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7249发布日期:2022-12-03 00:1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沐浴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


背景技术:

2.沐浴露因其使用方便、工艺简单等优点,是近十年来国内沐浴剂的主要发展方向,产销量已占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基本清洁功能,在选购沐浴露时,也会优先考虑产品的温和性,具有护肤成分或功效的产品更受欢迎。目前市场上的沐浴露普遍关注产品的清洁力和香气表现,业内对提升产品的用后肤感研究不多。让沐浴露兼具有良好的用后肤感,是行业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因此,开发能降低刺激性、使皮肤保湿、光滑,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改善沐浴露使用后肤感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或配伍。例如,专利cn202111275798.7公开了一种高泡沫型沐浴露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椰油酰两性基二乙酸二钠,两者均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两者配伍使用,可以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从而降低皮肤刺激性;其次,两者配伍使用可以增强沐浴露的稳定性,对皮肤清洁效果好;此外,两者配伍能增加摩擦时产生的泡沫量,发泡性能优异,泡沫丰富,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感。但仅优化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或配伍,对于改善沐浴露使用后肤感的效果有限,并且,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已达到瓶颈期,很难有所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进一步提高沐浴露使用后肤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该沐浴露将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三种成分复配,三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产生协同效果,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
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所述沐浴露包括以下成分: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甘油聚醚;所述椰油酰胺类物质为椰油酰胺mea和/或椰油酰胺甲基mea。
6.保持皮肤角质层中适当的水含量对其功能是重要的。如果角质层外层没有充足的水份保持正常的柔韧性,皮肤将成鳞状并产生骚痒,同时皮肤渗透性降低。如果皮肤外层水分太多,将导致角质层吸收3~5倍其自身重量的结合水,使皮肤膨胀起皱,同时皮肤渗透性增加。因此,帮助角质层维持其屏障和保水功能,对于提高沐浴露使用后肤感而言非常重要。
7.乳酸钠是在人皮肤角质层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成分,将其加入沐浴露中,能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并带来一定的保湿效果;甘油聚醚作为一种保湿剂,能提高皮肤的柔软润滑质感;椰油酰胺mea或椰油酰胺甲基mea在皮肤上残留后,具有一定的赋脂作用,同样能够
起到保湿效果。
8.但本发明团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后发现,在沐浴露中,当单独使用乳酸钠、甘油聚醚或椰油酰胺类物质时,改善肤感的效果有限,而当将三者复配后,能够相互促进,产生协同效果,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推测机制为:甘油聚醚、乳酸钠和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交联氢键,在皮肤表面形成水化膜,阻止水分挥发,更好地发挥保湿效果,也带来了光滑感;椰油酰胺类物质残留在皮肤上,具有一定的赋脂作用,与水化膜相互配合,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双重防护,进一步提高效果。
9.并非任何保湿剂与椰油酰胺类物质和乳酸钠复配,均能实现与甘油聚醚相当的协同增效作用,原因在于:首先要形成交联氢键,组成类似网格状的结构,从而具备较好的锁水效果,实现保湿;其次要在皮肤表面形成膜层结构,才能实现整体的锁水保湿,而这正是基于甘油聚醚独特的分支状长聚醚链结构,才可以在皮肤表面全面均匀覆盖,在保湿的同时,也带来了光滑感。常规的其他保湿剂,如吡咯烷酮羧酸钠、透明质酸钠等,均不会形成类似结构,因此也没有同等的协同增效作用。
10.作为优选,所述沐浴露按质量百分数计,还包括以下成分:椰油酸钾1~10%,月桂醇醚硫酸酯钠3~1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5%,椰油基葡萄糖苷1~5%。
11.进一步地,所述沐浴露按质量百分数计,还包括以下成分:丙烯酸类聚合物0.1~2%,氯化钠0.1~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0.3%,柠檬酸0.1~0.5%,卡松0.01~0.1%,苯氧乙醇0.1~0.5%。
12.进一步地,所述沐浴露按质量百分数计,还包括以下成分:香精0.5~1.5%,色素0.0001~0.01%。
13.作为优选,所述沐浴露还包括以下成分: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
14.沐浴露的刺激性是导致皮肤变化、影响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沐浴露中常用的脂肪醇硫酸酯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渗入角质层膜并提过脱脂作用破坏其完整性,这种皮肤表面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粗糙感,甚至疼痛感。因此,降低刺激性,能显著降低对皮肤的不良影响。
15.本发明团队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后发现,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能用于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机制如下: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中含有多个强亲水基团,亲水性强,在沐浴时,更容易存在于水中进而被冲走,而不容易待在皮肤上。且因其结构的特点,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的特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其与沐浴露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因而能够使沐浴露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更容易被水冲走,从而降低皮肤上残留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使刺激性大大下降。
16.此外,将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与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复配后,能够产生协同效果,显著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推测机制如下:未添加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时,沐浴露中常用的成分,如表面活性剂、助剂,会更多地残留在皮肤上,破坏了甘油聚醚、乳酸钠和水分子之间交联氢键结构和水化膜层结构的形成,而交联氢键和水化膜的形成,才能有效阻止水分挥发,更好发挥保湿效果,带来光滑感,从而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
17.作为优选,所述沐浴露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甘油聚醚和烷基糖苷磺基琥
珀酸酯盐的总质量百分数为0.4~8%。
18.作为优选,所述甘油聚醚包括甘油聚醚-12、甘油聚醚-18和甘油聚醚-26中的一种或几种。
19.当选用上述三种甘油聚醚时,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改善沐浴露使用后的肤感,原因在于:这三种甘油聚醚的聚醚链长度适中,可以更好地与乳酸钠和水组成交联氢键,形成水化膜;而若聚醚链长度过短,则可能交联氢键网状结构不完整,过长则可能亲水性太强,在皮肤上的残留量不足。
20.作为优选,所述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质量比为(0.3~3):(0.1~1):(0.1~1)。
21.在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中,当椰油酰胺类物质的相对用量过小时,会造成沐浴露的赋脂作用不足,造成其保湿效果较差,影响使用后肤感;当乳酸钠的相对用量过小时,会导致刺激性降低效果减弱、保湿效果减弱,推测是因为乳酸钠的保湿效果优于甘油聚醚和椰油酰胺类物质;当甘油聚醚的用量过小时,会导致难以形成完整的水化膜,进而造成保湿效果和光滑感减弱。
22.作为优选,所述沐浴露中,乳酸钠、甘油聚醚和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总质量百分数为0.1~5%。
2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沐浴露中上述三种成分含量的增加,沐浴露的刺激性降低,使用后的肤感提高;但当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三种成分在皮肤上的吸附量达到饱和,效果也达到了平台峰值,继续增加上述三种成分的含量,难以再进一步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并提高其使用后肤感。
24.作为优选,所述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总质量与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质量之比为(0.2~3):(0.3~3)。
25.本发明基于甘油聚醚和乳酸钠与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发现当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总质量与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质量之比过大或过小时,均会造成降低沐浴露刺激性、改善沐浴露使用后肤感的效果不佳,具体而言:当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相对用量过小时,会导致虽然刺激性仍明显降低,但保湿效果、光滑感明显降低,一方面是因为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本身用量已不足有较好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因为过量的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也会洗脱部分甘油聚醚和乳酸钠,导致其在皮肤上的残留量更少,从而造成效果更不理想;当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相对用量过小时,会导致刺激性下降不明显,推测是因为其不足以大幅减少皮肤上残留的沐浴露常用组分,表面活性剂导致的刺激仍然存在,同时皮肤上吸附的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相对量下降,保湿效果和光滑效果也不明显。
26.作为优选,所述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通式如下:其中,r为c
8~16
的烷基,n为1.0~1.4。
27.进一步地,所述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中,r为c
12~16
的烷基。
28.在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中,受强亲水基团影响,要适当平衡其亲油能力,才能更好地亲和沐浴露中的其他表面活性剂,从而实现较好的洗脱效果,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因此当烷基链在c
8~16
时,效果更好,当烷基链采用c
12~16
时,能进一步提高降低沐浴露刺激性的效果。
29.糖苷聚合度(n)在1.0~1.4之间时,分布范围较窄,影响相对较小。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将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三种成分复配,三者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果,在皮肤表面形成水化膜,并构成双重防护,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2)本发明在沐浴露中添加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能够减少表面活性剂在皮肤表面的残留,并能与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产生协同效果,更好地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3)本发明通过控制各成分之间的配比,能够使其产生较好的协同效果,有效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提高其使用后肤感。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32.总实施例一种具有良好用后肤感的沐浴露,所述沐浴露包括以下成分: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甘油聚醚,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所述椰油酰胺类物质为椰油酰胺mea和/或椰油酰胺甲基mea。所述沐浴露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甘油聚醚和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总质量百分数为0.4~8%,乳酸钠、甘油聚醚和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总质量百分数为0.1~5%。所述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质量比为(0.3~3):(0.1~1):(0.1~1)。所述甘油聚醚和乳酸钠的总质量与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质量之比为(0.2~3):(0.3~3)。
33.所述沐浴露按质量百分数计,还包括以下成分:椰油酸钾1~10%,月桂醇醚硫酸酯钠3~13%,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5%,椰油基葡萄糖苷1~5%,丙烯酸类聚合物0.1~2%,氯化钠0.1~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5~0.3%,柠檬酸0.1~0.5%,卡松0.01~0.1%,苯氧乙醇0.1~0.5%,香精0.5~1.5%,色素0.0001~0.01%。
34.所述沐浴露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甘油聚醚和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总质量百分数为0.4~8%。
35.所述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的通式如下:其中,r为c
8~16
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c
12~16
的烷基),n为1.0~1.4。
36.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5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5的沐浴露配方如表1所示。
37.表1中,
“‑”
表示添加量为0;apg-ss1、apg-ss2、apg-ss3表示3种不同的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结构通式均为:3种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区别如下:apg-ss1: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钠,r为c
8~10
烷基,n为1.0;apg-ss2: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钠,r为c
12~14
烷基,n为1.2;apg-ss3: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钠,r为c
12~16
烷基,n为1.4。
38.表1表2
表3
测试例1:刺激性测试将待测样品(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5的沐浴露)配成质量分数为10wt%的溶液。取50ml,加入2g玉米醇溶蛋白,在25℃下搅拌2h,每隔10min观察一次,视情况添加玉米醇溶蛋白,确保溶液中有足量的未溶解玉米醇溶蛋白。然后静置过滤,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得滤液中氮的质量分数(a)。另取50ml,不添加玉米醇溶蛋白做空白实验,可测得不加玉米醇溶蛋白的沐浴露溶液中氮的质量分数(b)。
39.zein值=a-b,zein值用溶液中所含氮的mg(或g)数表示,n mg(g)/l。
40.通过zein值,可把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分为3类:(1)zein值大于n 4g/l溶液的表面活性剂为“强刺激性”。
41.(2)zein值在n 2~4g/l溶液的表面活性剂为“低刺激性”。
42.(3)zein值小于n 2g/l溶液的表面活性剂为“无刺激性”。
43.测试结果见表4。
44.表4沐浴露zein值,n g/l实施例11.25实施例26.52实施例32.81实施例42.95实施例51.31
实施例62.27实施例71.72实施例83.5实施例91.98实施例102.67对比例13.10对比例24.80对比例35.11对比例42.92对比例54.41测试例2:保湿效果依据《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选取健康志愿者至少30人,测试仪器为corneometer cm825,测试场所保证恒温恒湿,温度20~22℃,相对湿度40~60%。受试者需要清洗双手前臂内侧,清洁后在受试者双手前臂内侧做好测量区域标记,每个试验区域面积3cm
×
3cm。测试前在恒温恒湿房间内静坐至少30min,不能喝水,暴露前臂,避免碰触,保持放松。对受试者左右手臂内侧指定区域水分含量(mmv值)进行测量和记录。先测量各测试区域的初始值,然后用乳胶指套将1wt%试样(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5的沐浴露)水溶液均匀涂布于受试区域内,单次涂布量为0.2g/cm2,作用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测试区域30秒,用纸巾吸干表面残留水分。分别在样品使用前、后2小时对涂抹区域(试验组)和空白对照区域(空白对照组)的mmv值进行测量。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测量人员完成。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45.表51空白组:不涂抹沐浴露。
46.测试例3:用后皮肤光滑度测试由受试者30名对产品的使用感受进行评价,评价参数为:皮肤光滑度。按照1~4分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皮肤越光滑。对受试者使用实施例1~10和对比例1~5产品后的指标评分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6。
47.表6表6数据分析和结论:(1)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对比例1中不添加椰油酰胺类物质,对比例2中不添加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从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对比例1和2。结论:椰油酰胺类物质与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之间能够产生“1+1》2”的协同效果,将三者复配后,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
48.(2)实施例1、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对比例3中不添加甘油聚醚,对比例4中不添加乳酸钠。从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刺激性低于对比例3和4,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对比例3和4。结论:乳酸钠和甘油聚醚能够发挥“1+1》2”的协同效果,将两者复配后,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改善沐浴露使用后的肤感。
49.(3)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5中,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实施例2中不添加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对比例5中不添加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从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刺激性明显低于实施例2和对比例5,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2和对比例5。结论: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盐能够与乳酸钠和甘油聚醚发挥“1+1》2”的协同效果,将三者复配后,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改善沐浴露使用后的肤感。
50.(4)实施例3和实施例5分别采用甘油聚醚-8和甘油聚醚-12,其余成分均相同;实施例4和实施例7分别采用甘油聚醚-31和甘油聚醚-26,其余成分均相同。从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5的刺激性明显低于实施例3,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3;实施例7的刺激性明显低于实施例4,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4。结论:甘油聚醚中的聚醚链过长或过短时,均会造成降低沐浴露的刺激性、改善沐浴露使用后肤感的效果不佳。
51.(5)实施例5和6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三者的质量比分别为0.3:1:1和0.1:1.1:1.1;实施例7和8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三者的质量比分别为3:0.1:1和3.03:0.06:1.01;实施例9和10中,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的总含量相同,三者的质量比分别为3:1:0.1和3.03:1.01:0.06。从表4~6可以看出:实施例5的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7的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8;实施例9的保湿效果和用后皮肤光滑度明显高于实施例10。结论:在椰油酰胺类物质、乳酸钠和甘油聚醚中,任何一者的相对含量过小,均会对沐浴露的使用后肤感造成不利影响。
52.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