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8537发布日期:2022-11-03 04:2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创外科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


背景技术:

2.胃食管反流病(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的过多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有研究显示,近年来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为10%~20%,澳大利亚约为11.6%,亚洲国家发病率则约为5%。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3.对于一般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但是对于伴有贲门松弛或者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有的通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好,有的药物治疗后只能解决部分症状,还有些患者则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5%~30%的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长期用药,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4.胃底折叠用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医疗器械,其砧板与顶端进相连接,且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固定销钉将砧板与顶端固定连接。而该种连接方式很可能会引起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发生了砧板螺丝伸出后无法退回的情况,那么,只能打开患者腹腔和胃部,使用工具将固定销钉顶出来,使手术器械的固定状态解除,从而使其能够撤离人体,对人体伤害大。
5.对于医疗器械来说,最优先考虑的应是对人体的保护,以及在可能的器械失效情况下将造成的损伤最低化,而现有技术中,砧板与顶端的连接结构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6.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能尽可能地减少器械失效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吗,降低二次伤害。
8.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包括:
10.本体、砧板、固定组件、牵引组件及控制组件;
11.所述本体具有工作端和控制端,所述砧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本体工作端,及所述控制组件固定于所述本体的控制端;
12.所述牵引组件用以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并在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
下牵动所述固定组件,使所述固定组件脱离所述本体和所述砧板,从而使所述砧板脱离所述本体工作端。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工作端远离所述牵引组件的一侧设有一用于安装所述砧板的安装槽;
14.所述砧板至少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对接槽,所述安装槽侧壁对应所述第一对接槽处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一对接槽和所述第二对接槽共同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固定组件的工位;
15.所述本体工作端外侧壁对应所述工位处设有连通于所述工位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组件经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工位,从而将所述砧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及
16.所述工位靠近所述牵引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牵引组件远离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经所述第二通孔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在所述牵引组件的牵引作用下,经所述第二通孔脱离所述工位,使所述砧板脱离所述安装槽。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弹性件及设于所述弹性件两端的卡块,且所述牵引组件远离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弹性件。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长度小于所述固定组件总长度的1/4。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所述卡块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三通孔。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牵引组件包括牵引线组和设于所述牵引线组一端的接头;
21.所述牵引线组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接头设有供所述固定组件穿过的过孔。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牵引线组包括多个第一连线、用以整合多个所述第一连线的整合件及设于所述整合件的第二连线;
23.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固定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整合件设于所述第一连线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用以将多个所述第一连线远离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及
24.所述第二连线设于所述整合件远离所述第一连线的一端,用以对接所述控制组件。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转轮及设于所述壳体外侧壁的手柄;
26.所述转轮和所述手柄同轴设置,且所述手柄朝向所述转轮的一侧设有一定轴,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定轴处设有供所述定轴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定轴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转轮固定连接;
27.所述牵引线组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缠绕于所述转轮,当转动所述手柄,所述手柄上的定轴带动所述转轮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转轮带动所述牵引线组朝远离所述本体工作端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组件脱离所述本体和所述砧板。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轮侧壁设有供所述牵引线组缠绕的线槽。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侧壁位于所述转轮朝向所述牵引装置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支座;
30.所述支座顶部设有线束穿孔,供所述牵引线组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穿过。
3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32.1、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牵引组件以及可被该牵引组件牵动的固定组件,使得砧板和本体的工作端能够快速分离。如此,当砧板螺丝无法退回时,可先使砧板脱离本体工作端,掉落于患者胃部,然后,再通过常规内镜将砧板取出,既能大幅度减少钉合装置的卡死时间,又无需对患者进行额外的开腹手术,减少了二次伤害。
33.2、本专利中,固定组件包括弹性件及设于弹性件两端的卡块,此时,位于弹性件两端的卡块为刚性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固定组件能够将砧板较为稳定地固定于安装槽。相对地,弹性件使得固定组件可受力变形,从而使固定组件能够在牵引组件的牵动下,经第二通孔脱离工位,实现砧板的脱离。值得注意的是,卡块还能避免固定组件仅因轻微受力而变形并脱离工位,从而避免砧板因误触而脱离本体工作端。
34.3、本专利中,通过使卡块长度小于固定组件总长度的1/4,使得固定组件受力变形时,其两端的卡块不会与第二通孔发生干涉,从而发生卡死,避免固定组件无法脱离工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钉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钉合装置去除控制组件和第二连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端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端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端的俯视图;
41.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端的侧视图;
42.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组件和牵引组件的装配局部示意图;
44.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组件未脱离工位时的截面视图;
45.图10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组件脱离工位时的截面视图;
46.图1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组件的截面视图。
47.附图标号说明:
48.100、工作端;110、安装槽;111、第二对接槽;112、工位;113、第一通孔;114、第二通孔;
49.200、砧板;210、第一对接槽;
50.300、固定组件;310、弹性件;320、卡块;321、第三通孔;
51.400、牵引组件;410、牵引线组;411、第一连线;412、整合件;413、第二连线;420、接头;421、过孔;
52.500、控制组件;510、壳体;511、支座;520、转轮;521、线槽;530、手柄;531、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
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5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55.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56.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57.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8.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59.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1,一种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具体可包括本体、砧板200、固定组件300、牵引组件400及控制组件500。其中,本体具有工作端100和控制端,砧板200通过固定组件300固定于本体工作端100,控制组件500则固定于本体的控制端。牵引组件400用以连接固定组件300和控制组件500,并在控制组件500的控制下牵动固定组件300,使固定组件300脱离本体和所述砧板200,从而使砧板200脱离本体工作端100。
61.一般来说,零部件在加工时必定会出现一定的制造误差,制造误差在容许范围内的零部件会继续投入使用,而制造误差超出容许范围内的零部件则会被认为是加工失败,筛选出来不作使用。但难免会有部分加工不行的零件混入合格的零部件内,这就导致本体工作端100上的螺丝有一定概率存在较大的制造误差。若螺丝存在较大的制造误差,那其上的螺纹就容易受力破损,使得该螺丝经砧板200上的孔洞伸出后被卡住,无法退回。而现有技术中,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常常会将砧板200和本体的工作端100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的固定状态无法轻易解除。这时,一旦出现上述提到的螺丝无法退回的情况,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手术打开患者的腹腔和胃部,使用工具将原有的用于固定砧板200和本体工作端100的固定件顶出来,使砧板200和本体工作端100的固定状态解除,从而使本体能够撤离人体,对患者伤害极大。
62.对此,为在可能发生的器械失效的情况下,将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最低化,本实施
例提供了一种胃底折叠用内窥镜的钉合装置,通过设置牵引组件400以及可被该牵引组件400牵动的固定组件300,使得砧板200和本体的工作端100能够快速分离。如此,当砧板200上的螺丝无法退回时,医护人员可先通过控制组件500,使牵引组件400牵动固定组件300,从而使控制组件500脱离本体和砧板200,进而使砧板200脱离本体工作端100,掉落于患者胃部。然后,医护人员再通过常规内镜将砧板200取出,既能大幅度减少钉合装置的卡死时间,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地进行应急处理,又无需对患者进行额外的开腹手术,减少了二次伤害,成功地将患者受到的伤害降至了最低。
63.本实施例中,砧板200具体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体工作端100具体可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64.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7,本体工作端100远离牵引组件400的一侧设有一用于安装砧板200的安装槽110。砧板200至少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对接槽210,安装槽110侧壁对应第一对接槽210处设有第二对接槽111。此时,第一对接槽210和第二对接槽111共同形成用于放置固定组件300的工位112。本体工作端100外侧壁对应工位112处设有连通于工位112的第一通孔113,固定组件300经该第一通孔113进入工位112,从而将砧板200固定于安装槽110。工位112靠近牵引组件400的一侧设有第二通孔114,且牵引组件400远离控制组件500的一端经该第二通孔114固定于固定组件300,固定组件300在牵引组件400的牵引作用下,经第二通孔114脱离工位112,使砧板200脱离安装槽110。
6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通孔113,使得固定组件300能够直接塞入工位112内,安装方便、快捷。当固定组件300位于工位112内时,第一对接槽210的相对两侧壁及第二对接槽111的相对两侧壁均可抵接于固定组件300的侧壁,此时,固定组件300可限制砧板200相对本体工作端100纵向运动。同时,安装槽110可限制砧板200相对本体工作端100横向运动,与固定组件300的限位作用相结合,即可使砧板200固定于安装槽110。
66.相对地,工位112设有使固定组件300脱离砧板200和本体工作端100的第二通孔114,当砧板200上的螺丝无法退回时,可使固定组件300在牵引组件400的牵动下经第二通孔114脱离工位112,整个过程快速、简单,可大幅度减少卡死时间,降低患者所受到的伤害。
67.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用于放置固定组件300的工位112、用于安装固定组件300第一通孔113,以及用于供固定组件300脱离工位112的第二通孔114,都设置在本体工作端100内部,没有增加其外部尺寸,如此,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钉合装置的胃底折叠用内窥镜仍然能够顺畅地插入患者体内,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实用性大大提高。
68.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槽210和相应的第二对接槽111所形成的工位112呈圆柱状构造,且该工位112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槽110对应侧壁用以连接相邻两侧壁的一端。此时,第一通孔113可与该工位112同轴设置。
69.优选地,参见图1至图7,每一工位112均连通有两个第一通孔113,且两第一通孔113分别设于本体工作端100对应工位112两端的位置。此时,第一通孔113可与工位112同直径设置,如此,第一通孔113和工位112可同时用于放置固定组件300,且固定组件300的长度应不大于工位112和第一通孔113的总长度。
70.进一步地,参见图4、图6及图7,砧板200远离本体工作端100的一侧呈弧面,及本体工作端100朝向砧板200的一端呈弧面。
71.具体地,参见图8至图10,固定组件300包括弹性件310及设于弹性件310两端的卡
块320,且牵引组件400远离控制组件500的一端固定于弹性件310。
72.本实施例中,位于弹性件310两端的卡块320为刚性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固定组件300能够将砧板200较为稳定地固定于安装槽110。相对地,当牵引组件400在控制组件500的控制下牵动固定组件300时,弹性件310会在牵引装置及第二通孔114孔壁的共同作用下受力变形,从而使固定组件300能够经第二通孔114脱离工位112,实现砧板200的脱离。
73.值得注意的是,卡块320还能避免固定组件300仅因轻微受力而变形并脱离工位112,从而避免砧板200因医护人员误触控制组件500而脱离本体工作端100,提高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钉合装置的实用性。
74.优选地,卡块320长度小于固定组件300总长度的1/4,如此,当固定组件300受力变形时,其两端的卡块320不会与第二通孔114发生干涉,从而发生卡死,可有效避免固定组件300无法脱离工位112的情况发生。
75.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卡块320的具体长度及固定组件300的总长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6.具体地,参见图8至图10,上述弹性件310为弹簧,且卡块320应呈柱状结构,且其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三通孔321。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0采用弹簧,且卡块320呈柱状结构,使得固定组件300能够更好地贴合第一通孔113及工位112的轮廓形状。同时,卡块320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三通孔321,能起到一定的减重作用,并节省材料。
77.具体地,参见图1、图8、图9及图10,牵引组件400包括牵引线组410和设于该牵引线组410一端的接头420。牵引线组410远离接头420的一端固定于控制组件500,且接头420设有供固定组件300穿过的过孔421。在安装固定组件300时,可先将接头420经第二通孔114穿入工位112中,再将固定组件300经第一通孔113穿入接头420的过孔421中,并使固定组件300位于第一通孔113和工位112形成的空间内,完成砧板200、本体工作端100、固定组件300和牵引组件400之间的装配。
7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8,固定组件300的数量为多个,且牵引线组410包括多个第一连线411、用以整合多个第一连线411的整合件412及设于整合件412的第二连线413。其中,第一连线411与固定组件300一一对应设置,且整合件412设于第一连线411远离固定组件300的一端,用以将多个第一连线411远离固定组件300的一端固定在一起。第二连线413则设于整合件412远离第一连线411的一端,用以对接控制组件500。
7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整合件412使得整个牵引组件400的线路排布更为整洁,不杂乱,同时,还使得控制组件500能够经第二连线413同时控制多个第一连线411,从而使多个固定组件300同时脱离砧板200和本体工作端100,进而使砧板200和本体的工作端100能够快速分离,集成度高,且大幅度减少了钉合装置的卡死时间,对患者的伤害也随之降低。
80.优选地,固定组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砧板200相对的两侧,使得砧板200能更为稳固地固定于本体工作端100,不会轻易松脱,稳定性强。
81.具体地,参见图11,控制组件500包括壳体510、设于壳体510内侧壁的转轮520及设于壳体510外侧壁的手柄530。转轮520和手柄530同轴设置,且手柄530朝向转轮520的一侧设有一定轴531,壳体510对应该定轴531处设有供定轴531穿过的避让孔,定轴531远离手柄530的一端与转轮520固定连接。此时,牵引线组410远离接头420的一端缠绕于转轮520,当
医护人员转动手柄530,该手柄530上的定轴531带动转轮520同步转动,从而使转轮520带动牵引线组410朝远离本体工作端100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固定组件300脱离本体和砧板200,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医护人员快速进行应急处理,减少卡死时间。
82.优选地,参见图1及图11,转轮520侧壁设有供牵引线组410缠绕的线槽521,更有利于第二连线413缠绕于转轮520上,便于医护人员操控牵引组件400,不会有第二连线413自转轮520边缘散开的情况发生。
83.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11,壳体510内侧壁位于转轮520朝向牵引装置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支座511,该支座511顶部设有线束穿孔,供牵引线组410远离接头420的一端穿过。
8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5.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