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7803发布日期:2022-12-20 18:2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术后康复辅助器械领域,涉及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些肌肉群互相交织成网状,用来承托尿道,膀胱、直肠等结构,维持器官正常位置以便维持其功能。盆底肌受损或松弛的患者往往出现尿失禁,尤其是在咳嗽、大笑、运动时,严重影响了个人生活。盆底肌松弛还会使患者盆底脏器脱垂,容易造成腰酸背痛。
3.因此对于泌尿外科术后的患者,在术后快速的修复盆底肌,是需要及时解决的。现有盆底肌修复均采用通过双腿用力反复夹紧具有阻力的弹性装置。通过该装置虽然对于提高肌肉力量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够保持较好的训练姿势以及掌握较佳的训练力度,则容易导致盆底肌形成异样形态,与自然状态下盆底肌差异较大,最终影响体型。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纵向滑动设有安装板;所述底座的底端设有使安装板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底座的上端两边对称开设有v形孔、条形孔、导向槽;所述底座上滑动设有脚踏组件;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一滑杆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滑动;所述底座上滑动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通过滑套与条形孔滑动配合;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三滑杆带动滑套沿着条形孔滑动;所述传动杆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通过传动件使脚踏组件转动;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扶握件。
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齿条设在底座的底部,且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与脚踏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设在传动杆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横向的限位滑道;所述限位滑道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滑杆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踏板、固定套;所述踏板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固设在踏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扶握件包括伸缩杆、第一握把、第二握把;所述伸缩杆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端面的两侧;所述第一握把、第二握把分别设在对应的伸缩杆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有两条
导向杆;安装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板在滑动时带动第一滑杆和第三滑杆分别沿着v形孔、条形孔滑动;第一滑杆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滑动,使人的双脚脚尖向外张开或向内收拢而使盆底肌收紧、舒张。患者的双脚沿着v形孔复位时,使盆底肌放松。盆底肌在不断的收紧与放松中得到修复。第三滑杆沿着条形孔滑动时,带动传动杆沿着条形孔滑动,由于导向槽的作用,传动杆在沿着条形孔滑动时还会向垂直于条形孔的方向移动,通过传动件使脚踏组件转动,进而使患者的双脚发生转动,从而使患者的盆底肌中不同的肌群得到锻炼。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18.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19.图5是本发明中图4的a部放大图。
20.图中:1、底座;2、v形孔;3、第一滑杆;4、滑块;5、安装板;6、限位滑道;7、导向杆;8、固定板;9、踏板;10、第一齿轮;11、第一齿条;12、传动杆;13、导向槽;14、第二滑杆;15、滑套;16、条形孔;17、第三滑杆;18、固定套;19、第二齿条;20、第二齿轮;21、电机;22、伸缩杆;23、第一握把;24、第二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泌尿外科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纵向滑动设有安装板5,底座1的底部设有驱动件,驱动件驱动安装板5相对与底座1纵向滑动。
23.底座1上端面对称开设有v形孔2、条形孔16、导向槽13。条形孔16为纵向设置。
24.底座1上滑动设有两组脚踏组件,两组脚踏组件分别与对应的v形孔2滑动配合。安装板5通过第一滑杆3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滑动。
25.患者的双脚分别放到脚踏组件上,患者的双脚在随着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运动时,带动患者的双腿摆转从而引导臀部向内夹紧或向外打开,进而带动盆底肌活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26.底座1上滑动设有两条传动杆12,两条传动杆12分别与对应的条形孔16滑动配合。安装板5通过第三滑杆17和滑套15带动传动杆12沿着纵向设置的条形孔16滑动。
27.第三滑杆17的下端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第三滑杆17的上端穿过条形孔16且与滑套15固定连接。传动杆1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滑杆14。第二滑杆14与导向槽13滑动配合连接。传动杆1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滑套15,且连接有传动件。传动杆12通过传动件作用于脚踏组
件,使脚踏组件转动。
28.脚踏组件包括踏板9、固定套18。固定套18固定在踏板9的上端。固定套18用来固定脚部,使人在训练时脚部不易从踏板9上滑落。
29.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10、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固定在传动杆12上。第一齿轮10固定在踏板9的底部,第一齿轮10与第一齿条11相啮合。第一齿轮10固定有齿轮轴。第一滑杆3上端开设有圆形槽,齿轮轴通过圆形槽转动安装在第一滑杆3上。且第一齿条11位于第一齿轮10行进方向的前侧。
30.如图3所示,两个v形孔2均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孔段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孔段,且第一孔段和对应的第二孔段相连通。当两组脚踏组件位于第一孔段和对应的第二孔段连通处时,即初始位置时,两组脚踏组距离最近,且两组脚踏组互相平行。
31.两个导向槽13均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槽段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槽段,且第一槽段和对应的第二槽段相连通。两个第二槽段互相平行。两个第一槽段均向外倾斜。第二槽段纵向设置,与条形孔16平行设置。
32.第一槽段与条形孔16的夹角大于第一孔段与条形孔16的夹角。第一孔段与条形孔16的夹角等于第二孔段与条形孔16的夹角。
33.初始状态下,两组脚踏组件互相平行。安装板5带动第一滑杆3沿着v形孔2的第一孔段并向远离初始位置的方向滑动时,第一滑杆3通过第一齿轮10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滑动。由于两条v形孔2的作用,两组脚踏组件横向背离移动时,两脚逐渐成外八字。使患者臀部逐渐夹紧,进而可使盆底肌向内收缩。
34.当脚踏组件在v形孔2的第二孔段运动时,患者双脚从初始位置进入到第二孔段时,第一滑杆3通过第一齿轮10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滑动。由于两条v形孔2的作用,两组脚踏组件横向背离移动时,且患者的双脚逐渐成内八字。这一过程使患者的臀部具有打开的趋势,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逐渐外扩。
35.安装板5同时带动第三滑杆17沿着条形孔16滑动。第三滑杆17通过滑套15带动传动杆12沿着导向槽13移动。由于导向槽13与v形孔2相对条形孔16的夹角大小不等,传动杆12沿着滑套15横向滑动,由于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的啮合,使脚踏组件相对于第一滑杆3转动。这样脚踏组件在沿v形孔2移动时,同时发生转动,进而带动盆底肌中不同的肌群活动,可以锻炼盆底肌不同的肌肉群,使得锻炼效果更好。
36.底座1的上端设有扶握件。扶握件包括伸缩杆22、第一握把23、第二握把24。伸缩杆22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两侧。两个伸缩杆22分别设有第一握把23、第二握把24。可以根据人的身高调节伸缩杆22的高度,使第一握把23、第二握把24适应不同人的身高。第一握把23、第二握把24方便人扶持,使人站立稳定。伸缩杆22作为现有常识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伸缩杆22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37.安装板5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设置的限位滑道6。两个限位滑道6内均限位滑动配合有滑块4,滑块4的上端与第一滑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板5与第三滑杆17的下端固定连接。
38.驱动件包括电机21、第二齿轮20、第二齿条19。驱动件驱动安装板5相对于底座1滑动。安装板5的上端中间开设有安装槽,电机21固定在安装槽内。第二齿轮20安装在电机21的电机轴上。与第二齿轮20相啮合的第二齿条19固定设在底座1的底部。
39.底座1的下表面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板8,两个固定板8之间固定安装有两条互相平行的导向杆7。安装板5滑动设置于两条导向杆7上。导向杆7与第二齿条19相平行。
40.当启动电机21时,电机21的电机轴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19的啮合作用,使安装板5沿着导向杆7滑动。
41.下面详细介绍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
42.使用方法一:
43.患者左手握住第二握把24、右手握住第一握把23。使第二握把24、第一握把23成为患者身体的支撑点。将双脚放置到对应的踏板9上,通过固定套18将脚部固定在踏板9上。然后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伸缩杆22的高度,使患者能更舒服的使用该装置。此时两个踏板9处于初始位置,即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连通处。两个踏板9互相平行,距离最近。
44.然后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电机轴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19的啮合作用,使安装板5沿着导向杆7滑动。
45.安装板5通过滑块4带动第一滑杆3进入第一孔段并沿着第一孔段滑动,第一滑杆3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的第一孔段滑动。两组脚踏组件进入第一孔段时,两组脚踏组件由初始的相互平行变成有一个夹角。因此在第一孔段时,患者的双脚向外扩展成外八字,并且双脚的距离逐渐增大。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臀部逐渐夹紧,进而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向内收缩,达到锻炼的目的。此过程中为了维持平衡,患者身体会轻微向后倾斜,臀部向前移动。
46.在此过程中,安装板5通过第三滑杆17带动滑套15沿着条形孔16移动。同时由于导向槽13、第二孔段的作用,传动杆12和第一齿条11沿着滑套15滑动。第一齿轮10也随着第二孔段滑动。由于导向槽13、第二孔段的倾斜角度不同,使得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在横向方向产生相对位移。由于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的啮合,第一齿条11通过第一齿轮10带动脚踏组件自转。两个第一齿条11向背运动。两个第一齿轮10分别进行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那么左、右脚会分别进行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两个脚掌分别会带动小腿和大腿进行转动,因大腿根部与盆骨相连,所以两条大腿的转动可使盆骨内靠近大腿根部的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如髂骨尾骨肌、耻骨尾肌、坐骨海绵体肌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同时进一步的引导患者的臀部向内夹紧,进一步的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收缩。
47.脚踏组件在从第一孔段距离初始位置的最远端向初始位置滑动时,两个第一齿条11向背运动。两个第一齿轮10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双脚逐渐复位,盆底肌中各个肌群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进而得到放松。
48.脚踏组件由初始位置滑入第二孔段时,患者以左、右手为支撑点,随着脚掌移动,身体会向前倾斜,臀部向后移动,患者的双脚逐渐成内八字,使患者的臀部具有打开的趋势,进而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向外舒张。
49.在此过程中,传动杆12沿着第二槽段滑动,同时由于导向槽13、第二孔段的作用,传动杆12和第一齿条11不沿着滑套15滑动。两个第一齿条11同步运动。两个第一齿轮10横向方向产生背离移动。由于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的啮合。两个第一齿轮10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两个传动杆12带动脚踏组件转动。患者左、右脚会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左、右大腿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同时患者的臀部具有向外移动的倾向,这样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如髂骨尾骨肌、耻骨尾肌、坐骨海绵体肌均可得
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使盆地肌中的括约肌进一步的向外舒张。
50.当脚踏组件从第二孔段距离初始位置的最远端向初始位置滑动时,双脚逐渐复位,盆底肌中各个肌群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
51.这样在双脚沿v形孔2移动时同时自转的过程中,使盆底肌中不同的肌群均得到锻炼,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52.使用方法二:
53.患者反向站立到该装置上,即右手握住第二握把24,左手握住第一握把23。并将双脚放置在两个踏板9上,通过固定套18将脚掌固定在踏板9上。即反向站立使用。此时两个踏板9处于初始位置,即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连通处。两个踏板9互相平行,距离最近。
54.然后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电机轴带动第二齿轮20转动,由于第二齿轮20与第二齿条19的啮合作用,使安装板5沿着导向杆7滑动。
55.安装板5通过滑块4带动第一滑杆3进入第一孔段并沿着第一孔段滑动,第一滑杆3带动脚踏组件沿着v形孔2的第一孔段滑动。
56.这样当脚踏组件从初始位置进入到v形孔2的第一孔段移动时,患者以双手为支撑点。随着脚掌沿着第一孔段移动,身体前倾,臀部向后移动,患者的双脚成内八字,患者的臀部具有打开的趋势,进而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向外舒张。同时传动杆12通过传动件带动脚踏组件向内侧自转。带动患者的双脚同时向内侧转动,进而通过腿部带动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如髂骨尾骨肌、耻骨尾肌、坐骨海绵体肌等活动,使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得到锻炼。并进一步的带动患者的臀部打开,使患者的盆底肌中括约肌进一步的向外舒张拉伸。
57.在此过程中,安装板5通过第三滑杆17带动滑套15沿着条形孔16移动。同时由于导向槽13、第二孔段的作用,传动杆12和第一齿条11沿着滑套15滑动。两个第一齿条11之间产生横向背离运动。两个第一齿轮10之间产生横向背离运动。由于导向槽13、第二孔段的倾斜角度不同,由于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的啮合,第一齿条11带动脚踏组件自转。两个第一齿轮10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那么左、右脚会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两个脚掌分别会带动小腿和大腿进行转动,因大腿根部与盆骨相连,所以两条大腿的转动可使盆骨内靠近大腿根部的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如髂骨尾骨肌、耻骨尾肌、坐骨海绵体肌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同时进一步的引导患者的臀部向外扩张,进一步的使盆底肌中的括约肌舒张拉伸。
58.脚踏组件在从第一孔段距离初始位置的最远端向初始位置滑动时,双脚逐渐复位,盆底肌中各个肌群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进而得到放松。
59.在脚踏组件由初始位置进入v形孔2的第二孔段并沿着v形孔2的第二孔段移动时,左、右两个踏板9会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两组脚踏组件进入第二孔段时,两组脚踏组件由初始的相互平行变成有一个夹角。因此在第二孔段时,患者的双脚向内摆动成内八字,并且双脚的距离逐渐增大。使患者的臀部逐渐张开,使患者盆底肌中的括约肌舒张,达到锻炼的目的。同时患者的左、右脚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患者大腿转动,进而带动患者靠近大腿处的盆底肌肌群群活动。并进一步的带动患者的臀部夹紧,进一步的使患者的盆底肌中的括约肌拉伸舒张。
60.在此过程中,安装板5通过第三滑杆17带动滑套15沿着条形孔16移动。同时由于导
向槽13、第二孔段的作用,传动杆12和第一齿条11不沿着滑套15滑动。两个第一齿轮10向背运动。由于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0的啮合,第一齿条11通过第一齿轮带动脚踏组件自转。两个第一齿轮10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两个传动杆12带动脚踏组件转动。患者左、右脚会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左、右大腿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同时患者的臀部具有向外移动的倾向,这样盆底肌中靠近大腿根的肌群:如髂骨尾骨肌、耻骨尾肌、坐骨海绵体肌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使盆地肌中的括约肌进一步的向外扩张。
61.当脚踏组件从第二孔段距离初始位置的最远端向初始位置滑动时,双脚逐渐复位,盆底肌中各个肌群逐渐恢复到自然状态。
62.这样脚踏组件在沿着v形孔2移动时,双脚同时运动。通过大腿和臀部的作用使盆地肌反复的收紧、放松、舒张,进而达到锻炼盆底肌的目的,增强盆底肌的功能。
6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