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和方法、注射药品的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2871576发布日期:2023-01-07 04:2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和方法、注射药品的系统与流程
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和方法、注射药品的系统
1.本技术是申请人于2018年3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重构装置、系统和方法”的第201880029571.4号(pct/us2018/021811)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用于混合、稀释或重构药物并将所得液体药物传送到注射装置中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3.由病人临时穿戴或长时间穿戴的注射装置在医疗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本发明的主题涉及尤其但并非排他地与2014年12月24日公布并且由此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pct公布申请第wo2014/204894号中所描述的注射装置一起使用的传送装置。该注射装置包括内部弹性囊袋,当装置由病人穿戴时,所述内部弹性囊袋可填充用于皮下注射,通常弹丸式注射(bolus injection),到病人中的任何合适的可注射药剂,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剂或其他注射剂。
4.这个注射装置在注射到病人之前必须填充(完全或部分地)所需要的注射剂。在一些情形下,注射剂必须被稀释或重构。
5.由于皮下(sc)而非静脉内(iv)施用的治疗生物学的数目的增加,这类注射装置的使用已增加。注射对于病人/看护人允许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提高病人/看护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6.然而,注射剂的配方通常在室温下在长时间段内不稳定。例如,冷冻干燥或冻干配方的高蛋白已变得有吸引力。然而,这样的方法在施用之前需要产品的手动重构。
7.用于重构冻干药品的处理包括用户需要的若干步骤。例如,处理通常使用两个分离小瓶(一个充满稀释剂,另一个充满冻干药物)进行。用户必须使用针筒从第一小瓶收回稀释剂并且将所述稀释剂传送到第二/冻干小瓶。然后,用户必须手动摇晃/滚动第二小瓶持续长时间段,此后,他或她必须目测检查小瓶并且确定药物是否充分地重构。处理的整体复杂性和时间消耗导致关于病人/看护人的服从性、安全性,和施用的容易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存在可分离地或一起实现在以下描述和要求的装置和系统中的本主题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可单独地或以与本文所描述的主题的其他方面组合的方式加以使用,并且这些方面的描述一起并非意图排除这些方面的分离使用或如本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这些方面的分离或以组合方式的要求。
9.在一方面,一种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包括:注射器支撑表面,所述注射器支撑表面被构造来将注射装置接收在上面。流体传送端口从所述支撑表面向上延伸以用于当接收在所述支撑表面上将液体传送到注射装置中。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被构造来接收容纳有冻干药品的小瓶,而稀释剂小瓶配接器被构造来接收容纳有稀释剂的小瓶。针筒配接器被构
造来接收针筒。流体流路可连通地设置在所述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与针筒配接器之间,在所述稀释剂小瓶配接器与所述针筒配接器之间和在所述针筒配接器与所述流体传送端口之间。所述流体流路中的手动阀选择性地将所述稀释剂小瓶配接器放置成与所述针筒配接器连通,将所述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放置成与所述针筒配接器连通,或将所述针筒配接器放置成与流体传送端口连通。
10.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包括具有小瓶插座的壳体。小瓶保持器被构造来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小瓶插座并保持容纳有冻干产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加压流体供应系统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马达被构造来当所述小瓶保持器连接到所述小瓶插座时连接到所述小瓶保持器。所述马达使所述第一小瓶振动,使得所述第一小瓶中的所述冻干产品用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1.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注射药品的系统,包括:注射装置和用于重构冻干药品的装置。用于重构所述冻干药品的所述装置包括小瓶保持器,所述小瓶保持器被构造来保持容纳有冻干药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加压流体供应系统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并将重构药品从所述第一小瓶传送到所述注射装置。马达连接到所述小瓶保持器,并且被构造来使所述第一小瓶振动,使得所述第一小瓶中的所述冻干药品用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2.在仍然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重构药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容纳有冻干药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将稀释剂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和使所述第一小瓶振动使得所述第一小瓶中的所述冻干药品用来自所述第二小瓶的所述稀释剂重构。
13.在仍然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包括小瓶插座,所述小瓶插座被构造来保持容纳有冻干产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加压流体供应系统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马达被构造来当所述第一小瓶由所述小瓶插座保持时使所述第一小瓶振动,使得所述第一小瓶中的所述冻干产品用从所述第二小瓶传送到所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附图说明
14.图1是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15.图2是展示处于满状态中的递送指示器的填充注射装置的俯视图。
16.图3是展示处于空状态中的递送指示器的填充注射装置的俯视图。
17.图4是展示具有附接带和填充端口的注射装置的下侧的透视图。
18.图5是展示在带被拆卸并且填充和分配端口暴露的情况下的注射装置的下侧的透视图。
19.图6是传送设备上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
20.图7是在安全装置安装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21.图8是在安全装置移除并且按钮向上处于预发射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22.图9是在安全装置移除并且按钮向下处于发射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
射装置的透视图。
23.图10是在按钮向上处于预发射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4.图11是在按钮向下处于第一发射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5.图12是在按钮向下处于分配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6.图13是展示未触发的递送指示器的终止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7.图14是展示触发的递送指示器的终止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8.图15是在按钮被锁在发射后状态中的情况下的附接到皮肤的注射装置的横截面图。
29.图16是在绷带保留在皮肤上的情况下的从皮肤移除的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30.图17是在顶部壳体在填充状态中移除的情况下的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31.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注射装置的俯视图。
32.图19是在顶部壳体在空状态中移除的情况下的注射装置的透视图。
33.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注射装置的俯视图。
34.图21是用于临时性联接到诸如以上各图中所示的装置的注射装置以用于将注射剂从多个小瓶操纵/混合/传送到注射装置中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35.图22是从不同角度获得的图21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36.图23是图21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37.图24是图21的传送装置的仰视图。
38.图25是在一些部分移除的情况下直接看向针筒配接器的图21的传送装置的端视图。
39.图26是图21的传送装置的侧视图。
40.图27是图21的传送装置的相对侧视图。
41.图28是直接看向一对小瓶配接器的图21的传送装置的端视图。
42.图29是注射系统的透视图,所述注射系统包括总体上如以上图1-20中所示的注射装置、临时性联接到所述注射装置的如图21-28中的传送装置、一对标准小瓶和标准针筒。
43.图30是图29的系统的俯视图。
44.图31是图29的系统的仰视图。
45.图32是处于第一阀位置中的图29的系统的流动布置的示意图。
46.图33是处于第二阀位置中的图29的系统的流动布置的示意图。
47.图34是图29的系统的替代性流动布置的示意图。
48.图35是用于临时性联接到注射装置以用于将注射剂从多个小瓶操纵/混合/传送到注射装置中的传送装置的透视图。
49.图36是图35的传送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50.图37是适合于在图36和37的传送装置中使用的偏心往复质量马达的透视图。
51.图38是例示图35和36的传送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注射装置
53.本技术的图1-20和从这个段落延伸到标题为“传送装置”的章节的有关描述主要从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6月17日的共同拥有的先前公布的pct申请第wo 2014/204894 a2号获取,所述pct申请由此以引用方式整体并入本文中。
54.参考图1-3,注射装置7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型,但是如所例示,其具有带有上表面75和下表面76的大体上低剖面(low-profile)、圆盘形外壳体74,注射针或套管当由用户致动时突出穿过所述大体上低剖面、圆盘形外壳体。上表面75具有用以开始注射的致动器或按钮77和允许受试者或医疗专业人员察看可膨胀构件78以查明装置7中的注射剂流体79的量的壳体74的透明分段(section)80。例如,用户可确定注射是否已经开始或结束。更优选地,可膨胀构件78和/或壳体74的透明分段80可被标度,诸如通过线标识127等标度,使得病人或医疗专业人员可在视觉上更精确地确定剩余的注射剂流体79的量——诸如,例如,约50%完成或约75%完成。另外,可膨胀构件78可自身包括外壳体74上的特征或与所述特征相互作用,以展示剩余的注射剂流体79的量。
55.应注意,“注射剂流体”、“注射剂”、“药品”、“药剂”和类似术语在本文中可互换地使用。例如,当注射装置7装满药品79时,透明分段80可展示一个颜色,诸如但不限于绿色。当注射装置7没有药品79时,透明分段80可展示不同的颜色,诸如但不限于红色。在分配的中间,透明分段80可展示颜色的组合。
56.参考图4-6,注射装置7的下表面76包括填充端口81和分配端口82。填充端口81是允许传送设备填充管83将液体79传送到注射装置7的接口。分配端口82也含有介于来自可膨胀构件78的排出注射剂79与针85之间的内部路径84。填充端口81和分配端口79可通过内部路径86直接流体连通,或者它们可组成合单个端口。
57.参考图4-6,注射装置可优选地包括填充端口81,所述填充端口包括用以当从传送设备6移除注射装置7并且从填充管83移除填充端口81时防止加压注射剂79漏泄出注射装置7的止回阀87。
58.参考图4-6,注射装置7可还具有填充端口81,所述填充端口被构造来接受针筒的插入。这个针筒可被构造为具有鲁尔接头配件或针。这个填充端口81构型允许由用户进行的对注射装置的手动填充。传送设备6仍然可使用,但在这种构型中将不需要。
59.参考图4-6,注射装置7可还具有分配端口82,所述分配端口被构造来通过附接管材或标准针端口直接连接到静脉内套管。
60.参考图4-6,注射装置7的下表面76携带用于将注射装置7临时紧固到受试者的皮肤直到注射完成的粘合剂88。在注射装置7的移除期间,可自动地移除粘合剂带衬垫89,从而暴露注射装置7的下表面76上的粘合剂表面88,所述粘合剂表面可用来将注射装置7粘合到病人的皮肤。替代地,带衬里89可具有用户在将注射装置7粘合到皮肤之前拉动以手动移除的凸片90。替代地,这个凸片可附接到传送装置4的表面,使得带子衬里在注射装置7移除时被自动地移除。
61.参考图4-6,注射装置7可具有粘合剂带凸缘91,所述粘合剂带凸缘延伸超过下表面基部76。粘合剂带88的这个凸缘91可充当注射装置7与皮肤表面之间的应变释放件,从而降低意外地使注射装置7从皮肤脱离的风险。换句话说,类似于其进入连接器中所在位置处
的导线上的渐缩应变释放件,延伸的粘合剂凸缘91作用来使负载分布在粘合剂带88与注射装置7的下表面基部76之间的连接点的两个侧上,以减少粘合剂带88和皮肤界面处的任何应力集中点(stress riser)。
62.参考图4-6,注射装置7可被构造为具有渐缩下侧表面98,在用户将注射装置7紧固到皮肤时,所述渐缩下侧表面按压在粘合剂凸缘91上以将粘合剂带88牢固地附接到皮肤,而没有另外的用户干预。通过当将注射装置7压抵皮肤时使用人的皮肤的顺应性,注射装置7的渐缩下侧表面98将粘合剂带88的凸缘91有效地压抵皮肤,但凸缘91部分的上暴露表面不具有暴露的粘合剂并且因此没有附接到渐缩下侧表面98的那个部分。用户不需要使他们的手指围绕凸缘91移动以将注射装置7紧固到皮肤,从而使其为粘合剂带88附接的简单得多的方法。
63.参考图4-6,注射装置7可具有下侧表面76,所述下侧表面是柔性的或顺应的,而不是刚性的,以通过注射装置7在施加期间对皮肤的符合来允许改进的附接。
64.参考图7-9,在注射装置7抵靠皮肤99放置或粘合到皮肤99之后,安全机构或锁定机构可被自动地释放并且注射装置7准备好发射(注射)。换句话说,防止注射装置7被致动(所述注射装置被锁定),直到其抵靠皮肤放置。替代地,用户可手动地移除安全装置100诸如安全针、安全套筒,或套环,以释放注射装置以准备好发射(注射)。注射装置7优选地不能发射,直到安全机构100被释放。安全机构100可为被动的或主动的,并且由用户手动地触发或通过注射装置7自动地触发。
65.参考图7-9,注射装置7可以组合方式使用致动器或按钮77和视觉指示器101,以在注射装置7已经从传送设备移除之后限定所述注射装置的状态。例如,当按钮77在上位置中并且指示器101具有一个颜色诸如但不限于绿色时,这可指示注射装置7准备好开始注射。另外,按钮77可具有侧壁102,所述侧壁是相对于所述按钮的顶部103的不同颜色。当按钮77被按下时,用户看不见按钮77的侧壁102;这可指示注射装置7处于使用中。当药品的注射完成时,注射装置7可向用户发出警报。这个警报可呈视觉指示器、可听声音、机械移动或组合的形式。按钮77被理想地设计成当按钮77“弹起(pop up)”到锁定位置中时,给予用户听觉、视觉和触觉反馈。注射装置7可在按钮77处于上位置中的情况下向用户指示其已完成分配并且全剂量已被输送到病人,并且展示注射装置的指示器窗口101为空的。例如,当按钮77处于上位置中并且指示器101展示不同的颜色诸如但不限于红色时,这可指示注射装置7已完成注射。
66.参考图10-12,注射装置7可具有用户在注射装置7上按下以开始注射的致动器或按钮77。按钮77可被构造为接通/切断开关,即仅具有两个状态,断开和闭合,诸如灯开关。这可防止用户将按钮77推动一半距离而并未致动注射装置7。一旦启动,这个“灯开关”类型的按钮77将独立于按钮77的用户操纵而将针85迅速地插入皮肤99中。替代地,按钮77可具有连续运动,从而允许用户将针85缓慢地插入皮肤99中。按钮77可优选地通过粘合剂104直接联接到针85,从而产生按钮77和针85。
67.参考图10-12,注射装置7可在按钮77致动时使针85行进到皮肤99中,所述按钮最初行进到如图30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或深度并且优选地自动稍微缩回到如图31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图30中所示的第一深度从按钮77在致动期间的超程达到。第一深度可通过按钮77中的特征105与注射装置7的基部106直接接触而控制。针85的最终深度适合于皮下注射。替
代地,针85的最终深度可被减少以用于皮内注射。替代地,针85的最终深度可被增加来用于肌内注射。在到达第一深度时,针85向后缩回到如图31中所示的第二深度。针到第二深度的缩回距离在0.1-2mm的范围内。这个缩回特征对于防止针85在初始插入过程期间被组织堵塞而言是优选的。这个组织堵塞可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来克服并且阻止注射装置7输送药品。针85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缩回在针尖107前面产生开放袋部,从而使从针85启动药品流动的压力降低。用于从针启动药品流动的这个降低的压力对于注射装置7在注射期间维持相对恒定的压力而言是优选的。
68.参考图10-12,注射装置7可包括具有侧孔108的针85。如图31中所示,一旦注射装置7上的按钮77被完全按下,针85将通过分配端口82完全插入皮肤99中并且注射装置7将开始注射剂的分配。侧孔108和因此针85的内部管腔不与分配端口82的流体通道86连通,直到按钮77被完全按下。侧孔108和针尖107两者保持在隔膜109内。在侧孔108和针尖107保持在隔膜109内的情况下,整个药品路径保持为无菌的,直到使用时间。当按钮77被完全按下并且针85处于分配位置中时,针85中的侧孔108与分配端口82的流体通道86连能并且液体的注射开始。
69.参考图10-12,在分配之前和之后,隔膜(septum)109提供相对于注射剂密封针尖107以及侧孔108的优点。在注射终止时密封针85的针尖107和侧孔108具有在分配终止之后和/或在注射装置7从皮肤表面移除之后防止来自所述注射装置的注射剂的滴落的特定优点。其还防止在被致动到皮肤中之前污染物进入中空针。隔膜109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用以一旦针85已经刺穿所述隔膜允许密封。隔膜109的材料组成可优选地为硅酮。替代地,隔膜的材料组成物也可为不同材料的掺和物(blend),所述不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溴丁基、氯丁基、异戊二烯、聚异戊二烯、sbr、聚丁二烯、epdm、天然橡胶和硅酮。替代地,流体路径86包括分配端口82可为具有硅酮的刚性塑料,所述硅酮被注射包覆模制以产生先前所描述的隔膜。
70.参考图10-12,分配端口82处的隔膜109可从下方表面稍微突出到注射装置7的皮肤表面99中,以在注射部位的皮肤表面99上提供压力。在针缩回之后通过分配端口82的在皮肤表面99上的这个压力可排除注射剂从注射部位出来,这通常称为反吹。
71.参考图10-12,注射装置7可包括一组弹簧凸片110,所述弹簧凸片与按钮77接合以进行锁定功能。弹簧凸片110被偏置以锁定到按钮77中的底切(undercut)111中以将按钮77保持在如图29中所示的第一上位置或预发射位置中。底切111和弹簧凸片110的几何形状帮助产生先前所描述的灯开关致动力。这个灯开关致动是通过按钮77相对于弹簧凸片110的平移和配合底切111表面的几何形状实现。
72.参考图10-12,注射装置7可包括弹簧凸片112,所述弹簧凸片与注射装置7中的按钮77相互作用以进行锁定功能,使得当按钮77被致动到第一深度并且稍微向后缩回到第二深度或分配位置时,按钮77中的底切特征113允许弹簧凸片112将按钮77保持在分配位置中,直到注射装置7已完成分配。
73.参考图13-14,注射装置7可包括用以感测何时全部流体79已从可膨胀构件78排出并且注射装置7已完成分配的递送终止指示或空指示器114。空指示器114可被构造为具有狭槽或其他开口115,以当可膨胀构件78在全部流体已被排出之后处于收缩状态中时在出口端口处在可膨胀构件78上滑动。空指示器可具有两个状态。如图32中所示,当可膨胀构件
78在那个分段处装满流体79并且并未容纳于狭槽或开口115内时,空指示器可处于第一位置或偏出(deflected out)状态中。当可膨胀构件78的直径由于含于其中的残余流体79而大于所述直径的最小值时,这个第一位置将平移到可膨胀构件78的非空状态。如图33中所示,当可膨胀构件78部分地或完全容纳于狭槽或开口115内时,空指示器114可处于第二位置或偏入状态中。当直径为最小时,这个第二位置将平移到可膨胀构件78的空状态。
74.参考图13-14,注射装置7可包括分配终止时的自动针缩回机构。这个机构包括全部先前提到的弹簧凸片112、按钮底切特征113与空指示器114之间的直接联接。当可膨胀构件78充满注射剂79并且按钮77被从第一预发射位置按下到如图33中所示的第二分配位置时,按钮77中的底切特征113允许弹簧凸片112将按钮77保持在分配位置中,直到注射装置7已完成分配。这个弹簧凸片112也可直接联接到自然地处于第一位置或偏出状态中的空指示器114。将按钮77按下到第二位置或分配位置的运动允许按钮77中的柱特征116在弹簧凸片112上提供偏置或预张紧以将空指示器114推进到其第二位置或偏入状态中。然而,因为可膨胀构件78最初以大直径装满注射剂79,所以空指示器114不能移动到如图32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或偏入状态。在按钮77被按下之后,流体79开始通过针排出可膨胀构件78,如上文所述。一旦可膨胀构件78已排出所有流体79并且处于最小直径,空指示器114(在来自弹簧凸片112的预张紧下)将移动到如图33中所示的第二位置或偏入状态。直接联接到空指示器114的弹簧凸片112也与空指示器114一起移动。在分配完成之后,这个移动将弹簧凸片112从按钮77中的底切特征113释放以允许按钮77(和针)向上移动到最终位置或发射后位置,如图34中所示。
75.参考图15,锁定弹簧凸片117也可与注射装置7中的按钮77相互作用以进行锁定功能,使得当注射完成时,按钮77被释放,并且按钮77通过复位弹簧118向上推进到最终上位置或发射后位置。处于最终上位置或发射后位置(图34中所示),相对于注射装置7的顶部的按钮高度77可高于预发射位置(图29中所示)。锁定弹簧凸片117的末端在外壳体74内向外移动到按钮77的外径表面119以将按钮77锁定在上位置或发射后位置中并且防止按钮77再次被致动。
76.参考图15,注射装置7可包括复位弹簧118,所述复位弹簧与按钮77相互作用以向按钮77提供进入第一上位置或预发射位置的偏置。当按钮被向下致动到第二深度或分配位置时,复位弹簧118被压缩,从而引起更大的偏置或预载。在分配周期终止时,按钮77在分配完成之后被从第二深度或分配位置(图31中所示)解锁以向上移动到最终位置或发射后位置,如先前提到的。复位弹簧118的偏置将按钮77向上推动到最终位置或发射后位置。
77.参考图15-16,在注射装置7从皮肤99移除后,注射装置7将优选地被锁定,从而防止对针的非破坏性接触或注射装置7的重新使用。注射装置7可向用户指示全剂量已被输送。这个指示可呈视觉指示器、听觉声音、机械移动或组合的形式。
78.参考图16,在注射装置7从皮肤35移除后,绷带(bandage)120可从注射装置7释放并且保留在皮肤表面35上。这可通过绷带部分上的粘合剂实现,所述粘合剂相比于将绷带附接到注射装置7的粘合剂将绷带更强力地附接到皮肤。因而,当从皮肤上提起壳体时,绷带120适当地保留在注射部位上,如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的美国专利第7,637,891号和2009年12月4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630996号中所描述的。
79.参考图17-20,注射装置7可优选地包括歧管121,所述歧管组装到可膨胀构件78以
及填充端口81和分配端口82两者,并且提供可膨胀构件78与注射装置7的填充端口81和分配端口82之间的直接流体连通。歧管121可在组装到可膨胀构件78的末端上构造成直径为大的,以促进填充和将全部流体79排出可膨胀构件78,如上文中所论述。歧管121可优选地包括内部通路122以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可膨胀构件78。歧管121可被构造为在注射剂流体路径122中具有过滤器123,以用于过滤注射剂79以在其被引入可膨胀构件78中之前和之后移除微粒。过滤器123可为膜、深度型过滤器或具有充分小的孔隙大小或有效孔隙大小以移除有害微粒的其他合适的过滤介质,所述有害微粒可包括但不限于在注射剂79通过传送设备重构的那些情形下的未溶解的注射剂79。歧管121也可构造为具有用于移除空气的过滤器123。这样的空气去除器过滤器123可包括注射剂流体路径122中的气泡捕集器、气隙或其他构造,所述气隙在空气被引入可膨胀构件78之前从注射剂流体路径122移除空气。这个空气去除器过滤器123可用疏水性过滤器或疏水性和亲水性过滤器的组合加以构造。疏水性过滤器将允许来自传送设备的空气的排气而不允许液体的通过。亲水性过滤器将允许液体的通过而不允许微粒或空气的通过。空气去除器过滤器123也可具有止回阀以允许所捕集空气的排气。替代地,空气去除器和过滤器123可位于从填充端口81到针85的流体路径中的任何点处。例如,流体路径中的最下游点是可膨胀构件78的远侧末端128。内部心轴(mandrel)124可连接到可膨胀构件78的远侧末端128。空气去除器或过滤器123可整合到这个下游点中以在注射装置7的填充期间允许所捕集空气的排气。此外,心轴124可包括沿着其长度的狭槽,所述狭槽与下游过滤器123连通以在填充过程期间辅助空气的排气。
80.参考图17-20,注射装置7可包括弹性可膨胀构件78诸如弹性体球囊或囊袋。可膨胀构件78的材料组成可优选地为硅酮。替代地,可膨胀构件78的材料组合物也可为不同材料的掺和物,所述不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溴丁基、氯丁基、异戊二烯、聚异戊二烯、sbr、聚丁二烯、epdm、天然橡胶和硅酮。另外,可膨胀构件78可被涂布以改进它们的表面性质。涂层可包括聚对二甲苯、硅酮、聚四氟乙烯和氟气处置。替代地,可膨胀构件78可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81.参考图17-20,注射装置7可包括注射剂79在压力下被传送的弹性可膨胀构件78。这使可膨胀构件78放大并且可膨胀构件78的弹性产生倾向于排出注射剂79的压力。上文描述的传送设备的压力室(或如可使用在传送设备中的这样的其他泵或加压手段)将注射剂79在压力下传送到注射装置7。在压力下将注射剂79引入可膨胀构件78中使所述可膨胀构件在直径和长度上伸展并膨胀。这种情况的实例将为使长的瘦小球囊充气。注射装置7的体积范围可为0.5至30毫升。当膨胀时,弹性可膨胀构件78将在1psi至200psi的范围内的喷射压力施加在容纳于可膨胀构件78中的注射剂79上,使得注射装置7当由用户通过如上文所描述的按钮的压下触发时准备好施用注射剂79。
82.传送装置
83.图21-34涉及尤其适合于需要重构或稀释的注射剂的传送装置250的实施方式。这个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小瓶配接器和下文所描述的对应流路布置。如图31中所见,这个传送装置250包括基部252,注射装置7当联接到所述传送装置时搁置在所述基部上。基部形成支撑表面254,流体传送端口254从所述支撑表面伸出以用于插入注射装置的填充端口81中。抬升周边壁258从支撑表面向上延伸,并且它们一起限定用于接收注射装置的嵌套或对接部位。
84.传送装置可由单件模制塑料结构制成以用于低成本可丢弃性。替代地,传送装置的一或更多个特征可被分离地形成并且组装在一起以提供完整的传送装置。
85.注射装置可通过相对的挠性钩260以在连接位置被保持在传送装置上,所述相对的挠性钩向外弯曲以接收注射装置并且钩在圆盘形注射装置的周边边缘上以将所述圆盘形注射装置可移除地保持在传送装置上。替代地或另外,绑带布置可用于将传送装置临时性连接到注射装置。更具体地说,为了保持临时性连接到注射器的传送装置,这样的绑带可以可枢转地附接在基部的一个侧处,并且可在相关联的注射装置上枢转以跨在基部和注射装置上并且将注射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绑带(harness)的自由末端可包括手动可连接和可释放的夹片或连接器,以用于将绑带紧固在注射装置上并抵靠传送装置的基部而保持所述注射装置并且用于当到注射装置中的流体传送完成时释放绑带和注射装置。为了帮助避免联接到传送装置时的注射装置的侧向移位,绑带可具有围绕注射器的致动器按钮延伸或外接所述致动器按钮的中间环。
86.传送装置250包括一对小瓶配接器262、针筒配接器264、流体流动控制阀266和相关联的流路分段。
87.针筒配接器264可选择性地具备具有标准尺寸的标准中空凹形鲁尔锁配接器(未示出),所述标准中空凹形鲁尔锁配接器被设计来与位于标准针筒的排放末端处的常用标准凸形针筒鲁尔端口互相配合(interfit)。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鲁尔连接器的径向突出部或耳部与位于标准针筒的凸形鲁尔周围的螺纹套环合作,使得相对旋转将凸形和凹形鲁尔部分紧固在一起并且避免偶然或过早的断开。
88.参考图22,每个小瓶配接器具有在开放末端处向外张开以用于注射剂的标准小瓶的末端的引导接收的外部套环268,和用于刺穿密封标准医学小瓶的开放末端的隔膜的中空刺穿钉或套管270。每个小瓶配接器可包括允许位移空气进入或离开小瓶的排气特征,并且这样的排气特征可例如被提供为刺穿钉270中的另外的管腔或提供为专用于往返于小瓶和排气到大气的排气空气的移动的另外的中空刺穿钉。图28是展示刺穿穿刺钉的观察小瓶配接器262的视图,所述刺穿穿刺钉各自具有两个管腔278、280——一个用于液体引入和抽取且一个用于排气。
89.用于这个传送装置的流体流路布置的一个实例见于图24中,图24是传送装置250的下侧的视图。如图所示,流体流路分段274诸如一段塑料管材在流动控制阀266与针筒配接器264之间延伸。流体流路分段276在流动控制阀与流体传送端口256之间延伸。流体流路分段278在流动控制阀与稀释剂小瓶配接器262a之间延伸,并且流体流路分段280在流动控制阀与注射剂小瓶配接器262b之间延伸。
90.当注射剂需要重构或稀释时,这里的流体流动布置允许传送装置的随时使用。注射剂小瓶可附接到小瓶配接器中的一个,和用来重构或稀释的稀释剂附接到另一个小瓶配接器。在稀释剂和注射剂小瓶和针筒附接到传送装置之后,流动控制阀被定位来允许稀释剂小瓶配接器与针筒之间的流动。缩回针筒柱塞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小瓶抽吸到针筒中。流动控制阀然后被重新定位以将针筒和注射剂小瓶放置成流动连通,并且稀释剂被注射到注射剂小瓶中以重构注射剂。如上文所描述,重构可通过手动地摇晃整个组件和/或通过使针筒柱塞来回循环以从注射剂小瓶重复地抽取流体和将流体注射到注射剂小瓶中,从而引起稀释剂和注射剂的搅动和混合来促进。重构的注射剂然后被收集到针筒中。这些步骤可在
传送装置到注射装置7的联接之前或之后执行,并且可在必要时用另外的注射剂和稀释剂小瓶重复以用于增加剂量。如果在注射装置的附接之前执行,则注射装置然后将被联接到传送装置并且阀再次被重新定位以将针筒(其含有重构的注射剂)和流体传送端口放置成流体连通,并且针筒柱塞的按下通过流体传送端口256和填充端口81将重构的注射剂推动到注射装置7中,从而使弹性可膨胀构件或囊袋78膨胀并且使注射装置为使用作好准备。
91.包括注射装置7、传送装置250、标准注射剂容纳小瓶240、标准稀释剂容纳小瓶240和标准针筒242的组装的两小瓶系统展示在图39-41中。小瓶和/或针筒可在传送装置紧固到注射器7之前或之后附接到传送装置。这个布置允许用户容易地重构或稀释注射剂并将所述注射剂递送到注射装置中。
92.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因此提供手持式重构针筒传送系统以允许重构冻干药品、将药品从小瓶移除到针筒中,然后将药品传送到注射器中的紧凑和有效方法。
93.在基本原理上,用户用小瓶配接器(多个)将冻干药品和稀释剂小瓶附接到组件。每个药品和稀释剂小瓶可在13-20mm的瓶口的情况下具有1-50ml的容量。针筒容量可为1-50ml。注射器容量可为1-50ml。
94.用户可将冻干药品和稀释剂小瓶(多个)附接到小瓶配接器,然后将其附接到系统。替代地,小瓶配接器将为系统的部分,并且用户将小瓶(多个)插入系统中。
95.小瓶配接器(多个)含有用以通过橡胶塞接入小瓶的穿刺钉并且具有两个流体路径。第一小瓶配接器具有排气到大气的一个和连接到流体路径的另一个。这允许来自小瓶的流体的容易抽取而不产生真空。另一个小瓶穿刺钉将允许两个独立源的连接。
96.针筒连接到另一侧以用于从稀释剂小瓶和/或重构小瓶中的每一个抽取流体并将流体传送到注射器中。
97.一旦小瓶(多个)和针筒附接到系统,阀被定位到状态1,从而产生稀释剂小瓶与针筒之间的流体路径并且允许将稀释剂抽取到注射器中。
98.通过在针筒柱塞上拉拔,将流体从稀释剂小瓶抽取到针筒中。基于病人的剂量,稀释剂小瓶的整个内容物可被移除或部分内容物被移除。
99.用户可附接多个稀释剂小瓶以填充一个针筒以使必要的剂量进入针筒中。
100.用户然后可将阀切换到状态2。这产生从填充的针筒(具有稀释剂)到冻干小瓶的流体路径。
101.在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稀释剂进入预填充针筒。在这种情况下,稀释剂可直接传送到冻干小瓶。(这也可在单小瓶系统中实现)。
102.用户可在针筒的柱塞上推动以将注射器的内容物传送到冻干小瓶。
103.在一个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冻干小瓶在真空下。通过稀释剂小瓶和冻干小瓶的插入,冻干小瓶中的真空自动地将稀释剂牵引到冻干小瓶中。
104.一旦稀释剂被传送到冻干小瓶,重构过程可开始。
105.用户可以手动地摇动稀释剂/粉末混合物,直到粉末完全溶解在溶液中。
106.用户然后可在针筒上后拉以引入混合溶液的整个内容物或部分剂量,这取决于所规定的剂量。
107.在确定最终剂量之前,针筒中可存在一些空气。用户可通过将针筒中的过量空气排出回到小瓶中来使针筒准备好。
108.一旦所需要量的流体从小瓶移除并移除到针筒中,将阀切换到状态3。这产生填充的针筒与注射器之间的流体路径。
109.用户在针筒的柱塞上推动以将针筒的内容物排出到注射器中。
110.如果空气在传送其间存在于针筒中,则系统可过滤空气以防止空气被传送到注射器中。针筒与注射器之间的流体路径中的过滤器可过滤空气。这可用疏水性过滤器或亲水性/疏水性过滤器的组合实现。
111.保持绑带或皮带(如果使用)则可被解锁并且填充的注射器可从系统移除。
112.图32和33是展示具有针筒270、注射装置272(obdd)、三通阀或旋塞阀274、稀释剂小瓶276(d)和注射剂小瓶278(p)的双小瓶系统的示意性流动图,所述系统还使用将流动限制于仅一个方向的止回阀282a、282b、282c和282d。图33展示用于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小瓶抽吸到针筒270中的阀274位置,并且图33展示在稀释剂已经被抽吸到针筒中以用于将稀释剂针筒注射到注射剂小瓶中的阀位置。图34也是流动示意图,其展示双小瓶系统但不具有旋塞阀并且仅依赖单向阀284a、284b和284c来控制流动。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在针筒柱塞上回拉产生的真空抽吸来自稀释剂小瓶的稀释剂通过注射剂小瓶并且将所述稀释剂抽吸到针筒270中。这个系统可找到用于仅需要稀释的注射剂或用于在存在稀释剂的情况下容易重构的注射剂的特定应用。单向阀仅允许流体在一个方向上流动通过系统——从稀释剂小瓶276(d)到注射剂小瓶278(p)、从注射剂小瓶278(p)到针筒270,和从针筒270到注射装置272(obdd)中。在注射剂小瓶中的真空用来将稀释剂牵引到所述注射剂小瓶中的实施方式中可能不需要止回阀。止回阀可为冗余的。
113.用于自动地重构冻干药品和将重构药品传送到注射装置的装置总体地在图35和36中的300处加以表示。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如以下更详细地解释,用户将容纳有倒置冻干药品和稀释剂小瓶(图36的304和306)的在图35中的以302总体指示的小瓶保持器插入装置的小瓶插座308中。另外,装置将注射装置312可移除地接收在注射装置插座314的对应凹部内。如在先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注射装置插座的凹部的底部包括注射装置填充套管(图36中的315,在图35中不可见),所述注射装置填充套管穿透注射装置的填充端口。
114.仅作为一个实例,小瓶保持器302可如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3月23日的共同拥有的先前公布的pct申请第wo 2016/154413 a1号中所描述地加以构建和使用,所述pct申请由此以引用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115.当启动装置300时,稀释剂从稀释剂小瓶流动到冻干药品小瓶,并且使冻干药品小瓶振动以促进药品的混合和重构。重构药品然后自动地从(先前)冻干药品小瓶(现在重构药品或产品小瓶)传送到注射装置312。注射装置然后可从装置的注射装置插座314移除并且用来将药品注射到用户中。
116.仅作为一个实例,以上关于图1-20所描述的注射装置可被用作图35的注射装置312。
117.如图35和36中所指示,装置包括壳体316,所述壳体充当基部并且容纳装置的操作部件。
118.如图36中所例示,装置的小瓶插座308包括定位在壳体316内的小瓶保持器托架318。小瓶保持器托架318包括可移除地接收小瓶保持器302的承槽(socket),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偏心旋转质量(erm)马达322。erm马达的实施方式在图37中以322总体地指示,其中
偏心旋转质量以323指示并且装配到马达325的轴杆。因此,当启动erm马达时,小瓶保持器托架318摇晃或振动并且小瓶304和306也摇晃或振动。erm马达322优选地电动操作,并且这类马达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并可利用的。另外,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替代性马达和振动系统代替erm马达。
119.在装置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冻干药品小瓶和稀释剂小瓶可被单独地插入装置的小瓶插座308中(诸如插入单独承槽中),并且仅冻干药品小瓶由马达摇晃或振动。
120.减振器320也连接在小瓶保持器托架318与壳体之间并且被构建使得erm马达使小瓶以所期望的频率振动。
121.如图36中所例示,小瓶保持器托架318还包括产品或冻干小瓶穿刺钉324和稀释剂小瓶穿刺钉326。这些穿刺钉包括中空套管,当小瓶保持器302被插入小瓶保持器托架的承槽中时,所述中空套管被自动地设置成与对应小瓶的内部流体连通。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小瓶穿刺钉302和304可被构造,使得它们在装置300启动时上升以将它们设置成与小瓶304和306流体连通。
122.关于小瓶穿刺钉302和304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细节提供在先前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3月23日的共同拥有的先前公布的pct申请第wo 2016/154413 a1号中。
123.小瓶保持器托架318还包括小瓶保持器固位器机构328,所述小瓶保持器固位器机构将小瓶保持器302锁定到小瓶保持器托架的承槽中,使得在装置300启动之后,所述小瓶保持器不能被移除,直到重构药品已经传送到注射装置。
124.如图36中的332处所指示,壳体316含有小罐(canister)332,所述小罐含有加压空气。空气小罐332优选地为一次性部件,并且在图36中如此例示,但是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小罐可为可再填充的。如以下将更详细地解释的,在装置300启动后,小罐穿刺钉334被构造来穿刺空气小罐332以对压力室336加压并且提供用于穿过穿刺钉的操作的流体传送阶段的空气。空气小罐332和小罐穿刺钉334的实施方式提供在先前以引用方式并入的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3月23日的共同拥有的先前公布的pct申请第wo 2016/154413 a1号中。
125.传送装置300、小瓶保持器302(其可以或可不包括小瓶304和306)和注射装置312可被放置在包装340内,以便允许这些部件作为单个单元出售、运输和存储。
126.装置300的启动通过触发器机构342引发,所述触发器机构与电子器件344相互作用,所述电子器件具有用于供能和控制erm马达322和电子阀352(以下将描述其目的)的电池346和电子控制器或电路板348。触发器机构也机械地连接到空气小罐332和小罐穿刺钉334,使得当触发器机构被触发时,小罐穿刺钉334接合空气小罐332。
127.仅作为实例,触发器机构342可包括小瓶保持器插座的承槽的底部上的按钮,或所述承槽内的杠杆,所述按钮或杠杆被构造来当小瓶保持器302插入所述承槽中时被接合并铰接或触发。
128.现在将参考图36和38解释装置的操作。
129.如图38中的方框356和358所示,容纳倒置冻干药品小瓶304和稀释剂小瓶306的小瓶保持器302(图36)插入小瓶托架318中。这使冻干药品/产品小瓶穿刺钉324和稀释剂小瓶穿刺钉326被置于成与小瓶304和306的内部流体连通,并使小瓶保持器固位器328将小瓶保
持器锁定在装置内。
130.小瓶保持器的插入也触发触发器机构342,如由图38的方框362所指示。当这发生时,如由方框364所指示,空气小罐332由小罐穿刺钉334穿刺,使得压力室336被加压。
131.如方框365所指示,来自加压室336的加压空气通过图36的管线363流动到注射装置插座314的指示器367。如图35中所例示,指示器367实质上为臂,所述臂在其下末端或近侧末端处枢轴地附接到基部,在远侧末端处具有倒置挂钩部分。指示器367的初始位置(诸如当传送装置在注射装置安装的情况下被包装时)如图35中所示,并且一旦混合和到注射装置的流体传送完成,压力传感机构允许指示器367从注射装置摆动离开(即移出图35中所示的位置)。
132.在本技术的图36的实施方式中,钩形件/指示器367的压力机构通过管线363检测压力室336中的压力增加,但是将钩形件367维持在图35中所示的位置中。然而,当压力室336中的压力在流体已经传送到注射器之后降低时,机构检测这个压力降低并且将钩形件/指示器367移开,使得可从传送装置移除注射器(如由图38的方框369表示)。
133.另外,包括套管的小罐穿刺钉334接收来自空气小罐332的加压空气,并且所述加压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66(图36)和管线368流动到稀释剂小瓶穿刺钉326和稀释剂小瓶306,如由图38的方框366所指示。如由图38的方框368所指示,进入稀释剂小瓶306的加压空气通过管线372(图36)将稀释剂液体从小瓶306推动到冻干药品/产品小瓶304,在所述冻干药品/产品小瓶处,所述稀释剂液体与其中的冻干药品组合。
134.应注意,电子阀352被构造来在此时处于闭合条件下,使得没有液体流出小瓶304。
135.当启动触发器机构时,第二主要功能发生在装置300内。更具体地说,参考图38的方框373,图36的电子器件344被启动,使得电池346在电路板348的控制下将功率提供到erm马达322,如由方框374所指示。电路板可被编程来在erm马达322启动之前提供轻微延迟,以提供用于稀释剂传送到冻干药品/产品小瓶304的时间。
136.当erm马达322被供能时,如先前所描述,所述erm马达使小瓶保持器托架318振动或摇晃,并且因而使小瓶保持器302和小瓶304振动或摇晃(图38中的方框368),以混合小瓶304内的稀释剂和冻干药品。
137.在预定时间段已过去之后,电路板348关闭erm马达322并且打开电子阀352。这允许来自小瓶304的重构药品通过管线376(图36)、电子阀352、过滤器378和填充套管315行进并行进到注射装置312中,如由图38的方框368和369所指示。
138.压力室336、管线363或指示器367的机构可具备孔口或其他特征,所述孔口或其他特征允许室336内的压力在对于图38的功能被执行而言足够的时间段之后降低,使得指示器367从图35中所例示的方位收回(诸如通过弹簧)。这提供了注射装置312已被填充的指示并且允许从传送装置300移除注射装置312(如由图36的箭头382所指示)。
139.应理解,图36的压力室336,和相关联的空气小罐332和小罐穿刺钉334部件,可在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用替代性加压空气源替换,诸如空气泵或外部加压空气源。
140.图35-38的自动化传送装置的技术基础是归因于振动液体(搅动能量)的冻干药品/产品小瓶中的增强的粒子和液体分散。频率可为相对低的(《500hz),从而降低空化风险或其他高频率诱导的蛋白质降解(温度或气泡形成)。
141.如以上所解释,冻干药品如其将被使用时一样以倒置位置捕获在小瓶保持器内。
小瓶保持器联接到偏心旋转质量(erm)马达。变化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和erm重量允许对药品可暴露的大范围频率和振幅的调节。此外,控制系统的电子器件(诸如图36的电路板348)可被调节或编程以提供适合于正重构的冻干药品的所需要的振动/混合持续期。由于技术中所固有的变量(振幅和频率)的灵活性,该技术可适合于大范围的药品产品。
142.仅作为实例,erm马达的频率可为5000rpm(83.3hz)至20,000rpm(333.3hz),而振幅可为0.38g至10g。
143.图35-38的自动化传送装置提供若干优点,包括标准容器封闭小瓶的使用、两个小瓶的内容物的自动混合、可针对药品定制的混合过程、经过验证的和可重复的混合过程、当混合完成时注射器的自动加载和在混合和传送之后立即做好准备使用的注射器。此外,传送装置提供简单的操作,因为,为了启动装置,用户简单地将小瓶保持器插入系统中。
144.方面
145.本发明包括除以上所阐述的那些之外的各种方面,诸如:
146.方面1.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包括:被构造来将注射装置接收在上面的注射器支撑表面、从支撑表面向上延伸以用于当接收在支撑表面上时将液体传送到注射装置中的流体传送端口、被构造来接收容纳有冻干药品的小瓶的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被构造来接收容纳有稀释剂的小瓶的稀释剂小瓶配接器、被构造来接收针筒的针筒配接器、可连通地放置在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与针筒配接器之间、在稀释剂小瓶配接器与针筒配接器之间和在针筒配接器与流体传送端口之间的流体流路,和流体流路中的用于选择性地将稀释剂小瓶配接器放置成与针筒配接器连通、将冻干药品小瓶配接器放置成与针筒配接器连通或将针筒配接器放置成与流体传送端口连通的手动阀。
147.方面2.方面1的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其包括用于保持联接到传送装置的注射装置的可释放绑带。
148.方面3.方面1的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其包括注射装置,所述注射装置联接到所述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并且可释放地保持在联接位置中。
149.方面4.方面3的一次性流体传送装置,其中注射装置包括内部弹性可膨胀构件和用于将液体引入可膨胀构件中的填充端口,并且其中当注射装置联接到传送装置时,传送装置的流体传送端口延伸到填充端口中。
150.方面5.方面1的一次性传送装置,其中支撑件具有上面和下面,所述注射装置可抵靠上面被接收,并且阀和流体流路保持在支撑表面的下面上。
151.方面6.用于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其包括小瓶插座;小瓶保持器,其被构造来连接到壳体的小瓶插座并保持容纳有冻干产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加压流体供应系统,其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马达,其被构造来当小瓶保持器连接到小瓶插座时连接到小瓶保持器,并使第一小瓶振动使得第一小瓶中的冻干产品用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52.方面7.方面6的装置,其中冻干产品包括药品。
153.方面8.方面6和7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触发器机构和电子控制器,其中电子控制器被构造来控制马达,并且触发器机构连接到小瓶插座和电子控制器。
154.方面9.方面3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小瓶保持器托架,所述小瓶保持器托架被构造来接收小瓶保持器并且当小瓶保持器连接到小瓶保持器托架时启动触发器机构,并且其中
马达被构造来使小瓶保持器托架振动。
155.方面10.方面9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小瓶固位器,在小瓶保持器插入小瓶保持器托架中之后,小瓶固位器被构造来将小瓶保持器锁定在小瓶保持器托架内。
156.方面11.方面6-10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中马达为偏心旋转质量马达。
157.方面12.方面6-11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中壳体进一步包括注射装置插座,所述注射装置插座被构造来接收注射装置,并且其中加压流体供应系统进一步被构造来将重构产品从第一小瓶传送到连接到注射装置插座的注射装置。
158.方面13.方面6-12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中马达被构造来使第一小瓶以低于500hz的频率振动。
159.方面14.方面6-13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减振器,当小瓶保持器连接到壳体的小瓶插座时,所述减振器被构造来连接到小瓶保持器。
160.方面15.方面6-14中任一方面的装置,其中小瓶保持器被构造来将第一小瓶和第二小瓶保持在倒置位置中。
161.方面16.用于注射药品的系统,包括:注射装置;用于重构冻干药品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i)小瓶保持器,其被构造来保持容纳有冻干药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ii)加压流体供应系统,其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并将重构药品从第一小瓶传送到注射装置;iii)马达,其连接到小瓶保持器,并且被构造来使第一小瓶振动,使得第一小瓶中的冻干药品用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62.方面17.用于重构药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容纳有冻干药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将稀释剂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使第一小瓶振动,使得第一小瓶中的冻干药品用来自第二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63.方面18.方面17的方法,其中振动以低于500hz的频率发生。
164.方面19.用于重构冻干产品的装置包括:小瓶插座,其被构造来保持容纳有冻干产品的第一小瓶和容纳有稀释剂的第二小瓶;加压流体供应系统,其被构造来将稀释剂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马达,其被构造来当第一小瓶由小瓶插座保持时使第一小瓶振动,使得第一小瓶中的冻干产品用从第二小瓶传送到第一小瓶的稀释剂重构。
165.方面20.方面19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注射装置插座,所述注射装置插座被构造来接收注射装置,并且其中加压流体供应系统进一步被构造来将重构产品从第一小瓶传送到连接到注射装置插座的注射装置。
166.虽然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在其中做出改变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