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文档序号:32307298发布日期:2022-11-23 10:2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耳鼻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和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3.其中耳部常见的疾病包括:神经性耳聋、耳聋、耳鸣、外耳道炎、鼓膜穿孔、耳膜穿孔、耳硬化症、晕动病、爆震性聋、中耳炎、耳廓假性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真菌病、颞骨骨折、耳廓外伤、先生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炎及疖、耳廓软骨膜炎、耵聍栓塞大疱性鼓膜炎、聋哑症、鼓膜外伤、耳源性脑积水、间断脉冲噪音损伤、急性化脓性乳突炎、鳃裂瘘管、潜水性内耳损伤、前庭神经炎、颞骨岩部炎等。
4.在耳鼻喉科治疗耳道出现的感染等疾病时,需要对耳道进行护理,以对耳道出现的疾病进行治疗。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443723.9公开了一种耳道护理装置。包括包括外壳1、吸嘴2、连接管3、动力件4和进气管5,外壳1可具有第一腔体11,动力件4与进气管5均可设于外壳1的第一腔体11内。其中,连接管3可用于改变吸嘴2的朝向角度,动力件4可用于产生能吸取耳道内的污垢的吸取动力,进气管5可用于使连接管3与动力件4相连;连接管3包括刚性条32和可弯折的柔性管31,刚性条32可沿柔性管31的轴向方向设于柔性管31的内部或外部。刚性条32可以相对柔性管31的轴向平行设置,可以相对柔性管31的轴向倾斜设置。刚性条32可用于在柔性管31对应耳道的弯曲状况弯折至所需角度时,能使柔性管31定形在该所需角度处,可有效防止如将柔性管31插入耳道内时因碰撞到耳道壁而导致柔性管31变形的可能。可以理解地,柔性管31的“柔性”与刚性条32的“刚性”是相对的,意指刚性条32的刚度大于柔性管31的刚度,以使刚性条32能对柔性管31起到定形的作用。外壳1可呈条状,柔性管31可拆卸地设于外壳1的一端,方便将柔性管31从外壳1上拆卸下来清洗;吸嘴2可拆卸的设于柔性管31的进气端处,并且吸嘴2可具有吸附内腔22,柔性管31可具有连接内腔311,吸嘴2的吸附内腔22可与柔性管31的连接内腔311相连通,进气管5可与柔性管31的连接内腔311的出气端相连通。即当动力件4工作时,气流可依次经进气管5、连接管3后从吸嘴2处将耳道内的污垢吸入耳道护理装置100内,以防止经耳勺清理后形成碎屑的污垢遗留在耳道内
5.然而,上述现有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的手段仅是采用棉签蘸取药液然后通过医师手动操作的方式对耳道内的轮廓进行大致的清洁,难以覆盖到耳道内的各个角落,护理的效果较差,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6.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具备通过两组微型水泵的配合使得药液在耳道内循环,并配合以循环转动的棉签以清理到耳道内的各个角落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现有的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的手段仅是采用棉签蘸取药液然后通过医师手动操作的方式对耳道内的轮廓进行大致的清洁,难以覆盖到耳道内的各个角落,护理的效果较差,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8.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进液槽和吸液槽,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排液槽,且所述排液槽与所述进液槽连通;
9.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微型泵机和第二微型泵机,所述第一微型泵机的一端与所述排液槽连接,所述第一微型泵机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液管道,所述第二微型泵机的一端与所述吸液槽连接,所述第二微型泵机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液管道。
10.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液槽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排液槽以所述壳体的中点为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
11.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上转动设置有转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辅助护理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辅助护理机构。
12.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护理机构包括棉球,所述转环上转动设置有转杆,且所述转杆与所述棉球连接。
13.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护理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转杆上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棉球连接。
14.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护理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棉球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第二滑槽连接。
15.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护理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棉球上的弹性卡扣,且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16.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护理机构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辅助护理机构以所述壳体的中点为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
17.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锥形齿轮,若干个转杆上均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均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
18.作为本发明所述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上设置有第一直齿轮,所述转环上设置有第二直齿轮,且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
19.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与传统的耳道护理所采用的医师手持蘸取药
液的棉签对耳道进行清理的方式相比,本装置采用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第一微型泵机来实现药液在耳道内的循环,通过泵机提供的驱动力,使得药液在耳道充分覆盖,首先手持壳体沿着病患耳道内来回抽动,并启动第一微型泵机和第二微型泵机运行,由第一微型泵机通过进液管道抽取药液注入进液槽内最后由若干个排液槽排向耳道,再通过第二微型泵机从吸液槽将药液抽走通过排液管道排出。与手持相比,通过泵机提供的较高驱动力可以使得药液能够覆盖到耳道内的各个角落,护理到一些不易通过棉签触碰到的角落,达到全面且更佳的护理效果。并且及时地抽走可以避免药液在耳道内停留过久对耳膜造成损伤。
21.2、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为辅助药液覆盖到耳道各处,还在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个辅助护理机构,通过微型电机启动带动第一直齿轮转,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和转环转动,可以使得若干个转杆和若干个棉球沿着耳道轮廓环绕转动以将药液涂覆在耳道内各处辅助护理。
22.3、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通过若干第一滑杆沿着若干第一滑槽内滑动进行距离的调节以及若干个复位弹簧提供的弹力,可以使得若干个棉球在沿着耳道来回抽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耳道内轮廓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以更加贴合耳道。
23.4、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通过若干个复位弹簧的弹力可以使得若干个棉球与耳道轮廓贴合时,力道更加柔和,不会伤害到病患耳道造成二次损伤。并且棉球为一次性用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及时更换,避免污染,本装置中棉球是通过弹性卡扣以卡箍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连接杆上的,可以通过拔取再安装的方式方便地进行更换。
24.5、该耳鼻喉科护理用耳道护理装置,在若干个转杆的表面还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在壳体内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与若干个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使得若干棉球在环绕耳道转动的同时,由于第二锥形齿轮的带动若干个转杆还能发生自转,从而若干个棉球一边环绕着耳道内转动,一边自转滚动,同时还能贴合耳道自动调节长度,从而达到极佳的涂覆效果,以辅助护理。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1、壳体;101、进液槽;102、吸液槽;103、排液槽;2、第一微型泵机;201、第二微型泵机;202、进液管道;203、排液管道;3、转环;4、辅助护理机构;401、转杆;402、棉球;403、第一滑槽;404、第一滑杆;405、第一连接杆;406、第二滑槽;407、第二滑杆;408、第二连接杆;409、复位弹簧;410、弹性卡扣;5、驱动机构;501、第一锥形齿轮;502、第二锥形齿轮;503、微型电机;504、第一直齿轮;505、第二直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为对病患的耳道进行全面的护理,使得药液能够覆盖到耳道内各个部位,提出实施例1;
35.请参阅图1-图6,包括壳体1,壳体1内开设有进液槽101和吸液槽102,壳体1上还开设有排液槽103,且排液槽103与进液槽101连通;
36.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微型泵机2和第二微型泵机201,第一微型泵机2的一端与排液槽103连接,第一微型泵机2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液管道202,第二微型泵机201的一端与吸液槽102连接,第二微型泵机201的另一端设置有排液管道203;
37.排液槽10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排液槽103以壳体1的中点为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
38.其中,壳体1内部安装有第一微型泵机2和第二微型泵机201,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进液槽101和吸液槽102,吸液槽102向上贯穿出壳体1的上端,排液槽103则开设于壳体1的表面,并且排液槽103与进液槽101连通。
39.第一微型泵机2的输入端安装有进液管道202,第一微型泵机2的输出端与进液槽101连通,而第二微型泵机201的输入端与吸液槽102连通,第二微型泵机201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液管道203。
40.第一微型泵机2可通过进液管道202从外界吸取药液并泵入进液槽101内,通过手持壳体1沿着病患耳道来回抽动,可以使得药液从排液槽103喷向耳道,再由第二微型泵机201抽取由吸液槽102回收药液再由第二微型泵机201排出。通过药液在耳道内的循环对耳道进行护理。
41.并且排液槽103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分布在壳体1上,可以使得药液喷洒更加均匀。
42.实施例2
43.为使得药液在耳道内的覆盖更加全面,提出实施例2;
4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6,壳体1上转动设置有转环3,壳体1上设置有辅助护理机构4和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辅助护理机构4;
45.辅助护理机构4包括棉球402,转环3上转动设置有转杆401,且转杆401与棉球402连接;
46.辅助护理机构4还包括开设于转杆401上的第一滑槽403,第一滑槽403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杆404,第一滑杆40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05,且第一连接杆405与棉球402连接。
47.其中,转环3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在转环3上转动安装有转杆401,转杆401延伸向壳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棉球402,通过转环3转动带动转杆401转动,可以使得棉球402沿着耳道内持续转动。
48.转杆401延伸向壳体1外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滑槽403,第一滑杆404既可沿着第一滑槽403内滑动,也可以转动,第一滑杆404延伸向壳体1外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405,第一
连接杆405延伸向壳体1外的一端连接有棉球402。从而可以使得棉球402在环绕耳道转动的同时自身还能转动,以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49.并且棉球402相对于壳体1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一滑杆404沿着第一滑槽403内滑动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棉球402能够在沿着耳道来回抽动时,根据耳道内的变化而自动贴合。
50.设置于壳体1内的驱动机构5则用于驱动转环3转动,同时带动转杆401自转。
51.实施例3
52.为减少棉球402对耳道的抵触力度,使得护理更加柔和,提出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6,辅助护理机构4还包括开设于第一连接杆405上的第二滑槽406,第二滑槽406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杆407,第二滑杆407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08,且第二连接杆408与棉球402连接,第二滑杆407上设置有复位弹簧409,且复位弹簧409与第二滑槽406连接。
54.其中,第一连接杆405延伸向壳体1外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滑槽406,第二滑槽406内滑动有第二滑杆407,复位弹簧40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槽406的底壁,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杆407上。第二滑杆407固定在第二连接杆408上,第二连接杆408与棉球402连接。
55.通过复位弹簧409提供的弹力缓冲,可以使得棉球402在接触耳道时力度更加柔和。
56.实施例4
57.为方便对棉球402进行替换,提出实施例4;
58.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6,辅助护理机构4还包括设置于棉球402上的弹性卡扣410,且弹性卡扣410与第二连接杆408连接。
59.其中,棉球402固定在弹性卡扣410上,弹性卡扣410为弹性材质,可箍紧在第二连接杆408表面。棉球402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可通过拔取的方式替换。
60.实施例5
61.为使得辅助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提出实施例5;
6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6,辅助护理机构4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辅助护理机构4以壳体1的中点为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
63.其中,将辅助护理机构4共设置有三组,并等距分布在壳体1上。
64.实施例6
65.为驱动三个棉球402在沿着耳道内环绕转动的同时自转,提出实施例6;
6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说明,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6,驱动机构5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第二锥形齿轮502,若干个转杆401上均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501,且若干个第一锥形齿轮501均与第二锥形齿轮502啮合;
67.驱动机构5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内的微型电机503,微型电机503上设置有第一直齿轮504,转环3上设置有第二直齿轮505,且第二直齿轮505与第一直齿轮504啮合。
68.其中,三个转杆401的表面均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501,壳体1内固定有第二锥形齿轮502,三个第一锥形齿轮501均与第二锥形齿轮502啮合。微型电机503安装在壳体1内,第一直齿轮504安装在微型电机503的输出轴上,第二直齿轮505固定在转环3的表面,通过微型电机503运转可以带动第一直齿轮50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505和转环3转动,进而带动三个转杆401转动。同时由于三个第一锥形齿轮501与第二锥形齿轮502的啮合,三个转
杆401又会自转。
69.通过三个棉球402一边环绕着耳道内转动,一边由于三个第一锥形齿轮501与第二锥形齿轮502的啮合自转滚动,同时由于三个第一滑杆404沿着三个第一滑槽403内滑动使得三个棉球402还能贴合耳道自动调节长度,从而达到极佳的涂覆效果,以辅助护理。
7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7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