹心糖果机贮料槽备用,然后将葡萄糖浆,白砂糖按一般制造硬糖工艺熬制,温度达190度左右停火,待冷却至150度左右,起锅至夹心制糖机与浓缩膏一起灌注,待冷后出锅,包装,每粒糖果为5g,夹心液含中药约0.5g。这种感冒止咳糖因其含有糖份而容易被小儿接受,但是,小儿在含服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吞感冒止咳糖而被卡在喉咙处,进而危及生命健康。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433989.6公开了一种中药棒棒糖的生产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一般的棒棒糖不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小孩子食用过多容易上火的缺点,将薄荷20克、菊花50克、夏枯草70克放入到研磨机当中磨成细粉,然后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后熬煮2个小时,然后将所得的液体倒入过滤机当中将残渣过滤掉,然后将所得的纯液体装入到另一个干净的锅中加温浓缩成膏体备用;将白糖放入到锅中加温熬化,然后加入浓缩的膏体和柠檬酸3.5克、苹果酸1.5克,然后用搅拌机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到制糖机当中制成棒棒糖即可。
5.为了解决中药“苦”的难题,让孩子爱上吃“苦”,研发中药棒棒糖以解决了孩子“怕吃苦”的难题,解决家长们给儿童喂药难的难题,更好的接受中医药治疗,让儿童“吃药”成为一件简单愉快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儿童服药存在孩子“怕吃苦”、家长“喂药难”的难题,特别是现有技术中中药汤剂是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药味浓、口感差,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存在服药困难、依从性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1)按照医嘱准备中药饮片,加入8-10倍重量纯净水煎煮40-60min,过滤,收集滤液,滤渣继续加水8-10倍重量纯净水煎煮40-60min,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清膏;
10.所述的中药饮片,包括:
11.清肺化痰,按照以下重量比:枇杷叶8g、桑叶8g、甘草5g、紫菀8g、浙贝母6g、桑白皮6g、杏仁6g、桔梗6g、麻黄3g;或者是:
12.清咽,按照以下重量比:连翘10g、金银花10g、桔梗8g、薄荷3g、竹叶6g、甘草5g、牛蒡子8g、石斛6g、冰片3g、黄连3g;或者是:
13.健胃消食,按照以下重量比:山楂18g、神曲6g、麦芽9g、莱菔子6g、陈皮6g、法半夏6g、茯苓6g、连翘6g、鸡内金6g、山药10g;
14.2)向上步骤得到的清膏中加入麦芽糖、冰糖,按照(4-8):(2-4):(1-2)的重量比,收膏;
15.3)将上步骤得到的物料倒入模具进行固型,脱模、包装,得到中药棒棒糖。
16.本发明中:
17.步骤1)所述的浓缩,是采用文火、不停搅拌至液体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
18.步骤2)所述的收膏,是采用文火慢炼、不停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19.步骤3)所述的模具,选自卡通模具。
20.本发明中为了改善中药口感,加入麦芽糖及冰糖,增加药的甜味,其中:
21.麦芽糖的药性及功效:
22.药性:味甘、温、无毒。
23.归经:肺、胃。
24.功效:补虚健脾,润肺止咳,有滋养作用。
25.冰糖的药性及功效:
26.药性:味甘、性平。
27.归经:肺、脾。
28.功效:补中益气,和胃,止咳化痰,有滋补的作用。
29.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中药棒棒糖,采用上述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得到。
3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31.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提升儿童就医体验,不断扩大医院及科室的影响力。
32.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不同功效的中药棒棒糖,包括清肺化痰棒棒糖、清咽棒棒糖以及健胃消食棒棒糖。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发明实验例中儿童用药依从度分析的图;
34.图2是本发明实验例中儿童口服中药不依从原因调查的图;
35.图3是本发明实验例中儿童口服中药汤剂与使用中药棒棒糖的神态表现对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37.实施例1:
38.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9.1)按照医嘱准备中药饮片(清肺化痰,按照以下重量比:枇杷叶8g、桑叶8g、甘草5g、紫菀8g、浙贝母6g、桑白皮6g、杏仁6g、桔梗6g、麻黄3g),加入8倍重量纯净水煎煮 60min,过滤,收集滤液,滤渣继续加水8倍重量纯净水煎煮60min,过滤,合并滤液,浓缩 (采用文火、不停搅拌至液体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得到清膏;
40.2)向上步骤得到的清膏中加入麦芽糖、冰糖,按照4:4:1的重量比,收膏;收膏(采用文火慢炼、不停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41.3)将上步骤得到的物料倒入卡通模具进行固型,脱模、包装,得到中药棒棒糖。
42.实施例2:
43.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4.1)按照医嘱准备中药饮片(清咽,按照以下重量比:连翘10g、金银花10g、桔梗8g、薄荷3g、竹叶6g、甘草5g、牛蒡子8g、石斛6g、冰片3g、黄连3g),加入10倍重量纯净水煎煮40min,过滤,收集滤液,滤渣继续加水10倍重量纯净水煎煮40min,过滤,合并滤液,浓缩(采用文火、不停搅拌至液体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得到清膏;
45.2)向上步骤得到的清膏中加入麦芽糖、冰糖,按照6:2:2的重量比,收膏;收膏(采用文火慢炼、不停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46.3)将上步骤得到的物料倒入卡通模具进行固型,脱模、包装,得到中药棒棒糖。
47.实施例3:
48.一种中药棒棒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1)按照医嘱准备中药饮片(健胃消食,按照以下重量比:山楂18g、神曲6g、麦芽9g、莱菔子6g、陈皮6g、法半夏6g、茯苓6g、连翘6g、鸡内金6g、山药10g),加入9倍重量纯净水煎煮50min,过滤,收集滤液,滤渣继续加水9倍重量纯净水煎煮50min,过滤,合并滤液,浓缩(采用文火、不停搅拌至液体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得到清膏;
50.2)向上步骤得到的清膏中加入麦芽糖、冰糖,按照8:4:1的重量比,收膏;收膏(采用文火慢炼、不停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51.3)将上步骤得到的物料倒入卡通模具进行固型,脱模、包装,得到中药棒棒糖。
52.实验例:
53.实验背景:中药汤剂是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药味浓、口感差,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存在服药困难、依从性差等问题。
54.目的: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
55.做法:中药饮片方(遵医嘱)

浸泡

煎药(一煎、二煎)

过滤

取药液

浓缩(文火、不停搅拌至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

清膏

加入麦芽糖、冰糖(按配比)

收膏(文火慢炼、不停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倒入卡通模具(固型)
ꢀ→
脱模

包装

中药棒棒糖。
56.成效: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提升儿童就医体验,不断扩大医院及科室的影响力。
57.1.改善该实验的原因,改善前问题状况、原因分析:
5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59.(1)儿童口服中药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汤剂口感不好-苦、中药味浓,药量大,从而不被儿童接受,甚至抵抗;
60.(2)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拒绝不良的气味和味道,特别不接受苦味和中药气味,喜欢糖的甜味及模样。
61.2.内、外部条件及已有的工作基础:
62.(1)我院药学部已经具备煎煮、浓缩、收膏、包装中药等技术;
63.(2)已经购买制糖工具及成型模具;
64.(3)已从大型超市购买麦芽糖及冰糖;
65.(4)我科质量改善小组通过与辅导员(中药师骆佳)反复实验后成功研制出孩子喜欢的具有糖的外观和糖的甜味的“中药棒棒糖”,并运用于临床。
66.3.实验主题及意义
67.在尽可能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将传统中药汤剂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具有糖的外观及糖的甜味的“中药棒棒糖”,以此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儿科患者的就医体验,并不断扩大医院及科室的影响力。
68.实验拟达到的目标:通过改善中药口感及外观,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
69.依据:通过发放60份调查问卷发现口服中药不依从26例,部分依从22例,依从12例。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中药口感不好、药味苦、药味浓、药量多。儿童不喜欢中药汤剂的气味、外观、苦味,希望能改善中药汤剂的外观、味道、气味,将中药汤剂改善成孩子喜欢的糖的外观及甜味。
70.制作方法:具体参照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
71.通过上述方法,在尽可能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将传统中药汤剂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具有糖的外观及糖的甜味的“中药棒棒糖”,没有了传统中药的口感不好-苦、药味浓、药量大的不足之处。
72.通过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及外观,将传统中药汤剂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具有糖的外观及糖的甜味的“中药棒棒糖”,以此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儿科患者的就医体验,并不断扩大医院及科室的影响力。
73.3.1进入煎药室前严格执行手卫生,避免污染药品。
74.3.2在熬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及火候,并不断搅拌,防止发生焦糊。
75.3.3在实施前要征得患儿及家属的同意,并做好相关宣教及注意事项的交代。并且要在家长的监护下给孩子进行使用“中药棒棒糖”。
76.4.结果
77.4.1良药不再苦口,良药良味,提高儿童口服中药依从性的护理专案
78.4.1.1用药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也称为顺从性、顺应性,主要是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病人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中药汤剂也是如此。
79.4.1.2中药汤剂是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如药味浓、口感差,尤其是在儿童人群中存在服用困难、依从性差等问题。
80.4.1.3我院现有的中药汤剂
81.4.1.3.1.传统汤剂药味浓、汤液苦、药量多,不易被儿童接受。
82.4.1.3.2.中药配方颗粒虽然免除了煎煮的麻烦,但是开水冲调后也存在药味浓、药液苦,仍然不容易被儿童接受。
83.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拒绝不良的气味和味道,特别不接受苦味和中药气味。
84.通过问卷调查我院儿科病区2021年6月至2021年7月口服中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为3岁~6岁。
85.患儿口服中药不依从26例,部分依从22例,依从12例。
86.图1:儿童用药依从度分析;
87.表1:2021年6月-2021年7月儿童口服中药不依从原因调查
88.原因发生例数构成比(%)所累计百分比(%)口感不好,药味苦5231.14%31.14%药味浓5029.94%61.08%药量多3118.56%79.64%煎药过程太复杂或麻烦1810.78%90.42%携带、储存不方便169.58%100%合计167
ꢀꢀ
89.通过问卷调查,根据查检数据表明中药汤剂口感不好-药味苦、药味浓、药量多、煎药过程太复杂或麻烦、携带存储不方便是依从性差的原因。
90.4.2现状分析及问题确立
91.表2:
[0092][0093]
图2:通过柏拉图分析的图;
[0094]
通过柏拉图分析,根据80/20原则(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三者(口感不好-药味苦、药味浓、药量多)。
[0095]
72.73%的儿童家长希望通过改善中药口感和外观来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
性。
[0096]
4.3改善目标
[0097]
(一)目标值设定
[0098]
儿童口服中药依从率67.78%
[0099]
(二)设定理由
[0100]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0101]
=现况值+[(1-现况值)
×
改善重点
×
圈能力]
[0102]
=20%+[(1-20%)
×
79.64%
×
75%]
[0103]
=67.78%
[0104]
确定专案主要问题
[0105]

传统汤剂口感不好—药味苦,药味浓,药量多。
[0106]

免煎中药颗粒冲调后口感不好、药味苦,药味浓。
[0107]

患儿味觉敏感,反感药的苦味及浓浓的中药味,喜欢糖的甜味。
[0108]

患儿拒服时,家属难以说服患儿,且缺乏耐心。
[0109]
制定专案改善对策:改善中药口感、改善中药外观。改善中药外观,在不改变药物成分、药物性质、药物功效的前提下,将中药汤剂转化为固体剂型(棒棒糖的外观)
[0110]
4.4结果与评价
[0111]
(一)实施质量改善前后儿童口服中药依从性对比
[0112]
2021年8月
‑‑
9月共应用中药棒棒糖90例,其中依从75例、部分依从9例,不依从6 例。
[0113]
表3:
[0114]
项目改善前改善后调查日期2021.06-2021.072021.08-2021.09应用例数60例90例依从率20%83.33%部分依从率36.67%10%不依从率43.33%6.67%
[0115]
结果与评价
[0116]
(二)实施质量改善前后:儿童口服中药汤剂与使用中药棒棒糖的神态表现对比;
[0117]
图3:儿童口服中药汤剂与使用中药棒棒糖的神态表现对比(a是儿童口服中药汤剂;b 是使用中药棒棒糖)。
[0118]
小结
[0119]
通过改善中药口感、改善中药外观,制成的中药棒棒糖,能有效提高儿童口服中药的依从性。
[0120][0122]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