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铂脂质复合物预防癌症的肺部复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7627发布日期:2022-12-03 00:1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用顺铂脂质复合物预防癌症的肺部复发的制作方法
用顺铂脂质复合物预防癌症的肺部复发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3年09月04日、申请号为201380045971.1、发明名称为“用顺铂脂质复合物预防癌症的肺部复发”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3.本技术要求享有2012年9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743,398的优先权利益,其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发明领域
4.所描述的发明涉及用于治疗肺癌的方法和复合物。
5.发明背景
6.肺
7.肺的形态发生和修复特征为起源于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复杂的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或恢复)一个可以在肺循环和肺泡腔之间有效交换气体的肺泡结构。在发育过程中,间质特指上皮的形态发生和分化,且整个呼吸道上皮(从喉到支气管远端)在最后表型中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这取决于其从间质接受的诱导性信号。demayo f,am.j.physiol.lung cell mole.physiol.283:l510-l517(2002)。远端肺上皮表型特化诱导因子在短距离上具有扩散性和活性,且调控肺上皮的生长和分化是多因素的。同前。
8.在胚胎肺中支气管平滑肌肌生成(平滑肌生长在维持机械张力处)的过程中,至少有部分是通过促进支气管周细胞从圆形到细长的细胞延长过程从而形成支气管基底膜。在支气管形生过程中产生的新上皮-间质连接物刺激两种细胞类型的层粘连蛋白-α1链的合成。同前。然后层粘连蛋白-1(主要的基底膜成分)产生并聚合在上皮-间质交界处。并列的间质细胞利用这一聚合物扩散和延长(导致平滑肌分化的过程),进一步刺激肌生成。同前。
9.肺癌
10.肺癌,一般认为始于支气管内皮细胞和肺的其它部位(如细支气管或肺泡)的癌前病变区,首先影响这些细胞的dna。随后,异常细胞可以获得其它的基因改变,这使它们向真正的癌症发展。随着肿瘤发生,癌细胞可以产生血管生成因子导致新的血管在附近形成(为癌细胞提供营养),使癌细胞持续生长并形成足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上看到的肿瘤。
11.在某种程度上,癌细胞可以从原始细胞脱离并扩散(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分。肺癌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因为在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发现它之前,它可能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发生扩散。
12.肺癌的类型
13.肺癌主要的两种类型:(1)小细胞肺癌(sclc);和(2)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4.小细胞肺癌
15.在所有肺癌中,约10%-15%是小细胞肺癌(sclc),其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癌细胞大小而命名。sclc的其它名称有燕麦细胞肿瘤、燕麦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
16.sclc通常始于靠近胸部中央的支气管。它是一种高侵袭性的肺癌神经内分泌的亚型,具有高远处转移和较差预后的特征。zhang,y和he,j,j.thoracic dis.5(4):538-548
(2013)。
17.非小细胞肺癌
18.肺癌中约85%-9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存在3种主要的nsclc亚型:(1)腺癌:(2)鳞状细胞癌和(3)大细胞癌。虽然这些亚型中的细胞在其大小、形状和化学构成上不同,但因为治疗策略和预后(前景)是相似的,将它们分为一组。
19.肺癌的其它类型
20.肺部产生的其它肿瘤包括:例如肺类癌、腺囊癌、错构瘤、淋巴瘤和肉瘤以及扩散到肺的癌症(即,转移)。
21.肺类癌占肺肿瘤不足5%。大多数缓慢生长的肿瘤称为典型性类癌。它们一般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某些典型类癌可以扩散,但它们通常具有比小细胞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预后(前景)。非典型类癌较少见。这些肿瘤的预后有时在典型类癌和小细胞肺癌之间。
22.其它类型的肺肿瘤如腺囊癌、错构瘤、淋巴瘤和肉瘤是罕有的与常见的肺癌有不同治疗模式。
23.在其它器官(如乳腺、胰腺、肾或皮肤)中原发肿瘤有时可以扩散(转移)到肺,但这些不是肺癌。例如,始于乳腺并扩散到肺的癌症仍然是乳腺癌而不是肺癌。转移到肺的转移性癌症的治疗需基于原发癌症部位。
24.肺癌的危险因素
25.吸烟显然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至少80%的肺癌死亡被认为由吸烟导致。其它危险因素包括,例如:暴露于氡、石棉、放射性矿石如铀、吸入的化学物质或矿物质如砷、铍、镉、二氧化硅、氯乙烯、镍化合物、铬化合物、煤产品、芥子气、滑石和滑石粉及氯甲醚、空气污染、对肺的放射治疗、个人或家族肺癌史和某些食品添加剂。
26.肺癌的检测
27.通常肺癌的症状直到疾病已进入晚期的不可治疗阶段才出现。即使相关症状出现时,它们也常被误认为其它问题,如感染或吸烟的长期效应而延误诊断。
28.一些肺癌的早期诊断,是因为在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而偶然被发现的。例如,肺癌可以通过心脏病、肺炎或其它肺部疾病的患者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射线检查或胸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柔性光照管观察肺气道的内部)或痰液检查(咳出粘痰中细胞的显微镜检查)时发现。
29.肺癌的常见征兆和症状
30.最常见的肺癌症状包括,例如:持续或加重的咳嗽、伴随深呼吸、咳嗽或大笑而加重的胸痛、声音嘶哑、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咳血或铁锈色痰(唾液或粘痰)、呼吸急促、乏力或虚弱、持续或反复的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及新发的喘鸣。
31.当肺癌扩散到远处器官时,可导致如:骨痛(后背或臀部疼痛)、神经变化(如头痛、臂或腿的无力、麻木、头晕、平衡问题或癫痫发作)、黄疸(皮肤和眼的黄染)及近身体表面的肿块,这是由于肿瘤扩散到皮肤、颈中或锁骨上淋巴结(免疫系统细胞的集合)。
32.美国癌症协会的肺癌筛查指南
33.美国癌症协会彻底审查了受试者的肺癌筛查情况并针对医生和其它保健提供者发布了以下指南:需询问患者吸烟史。满足所有以下标准的人群可能是肺癌筛查的候选者:(1)年龄55-74岁;(2)健康状况相当良好;(3)具有吸烟指数超过30(包/年)的吸烟史,且仍
在吸烟或在近15年内戒烟。
34.影像学检查
35.胸部x-射线检查
36.通常为发现肺部任何团块或斑点进行的首次检查。胸部x线可以在影像中心、医院和医生诊所进行。
37.计算机断层(ct)扫描
38.ct(或cat)扫描(其比常规胸x线检查更有可能显示肺部肿瘤)也可以提供关于任何肺肿瘤大小、形状和部位的准确信息,并有助于发现由肺扩散的肿瘤肿大的淋巴结。这一检查也用于发现由肺癌转移至肾上腺、肝、脑和其它内脏器官中的团块状病灶。
39.ct扫描是用x-射线对身体的详细截面图像的检查。ct扫描仪在受试者平躺在台上的同时围绕受试者旋转而获取许多图象,然后计算机将这些图象组合成身体所检查部分的切片图像。与常规的x线检查不同,ct扫描可形成全身软组织的详细图像。在进行ct扫描之前,可以摄取或注射造影剂以帮助更好地呈现全身组织结构。
40.磁共振成像(mri)扫描
41.mri扫描最常用于发现肺癌的脑或脊髓扩散扩散情况。
42.如ct扫描一样,mri扫描(其使用无线电波和强磁体而不是x-射线)呈现全身软组织的详细图像。来自无线电波的能量被吸收后因机体组织类型和疾病不同由各自特定模式释放出来。计算机将该模式转变成非常详细的全身图像。在扫描之前,造影剂(钆)通常被注射到静脉中以更好地观察细节。
43.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扫描
44.对于pet扫描成像,将氟脱氧葡萄糖或fdg注射到血液中。因为机体中的癌细胞生长迅速,它们吸收更多的放射性fdg。pet扫描仪呈现全身放射性区域的图象。该图象不象ct或mri扫描那样提供精细的详情,但它提供关于你整个身体的有效信息。
45.骨扫描
46.骨扫描可用于显示癌症是否已扩散到骨。
47.对于这种检查,少量的低水平放射性物质注射到静脉中(静脉内或iv)。该物质在几小时内沉淀在整个骨架的骨变化区域中。一种特殊的相机可检测到该放射性并产生骨架图象。活跃的骨变化区域吸收更多放射性并显示为“热点”。这些区域提示转移性癌,但关节炎或其它骨疾病也可以导致相同的情况。为区分这些情况,可以使用其它成像检查如x-射线平片或mri扫描,或获取骨的活检样品。
48.诊断性检查
49.症状和特定的检查结果可强烈提示某人患有肺癌,但非小细胞肺癌的确切诊断需通过在显微镜下检测肺细胞。
50.细胞可以从上呼吸道分泌物(唾液或粘痰)、可疑病灶区(称为活组织检查)或肺周围移取的渗液(胸腔穿刺术)中找到。选择用哪种(哪些)检查取决于实际情况。
51.痰细胞学
52.痰(从肺咳出的粘液)样品在显微镜下检查以察看其是否有癌细胞。进行这一检查的最佳方式是连续收集3天的早晨痰液。这一检查更可能发现起源于肺部主气道的癌症,如大多数鳞状细胞肺癌。它对于发现其它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能不一定有用。
53.针吸活组织检查
54.医生通常可以使用中空针从可疑区域(团块)获取少量样品。在细针抽吸物(fna)活组织检查中,医生使用带有非常细的中空针(比用于验血的针更细)的注射器抽取(抽吸)细胞和小的组织碎片。在组织芯活组织检查中,较大的针用于切取一个或多个小的组织柱(芯)。组织芯活组织检查提供比fna活组织检查更大的组织量。
55.尽管针吸活检不需要手术切开,但在一些情况中它们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样品以进行诊断和对癌细胞dna变化分类(其有助于选择抗癌药物)。
56.如可疑的肿瘤属于肺周围型,任何一种活组织穿刺针都可以通过胸壁上的皮肤插入。这称为经皮的细针吸取活组织检查。进针部位可先用麻醉药行局部麻醉。然后医生在用荧光透视检查(图像显示在荧屏上而非胶片上)或ct扫描观察肺的同时引导针进入可疑肿瘤中。与荧光透视法不同,ct不提供恒定的图象,因此针朝向肿物插入并摄取ct图像,针的方向基于该图像的引导,经重复多次直到针在位于肿物内。
57.这一过程可能的并发症是,肺部泄漏的气体可能在活检进针处进入肺和胸壁之间的间隙,引起肺部分萎缩和呼吸困难。这一并发症(称为气胸)通常在未经任何治疗下可好转。如果未好转,可行胸穿置管一或两天将胸腔的的气体吸出,之后通常可自愈。
58.fna活组织检查也可用于检查肺间淋巴结是否癌变。经气管fna或经支气管fna通过在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内超声检查中使细针穿过气管(由喉至肺的气管)或支气管(通向肺的大气道)壁而进行。在一些情况中,fna活组织检查在食管内窥镜超声中使细针穿过食管壁而进行。
59.支气管镜检查
60.支气管镜检可以帮助发现肺的较大气道中的一些肿瘤或阻塞。
61.对于这一检查,光照柔性光纤管(称为支气管镜)穿过口或鼻向下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中。小器械可以将支气管镜向下传递以获取活检标本(组织标本)。医生也可用小刷子对气道内层的细胞采样(支气管刷检查)或通过用无菌盐水冲洗气道对细胞采样(支气管清洗)。这些组织和细胞标本随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62.支气管内超声检查
63.超声检查是使用声波对身体内部结构的图象进行成像的检查。对于这一检查,小的麦克风样器械(称为换能器)发出声波并获取从身体组织反射的回声。回声通过计算机转换成计算机屏幕上的黑白图像。
64.对于支气管内超声,支气管镜在其尖端与超声换能器配合并向下传递到气管中。此检查在局部麻醉和轻微镇静下进行。
65.换能器可指向不同的方向以观察淋巴结和纵隔(肺之间的区域)中的结构。如果在超声上看到可疑区域如肿大淋巴结,中空针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的引导定位到这些区域以获得活检标本。标本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
66.食管内窥镜超声检查
67.这一检查类似于支气管内超声检查,除了有内窥镜(光照的柔性镜)向下穿过喉并进入食管(连接咽喉和胃的管道)。这在局部麻醉和轻微镇静下进行。
68.食管恰好位于气管的后面并靠近肺癌可能扩散到的一些胸内淋巴结。与支气管内超声一样,换能器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以观察胸内可能发生癌变的淋巴结和其它结构。如
果在超声上看到肿大的淋巴结,中空针可以穿过内窥镜以吸取活检标本。标本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
69.纵隔镜检查和纵隔切开术
70.进行这些检查和操作可以更直接地观察到纵隔(肺之间的区域)中的结构并从其采集标本。
71.纵隔镜检查操作通过在颈前切开一小口并将细的中空光照管插入胸骨(胸部骨)后方和气管前方以检查该区域。器械可以通过该管沿气管和主支气管区域收集淋巴结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存在。
72.纵隔切开术是在左侧第二和第三肋骨间靠近胸骨切开一个较大的切口(通常约2英寸长)。这允许外科医生观察到纵隔镜检查不能达到的一些淋巴结。
73.胸腔穿刺术
74.如果液体在肺周围蓄积(胸腔积液),医生可以使用胸腔穿刺术以确定其是否由癌症扩散到肺外膜(胸膜)引起。胸腔积液也可以由其它疾病引起,如心力衰竭或感染。
75.在这一过程,先行局部麻醉然后中空针插入肋骨之间以引流出积液。(在称为心包穿剌术的类似检查中,积体从心脏周围的囊泡内引出。)积液在显微镜下查癌细胞。积液的化学检验有时也可用于分辨恶性(癌性)和良性(非癌性)胸腔积液。
76.如果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术可以重复以引流出更多的液体。积液蓄积可以使得肺不能填充空气,因此胸腔穿刺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77.胸腔镜检查
78.进行胸腔镜检查可以确定癌症是否扩散到肺和胸壁之间的间隙或其内层。也可用于对肺的靠外侧部分的肿瘤以及周围淋巴结和液体采样,并评估肿瘤是否生长到邻近组织或器官中。这一检查通常不仅用于诊断肺癌,除非其它检查如针吸活组织检查不能收集足够的标本用于诊断。
79.胸腔镜检查通过在胸壁的侧面切开一小切口进行(有时不止一个切口)。末端带有小型摄像机的细光照管通过切口插入以观察肺和胸壁之间的间隙。使用这种方法,医生可以看到肺或胸壁的内层上可能的肿物并钳取小块组织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当某些特定区域不能通过胸腔镜检查达到时,外科医生可能需要在胸壁中切开更大切口,称作胸廓切开术。)
80.胸腔镜检查也可用作治疗的部分在一些早期肺癌中切除肺的一小部分。
8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82.在这一检查中,非常薄的标本切片附着到显微载玻片上。然后用所设计的仅与癌细胞中存在的特定物质连接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处理。如果患者的癌细胞包含该物质,抗体将附接于该细胞。然后添加化学物质以使得附接于细胞的抗体改变颜色。
83.分子检测
84.在一些检测中,可能检测到癌细胞中的特定基因改变。
85.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有时以高水平在癌细胞表面表达并帮助其生长的蛋白质。一些靶向于egfr的较新抗癌药物似乎针对具有特定的egfr基因改变的肺癌具有最佳作用,egfr基因改变在某些人群中更为常见,如非吸烟者、妇女和亚洲人,但这些药物在癌细胞具有krasr基因改变的患者中看起来并不同样有用。现在许多医生通过检测基因
如egfr和kras的改变以确定是否这些采用这种治疗是有利的。
86.据发现约5%的nsclc出现alk基因的重排。这一变化在患有nsclc腺癌亚型的非吸烟者(或轻微吸烟者)中最常见。医生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的alk基因改变情况看看靶向于这一改变的药物(如克唑替尼)是否是有效的。
87.约1%-2%的nsclc出现ros1基因的重排,这可能使得肿瘤对靶向药克唑替尼有反应。ret基因的重排有类似的发生率。靶向于具有ret基因改变的某些药物可能是治疗这些肿瘤的又一选择。
88.血液检查
89.血液检查不用于诊断肺癌,还可以帮助获得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例如是否足够安全以进行手术。
90.全血细胞计数(cbc)确定受试者的血液是否具有正常数目的各种细胞类型。例如可以提示受试者是否贫血(红细胞数量较低),是否有出血倾向(血小板数量较低)或者是否处于感染高风险中(白细胞数量较低)。因为化疗可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这一检查需定期地重复进行。
91.血液化学检查可以帮助监测肝或肾功能异常。例如,如果癌症已经扩散到肝和骨,它可以导致异常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92.肺功能检查
93.肺功能检查(pft)通常在肺癌被诊断后用以评估肺功能状态如何(例如是否存在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从而为外科医生提示手术是否是最优选择,且如果手术是最优选择,切除多少肺是安全的。确定手术是否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肺切除手术意味着切除部分或全部肺组织。一些肺功能不全的人(如吸烟导致肺损伤的人)不具有足够的肺容量(lung reserve)以经得起仅切除部分肺。
94.有时,pft与动脉血气联合检查,从动脉抽血化验(大多数血液检查是从静脉抽血)以测量其含氧和二氧化碳的量。
95.肺癌的分期
96.存在两种类型的肺癌分期,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是基于身体检查、活组织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扫描、胸x-射线检查、pet扫描等)的结果。病理分期是基于与临床分期相同的因素加上手术后的病理结果。
97.因为许多肺癌患者未进行手术,因此在描述这种癌症时通常使用临床分期。当可获取时,病理分期很可能比临床分期更准确,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时获得的额外信息。
98.tnm分期系统
99.用于描述肺癌的生长和扩散情况,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系统。tnm系统是基于3种关键信息块:
100.■
t表示主(原发)肿瘤的大小和它是否侵犯到邻近组织。
101.■
n表示邻近(区域)淋巴结的扩散情况。淋巴结是小豌豆形的免疫细胞的集合,肿瘤通常在到达身体其它部分之前先扩散到淋巴结。
102.■
m表示肿瘤是否扩散(转移)到身体的其它器官。(最常见的部位是脑、骨、肾上腺、肝、肾和对侧肺。)
103.数字或字母出现在t、n和m之后以提供关于这些因素的更多细节。数字0-4表示严
重性逐渐升高。
104.肺癌的t分期
105.tx:主(原发)肿瘤不能被评估,或癌细胞在痰细胞学或支气管洗液中找到但无可视肿瘤。
106.t0:没有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107.tis:肿瘤仅在内层气道的顶细胞层中发现。它未侵入更深的肺组织。这也称为原位癌。
108.t1:肿瘤最大径小于3厘米(cm)—略小于11/4英寸,周围为肺或脏层胸膜包绕,未累及主支气管。
109.如果肿瘤最大径为2cm(约4/5英寸)或更小,它称为t1a。如果肿瘤最大径大于2cm但小于3cm,它称为t1b。
110.t2: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11.■
最大径大于3cm但小于7cm。
112.■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carina)(将气管分割成左和右主支气管的位置)大于2cm(约3/4英寸)。
113.■
累及脏层胸膜中。
114.■
肿瘤部分地阻塞气道,但不引起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115.如果肿瘤最大径是5cm或更小,则称为t2a。如果肿瘤最大径大于5cm(但小于7cm),则称为t2b。
116.t3: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17.■
最大径大于7cm。
118.■
已侵犯胸壁、分隔胸和腹的呼吸肌(膈肌)、包绕两个肺之间的膜(纵隔胸膜)或包绕心脏的囊膜(心包)。
119.■
侵犯主支气管并距隆突小于2cm(约3/4英寸),但它不侵犯隆突本身。

侵犯气道并引起全肺不张或全肺阻塞性肺炎。
120.■
在肺的同叶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121.t4: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22.■
任何大小的肿瘤生长到肺之间的间隙(纵隔)、心脏、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主动脉)、喉至肺的气管(气管)、连接咽喉与胃的管(食管)、脊骨或隆突中。
123.■
在同侧肺的不同叶中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124.肺癌的n分期
125.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126.n0:没有扩散到区域淋巴结。
127.n1: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所侵及的淋巴结与原发肿瘤在同侧。
128.n2:肿瘤扩散到隆突(将气管分割成左和右支气管的位置)周围或肺之间的间隙(纵隔)淋巴结。所侵及的淋巴结与原发肿瘤在同侧。
129.n3:肿瘤扩散到任一侧的锁骨上淋巴结和/或扩散到与对侧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
130.肺癌的m分期
131.m0:没有扩散到远处器官或区域。这包括对侧肺、比上述n分期中提到的淋巴结距离更远的淋巴结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如肝、骨或脑。
132.m1a:以下任何一种:
133.■
肿瘤扩散到对侧肺。
134.■
癌细胞在胸水中发现(称为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
135.■
癌细胞在心包积液中发现(称为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
136.m1b:肿瘤扩散到远处淋巴结或扩散到其它器官如肝、骨或脑。
137.肺癌分期(stage grouping)
138.一旦确定t、n和m分类,将它们综合起来确定0、i、ii、iii或iv的总分期。这一过程称为分期。一些分期细分成a和b。分期可以明确具有相似预后的肿瘤并以相似的方式治疗。具有较低分期的患者倾向于有较好的预后。
139.隐形癌
140.tx,n0,m0:癌细胞在痰或其它积液中找到,但未用其它检查发现癌症,因此其位置不能确定。
141.0期
142.tis,n0,m0:肿瘤仅在内层气道的顶细胞层中发现。未侵犯其它肺组织且未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组织。
143.ia期
144.t1a/t1b,n0,m0:肿瘤最大径小于3cm,未侵及脏层胸膜且未侵及主支气管。它未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组织。
145.ib期
146.t2a,n0,m0: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47.■
主肿瘤最大径大于3cm小于5cm。
148.■
肿瘤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不小于2cm(且不大于5cm)。
149.■
肿瘤侵犯脏层胸膜且不大于5cm。
150.■
肿瘤部分阻塞气道(且不大于5cm)。
151.肿瘤未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组织。
152.iia期
153.三种主要的分期组合构成这一分期。
154.t1a/t1b,n1,m0:肿瘤最大径不大于3cm,未侵及脏层胸膜和主支气管。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原发灶在同侧。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155.或
156.t2a,n1,m0: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57.■
主肿瘤最大径大于3cm但不大于5cm。
158.■
肿瘤生长到主支气管中,但距隆突不小于2cm(且不大于5cm)。
159.■
肿瘤生长到脏层胸膜中且不大于5cm。
160.■
肿瘤部分阻塞气道(且不大于5cm)。
161.肿瘤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
原发灶同侧。它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162.或
163.t2b,n0,m0:癌症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64.■
主肿瘤最大径大于5cm但不大于7cm。
165.■
肿瘤侵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不小于2cm(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66.■
肿瘤侵及脏层胸膜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67.■
肿瘤部分阻塞气道(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68.肿瘤未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组织。
169.iib期
170.两种分类组合构成这一分期。
171.t2b,n1,m0: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72.■
主肿瘤最大径径大于5cm但不大于7cm。
173.■
肿瘤侵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不小于2cm(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74.■
肿瘤侵及脏层胸膜中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75.■
肿瘤部分阻塞气道(且最大径在5-7cm之间)。
176.它也已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原发灶在同侧。它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177.或
178.t3,n0,m0:主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79.■
最大径大于7cm。
180.■
已侵犯胸壁、分隔胸和腹的呼吸肌(膈肌)、包绕两个肺之间的膜(纵隔胸膜)或包绕心脏的囊膜(心包)。
181.■
侵犯主支气管并距隆突小于2cm(约3/4英寸),但它不侵犯隆突本身。
182.■
侵犯气道并引起全肺不张或全肺阻塞性肺炎。
183.■
在肺的相同叶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184.癌症未扩散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组织。
185.iiia期
186.三种主要的分类组合构成这一分期。
187.t1-t3,n2,m0:主肿瘤可以是任何大小。它已生长到肺之间的间隙(纵隔)、心脏、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主动脉)、喉至肺的气管(气管)、连接咽喉与胃的管(食管)、脊骨或隆突中。它已扩散到同侧肺的不同叶。
188.肿瘤扩散到隆突(将气管分割成左和右支气管的位置)周围或肺之间的间隙(纵隔)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主肺肿瘤在同侧。肿瘤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189.或
190.t3,n1,m0: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91.■
最大径大于7cm。
192.■
已侵犯胸壁、分隔胸和腹的呼吸肌(膈肌)、包绕两个肺之间的膜(纵隔胸膜)或包绕心脏的囊膜(心包)。
193.■
侵犯主支气管并距隆突小于2cm(约3/4英寸),但它不侵犯隆突本身。
194.■
在肺的相同叶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195.■
侵犯气道并引起全肺不张或全肺阻塞性肺炎。
196.它也已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与原发灶在同侧。它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197.或
198.t4,n0或n1,m0:癌症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199.■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生长到肺之间的间隙(纵隔)、心脏、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主动脉)、喉至肺的气管(气管)、连接咽喉与胃的管(食管)、脊骨或隆突中。
200.■
在同侧肺的不同叶中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201.它可以扩散或未扩散到肺内和/或支气管进入肺的区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所侵及的淋巴结与癌症在相同侧。它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202.iiib期
203.两种分类组合构成这一分期。
204.任何t,n3,m0:肿瘤可以是任何大小。它可以侵及或未侵及邻近结构或者引起肺炎或肺部长。它已扩散到任一侧的锁骨上淋巴结和/或扩散到原发肿瘤相对侧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瘤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205.或
206.t4,n2,m0:肿瘤具有1种或多种以下特征:
207.■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生长到肺之间的间隙(纵隔)、心脏、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主动脉)、喉至肺的气管(气管)、连接咽喉与胃的管(食管)、脊骨或隆突中。
208.■
在同侧肺的不同叶中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肿瘤结节。
209.肿瘤扩散到隆突(将气管分割成左和右支气管的位置)周围或肺之间的间隙(纵隔)淋巴结。所侵及的淋巴结与原发肿瘤在同侧。它未扩散到远处组织。
210.iv期
211.两种分类组合构成这一分期。
212.任何t,任何n,m1a:肿瘤可以是任何大小且侵及或未侵及邻近组织或侵及区域淋巴结。另外,出现以下任何情况:
213.■
扩散到对侧肺。
214.■
癌细胞在胸水中发现(称为恶性肿瘤性胸腔积液)。
215.■
癌细胞在心包积液中发现(称为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
216.或
217.任何t,任何n,m1b:肿瘤可以是任何大小且侵及或未侵及邻近组织或侵及区域淋巴结。它扩散到远处淋巴结或扩散到其它器官如肝、骨或脑。
218.肺癌的治疗
219.患有肺癌的患者的治疗选项包括手术、放疗、局部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220.手术
221.手术切除肿瘤(通常与其它治疗一起)可以是早期肺癌的选项。肺手术的类型包括,例如,肺切除(切除整个肺)、肺叶切除(切除肺的整个节段(叶))和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切除叶的部分)。
222.放疗
223.放疗使用高能量射线(如x-射线)或微粒杀死癌细胞。具有两种类型的放疗

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内放射治疗)。
224.外放射放疗
225.外放射放疗(ebrt)将来自身体外部的辐射聚焦在肿瘤上。这是最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肺癌或扩散到其它器官的放疗。
226.该治疗更像是进行x-射线检查,但辐射剂量较强。该过程本身是无痛的。每次治疗仅持续几分钟。通常对于肺的放射治疗一周5天,共5-7周,但这可以变化。
227.采用标准(常规)ebrt比过去少得多。较新的技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治疗肺癌而同时降低对邻近健康组织的辐射暴露量。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成功率和较少的副作用。
228.三维适形放疗(3d-crt):3d-crt使用特殊的计算机精确地定位肿瘤的位置。放射束成型并从多方向指向肿瘤,这使得较少可能损伤正常组织。
229.调强放疗(imrt):imrt是3d放疗的高级形式。它使用计算机驱动的仪器(其在释放辐射的同时围绕患者移动)。使放射束成型并从多方向指向肿瘤的同时,放射束的强度(力度)可以调节以限制达到最敏感的正常组织剂量。如果肿瘤靠近重要的结构如脊髓,这一技术最常使用。许多大医院和癌症中心现在使用imrt。
230.立体定向放疗(sbrt):由于患者的健康方面的问题而使得手术不是最佳治疗选择时或在不想进行手术的患者中,sbrt,也称为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有时用于治疗非常早期的肺癌。代替几周时间内每天给予小剂量的辐射,sbrt在较少治疗次数(通常1-5次)中给予非常集中的高剂量辐射。几个放射束从不同角度指向肿瘤。为使辐射精确地对准目标,各种治疗中人体置于特别设计的身体框架中。这减少了呼吸过程中肺肿瘤的移动。像其它形式的外部放射一样,该治疗本身是无痛的。
231.sbrt用于较小肺癌的早期结果是有希望的,且其似乎具有较低并发症风险。该方法也用于扩散到身体其它部分如骨或肝的肿瘤。
23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srs是在某一特定时间(session)中施予立体定向放疗的治疗。有时它可以代替手术或与手术一起用于扩散到脑的单一肿瘤。在这种治疗中,称为gamma的仪器将约200个放射束从不同角度聚焦在肿瘤上几分钟到几小时。头通过置于刚性框架中而保持在固定相同位置。在另一形式中,计算机控制的线性加速器(产生辐射的仪器)绕头部移动以从许多不同角度向肿瘤释放辐射。如果需要,这些治疗可以重复的。
233.近距离放射疗法(内放射治疗)
234.在患有肺癌的人中,近距离放射疗法有时用于缩小气道中的肿瘤以缓解症状,与其它癌症如头颈癌相比,在肺癌中不常用。
235.对于这种类型的治疗,小的放射材料源(通常为小颗粒的形式)直接置于肿瘤中或置于靠近肿瘤的气道中。该治疗通过支气管镜进行,但它也可以在手术期间进行。辐射从源仅行进短距离,从而限制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少见的,小的放射性“种子”永久地保留在适当位置,且辐射经几周时间变弱。
236.局部治疗
237.射频消融(rfa)
238.这一技术可能是靠近肺的外侧边缘的一些肺小肿瘤的选择,特别是在不能进行手术或不愿意做手术的患者中。它使用高能无线电波加热肿瘤。细的针样探头通过皮肤放置并向前移动直到其末端在肿瘤中。探头的放置通过ct扫描指导。一旦处于适当位置,电流通过探头,其加热肿瘤并破坏癌细胞。
239.光动力学治疗(pdt)
240.在其它治疗不适宜时,光动力学治疗有时用于治疗局限于肺气道外层的极早期肺癌。它也可以用于帮助扩张肿瘤阻塞的气道,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241.对于这一技术,光激活药物(卟菲尔钠)注射到静脉中。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一药物更可能聚集在癌细胞中。几天后,支气管镜经过咽喉向下进入肺。此操作在局部麻醉和镇静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支气管镜末端的特殊激光指向肿瘤,其激活药物导致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几天后在支气管镜检过程中钳出。如果需要,这一治疗可重复。
242.激光治疗
243.激光有时可以用于治疗气道内层非常小的肺癌。它们也可以用于扩张较大肿瘤阻塞的气道。激光在支气管镜末端上,支气管镜经过咽喉向下并接近肿瘤。然后医生将激光束指向肿瘤以将其烧掉。如果需要,这一治疗可重复。
244.支架放置
245.生长到气道中的肺肿瘤有时可以引起呼吸或其它问题。为帮助保持气道开放(通常在其它治疗如pdt或激光治疗后),硬质硅氧烷或金属管(称为支架)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置于气道中。
246.化疗
247.最经常用于肺癌的化学药物是:
248.■
顺铂
249.■
卡铂
250.■
紫杉醇
251.■
白蛋白结合的紫杉醇(nab-紫杉醇,)
252.■
紫杉萜
253.■
吉西他滨
254.■
长春瑞滨
255.■
依立替康
256.■
依托泊苷
257.■
长春花碱
258.■
培美曲塞
259.最通常,肺癌的治疗使用两种化疗药物的联合。
260.如果使用联合化疗,它通常包括顺铂或卡铂加一种另外的药物。有时可以使用不包括这些药物的组合,如吉西他滨与长春瑞滨或紫杉醇。
261.对于符合特定标准的患有晚期肺癌的人,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也可以添加到治疗中。对于晚期癌症,初始联合化疗通常给予4-6个
周期。
262.如果对于晚期肺癌的初始治疗不再发挥作用,可以推荐二线治疗。这种治疗可以包括,例如,单一药物如紫杉萜或培美曲塞。
263.靶向治疗
264.靶向肿瘤血管生长(血管生成)的药物
265.为使肿瘤生长,它们必须形成新的血管以保持其营养供应。一些靶向药物阻断这种新生血管生长(血管生成)。
266.贝伐单抗贝伐单抗是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它已显示在添加到作为一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中时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贝伐单抗通过每2-3周静脉输注。
267.靶向egfr的药物
26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在细胞表面上发现的蛋白质,有助于细胞生长和分裂。一些nsclc细胞具有过多的egfr,使它们更快地生长。
269.厄洛替尼厄洛替尼是阻断egfr传导使细胞生长的信号的药物。它已显示帮助一些肺肿瘤受到控制,特别是对于妇女或从不吸烟的人。如果初始化疗治疗不再发挥作用,它单独使用,主要是用于晚期nsclc。它也可以在其中癌症具有egfr基因中的突变的患者中用作为第一治疗。
270.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是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对于患晚期nsclc的患者,一些医生可以将其作为一线治疗的部分加到标准化疗中。西妥昔单抗通过iv输注给予,通常一周一次。
271.阿法替尼(gilotrif
tm
):像厄洛替尼一样,阿法替尼阻断egfr的指示细胞生长的信号。它最近批准用作具有在egfr基因中的特定突变的晚期nsclc的第一治疗(无化疗)。
272.靶向alk基因的药物
273.约5%的nsclc发现具有alk基因的重排。这一改变在nsclc腺癌亚型的非吸烟者(或轻度吸烟者)中较常见。alk基因重排产生导致细胞生长和扩散异常的alk蛋白。
274.克唑替尼(一种阻断异常alk蛋白的药物)已显示在超过一半具有alk基因改变的肺癌患者中缩小肿瘤,甚至在已行化疗的患者中。在有alk基因重排的患者中,它作为首推荐药物(代替化疗)。
275.尽管这些都是可选择的治疗,但具有局限疾病(ld)的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6-24个月,而具有广泛疾病(ed)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7-12个月。zhang,y和he,j,j.thoracic dis.5(4):538-548(2013)。经过电视辅助胸腔手术(vats)肺叶切除术的nsclc受试者的中位生存期据报告在仅有n2转移的患者中是49.0个月。wang,s等,ann.thorac.med.8(3):170-175(2013)。全身远处转移情况较大影响了生存结果,即使在晚期非鳞状细胞nsclc中对其它重要变量进行了调整后。lee ds等,cancer res.treat.45(2):95-102(2013)。因此,其他的辅助治疗是治疗nsclc和sclc患者和延长其生存所需要的。
276.骨肉瘤
277.骨肉瘤,最常见的原发性骨实体恶性肿瘤,渗透和破坏骨的皮层并延伸到周围软
组织中。如不治疗,它们常局部进展或发生远处转移。在全身化疗之前,》90%患有骨肉瘤的患者死于肺转移(参见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320-325)。
278.骨肉瘤主要发生在10-20岁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中发生,且可以具有以下任一特征:(i)原发的/局部的(即,起源于/局限于骨);(ii)转移性的(即,从原发性骨肉瘤扩散其它地方的器官或组织);或(iii)再发的/复发的(即,在治疗后和不能检测到骨肉瘤的一段时间后骨肉瘤的复发)。
279.在人群中骨肉瘤的发病率是2-3/百万/年,但在青少年中更高,其中15-19岁的年发病率高达8-11/百万/年。在该年龄组中骨肉瘤占所有颅外实体肿瘤的15%,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1.4倍(参见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320-325)。
280.在儿童和年轻成人中,骨肉瘤通常在骨正快速生长的区域(如靠近长骨的末端)中发生。大多数肿瘤在膝盖周围的骨发生,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但是,骨肉瘤可以在任何骨中发生,包括骨盆、肩和颌部的骨。在年长成年人中更是如此。骨肉瘤的发病率在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种系改变相关的几种明确的遗传疾病(如遗传性成视网膜细胞瘤和李弗劳明肿瘤家族综合征)中增加。
281.骨
282.总体地,可以分两种类型的骨:疏质、松质或海绵状骨,和皮层质、密质或致密骨。
283.皮层质骨,也称为密质骨或致密骨,是骨的硬质外层的组织,因其最小的间隙和空间命名。这一组织赋予骨平滑、白色和固态的外观。皮层质骨由哈弗氏位点(血管和结缔组织通过其穿入骨中的管)和骨单位(包含哈弗氏管及其同心排列的骨板的皮层质骨的基本单元)组成,使得在皮层质骨中,骨包绕血液供给。皮层质骨具有约5%-30%的孔隙度,且占到成人骨架总骨质的约80%。
284.松质骨(小梁或海绵状骨)
285.松质骨组织(也称为疏质骨或海绵状骨的一种开放的、小室-多孔网络)填充骨的内部并由使得总体结构较轻并由血管和骨髓的空间的杆状和板状结构构成,从而使得血液供应围绕骨。松质骨占总骨质剩余的20%,但具有近十倍于皮层质骨的表面积。它不包含哈弗氏位点和骨单位且具有约30%-90%的孔隙度。
286.骨的头部,称为骨骺,具有海绵状外观并由细长的不规则骨小梁或条索(其吻合以形成晶格构造)组成,其空隙包含骨髓,而薄的外壳为致密的。骨骺的不规则骨髓隙与骨干(称为骨体)的中央髓腔变为连续的,骨干的壁通过皮层质骨的薄板形成。
287.松质骨和皮层质骨两者具有相同的细胞类型和细胞间物质,但它们在其成分的排列和骨髓隙与骨物质的比例不同。在松质骨中,骨髓隙相对大且不规则地排列,且骨物质为细长的吻合小梁和尖的尖骨的形式。在皮层质骨中,空隙或通道是窄的和骨质致密地包裹。
288.非常少见的情况,皮层质骨和松质骨两者在每一骨中存在,但各类型的量和分布变化显著。长骨的骨干主要由皮层组织组成;仅直接围绕髓腔的最内层是松质骨。头部的扁骨由通过不规则的松质骨条桥接的包封骨髓隙的两个皮层质骨的板构成。长骨的骨骺和大多数的短骨由薄的皮层质骨外层覆盖的松质骨组成。
289.各个骨(除了在其关节末端)被血管弹性纤维外层(骨外膜)包围。所谓的骨内膜或
者骨髓腔或骨髓隙的内骨膜不是界限清楚的层;它由可变成分的髓质网状结缔组织(其包含与骨组织直接接触的骨原细胞)组成。
290.骨的成分
291.骨由骨细胞、有机物、无机物质和细胞间基质构成。
292.有机物成分由胶原蛋白、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组成。骨的蛋白质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其为具有形成不溶性和刚性纤维能力的纤维状蛋白的家族)组成。骨中的主要胶原蛋白是i型胶原蛋白。
293.骨的无机物成分(其组成骨的刚性结构且构成其无脂肪干重的最多三分之二)主要地由磷酸钙和碳酸钙(为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具有少量镁氢氧化物、氟化物和硫酸盐。组成成分随年龄和多种饮食因素而变化。骨矿物质形成长的精细晶体,其对胶原纤维增加强度和刚性;骨矿物质沉积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294.骨细胞
295.骨中的四种细胞类型参与其形成和维持。它们是1)骨原细胞,2)成骨细胞,3)骨细胞和4)破骨细胞。
296.骨原细胞
297.骨原细胞产生自间充质细胞,且存在于骨外膜内和成熟骨的骨内膜中。它们在骨开始于其中形成的胚胎间充质室中和靠近生长骨的表面的区域中发现。在结构上,骨原细胞与产生骨原细胞的间充质细胞不同。它们是具有浅染色细胞质和浅染色细胞核的不规则地成形伸长的细胞。骨原细胞(其通过有丝分裂扩增)主要通过其位置与成骨细胞的相关性被鉴别。一些骨原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尽管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不再是有丝分裂的,但已证明骨原细胞终生持续有丝分裂。
298.成骨细胞
299.位于骨缝(还未矿化的新形成有机基质的骨的表面上的窄区域)表面上的成骨细胞来源于骨原细胞。它们是不成熟的、单核骨形成细胞,其有合成胶原蛋白和调节矿化作用。成骨细胞可以从形态上区别于骨原细胞;一般地,它们大于骨原细胞,并具有更圆形的细胞核、更显著的核仁和高得多的嗜碱性胞质。成骨细胞形成称为类骨质的蛋白质混合物(其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构成),其矿化以变成骨。成骨细胞也产生激素如前列腺素、碱性磷酸酶(在骨的矿化中具有作用的酶)和基质蛋白质。
300.骨细胞
301.骨细胞(源自成骨细胞(ostoblast)的星形成熟骨细胞和密质骨中存在的最丰富的细胞)维持骨的结构。骨细胞,如成骨细胞,不能够有丝分裂。它们活跃地参与骨基质转换并驻留于称为腔隙(lacuna)的小空间、空穴、间隙或凹陷中。骨细胞维持骨基质,调节钙动态平衡,且被认为是指导骨在最需要的地方形成细胞反馈机制的部分。骨通过变得更强以耐受施加的力;骨细胞可以通过机械变形和通过成骨细胞介导骨形成。
302.破骨细胞
303.源自单核细胞干细胞谱系并具有类似于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样机制的破骨细胞通常在称为豪希普氏腔隙的骨凹陷中发现。它们是骨再吸收的大的多核细胞。再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封住骨表面的区域;然后,它们在激活时排出氢离子以产生强酸性的环境,溶解羟磷灰石成分。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在钙再吸收中通过注射甲状旁腺素(pth)刺激时
增加,而破骨活性通过注射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产生的激素)进行抑制。
304.骨基质
305.骨基质占密质骨总重量的约90%且由类似于羟磷灰石的微晶磷酸钙(60%)和纤维状i型胶原蛋白(27%)构成。其余的3%由较少的胶原蛋白类型和其它蛋白质(包括骨钙蛋白、骨粘连蛋白、骨桥蛋白、骨唾液蛋白)以及蛋白聚糖、糖胺聚糖和脂质组成。
306.骨基质也是骨骼细胞可以接收和对其起作用的生物信息的主要来源。例如,骨中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结合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并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储存信号的储存库。骨基质中存在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骨形态形成性蛋白质(bmp)、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骨源生长因子(bdgf)、软骨源生长因子(cdgf)、骨骼生长因子(hsgf)、白介素-1(il-1)和巨噬细胞衍生因子。
307.新近的理解是细胞外基质分子本身可以起到调节性的作用,从而提供对于细胞的直接生物效应以及重要的空间和环境信息。
308.骨外膜和骨内膜
309.骨外膜是骨的纤维性结缔组织包埋物,除了骨的关节表面处。其对骨的粘附随位置和年龄而变化。在年轻人的骨中,骨外膜容易剥离。在成年人的骨中,它更牢固地粘附,在肌腱和韧带的插嵌处更是如此,在这些地方更多的骨膜纤维作为穿通纤维(进入骨的外周骨板中的胶原纤维束)穿透到骨中。骨外膜由两层组成,其外层由包含较少细胞但较多血管和神经的粗纤维性结缔组织组成。内层(其包含较少血管但具有较多细胞)包含许多弹性纤维。在生长期间,原始结缔组织的生骨层形成骨外膜的内层。在成人中,这仅表现为紧密贴在骨上的一排分散的扁平细胞。骨外膜作为用于进入到骨的血管和神经及用于肌腱和韧带固定的支撑床。生骨层(其被认为是骨外膜的部分)已知供应成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并起到控制和限制骨形成扩展的重要限制层的作用。因为骨外膜及其包含的骨两者是结缔组织室的区域,它们不彼此分离或通过基板材料或基底膜与其它结缔组织分离。已证明骨膜干细胞(perosteal stem cell)在骨再生和修复中是重要的(zhang等,2005,j.musculoskelet.neuronal.interact.5(4):360-362)。
310.骨内膜内层骨内的腔穴(髓腔和中央管)的表面及髓腔中小梁的表面。在生长的骨中,它由骨髓网状结缔组织的纤细基质(striatum)组成,其下是成骨细胞层。在成人中,骨原细胞变得扁平并不能作为单独的层区分开。它们在存在骨形成的刺激时(如在骨折后)能够转化成骨原细胞。
311.骨髓
312.骨髓是占据长骨的髓腔、较大的中央管和海绵状骨的小梁之间的所有空间的软结缔组织。它由纤细网状结缔组织组成,在其网孔中存在各种细胞。公认有骨髓的两个种类: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在胎儿和年轻人骨中发现的唯一类型,但在成人中,它局限于脊椎骨、胸骨、肋骨、颅骨和长骨的骨骺。它是成人身体中血细胞发生的主要位点。黄骨髓主要由逐渐取代其它骨髓成分的脂肪细胞组成。在特定条件下,老年人或消瘦的人的黄骨髓丧失了其大部分脂肪且呈现微红的颜色和凝胶样稠度,称为胶样骨髓。具有充分刺激的情况下,黄骨髓可以恢复红骨髓的特性并在血液发育的过程中作为活跃的部分。
313.骨发生或骨化
314.骨发生或骨化是骨借以形成的过程。具有生成骨骼的三种不同谱系。中胚叶节生成中轴骨骼,侧板中胚层生成四肢骨骼,且颅神经嵴生成鳃弓、颅骨面和软骨。有两种主要的骨形成或骨发生模式,且两者都涉及预先存在的间质组织向骨组织的转化。间质组织直接转化成骨称为膜内骨化。这一过程主要在头盖骨中发生。在其它情况中,间充质细胞分化成软骨,其随后被骨替代。软骨中间体形成和被骨细胞替代的过程称为软骨内骨化。
315.膜内骨化
316.膜内骨化是形成肩胛骨、头盖骨和龟甲的扁骨的特征性方式。在膜内骨化中,骨形成纤维状结缔组织的片层。在头盖骨的膜内骨化,神经嵴起源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并凝聚成紧密结构。这些细胞中的一些发育成毛细血管;其它细胞改变其形状以变成为成骨细胞,因而定型为骨前体细胞。成骨细胞分泌能够结合钙盐的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基质。通过这种结合,前骨(类骨质)基质变得钙化。在大多数情况中,成骨细胞通过它们分泌的类骨质基质层与钙化区域分隔。偶尔地,成骨细胞变成残留在钙化的基质中并变成为骨细胞。随着钙化进行,骨针状体从骨化开始的区域向外发散,钙化的骨针的整个区域变成被形成骨外膜的紧密间充质细胞包围,且骨外膜的内表面上的细胞也变成成骨细胞并沉积与现有骨针的基质平行的类骨质基质。以这种方式,形成骨的许多层。
317.膜内骨化特征在于毛细管侵入间质区中及间充质细胞出现和分化成成熟的成骨细胞,骨基质持续沉积从而形成骨针,其生长和发育,最终与其它骨针融合以形成小梁。随着小梁尺寸和数量增加,它们变成互连而形成编织骨(具有较高比例的骨细胞的去组织化弱结构),其最终被更高组织化、更强的板层骨替代。
318.膜内骨化的分子机制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称为cbfa1的转录因子的活化。来自头部表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例如bmp2、bmp4和bmp7,被认为指导神经嵴起源的间充质细胞直接变成骨细胞。bmp激活间充质细胞中的cbfa1基因。已知cbfa1转录因子将间充质细胞转化成成骨细胞。研究证明小鼠cbfa1的mrna主要限于形成骨的间质凝聚,且限制于成骨细胞谱系。已知cbfa1激活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和其它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
319.软骨内骨化(软骨内的骨化)
320.软骨内骨化(其涉及从聚集的间充质细胞体内形成软骨组织和后续的软骨组织被骨替代)可以分成五个阶段。脊柱、骨盆和四肢的骨骼成分首先由软骨形成且随后变成骨。
321.首先,间充质细胞定型为变成软骨细胞。这种定型通过诱导附近的中胚层细胞表达两种转录因子(paxl和scleraxis)的旁分泌因子引起。这些转录因子已知激活软骨特异性基因。例如,scleraxis在来自生骨节的间质中、在使软骨性前体形成骨的面部间质中和在四肢间质中表达。
322.在软骨内骨化的第二阶段中,定型的间充质细胞凝聚成紧密结合并分化成软骨细胞(产生和保持软骨基质的软骨细胞,软骨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组成)。研究证明n-钙粘着蛋白在这些凝聚的启动中是重要的,且n-cam对于保持这些凝聚是重要的。在人体中,sox9基因(其编码dna-结合蛋白)在前软骨性凝聚中表达。
323.在软骨内骨化的第三阶段中,软骨细胞快速分化以形成骨的雏形。随着它们分裂,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
324.在第四阶段中,软骨细胞停止分裂并急剧地增大其体积,从而变成肥大的软骨细胞。这些大的软骨细胞改变它们产生的基质(通过添加胶原蛋白x和更多纤连蛋白)以使得
其通过碳酸钙变成矿化的。
325.第五阶段包括血管侵入软骨雏形。肥大的软骨细胞通过细胞凋亡死亡,且这一间隙变成骨髓。随着软骨细胞死亡,围绕软骨雏形的细胞群分化成成骨细胞,其开始在部分降解的软骨上形成骨基质。最终,所有软骨被骨取代。因此,软骨组织用作随后的骨的雏形。
326.软骨细胞被骨细胞取代依赖于细胞外基质的矿化作用。多个过程导致软骨细胞的肥大和矿化,包括从需氧呼吸到厌氧呼吸的最初转换,这改变了其细胞代谢方式和线粒体能量势。肥大的软骨细胞分泌许多的小的膜结合囊泡到细胞外基质中。这些囊泡包含具有产生钙和磷酸根离子的活性酶并在软骨性基质中开始矿化过程。肥大的软骨细胞、它们的代谢和线粒体膜发生改变,然后通过细胞凋亡死亡。
327.在许多哺乳动物(包括人)的长骨中,软骨内骨化从骨的中心沿两个方向向外扩散。由于骨化正面(front)靠近软骨雏形的末端,靠近骨化正面的软骨细胞在出现肥大前增殖,从而向外推出骨的软骨性末端。长骨末端处的软骨性区域称为骨骺生长板。这些板包含三个区域:软骨细胞增殖区域、成熟软骨细胞区域和肥大软骨细胞区域。随着内软骨增生和骨化正面进一步向外延伸,骨骺生长板中保留的软骨增殖。只要骨骺生长板能够产生软骨细胞,骨将持续生长。
328.骨重建
329.在成人中骨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和被成骨细胞改造。据报告,多达18%的骨每年通过称为骨重建的更新过程再循环,该过程维持骨的刚度。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平衡随着人年龄变大而发生转变:在年轻人中,它利于骨的形成,但在老年人中,它利于再吸收。
330.随着新的骨材料从骨外膜的内表面增加,出现内部区域的空洞化以形成骨髓腔。骨组织的这种破坏是由于通过血管进入骨的破骨细胞导致的。破骨细胞溶解骨基质的无机和蛋白质部分。各破骨细胞扩展多个细胞到基质中并泵送氢离子到周围结构上,从而酸化并溶解周围结构。血管也输入血液形成细胞,其在生物体的生存中留于骨髓中。
331.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必须紧密地调控。如果存在过多的活性破骨细胞,则太多的骨将被溶解并导致骨质疏松。相反地,如果没有产生足够的破骨细胞,则骨不会空洞化留于骨髓,且导致骨硬化病(称为骨石化病,一种骨硬化并变得更致密的病症)。
332.骨再生和骨折修复
333.像任何创伤性损伤一样,骨折引起出血和组织破坏。因此最先的修复性变化表现任何软组织损伤中发生的修复性变化的特征。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芽生到血凝块和损伤区域中,因此形成肉芽组织。该区域也被多核白细胞和吞噬组织碎片的巨噬细胞侵入。肉芽组织逐渐变得更密集并形成软骨。这种新形成的结缔组织和软骨称为愈合组织。它用于临时地稳定骨折骨和将骨折骨粘合到一起。随着这一过程进行,骨外膜的休眠骨原细胞增大并变成活性成骨细胞。在骨折骨的外面,首先在距骨折一定距离处,骨组织沉积。新骨的这种形成朝向骨的骨折末端继续并最终在纤维软骨性愈伤组织上形成骨的鞘样层。随着骨量增加,骨膜芽侵入纤维性和软骨性愈伤组织中并以骨性组织取代它。软骨取代纤维软骨性愈伤组织发生钙化和吸收,且也发生膜内骨形成。新形成的骨首先是海绵状骨而不是密质骨的类型,且愈合组织直径变小。在这种骨膜下骨形成正进行的时候,骨也在髓腔中形成。从骨折的每一侧向心生长的髓质骨发生联并,因此帮助骨愈合。
334.一般地,修复的过程是有序的过程,但它随骨的骨折末端的位移和遭受的创伤程
度而变化很大。不平坦的或突出的表面逐渐消除,且愈合的骨,特别是在年轻个体中,恢复其原始轮廓。
335.骨发生和血管发生
336.骨骼发育和骨折修复包括多个过程的协同,如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的迁移、分化和活化。微脉管系统的发育和微循环对于活性骨的体内平衡和再生是重要的,否则组织会退化和死亡。最近使用体外和体内骨发生和骨折修复模型的进展提供了对骨骼发育和修复中脉管系统的募集特性的更好理解。
337.脉管系统运送氧、营养物质、可溶性因子和多种细胞类型到身体中的所有组织。成熟脉管结构的生长和发育是器官发生中的最早期过程之一。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新生脉管网络通过新生成血管细胞聚集成原始脉管丛而发生(血管生成)。这经历复杂的重建过程,其中从现有血管出芽、桥接和生长(血管发生)导致功能性循环系统的起始。
338.导致胚胎脉管系统正常发育的因子和过程在成人中新血管发生的情况中重演。有多种因子参与新血管发生;它们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p)家族的各个成员和缺氧诱导转录因子(hif)。具有血管发生性能的其它因子包括血管生成素(ang-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gf-1,igf-2)和神经营养因子(ngf)。
339.vegf及其相应的受体是最终导致脉管系统发育(通过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或淋巴脉管系统的形成中)的分子和细胞事件级联中的关键调节剂。虽然vegf是生理性血管发生中的关键调节剂,但它也在骨骼生长和修复中发挥重大作用。
340.在已确立的成熟脉管系统中,内皮通过提供与邻近组织的通讯网络以在需要时对需求作出响应而在周围组织的体内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脉管系统按照周围组织需要的提供生长因子、激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代谢物等,并起到限制分子和细胞的移动的屏障作用。信号和在骨内皮上表达的引诱因子有助于募集循环细胞(特别是造血细胞)到骨髓中并与转移性细胞配合以将其靶向于骨骼区域。因此,对于骨组织的脉管联结的任何改变可能导致骨骼病理性改变,如骨坏死(营养骨的血供减少引起的骨死亡)、骨髓炎(骨或骨髓被微生物感染)和骨质疏松(骨密度的降低)。已发现多种因素对脉管系统和骨骼的病理具有显著影响,包括骨保护素(opg),其抑制nf-κβ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原性(osteoclastogenic)骨再吸收。
341.膜内和软骨内的骨化紧密靠近脉管内发生。在软骨内骨化中,决定骨化速率的软骨发生和骨发生的偶联取决于生长板的血管化水平。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异形体是协调干骺端和骨骺脉管化、软骨形成和软骨内骨发育过程中的骨化所必需的。hif-1刺激vegf基因(及在氧供应不足时需要其产物的其它基因)的转录。vegf蛋白被分泌,通过组织扩散并对邻近内皮细胞发挥作用。
342.内皮细胞的反应包括至少四种成分。第一,该细胞产生蛋白酶以消化其通过母毛细血管或小静脉的基底膜的路径。第二,内皮细胞向信号源迁移。第三,细胞增殖。第四,细胞形成管状并分化。vegf选择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以刺激这一整个过程。其它生长因子,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一些成员,也可以刺激血管发生,但它们还影响除内皮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类型。随着新血管形成而将血液到达组织,氧浓度上升,hif-1活性降低,vegf产生停止和血管发生中止。
343.长骨中软骨区域的脉管化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发生。在早期胚胎发育中,起源于软骨膜的血管进入软骨结构中。在出生后,毛细血管侵入长骨的生长板中。在成人期中,血管生成可以在骨创伤或病理生理状况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骨重建过程中定期地转换。
344.骨具有在不产生纤维性疤痕(其是软组织伤口愈合的症状)的情况下再生的独特能力。这通过愈合过程的复杂相互依赖阶段实现,其模拟紧密调控的骨骼发育。在具有骨骼肌系统的损伤的创伤后,脉管系统的破坏导致周围组织的急性坏死和缺氧。这种循环的破坏导致凝血级联中血栓形成因子的激活,因而导致血肿形成。炎性反应和组织破坏可以激活将骨原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募集到骨折部位的因子(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骨折骨中骨内循环的刺激允许与生长的毛细血管相关的间充质细胞从骨内膜和骨髓进入伤口区域。在骨折的边缘处,短时形成的肉芽组织被纤维软骨取代。同时,骨外膜直接经过膜内骨形成,导致外骨痂的形成;而在内部,组织发生矿化以形成编织骨。在骨折中的骨组织和脉管系统稳定后,介导重建级联的细胞被激活,其中坏死骨的破骨性去除之后大的骨痂被板层骨取代,骨痂大小减小且正常脉管联结恢复。
345.与胎儿和出生后骨发育相关的多种介质在骨折修复的级联反应中发挥显著作用。这些包括但不限于bmp-2和bmp-4、vegf、bfgf、tgf-β和pdgf。vegf表达在骨痂中的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上检测到,其在骨痂中在愈合的前七天中在成血管细胞、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中高度表达,但在11天后降低。另外,破骨细胞释放诱导活性形式的vegf从肝素释放的酶,从而不仅激活血管发生而且激活破骨细胞募集、分化和活性,导致软骨内骨化期间骨痂的重建。在一些情况中,骨折不能修复或连接,导致纤维性填充的假关节。多种作用因素可以导致骨折的不连接或延迟连接,例如但不限于抗炎性药物、类固醇、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缺失、吸烟、糖尿病和其它生理失调。
346.不存在功能性脉管网络也是非连接骨折中缺少骨愈合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报告,从仿生骨架释放的血管生成因子可以增强骨再生和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和骨生成因子两者的组合策略可增强骨的再生能力。
347.在骨发生和骨折修复中破骨细胞分化和激活、血管发生、骨原细胞的募集和生长因子如bmp-2的释放的关键时序可以通过同步内源性血管生成和骨生成相关介质的产生而增强。大鼠股骨钻孔损伤的研究已经证明vegf剪接异形体性及其受体的差异表达,表明其在骨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它研究已经在骨牵张模型(osteodistraction model)中表明骨伸长中的血管发生主要存在于骨发生开始前。
348.另一种血管生成诱导生长因子,fgf-2,在骨的早期愈合阶段中外源性补充时可以加速骨折修复。虽然其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它具有刺激血管生成和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从而有助于骨折的修复。
349.骨肉瘤
350.骨肉瘤定义为病理性的产生钙化前的类骨质(新形成的有机骨基质)。在产生基质中存在显著的变异性,可分为不同组织亚型,根据是否存在恶性梭形细胞和小的类骨质区域进行诊断。骨肉瘤的临床特征是否由不同细胞起源、导致转化的遗传事件、事件发生时间和成成骨细胞分化表型相关因子所决定,目前尚未定论。r.gorlick,cancer treatment&res.152:467-478(2010)。在小鼠模型中,骨肉瘤显示为通过cdkn2区域的基因组缺失从间
质干细胞产生。mohseny,ab等,j.pathol.219(3):294-305(2009)。
351.骨肉瘤的亚型
352.高级骨肉瘤
353.高级骨肉瘤是生长最快的骨肉瘤类型且最常在儿童和少年中发生。高级骨肉瘤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多形性、显著的染色质异常、明显的核仁和核分裂象,其中一些是非典型的。高级骨肉瘤包括成骨细胞的、软骨细胞的、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的、小细胞的、毛细血管扩张的、高级表面(近皮质的高级)的、变形性骨炎样的(在患有佩吉特骨病的人中发生的肿瘤)、骨骼外的(在骨以外的身体部分中开始的肿瘤)和放疗后的(在曾经接受放疗的骨中开始的肿瘤)。在骨肉瘤的纤维肉瘤形式中,基质由梭形细胞构成。
354.中级骨肉瘤
355.中级骨肉瘤是在高级和低级骨肉瘤之间的不常见肿瘤,但它们同低级骨肉瘤的治疗一样。中级骨肉瘤的实例是骨外膜型的(近皮质的中级骨肉瘤)。
356.低级骨肉瘤
357.低级骨肉瘤是最慢生长的骨肉瘤。这些肿瘤表现为正常的骨且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具有很少的分裂细胞。这些肿瘤的两种类型是骨膜外的(近皮质的低级骨肉瘤)和髓内的/骨内的良好分化的(低级中心骨肉瘤)。
358.骨肉瘤的分期
359.骨肉瘤的治疗和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首次诊断时的癌症分期。
360.原发的/局部的骨肉瘤
361.原发性骨肉瘤仅在骨肉瘤开始的骨中看到,而局部骨肉瘤在邻近骨组织中发现,如肌肉、肌腱或脂肪。据认为大约80%的骨肉瘤在首次检查时是局部的。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有微小转移,从而强调了化疗作为大多数骨肉瘤的治疗的重要性。
362.医生进一步将局部骨肉瘤分成两组:(i)可切除的肿瘤和(ii)不可切除的/不能切除的肿瘤。可切除的肿瘤是其中所有可见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不可切除的/不能切除的癌症是不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的肿瘤。
363.转移性骨肉瘤
364.转移性骨肉瘤从原发性骨肉瘤转移到机体其它器官或组织。骨肉瘤最常转移到肺,但也可以转移到其它骨、脑或其它器官。约20%的骨肉瘤患者在诊断时具有转移。患有转移性骨肉瘤的患者更难以治疗,但如果转移灶可以通过手术去除,则一些可以治愈。如果化疗与手术结合,这些患者的治愈率提高。
365.骨肉瘤的分级
366.有几种骨肉瘤的分级系统。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ts)的骨肉瘤分期系统是基于肿瘤分级(i=低级;ii=高级)、肿瘤范围(a=区室内;b=区室外)和是否远处转移(iii)。例如,在mts分期系统中,局部的高级骨肉瘤划分为iia期或iib期,而转移性疾病(无论原发性病灶的范围)划分为iii期疾病。另一分级系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系统与mts分期系统相似,具有少许值得注意的区别。ajcc分期系统将iii期划分为具有皮肤转移的任何肿瘤。皮肤转移是生长到反应性边缘(reactive rim)外面但在相同的骨内或相邻关节内的肿瘤结节,且分别代表区域性的骨内转移或跨关节转移。另外,ajcc i期和ii期基于在任何维度分别大于或小于8cm的肿瘤大小而不是基于肿瘤范围细分为a类和b类。这一系统也使用
另外的iv期,其分成iva或m1期(描述肺转移)及ivb或m1b期(描述其它转移)。欧洲和美国骨肉瘤研究组使用enneking系统对骨肉瘤分期。这一系统基于肿瘤的分级(g)、原发性肿瘤的局部范围(t)和肿瘤到区域淋巴结或其它器官的转移(m)。肿瘤划分为低级(g1)或高级(g2),和原发性肿瘤的范围分类为局部的区室内(t1)或扩展的区室外(t2)。未转移到淋巴结或其它器官的肿瘤分类为m0,而具有转移的是m1。除了这些临床分级系统,meister等基于细胞异型度和有丝分裂活性通过组织学特征的半定量评价将骨肉瘤表征为+到+++的范围(参见dai等med sci moni,2011;17(8):ra177-190)。
367.骨肉瘤的治疗
368.在1970年代之前,当骨肉瘤的治疗主要是截肢时,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0-20%(参见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 320-325)。手术和现代多种药物的剂量密集化疗的结合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到约60-70%。当前的骨肉瘤治疗方案典型地包括新辅助(外科手术前)疗法,之后是辅助(手术后)疗法(如果需要)。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和高剂量氨甲蝶呤,伴有四氢叶酸钙解救。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米诺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和阿伦膦酸盐的治疗潜力近年来由于其对人骨肉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性作用而得到广泛认识(参见dai等med sci moni,2011;17(8):ra 177-190)。
369.手术
370.手术仍然是骨肉瘤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手术的目的是切除整个肿瘤的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功能。如按照手术操作的enneking标准定义的,必须尝试保证手术切缘,其意味着完全切除被正常(即无肿瘤)组织包围的肿瘤(enneking,w.f.等,clin.orthop.relat.res.1980,153,106-120;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137-iv139(2009);ando,k.等,cancers 2013,5,591-616)。
371.臂或腿中的肿瘤可以用保肢(肢体保留)手术或截肢术治疗。保肢手术切除肿瘤而不截肢,而截肢及切除肿瘤及臂或腿的全部或部分。
372.如果骨肉瘤已经扩散(即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位,这些肿瘤将手术切除(如果可能)。
373.骨肉瘤的化疗
374.自从1970年代中引入化疗药物,全身性化疗是骨肉瘤患者的最常见的治疗(allison,d.c.等,sarcoma 2012,2012,id 704872;ando,k.等,cancers 2013,5,591-616)。大多数骨肉瘤用手术前给予的全身性化疗进行治疗(新辅助疗法)约10周,且在手术后再次进行全身性化疗(辅助化疗)最多一年。当前的标准方案由顺铂或顺铂与阿霉素、氨甲蝶呤(伴有四氢叶酸解救)联用组成,加或不加异环磷酰胺(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137-iv 139(2009))。用于治疗骨肉瘤的其它药物包括卡铂、依托泊苷、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和托泊替康。这些方案持续6-12个月,在原发性/局部骨肉瘤患者中总体存活率超过60%(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4):iv137-iv 139(2009);chou,a.j.和gorlick,r.,expert rev.anticancer ther.2006,6,1075-1085)。但是,目前化疗与急性和长期毒性相关。例如,由顺铂导致的听力丧失、神经病变、肾损害、恶心、呕吐和低镁血症,与阿霉素相关的蒽环类诱导的心肌病,由氨甲蝶呤引起的脑白质病、肝损害和肾损害,及与异环磷酰胺相关的青春期后女性的不
育(meyers,p.a.和gorlick,r.,pediatr.clin.north am.,1997;44:973-989;baum,e.s.等,cancer treat.rep.1981;65:815-822;brock,p.r.等,med.pediatr.oncol,1991;19:295-300;hayes f.a.等,cancer treat.rep.1979;63:547-548;von hoff d.d.等,ann.intern.med.,1979;91:710-717;meistrich,m.等,cancer,1989;63:2115-2123)。
375.例如,通过干扰素α的免疫调节可以是另一形式的骨肉瘤治疗。事实上据报告,添加免疫调节剂脂质体胞壁酰三肽磷脂酰乙醇胺(mtp)到手术后化疗中与总体存活率的统计学显著相关(参见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 320-325.)。
376.骨肉瘤的放疗
377.外放射放疗是最常用于治疗骨肉瘤的放疗类型。较新的照射技术如调强放射(imrt)和适形质子束治疗可以让医生将治疗更准确地对准肿瘤而同时减少对邻近正常组织的辐射量。
378.放射性药物(放射治疗药物)
379.亲骨的放射性药物如钐-153有时也用于治疗患有晚期骨肉瘤的人。这些药物注射到静脉中并聚集在骨中。一旦如此,这些药物杀死癌细胞并减轻由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380.干细胞治疗
381.已经进行多项研究分析将自体干细胞与高剂量的化疗结合用于治疗复发的骨肉瘤的效果。但是,这些研究未能证明生存获益(参见dai等med sci moni,2011;17(8):ra 177-190)。
382.基于骨肉瘤范围的治疗
383.骨肉瘤的治疗取决于几种因素,包括肿瘤的范围、位置和分级,并取决于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384.局部的可切除骨肉瘤
385.局部的可切除骨肉瘤的治疗由手术和化疗组成(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 137-iv 139(2009))。大多数骨肉瘤是高级的,意味着它们如果不治疗的话可以快速生长并扩散。对于这些癌症的通常的治疗顺序包括活检(以确定诊断)、化疗(通常约10周)、手术和另外的化疗(最多一年)。这种多模式治疗提高无疾病生存率到超过60%(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4):iv137-iv 139(2009))。相反,用单独的手术或单独的化疗治疗的高级骨肉瘤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是10-20%(coventry,m.b.等,j.bone joint surg.am.1957,39,741-757;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4):iv 137-iv 139(2009);jaffe,n.等,cancer 2002,95,2202-2210)。
386.少量的骨肉瘤是低级的,意味着它们很可能生长缓慢。患有低级的可切除骨肉瘤的患者通常可以单独用手术治愈(即没有化疗)。
387.局部的不可切除的骨肉瘤
388.局部的不可切除的骨肉瘤未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但它们不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例如,重力太大或太靠近机体重要结构而不能完全切除。化疗通常是对于这些患者的第一治疗。如果在化疗后肿瘤足够缩小变成可切除的,则将其手术切除。另外,化疗可能在手术后持续最多一年。
389.如果肿瘤在化疗后仍然是不能切除的,放疗通常用于保持肿瘤处于可控范围并减轻症状。这之后更多是采用化疗。
390.转移性骨肉瘤
391.骨肉瘤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肺,但转移可以发生在骨和其它组织中。诊断时患有转移性骨肉瘤的患者具有不良预后。患有转移性骨肉瘤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10-50%,取决于转移病灶的位置和数量(meyers,p.a.等,j.clin.oncol.1993,11,449-453;ferguson,w.s.等,j.pediatr.hematol.oncol.2001,23,340-348;harris,m.b.等,j.clin.oncol.1998,16,3641-3648;goorin,a.m.等,j.clin.oncol.2002,20,426-433)。尽管具有不良的预后,转移性骨肉瘤的治疗与原发性/局部疾病的治疗相似或甚至相同,其中增加对所有已知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通常通过探测性胸廓切开探查术(包括全肺的触诊)(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 137-iv 139(2009);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320-325)。
392.除化疗外,肺转移灶切除术(即手术)已证明提高或延长转移性患者的生存(bacci,g.等,cancer 1997,79,245-254;briccoli,a.等,cancer 2005,104,1721-1725;marcove,r.c.等,j.bone joint surg.am.1973,55,1516-1520)。完全肺转移灶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2-23%,而未进行积极手术切除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2.6%(harting m.t.等,semin.pediatr.surg.2006,15,25-29;ward,w.g.等,j.clin.oncol.1994,12,1849-1858)。与原发性/局部骨肉瘤的治疗一样,存在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meyers,p.a.和gorlick,r.,pediatr.clin.north am.,1997;44:973-989;baum,e.s.等,cancer treat.rep.1981;65:815-822;brock,p.r.等,med.pediatr.oncol,1991;19:295-300;hayes f.a.等,cancer treat.rep.1979;63:547-548;von hoff d.d.等,ann.intern.med.,1979;91:710-717;meistrich,m.等,cancer,1989;63:2115-2123)。
393.再发/复发的骨肉瘤
394.骨肉瘤的复发可以局部发生,但最常见在肺(ando,k.等,cancers 2013,5,591-616;merimsky,o.等,imaj,2004;6:34-38)。复发的骨肉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 137-iv 139(2009))。进行复发性疾病的完全手术切除是关键,因为复发性疾病几乎普遍是致命的(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 137-iv 139(2009);merimsky,o.等,imaj,2004;6:34-38)。
395.复发的骨肉瘤的二线化疗的作用远不明确。当前,对于在手术和系统性化疗的多模式治疗后复发的骨肉瘤没有标准化疗方案。化疗的选择可以考虑无疾病进展期和疾病可切除性,常包括顺铂或顺铂与环磷酰胺或依托泊苷联用(bielack,s.等,annals of oncology,20(supplement 4):iv 137-iv 139(2009))。这些患者的预后是不良的,长期复发后生存率小于20%(ferrari,s.等,j.clin.oncol,2003;21:710-715;kempf-bialek,b.等,j.clin.oncol,2005;23:559-568)。
396.bacci等研究具有复发性骨肉瘤的患者的治疗和结果。据观察,第一次复发在80%以上的患者中是孤立的肺转移、在8.6%的患者中是孤立的远处骨转移且其余7.6%的患者具有其它部位(肾、心脏)的孤立转移、超过一个部位的转移和与肺转移相关的局部复发(bacci等,acta oncologica,2005;44:748-755)。bacci等注意到,从治疗开始到第一次复
发的平均间隔在有孤立转移的复发患者中(29.4个月)长于孤立性局部复发的患者(24个月)(bacci等,acta oncologica,2005;44:748-755)。在具有孤立的肺转移的患者中,缓解率与转移结节的数量显著相关。例如,仅具有一个或两个结节的患者的缓解率是89.2%,而具有超过两个结节的患者的缓解率是46.9%(bacci等,acta oncologica,2005;44:748-755),对于通过单独手术或手术与二线化疗结合治疗的患者,缓解率分别是95.3%和81.4%(bacci等,acta oncologica,2005;44:748-755)。
397.bacci等也研究了肺转移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次复发。孤立肺转移的第二次复发在66.6%的患者中发生,而其它骨中的孤立性转移在15.8%的患者中发生。超过一个部位的转移在8.3%的患者中发生,且孤立性局部复发在5%的患者中发生。当患者发生第三、第四和第五次复发时,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肺(bacci等,acta oncologica,2005;44:748-755)。
398.bielack等针对骨肉瘤的第二次和后续的复发进行类似的研究(bielack等,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7:557-565)。观察了复发后存活,且第二次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02年,第三次复发后是1.02年,第四次复发后是0.98年,和第五次复发后是0.94年。大于中位值的当前复发和前一次复发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与较好的预后相关,具有更长的第一次无复发间隔的病人也是如此。具有孤立病变的患者比具有多病变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结果,且有单侧肺转移的患者有更好的结果(bielack等,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7:557-565)。总的说来,在再次复发后实现手术缓解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估计值仅为约25%(bielack等,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7:557-565)。
399.尽管具有不良的预后,对于复发性骨肉瘤的治疗没有令人满意的转移灶切除术和系统性化疗的替代方案。因此,存在着对于开发替代治疗以保证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的需要。
400.顺铂
401.顺铂(顺式-二胺二氯铂(ii))是用于癌症的系统性治疗的最老的有效药剂之一。自从于1971年首次用于癌症治疗的临床实验中,顺铂不仅用于治疗骨肉瘤,而且用于治疗例如,膀胱癌、宫颈癌、恶性间皮瘤、非小细胞肺癌、卵甾癌、头和颈的鳞状细胞癌和睾丸癌(http:cancer.gov/cancertopics/druginfo)。
402.据认为,顺铂通过与dna相互作用并随后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发挥其抗癌作用。顺铂通过经细胞膜扩散或通过经cu-转运蛋白的主动运输进入肿瘤细胞(gately,d.p.和howell,s.,br.j.cancer,1993,67:1171-1176;ishida,s.等,pnas,2002;99:14298-14302)。一旦处于肿瘤细胞内,顺铂与dna碱基之一(通常鸟嘌呤)反应以形成单功能性dna复合物(alderden,r.a.等,jce,2006;83(5):728-734)。后来的双功能性复合物(例如,鸟嘌呤-鸟嘌呤和/或腺嘌呤-鸟嘌呤)可以存在,从而引起可被一种或多种dna结合蛋白识别的重大的dna变形(jamieson,e.r.和lippard,s.j.,cehm.rev.1999;99:2467-2498;hambley,t.w.,dalton trans.,2001;2711-2718;cohen,g.l.等,j.am.chem.soc,1980;102:2487-2488)。dna结合蛋白启动dna损害的修复或细胞凋亡的信号(jamieson,e.r.和lippard,s.j.,cehm.rev.1999;99:2467-2498;hambley,t.w.,dalton trans.,2001;2711-2718;kelland,l.r.,drugs,2000;59supp l,1-8;fuertes,m.a.等,curr.med.chem.anti-cancer agents,2002;2:539-551)。
403.在注射到血流中后,顺铂易受到血浆中存在的蛋白质的攻击,特别是包含硫醇基的蛋白质(alderden,r.a.等,jce,2006;83(5):728-734)。研究表明,顺铂注射后一天,血浆中65-98%的铂是蛋白质结合的(ivanov,a.i.等,j.biol.chem.1998;273:14721-14730;deconti,r.c.等,cancer res.1973;33:1310-1315)。这种蛋白质结合是药物失活以及与顺铂治疗相关的一些严重副作用的原因(ivanov,a.i.等,j.biol.chem.1998;273:14721-14730;barnham,k.j.等,j.inorg.chem.1996,35,1065-1072;lempers,e.l.m.和reedijk,j.,adv.inorg.chem.1991;37:175-217;andrews,p.a.等,anal.biochem.1984;143:46-56;dolman,r.c.等,j.inorg.biochem,2002;88:260-267;borch,r.f.和pleasants,m.e.pnas,1979;76:6611-6614)。
404.像其它化疗药物一样,顺铂的系统性给药伴随急性和长期毒性。副作用包括听力损失、神经病变、肾损害、恶心、呕吐和低镁血症(baum,e.s.等,cancer treat.rep.1981;65:815-822;brock,p.r.等,med.pediatr.oncol,1991;19:295-300;hayes f.a.等,cancer treat.rep.1979;63:547-548)。
405.最小化顺铂的灭活和毒性的尝试包括包载在脂质体中。steerenberg等报告,包载在脂质体中的顺铂相对于游离的(即非脂质体的)顺铂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毒性而同时保留其效力(steerenberg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1087;40:51-62;steerenberg等,cancer chemother.pharmacol.,1988;21:299-307)。另外,chou等用吸入型脂质顺铂(ilc)治疗了19名患有仅肺中的复发性骨肉瘤的患者,并证明ilc良好耐受(即很少副作用)且与静脉内顺铂剂量相比显示出低的系统性暴露量(chou等,pediatr blood cancer,2012;doi10.1002/pbc)。虽然功效不是主要目的,但chou等提出,从ilc获得持续益处的患者限于病灶≤2cm的那些和经历肿瘤的完全手术切除的那些(chou等,pediatr blood cancer,2012;doi 10.1002/pbc)。是否ilc在最小残留疾病的情况中或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作用是未知的(chou等,pediatr blood cancer,2012;doi 10.1002/pbc)。
406.尽管手术重建技术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显著改善而允许在大多数患者中保肢,但化疗仍然依赖于在1980年代早期的相同药物(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 320-325)。结果,生存率未改善(ritter和bielack,annals of oncology,2010;supplement 7:vii 320-325)。因此,需要另外的治疗来治疗和治愈患有复发性骨肉瘤的肺转移疾病的患者。
发明概要
407.公开提供了可用于治疗肺癌的方法和复合物。
408.根据一个方面,所描述的发明提供在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1)手术切除肺癌病灶至无肉眼可见肿瘤残余;和(2)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的吸入给药剂量为18mg/m
2-36mg/m2,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09.按照另一方面,所描述的发明提供在患有原发性骨肉瘤而没有肉眼可见肺转移灶的受试者中治疗肺微转移灶病的方法,包括:(1)已进行联合全身化疗和原发性骨肉瘤手术切除治疗且无肿瘤残余的;和(2)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的吸入给药剂量为18mg/m
2-36mg/m2,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10.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肺癌是骨肉瘤的肺转移疾病。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骨肉瘤的
肺转移疾病是复发性骨肉瘤。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nsclc是细支气管肺泡癌。
411.根据一个实施方式,ilc进一步包含脂质体。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甾醇是胆固醇。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412.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是使用喷雾器进行。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是以36mg/m2的剂量。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18mg/m2。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率和持续20分钟。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连续给药14天。
413.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414.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受试者为已进行联合全身化疗和原发性骨肉瘤手术切除治疗。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受试者已行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手术切除。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第一次肺部复发。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指肺癌的肺部复发。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肺部复发是第二次或之后的肺部复发。
415.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通过测定生物标记物并与无疾病的对照相比,进一步检测复发性骨肉瘤。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生物标记物是体循环中发现的生物标记物。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系统性生物标志物选自microrna-21(mirna-21)、microrna-199a-3p(mirna-199a-3p)、microrna-143(mirna-143)、分化群分子117(cd117)、stro-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乳酸脱氢酶(ldh)和硫酸软骨素抗原表位wf6(wf6)。
416.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治疗所需受试者肺癌的方法,包括:
417.(1)手术切除肺癌病灶至无肉眼可见肿瘤残余;和
418.(2)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的吸入给药,剂量为18mg/m
2-36mg/m2,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癌是骨肉瘤的肺转移性疾病。
4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肉瘤的肺转移性疾病是复发性骨肉瘤。
4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ilc进一步包含脂质体。
42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
4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甾醇是胆固醇。
4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42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使用喷雾器。
42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剂量为36mg/m2。
42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
42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18mg/m2。
42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43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度持续20分钟。
43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连续给药14天。
43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为已进行联合全身化疗和原发性骨肉瘤手术切除的治疗。
43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已行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手术切除。
43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第一次肺部复发。
43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指肺癌的肺部复发。
43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部复发是第二次或之后的肺部复发。
43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测定生物标记物并与无疾病人群对比,进一步检测复发性骨肉瘤。
43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标记物是体循环中发现的生物标记物。
43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性生物标记物选自microrna-21(mirna-21)、microrna-199a-3p(mirna-199a-3p)、microrna-143(mirna-143)、分化群分子117(cd117)、stro-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乳酸脱氢酶(ldh)和硫酸软骨素抗原表位wf6(wf6)。
44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44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nsclc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
442.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无肉眼可见肺转移灶的原发性骨肉瘤受试者的肺微转移的方法,包括:
443.(1)手术切除原发性骨肉瘤联合或不联合全身化疗,以致受试者达到肉眼无病灶残留;和
444.(2)通过吸入给药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剂量为18mg/m
2-36mg/m2,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4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ilc进一步包含脂质体。
44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
44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甾醇是胆固醇。
44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44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使用喷雾器。
45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剂量为36mg/m2。
45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
45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18mg/m2。
45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45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率持续20分钟。
45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连续给药14天。
456.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使用治疗剂量的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治疗所需受试者的肺癌的用途,包括:
457.(1)手术切除肺癌病灶至无肉眼可见肿瘤残余;和
458.(2)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的吸入给药,剂量为18mg/m
2-36mg/m2,
459.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6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癌是骨肉瘤的肺转移性疾病。
46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肉瘤的肺转移性疾病是复发性骨肉瘤。
46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ilc进一步包含脂质体。
46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
46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甾醇是胆固醇。
46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46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使用喷雾器。
46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剂量为36mg/m2。
46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
46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18mg/m2。
47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47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率持续20分钟。
47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连续给药14天。
47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为已进行联合全身化疗和原发性骨肉瘤的手术切除治疗。
47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已进行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手术切除。
47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第一次肺部复发。
47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肉眼可见肺转移灶是指肺癌的肺部复发。
47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部复发是第二次或之后的肺部复发。
47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测定生物标记物并与无疾病人群对比,进一步检测复发性骨肉瘤。
47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标记物是体循环中发现的生物标记物。
48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性生物标记物选自microrna-21(mirna-21)、microrna-199a-3p(mirna-199a-3p)、microrna-143(mirna-143)、分化群分子117(cd117)、stro-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乳酸脱氢酶(ldh)和硫酸软骨素抗原表位wf6(wf6)。
48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48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nsclc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
483.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治疗剂量的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用于治疗无肉眼可见肺转移灶的原发性骨肉瘤受试者的肺微转移灶的用途,包括:
484.(1)手术切除原发性骨肉瘤联合或不联合全身化疗,以致受试者达到肉眼无病灶残留;和
485.(2)通过吸入给药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剂量为18mg/m
2-36mg/m2,
486.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48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ilc进一步包含脂质体。
48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
48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甾醇是胆固醇。
49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49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使用喷雾器。
49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剂量为36mg/m2。
49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
49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少18mg/m2。
49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49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率持续20分钟。
49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连续给药14天。
498.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通过吸入给药的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在制备用于预防或延迟骨肉瘤肺转移性疾病复发或原发性肺癌复发的药物中的用途。
49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型脂质顺铂复合物(ilc)的剂量为18mg/m
2-36mg/m2,其中所述ilc分散在分散体的整个水性相中。
50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入给药的剂量为36mg/m2。
50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24mg/m2。
50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入给药的最低剂量为18mg/m2。
50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体为大小≤1μm的颗粒。
50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使用喷雾器。
50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以0.3ml/分钟的速度持续20分钟。
50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吸入给药为每天1-4次。
5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入型顺铂脂质复合物(ilc)是包含顺铂的脂质体。
5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体包含甾醇和磷脂酰胆碱。
5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甾醇是胆固醇。
5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磷脂酰胆碱是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5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肉瘤肺转移性疾病或原发性肺癌的肺部病灶是已经手术切除的肉眼可见肺部肿瘤灶,且无肉眼可见肺部肿瘤残余。
5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肉瘤肺转移性疾病复发的患者已进行全身化疗和/或原发性骨肉瘤手术切除的治疗。
5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发性肺癌复发的患者已进行全身化疗和/或原发性肺癌手术切除的治疗。
5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骨肉瘤肺转移性疾病是复发性骨肉瘤。
5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肉眼可见肺部肿瘤灶是第一次肺部肿瘤复发。
5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发是第二次或之后的肺部复发。
5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发性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518.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519.所描述的发明可以结合附图和图形从下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更好地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对于本文中提供的所描述的发明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520.定义:
521.在整个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具有本文中给出的定义。
522.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施用”、“给药”或“给予”是指给予或供给药物,包括体内施用以及直接施用于活体外组织或细胞。一般地,复合物可以通过口服、口腔、肠胃外、局部、吸入或吹入(即通过口或通过鼻)或者直肠以包含需要的常规无毒性药学可接受的载体、辅剂和介质的单位剂量制剂系统性施用,或者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注射、植入、移植、局部涂覆或肠胃外局部给药。
523.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不良事件”或“ae”是指与患者中使用医学产品相关的偏离患
者的基线状况的任何不希望的变化。不希望的变化是指任何不利的或非故意的征兆,包括但不限于异常的实验室发现、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症状或疾病(无论是否认为与研究药物相关)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治疗出现的ae”是指时间上与研究药物的使用相关的任何ae,无论是否认为与研究药物相关。
524.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中和从加压容器分配的微细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物质。
525.术语“药剂”和“治疗剂”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以指药物、分子、复合物或提供治疗效果的其它物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活性剂”是指负责预期的治疗效果的所描述的本发明复合物的成分、组分或部分。
526.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白蛋白”是指由肝产生的蛋白质。血清白蛋白检验可以确定是否患者具有肝病、肾病,或者身体是否未吸收足够的蛋白质。例如,血液中白蛋白的正常范围是3.4-5.4g/dl,低于正常水平的血清白蛋白可能是肝病、肾病、克罗恩氏病、惠普尔氏病等的指征。
52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碱性磷酸酶”是指负责从许多类型的分子(包括核苷酸、蛋白质和生物碱)去除磷酸基团的水解酶。血液中碱性磷酸酶的增加可以是肝病或骨障碍如骨肉瘤、佝偻病、佩吉特氏病等等的指示。
528.术语“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由导致多种形态改变(包括起泡、细胞膜的变化如不对称性和粘附的丧失、细胞收缩、核碎裂、染色质凝聚和染色体dna断裂)而不损害生物体的一系列生物化学事件构成的造成生物学动态平衡的高度调控和活跃的过程。
529.细胞凋亡通过许多不同的因素诱导且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一些依赖于半胱-天冬蛋白酶(一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其它的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它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细胞刺激物激发,包括细胞表面受体、对应激的线粒体反应和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
530.参与细胞凋亡的胱天蛋白酶在蛋白酶水解级联中传达细胞凋亡信号,使得胱天蛋白酶切割并激活其它胱天蛋白酶(其随后降解导致细胞死亡的其它细胞靶标)。处于级联上端的胱天蛋白酶包括胱天蛋白酶-8和胱天蛋白酶-9。胱天蛋白酶-8是涉及对具有死亡结构域(dd)样fas的受体的反应的初始胱天蛋白酶。
531.tnf受体家族中的受体与细胞凋亡的诱导以及炎性信号传导有关。fas受体(cd95)通过其它细胞的表面上表达的fas-配体介导细胞凋亡信号传导。fas-fasl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缺乏这一系统导致自身免疫性,表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除去自身反应性的白细胞。fas信号传导也参与免疫监视以消除转化的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fas与另一细胞上的寡聚fasl的结合通过称为死亡结构域(dd)的胞质结构域激活细胞凋亡信号传导,死亡结构域(dd)与信号传导转换器(包括faf、fadd和dax)相互作用以激活胱天蛋白酶蛋白水解级联。胱天蛋白酶-8和胱天蛋白酶-10首先激活以随后切割并激活下游胱天蛋白酶和导致细胞死亡的多种细胞物质。
532.线粒体通过将线粒体蛋白质释放到胞质中而参与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细胞色素c,一种电子传递的关键蛋白质,响应于细胞凋亡信号从线粒体释放并激活apaf-1(一种从线粒体释放的蛋白酶)。活化的apaf-1激活胱天蛋白酶-9和胱天蛋白酶途径的其余部分。smac/diablo从线粒体释放并抑制iap蛋白质,该iap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与胱天蛋白酶-9相
互作用以抑制细胞凋亡。通过bcl-2家族蛋白质细胞的凋亡调控随着家族成员形成进入线粒体膜的复合物而发生,从而调节细胞色素c和其它蛋白质的释放。引起细胞凋亡的tnf家族受体直接激活胱天蛋白酶级联,但也可以激活bid(一种bcl-2家族成员),其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bax,另一种bcl-2家族成员,通过这一途径激活以定位到线粒体膜和提高其渗透性,从而释放细胞色素c和其它线粒体蛋白质。bcl-2和bcl-xl阻止孔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凋亡。如细胞色素c一样,aif(细胞凋亡-诱导因子)是线粒体中发现的蛋白质,其通过细胞凋亡刺激从线粒体释放。尽管细胞色素c与胱天蛋白酶-依赖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关联,但aif的释放刺激非胱天蛋白酶依赖的细胞凋亡,其移动到细胞核中(它在其中结合dna)。aif的dna结合刺激染色质凝聚和dna断裂,可能是通过核酸酶的募集。
533.线粒体应激途径以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开始,其然后与apaf-1反应,从而引起胱天蛋白酶-9的自切割和激活。胱天蛋白酶-3、-6和-7是通过上游蛋白酶激活的下游胱天蛋白酶并且其自身发挥切割细胞靶标的作用。
534.粒酶b和由细胞毒性t细胞释放的穿孔素蛋白在靶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形成跨膜孔并引发细胞凋亡,也许是通过胱天蛋白酶的切割,虽然提出了粒酶b介导的细胞凋亡的非胱天蛋白酶依赖的机制。
535.核基因组通过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激活的多种核酸酶断裂以产生核小体梯(nucleosomal ladder)是细胞凋亡特有的细胞反应。参与细胞凋亡的一种核酸酶是dna断裂因子(dff),一种胱天蛋白酶激活的dnase(cad)。dff/ca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通过胱天蛋白酶切割其相关抑制剂icad而激活。dff/cad与染色质成分如拓扑异构酶ii和组蛋白h1相互作用以凝聚染色质结构和也许募集cad到染色质。另一细胞凋亡激活的蛋白酶是内切核酸酶g(endog)。endog在核基因组中编码,但在正常细胞中定位于线粒体。endog可以在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中以及在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引起endog从线粒体释放。endog和dff/cad途径是独立的,因为endog途径在缺乏dff的细胞中仍然存在。
536.缺氧以及缺氧后再氧化可引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凋亡。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一种在大部分细胞类型中普遍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表现为介导或加强由许多激活线粒体细胞死亡途径的刺激物导致的细胞凋亡(loberg,rd等,j.biol.chem.277(44):41667-673(2002))。其已证明诱导胱天蛋白酶3活化和激活促凋亡肿瘤抑制基因p53。还表明,gsk-3促进促凋亡bcl-2家族成员bax的活化和转位,其在聚集和线粒体定位时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akt是gsk-3的关键调节剂,且gsk-3的磷酸化和灭活可以介导akt的一些抗细胞凋亡效应。
53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的”是指与之紧固、固定、结合、连接、粘合、粘附或组装。
538.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碳酸氢盐”是指调节血液的ph的化学品。碳酸氢盐(hco3)防止血液的ph变得过酸性或过碱性。可以进行测量血液中碳酸氢盐水平的测试以检测影响血液碳酸氢盐的状况,包括许多肾病、肺病和代谢病症。
539.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胆红素”是指在胆汁中发现的微棕黄色物质。胆红素在肝脏破坏衰老的红细胞时产生。血液中胆红素的异常水平可以提示例如肝病、胆结石、胰腺癌或溶血性贫血。
540.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生物标志物”(或“生物印记”)是指肽、蛋白质、核酸、抗体、基因、代谢物或用作生物状态的指示的任何其它物质。它是作为正常生物过程、致病性过程或
对治疗干预的药理反应的细胞或分子指示剂客观地测量和评价的特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肿瘤生物标记物”(或“癌症生物印记”)是指肽、蛋白质、核酸、抗体、基因、代谢物或用于检测受试者中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的易感性或存在的任何其它物质。例如,可用于骨肉瘤检测的生物标记物包括,但不限于microrna-21(mirna-21)、microrna-199a-3p(mirna-199a-3p)、microrna-143(mirna-143)、分化簇分子117(cd117)、stro-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乳酸脱氢酶(ldh)、硫酸软骨素抗原表位wf6(wf6)等。
541.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钙”是指骨、牙齿、心脏、神经和凝血系统必要的矿物质。检验血液中的钙水平可以指明甲状旁腺、肾或骨的问题、胰腺炎或癌症(例如,骨肉瘤)。
542.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容量(capacity)”是指每分钟肺泡气和肺毛细管血液之间每单位平均氧梯度的肺毛细管血液吸收的氧量。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肺活量”或“vc”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可以从肺呼出的最大气量。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用力肺活量”或“fvc”是指受试者尽可能快速呼出时测量的肺活量。
543.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氧化碳弥散量”或“dlco”是指肺吸收所吸入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非反应性测试气体如一氧化碳(co)的能力。dlco是肺泡co在每驱动压下co的吸收率且可以表示为:dlco=vco paco,其中vco=co的吸收(ml/min);和paco=co的平均肺泡压(汞的ml)。例如,呼吸道阻塞疾病、间质性肺病和肺血管疾病引起dlco的降低。
544.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载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用于向受试者递送一种或多种活性剂的药学上可接受的惰性剂或介质,且通常称为“赋形剂”。载体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以使其适合向治疗的受试者施用。载体还应该保持活性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且根据思想中计划的施用方式选择以在与活性剂和给定复合物的其它成分组合时提供所需的体积、稠度等。
545.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细胞”是指活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元且是分类为有生命的生物体的最小单元。
546.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胆固醇”是指在身体的所有细胞中发现的蜡状的脂样物质。胆固醇是由动物合成的主要甾醇且是动物细胞膜的必要结构成分以及类固醇激素、胆酸和维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体。
54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顺铂”或“顺式-二胺二氯铂(ii)”是指作为烷化剂发挥作用的铂基抗癌化疗药物。
548.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相容的”意思是复合物的成分能够以使得不存在显著降低普通使用条件下复合物的效力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彼此组合。
549.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全血细胞计数”或“cbc”是指提供关于各血细胞类型的量和质量的详细信息的实验室检验。它通常包括三种主要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各种血细胞的测量及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量。“血红蛋白”(hgb)是指分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g/dl)。健康成人受试者中的正常血红蛋白水平对于男人是约14g/dl-约18g/dl和对于女人是约12g/dl-约16g/dl。作为粗略指导,血红蛋白一般应当是约血细胞比容的三分之一。“红细胞计数”(rbc)是指一定血量中的红细胞总数。人受试者中的正常范围对于男人是约4.5百万细胞/mm
3-约6.0百万细胞/mm3和对于女人是约4.0百万细胞/mm
3-约5.5百万细胞/mm3。“白细胞计数”(wbc)是指一定血量中白血细胞或白细胞的总数。人受试者中的正常范围是约4.3x103细胞/mm
3-约10.8x103cells/mm3。“血细胞比容”(hct)是指作为全血
体积的百分比的红细胞比例。人受试者的正常血细胞比容对于男人是约40%-约55%和对于女人是约35%-约45%。
550.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组分”是指组成部分、元件或成分。
551.术语“复合物”或“制剂”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以指包含所有活性和惰性成分的本发明的产品。术语“活性的”是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复合物中负责预期的治疗作用的成分、组成或成份。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药物制剂”或“药物复合物”是指用于预防、降低其强度、治愈或以其它方式治疗目标病症或疾病的制剂或复合物。
552.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病症”是指各种健康状态且意图包括由损伤或任何基础机制或紊乱引起的障碍或疾病。
553.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接触”及其各种语法形式是指触碰或者直接或局部接近的状态或状况。使复合物与靶目标接触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给药方式发生。
554.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肌酐”是指由肌肉组织的正常分解产生的废产物。检查肌酐的血液水平的测试用于确定肾功能。
555.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延迟”、“延缓”、“延迟的”或“将延迟”是指停止、阻止或阻碍一段时间以使得比正常情况更慢或更缓慢地发生。
556.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衍生物”是指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步骤中从类似结构的另一化合物产生的化合物。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衍生物”保留化合物的至少一定程度的所需功能。因此,“衍生物”的替代术语可以是“功能衍生物”。衍生物可以包括化学修饰,如烷基化、酰化、氨甲酰化、碘化或使肽衍生化的任何修饰。这类衍生的分子包括,例如,其中自由氨基已衍生化以形成盐酸胺、对-甲苯磺酰基、苄氧羰基、叔丁氧基羰基、氯乙酰基或缩甲醛基的那些分子。自由羧基可以衍生化以形成盐、酯、酰胺或酰肼。自由羟基可以衍生化以形成o-酰基或o-烷基衍生物。
557.术语“可检测的标记物”包括可选择标记物和分析标记物。术语“可选择标记物”是指用表达构建体转化的细胞可以针对其进行选择或筛选的多种基因产物,包括药物抗性标记物、可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的抗原标志物、粘附标记物如用于粘附配体以允许选择性粘附的受体等等。
558.术语“可检测的反应”是指可以在测定法(其可以在具有或没有检测试剂的情况下进行)中检测的任何信号或反应。可检测的反应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性衰变和能量(例如,荧光、紫外、红外、可见光)发射、吸收、极化、荧光、磷光、透射、反射或共振转移。可检测的反应也包括色谱迁移度、浊度、电泳迁移率、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衍射。或者,可检测的反应可以是测量生物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性质(如熔点、密度、传导率、表面声波、催化活性或元素组成)的测定法的结果。“检测试剂”是生成指示目标物质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可检测的反应的任何分子。检测试剂包括多种分子中的任一种,如抗体、核酸序列和酶。为帮助检测,检测试剂可以包括标志物。
559.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或“dppc”是指由两个棕榈酸组成的磷脂且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560.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疾病”或“障碍”是指健康的受损或功能性异常的状况。
561.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分散体”是指两相系统,其中一个相作为小液滴分布在第二相或连续相中。在这些系统中,分散的相通常称为不连续相或内相,且连续相称为外相和包含
连续处理介质。例如,在粗分散体中,颗粒大小是0.5μm。在胶体分散体中,分散的颗粒的大小在大约1nm-0.5μm的范围内。分子分散体是其中分散相由单个分子组成的分散体;如果分子小于胶体尺寸,其结果是真溶液。
562.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无事件生存期”或“efs”是指从先前肺复发的诊断到任何后续复发的诊断或死亡的时间。
563.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用力呼气量”或“fev”是指在用力肺活量(vc)测定过程中可以在给定秒数中排出的最大空气量。虽然有时以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给出,但其通常以fev给出,后接表示测量进行的秒数的下标。
564.术语“功能性等同的”或“功能上等同的”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以指具有相似或相同效果或用途的物质、分子、多核苷酸、蛋白质、肽或多肽。
565.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改善”(或“提高”)是指产生更理想的或优良的状况。
566.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吸入”、“吸”或“吸入的”是指将物质(例如,药物)抽吸到肺中的活动。
567.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损伤”是指由外部试剂或外力(其可以是物理的或化学的)引起的对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或伤害。
568.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分离”及其各种语法形式是指以基本上无污染物或通常与其相关的其它物质的形式放置、分开设置或获得蛋白质、分子、物质、核酸、肽、细胞或颗粒,而与其天然环境分离。
569.本文中使用的术语“kaplan meier曲线”或“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是指临床研究患者在考虑许多小间隔中的时间的同时存活给定时间长度的概率的曲线。kaplan meier曲线假定:(i)在任何时间删减(即丧失)的患者具有与继续随访的患者相同的生存期预期;(ii)生存概率对研究中早期和晚期募集的患者是相同的;和(iii)事件(例如,死亡)在指定的时间发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在特定时间点以相继的概率乘以任何较早计算的概率计算以得到最终估算值。任何特定时间的生存概率以生存的患者数除以处于风险中的患者数计算。已经死亡、退出或从研究中删减的患者不看作是处于风险中。
570.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乳酸脱氢酶”是指在几乎所有身体组织中帮助产生能量的酶。血液中测量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可以帮助诊断肺疾病、淋巴瘤、贫血、肝病,且可以帮助评估化疗的功效,特别是在淋巴瘤治疗期间。
571.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脂质”是指容易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的脂肪或蜡质有机化合物。脂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蜡类、油类、甾醇类、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甘油单酯类、甘油二酯类、甘油三酯类(脂肪)、磷脂类、脂肪酸、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激素类、胡萝卜素类和类花生酸。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阴离子脂质”是指具有净负电荷的脂质。阴离子脂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阳离子脂质”是指具有净正电荷的脂质。示例性的阳离子脂质包括,但不限于n-[1-(2,3-二油烯基氧基)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dotma)、[1,2-双(油酰氧基)-3-(三甲基铵基)丙烷](dotap)、3β[ν-(ν',n'-二甲基氨基乙烷)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二(十八烷基)酰氨基甘氨酰精胺(dogs)。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中性脂质”是指不具有净电荷的脂质。中性脂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糖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等等。
[0572]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脂质复合物”或“脂质复合的”是指与脂质部分缔合、结合或配合的试剂。
[0573]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脂质体”、“脂质体递送系统”或“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是指用于递送微观物质(例如,药物)到细胞的由一个或多个同心磷脂双层构成的囊泡。
[0574]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转移”或“转移性”是指经由淋巴或血液扩散到远离原发性肿瘤的身体区域的肿瘤生长或肿瘤沉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肉眼可见的肺转移”是指病灶足够大以被肉眼感知的沉积在肺中的骨肉瘤转移。
[057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转移性骨肉瘤”是指通常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从其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中其它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骨肉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转移切除术”是指去除一个或多个转移灶的手术。
[0576]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调整”意思是调控、改变、适应或调节到特定的测量值或比例。
[0577]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喷雾”或“雾化”是指将液体转化成气溶胶或喷雾而用于例如药物治疗。
[0578]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喷雾器”是指用于产生细微的液体喷雾的装置,该液体喷雾用于例如吸入治疗药物。
[0579]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核酸”是指单链或双链形式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聚合物,且除非另外限定,其包括具有天然核苷酸的重要性质(即以类似于天然存在的核苷酸的方式与单链核酸杂交)的已知类似物(例如,肽核酸)。
[0580]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核苷酸”是指由杂环碱基、糖和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组成的化合物。在最常见的核苷酸中。碱基是嘌呤或嘧啶的衍生物,且糖是戊糖-脱氧核糖或核糖。核苷酸是核酸的单体,其中三个或更多个键合在一起以形成核酸。核苷酸是rna、dna和几种辅因子(包括,但不限于coa、fad、dmn、nad和nadp)的结构单元。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
[0581]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总生存期”或“os”是指从先前肺复发的诊断到任何原因的死亡的时间。
[0582]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颗粒”是指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包含治疗剂的极小成分(例如,纳米颗粒或微颗粒)。颗粒可以在包衣包围的核心中包含治疗剂。治疗剂也可以分散在整个颗粒中。治疗剂也可以吸附到颗粒中。颗粒可以具有任何级的释放动力学,包括零级释放、一级释放、二级释放、延迟释放、持续释放、立即释放等及其任何组合。除治疗剂之外,颗粒可以包括常规用于药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那些材料中的任一种,包括但不限于可蚀的、非可蚀的、可生物降解的或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或其组合。颗粒可以是包含溶液或半固体状态的治疗剂的微胶囊。颗粒实际上可以是任何形状。
[0583]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磷脂酰胆碱”是指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并在组织中发挥脂蛋白转运中的功能的磷脂。磷脂酰胆碱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
[0584]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部分”是指整体独立的形式的一部分或与其结合在一起的部分。
[058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预防”、“防止”、“预防的”或“将阻止”是指作用或进展的有效停止。
[0586]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原发性骨肉瘤”或“局部骨肉瘤”是指位于其起源部位(即骨)
处的骨肉瘤。
[0587]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延长”、“延伸”、“延长的”或“将延长”是指时间、程度、范围或幅度的延长。
[0588]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增殖”是指通过任何过程复制、倍增或增加数目、量或幅度。
[0589]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纯化”是指分离或免除外来的、外部的或不良的因素的过程。
[0590]
术语“复发”或“再发生”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以指在治疗后和在不能检测到肿瘤的一段时间后肿瘤的再次发生。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肺再发生”、“肺复发”、“肺复发骨肉瘤”、“复发性骨肉瘤的肺转移疾病”或“肺复发骨肉瘤”是指在治疗后和在不能检测到骨肉瘤的一段时间后骨肉瘤癌细胞再次到肺组织。
[0591]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减小”、“降低”、“减小的”或“将减小”是指程度、强度、范围、大小、量、密度或数量的减少、下降、减弱或消除。
[0592]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无复发间隔”或“rfi”是指先前肺复发的诊断到任何后续复发的诊断的时间。在肺rfi(prfi)和肺外rfi(erfi)的情况中,后续复发必然分别是肺的或肺外的。
[0593]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相对的”是指一些事物与另外的一些事物具有显著关联或处于关联中。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相对频率”是指一些事物的发生率与另外的一些事物的发生率具有一些显著关联或处于关联中。例如,两种细胞类型x细胞和y细胞占据给定位置。在该位置具有5个x细胞和5个y细胞。在该位置中细胞类型x的相对频率是5/10;细胞类型y的相对频率是5/10。在处理后,在该位置具有5个x细胞,但仅有一个y细胞。在该位置中细胞类型x处理后的相对频率是5/6,且细胞类型y处理后的相对频率是1/6。
[0594]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修复”作为名词是指恢复功能的任何校正、加强、再调理、补救、补偿、显效、更新、修理、修补等等。当用作动词时,它意思是校正、加强、再调理、补救、补偿、显效、更新、修理、修补或以其它方式恢复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修复”包括完全修复和部分修复。
[059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危险因素”是指升高个人发生疾病的机会的任何事物。
[0596]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血清谷草转氨酶”是指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肝脏和心脏细胞中的酶。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在肝脏或心脏受到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升高的sgot水平是肝脏或心脏的疾病或损伤的指示。
[0597]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血清谷丙转氨酶”是指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肝脏和心脏细胞中的酶。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在肝脏或心脏受到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升高的sgpt水平是肝脏或心脏的疾病或损伤的指示。
[0598]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副作用”是指非预期的药物作用。
[0599]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西蒙两阶段优化设计”是指由richard simon提出的用于ii期临床实验的设计。simon提出两种标准(最大和优化)用于选择样本大小和临界值。最大样本大小和在零假设(h0)下的预期样本大小分别在最大和优化设计中最小化。如果方案具有在受到1型和2型误差大小的约束的低活性,预期样本大小最小化(simon,r.,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1989;10:1-10)。
[0600]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甾醇”是指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的脂肪组织中的类固醇组的一组主要非饱和固体醇中的任一种,如胆固醇、麦角固醇等等。
[0601]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刺激”是指激活、激起或刺激。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刺激剂”是指施加一些力或作用的物质。
[0602]
术语“受试者”和“患者”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以指可以从所描述的本发明药物复合物的给药或方法获益的哺乳动物源的动物物种。受试者的实例包括人和其它动物如马、猪、牛、狗、猫、兔、小鼠、大鼠和水生哺乳动物。
[0603]
本文中使用的短语“需要的受试者”是指患有以受损或癌性分化细胞为特征的疾病、障碍、病症或损伤的受试者,其(i)将被施用所描述的发明的药物复合物;(ii)正接受所描述的发明的药物复合物;或(iii)已接受所描述的发明的药物复合物,以治疗病症,除非上下文和该短语的使用表明其它的情况。
[0604]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综合征”是指作为某些疾病或病症的指示的症状模式。
[060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锝-99m”、“tc-99m”或“99mtc”是指通过同质异能转变而衰变的锝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发射基本上142kev的单能γ射线,半衰期为6.01h。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锝骨扫描”是指使用锝-99m(tc-99m或
99m
tc)作为成像示踪剂以扫描骨的损伤或疾病(例如,癌症)。
[0606]
术语“治疗量”、“治疗有效量”和“有效的量”在本文中可以互换使用以指足以提供预期治疗益处的一种或多种活性剂的量。剂量水平是基于多种因素,包括损伤的类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医学状况,病症的严重程度,给药途径和使用的特定活性剂。剂量方案可以大范围地变化,但可以由医生使用标准方法常规地确定。
[0607]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治疗效果”是指治疗的后果,其结果判断为所需的和有益的。治疗效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包括疾病表现的控制、缓解或治愈。治疗效果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包括疾病表现的进展的控制、缓解或治愈。
[0608]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治疗”、“处理”或“将治疗”是指完成以下一种或多种:(a)减轻障碍的严重程度;(b)限制所治疗的障碍特征性的症状的发展;(c)限制所治疗的障碍特征性的症状的恶化;(d)限制先前具有障碍的患者中障碍的复发;和(e)限制先前对于障碍无症状的患者中症状的再发生。术语“治疗”、“处理”或“将治疗”包括取消、基本上抑制、减缓或逆转疾病、病症或障碍的进展,基本上改善病症的临床或美学症状(esthetical symptom),基本上防止疾病、病症或障碍的临床或美学症状的出现和针对有害或令人烦恼的症状提供保护。
[0609]
本公开提供了可用于治疗复发性骨肉瘤的肺转移疾病的方法和复合物。
[0610]
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需要的受试者的肺复发性骨肉瘤的方法,包括通过吸入向受试者施用治疗量的包含化疗剂的无菌药物复合物。按照一些实施方式,化疗剂是顺铂。按照一些实施方式,顺铂可以与脂质部分复合。按照一些实施方式,脂质复合的顺铂与脂质体结合。按照一些实施方式,脂质复合的顺铂通过脂质体包封。顺铂可从药用材料的商业供应商获得(例如,johnson matthey,west deptford,nj)。
[0611]
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是以液滴或喷雾(例如,鼻腔喷雾、气溶胶喷雾或泵喷雾)或其它用于吸入或鼻腔给药(鼻内递送)的介质的形式使用。气溶胶喷雾制剂可以包含在具有合适的推进剂如烃类推进剂的加压容器中。泵喷雾分配器可以分配定量剂量或具有特定颗粒或小滴尺寸的剂量。任何分配装置可以配置为分配仅单一剂量或多个剂量。更一般地,配制用于吸入或鼻内给药的本发明的复合物也可以作为溶液、悬浮液或粘性复合物
提供。
[0612]
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是用于通过吸入或吹入(通过口或通过鼻)递送的可分散干粉的形式。干粉复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制备,如冻干和喷磨,如在国际专利公开no.wo 91/16038中公开的和如美国专利no.6,921,527中公开的,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以足以对受试者提供单位剂量治疗的量置于合适的剂量容器中。剂量容器是配合在合适吸入装置内以允许通过分散到气流中雾化干粉复合物而形成气溶胶并随后在具有连接的管嘴(其用于需要的受试者后续吸入)的腔室中捕获如此产生的气溶胶的容器。这种剂量容器包括包装本领域中已知的复合物如明胶胶囊或塑料胶囊的任何容器,其具有允许气体(例如空气)流引导到容器中以分配干粉复合物的可除去部分。这样的容器以美国专利no.4,227,522、美国专利no.4,192,309和美国专利no.4,105,027中显示的那些为例。合适的容器也包括与glaxo’srotohaler牌粉末吸入器或fison’s牌粉末吸入器结合使用的那些。提供优良防潮屏障的另一合适的单位剂量容器由铝箔塑料叠层形成。药物基粉末按重量或按体积填充到可成型箔片的凹陷中并用覆盖箔-塑料叠层密封。用于粉末吸入装置的这种容器描述于美国专利no.4,778,054中并用于glaxo’s(美国专利no.4,627,432、4,811,731和5,035,237)。所有这些参考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613]
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通过其它工具递送。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喷雾器(例如,lc star reusable nebulizer,部件号022f51,pari usa,midlothian,va)、吹入器、吸入器或发烟器。
[0614]
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用选自溶剂、悬浮剂、粘合剂、填充剂、润滑剂、崩解剂和湿润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的赋形剂或载体配制。术语“赋形剂”或“载体”是指不会与胰高血糖素耗减化合物有害地反应的物质。载体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以使得它们适合向治疗的受试者施用。载体可以是惰性的,或它可以具有药学益处。
[0615]
载体可以是液体或固体且根据所考虑的计划施用方式选择以在与给定组成的活性成分或其它成分组合时提供所需的体积、稠度等。典型的药用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预胶化玉米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填料(包括,但不限于乳糖和其它糖类、微晶纤维素、果胶、明胶、硫酸钙、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或磷酸氢钙)、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镁、滑石粉、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sollidal silicon dioxide)、硬脂酸、金属硬脂酸盐、氢化植物油、玉米淀粉、聚乙二醇、苯甲酸钠、乙酸钠)、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羟基乙酸淀粉钠)和湿润剂(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硫酸钠)。用于所描述的发明的另外的合适载体包括,但不限于水、盐溶液、醇、植物油、聚乙二醇、明胶、乳糖、直链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硅酸、粘性石蜡、芳香油、脂肪酸单甘油酯和二甘油酯、石油脂肪酸酯(petroethral fatty acid esters)、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等。药物制剂可以除菌且(如果需要)与不会不利地与活性剂反应的辅剂(例如,润滑剂、防腐剂、稳定剂、湿润剂、乳化剂、用于影响渗透压的盐、缓冲剂、着色剂、调味剂和/或芳香物质等)混合。
[0616]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药学可接受的载体”是指可常规用于药物施用的任何基本上无毒的载体,其中活性剂保持稳定和生物可利用性。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
合物的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包括释放剂(release agent)如持续释放载体或延迟释放载体。按照一些实施方式,载体可以是能够维持或延迟所描述的发明的活性剂的释放以提供更有效的施用的任何材料,从而获得较低频率和降低的活性成分剂量、操作简易性和延长或延迟的效果。这类载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脂质、脂质体、微海绵、微球或天然和合成聚合物的微胶囊等等。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进一步包含脂质体。应理解,脂质体包含至少一种脂质。脂质可以与脂质复合顺铂中的脂质相同或不同。按照一些实施方式,脂质体可以由多种磷脂如胆固醇、硬脂胺或磷脂酰胆碱形成。
[0617]
用于所描述的发明中的脂质可以是合成的,半合成的或天然存在的脂质,包括磷脂、生育酚、甾醇、脂肪酸、糖脂、带负电的脂质、阳离子脂质或中性脂质。示例性的磷脂包括,但不限于蛋磷脂酰胆碱(epc)、蛋磷脂酰甘油(epg)、蛋磷脂酰肌醇(epi)、蛋磷脂酰丝氨酸(eps)、磷脂酰乙醇胺(epe)和磷脂酸(epa);大豆对应物,大豆磷脂酰胆碱(spc),spg、sps、spi、spe和spa;氢化的蛋和大豆对应物(例如,hepc、hspc)、硬脂(stearically)修饰的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衍生物。类胡萝卜素、由在甘油2和3位包含12-16个碳原子的链的脂肪酸和在甘油的1位的不同头基(包括胆碱、甘油、肌醇、丝氨酸、乙醇胺以及相应的磷脂酸)的酯键构成的其它磷脂。这些脂肪酸上的链可以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且磷脂可以由不同链长度和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构成。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包括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天然存在的肺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主要成分。其它实例包括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dmpg)、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二油烯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混合的磷脂如,例如,棕榈酰硬脂酰磷脂酰胆碱(pspc)、棕榈酰硬脂酰磷脂酰甘油(pspg)、三酰甘油、二酰甘油、seranide、鞘氨醇(sphinosine)、鞘磷脂和单酰基化磷脂,例如,单-油酰基-磷脂乙醇胺(mope)。
[0618]
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也可以容易地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制备,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18或19版,mack publishing company of easton,pennsylvania出版中描述的,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619]
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除顺铂之外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种或多种相容的活性成分,其旨在提供具有由顺铂提供的药学作用以外的另一种药学作用的复合物。本文中使用的“相容的”意思是这种复合物的活性成分能够以使得在普通使用条件下没有显著降低各活性成分或复合物的功效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彼此结合。其它治疗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化疗药物、放射性药物、免疫调节剂和干细胞。化疗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氨甲蝶呤、阿霉素、卡铂、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吉西他滨和托泊替康。放射性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钐-153和锶-89。免疫调节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α-干扰素和胞壁酰基三肽磷脂酰乙醇胺(mtp)。干细胞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胚胎干细胞、体干细胞或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干细胞源包括,例如,自体的、同种异体的和同基因的。
[0620]
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单独或与其它活性成分结合可以以单剂量或一段时间内的多个剂量施用于受试者。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治疗量”、“治疗有效量”和“药学有效量”可互换使用以指本发明的复合物在施用于受试者后产生治疗或有益效果的量。
[0621]
选择活性物质的浓度以发挥其治疗效果,但浓度足够低以在范围和技术人员的合
理判断内避免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复合物的有效量可以随治疗的生物受试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治疗的持续时间、同期治疗的性质、所使用的特定化合物、复合物或其它活性成分、使用的特定载体和类似因素而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评价这些因素并基于这一信息确定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用于预期目的的特别有效的浓度。
[0622]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确定单位剂量来确定本发明复合物的药学有效量。本文中使用的“单位剂量”是指所描述的复合物产生50%最大效应的反应所需的量(即ed50)。单位剂量可以从来自体外或动物模型测试系统的剂量-反应曲线外推而评估。有效地治疗特定障碍或病症的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中化合物的量取决于障碍或疾病的性质,且可以通过标准的临床技术确定(参见,例如,goodman and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joel g.harman,lee e.limbird,eds.;mcgraw hill,new york,2001;the 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medical economics company,inc.,oradell,n.j.,1995;及drug facts and comparisons,facts and comparisons,inc.,st.louis,mo.,1993)。用于制剂中的精确剂量也取决于给药途径和疾病或障碍的严重性,且应当按照给药者的判断和各患者的情况来决定。各种给药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清楚的。
[0623]
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给药的剂量范围是足够大以产生所需治疗效果的范围。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的治疗有效量有规律地每天施用一次或多次。
[0624]
按照一些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明的复合物可以与其它治疗技术结合。这类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和放疗。放疗包括,例如,外放射放疗、调强放疗(imrt)、适形质子束放疗等等。
[0625]
按照一个实施方式,需要的受试者具有转移到肺的骨肉瘤病史。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需要的受试者具有通过手术切除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肺复发。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需要的受试者之前已用二线化疗治疗。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需要的受试者在单一病灶的肺转移灶切除术后肉眼无肿瘤残余。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需要的受试者在多病灶的肺转移灶切除术后肉眼无肿瘤残余。
[0626]
按照一个实施方式,研究受试者是已具有第一次和第二次肺复发且在肺转移灶切除术后肉眼无肿瘤残余的患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研究受试者是在原发性肺外肿瘤的手术切除后未发生第一次肺复发的患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式,研究受试者是患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
[0627]
在提供了值的范围的情况中,应理解在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各插入值(到下限单位的十分之一,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其它的情况)及在该指定的范围内的任何其它指定值或插入值包括在本发明内。可以独立地包括在较小范围内的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也包括在本发明内,除非在该指定的范围内任何特别排除的限度值。在所指定的范围包括一个或两个限度值的情况中,排除了这些包括的限度值中的两个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0628]
除非另外限定,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与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相似或等同的方法和材料也可以用于实施或测试所描述的发明,但现在描述优选的方法和材料。本文中提到的所有公开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以公开和描述与所引用的公开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材料。
[0629]
必须注意,如在本文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单数“一”、“一个”和“该”包括复
数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示其它情况。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
[0630]
本文中讨论的公开文献仅为了其在本技术的申请日之前的公开内容而提供且各自以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任何内容不解释为承认所描述的发明被这种公开通过在先发明的方式占先。另外,所提供的公开文献的日期可能与实际的公开日期不同,其可能需要独立地验证。
实施例
[0631]
给出以下实施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如何制得和使用所描述的发明的完整公开和说明,且不旨在限制发明人认为的其发明的范围,也不旨在表示以下的实验是所进行的全部或仅有的实验。已经努力确保所采用的数值(例如量、温度等)的精确度,但某些实验误差和偏差应当考虑到。除非另外指明,份数是按重量的份,分子量是重均分子量,温度是摄氏温度,和压力是处于或接近大气压。
[0632]
实施例1:合格受试者的选择
[0633]
研究群体是(1)之前已用原发性骨病灶的全身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的骨肉瘤患者;和(2)之前已用联合全身化疗和原发性骨病灶的手术切除治疗和最近成功手术切除其第一次或后续肺复发的所有肉眼可见肺转移的复发性骨肉瘤患者。
[0634]
入组标准
[0635]
1)转移到肺的骨肉瘤病史。(通过手术切除的第一次或第二次肺复发,且允许之前进行二线全身化疗)。
[0636]
2)患者在单一或多病灶的肺转移灶切除术后肉眼无肿瘤残余。获得完全的手术缓解(无肉眼肿瘤残余)。胸膜破坏和/或镜下切缘阳性是允许的。
[0637]
3)年龄≥13岁。
[0638]
4)患者先前治疗的急性不良反应(不包括脱发)已恢复。
[0639]
5)患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功能状态评分0-2分(lansky评分50-100,如果年龄《16岁)。
[0640]
6)患者从手术充分恢复且具有充足的气流和肺储备(pulmonary reserve)。这种判断应由研究者在考虑手术前肺功能的情况下确定。(作为指导:充足的气流通过测量的用力呼气量(fev1)确定为不小于预测值的50%和充足的肺储备为65%或更大的fev1/fvc比率)。
[0641]
7)患者具有足够的肾功能储备,如血清肌酐≤1.5mg/dl。
[0642]
8)患者具有足够的肝功能储备,如总但红素≤1.5mg/d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确定的正常上限值的2.5倍。
[0643]
9)患者具有足够的骨髓功能,如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00/mm3和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0644]
10)签署知情同意书,包括(在适用的情况下)患者的法定监护人的同意书。
[0645]
表1:ecog功能状态量表
[0646][0647]
*oken,m.m.等,toxicity and response criteria of the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am.j.clin.oncol.5:649-655(1982)
[0648]
表2:lansky功能状态量表
[0649][0650]
*lansky,s.b.等,the measurement of performance in childhood cancer patients.cancer 60(7):1651-1656(1987)
[0651]
排除标准
[0652]
1)当前肺外疾病。
[0653]
2)当前肉眼肿瘤残余。
[0654]
3)超过2次肺复发。
[0655]
4)自使得患者肉眼无肿瘤残余的胸廓切开术超过4周。
[0656]
5)怀孕或哺乳的女性。
[0657]
6)可能干扰研究的进行或按照研究者的意见会对本研究中的患者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伴发疾病或病症。
[0658]
7)禁忌或不愿进行多次计算机断层(ct)扫描和胸x-射线检查。
[0659]
8)由于任何其它理由不愿或不能遵守研究协议。
[0660]
9)在本研究第一天给药的14天内参与研究药物或装置的研究或其它抗癌治疗。
[0661]
实施例2:治疗方案
[0662]
吸入型脂质顺铂(ilc)通过如pct/us2005/040489中描述的冷却和加热重复循环制备,该申请以wo2006/055352公开,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用于制备脂质基铂化合物制剂的方法可以包括将铂化合物与合适的疏水性基质混合并使混合物经历两种不同的温度的一个或多个循环。据信,该过程形成活性铂化合物缔合。例如在水性溶液中,当铂化合物是顺铂时,它可以形成直径大于几微米的大的不溶性聚集体。在两亲性基质系统如脂质双层存在的情况下,形成顺铂-脂质缔合。例如,缔合可以在内部水性空间、脂质双层的烃核心区域或者脂质体界面或头基中形成。在该过程的加热循环中,据信顺铂在加工混合物的水性区域中以比脂质基质中更快的速率返回到溶液中。作为施加超过一次冷/热循环的结果,顺铂在脂质基质中进一步累积。非限制于理论,试验表明顺铂-脂质缔合导致界面双层区的直接围绕物更疏水和紧密。这导致随着冷却和加热循环的重复,活性铂化合物被高水平包载。
[0663]
不限制于特定的理论,据信在重复冷却/加热过程中,顺铂重复地溶解和结晶。例如,随着可溶性顺铂被冷却,其部分形成与脂质的复合物而其余部分沉淀。在随后加热时,未包封的已结晶顺铂再次变为可溶的并形成与脂质的复合物。包封的顺铂在冷却/加热循环过程中基本上保留在脂质复合物中(即在加热阶段中没有可察觉的量离开脂质复合物)。
[0664]
剂量计算
[0665]
ilc的剂量是基于从各疗程前的实际体重和身高计算的体表面积(bsa)。对于体型较大的患者,bsa应以2.0m2的最大值为上限。所有患者的开始剂量是36mg/m2。
[0666]
ilc的施用
[0667]
ilc对门诊患者施用,除非因为另一原因需要住院。ilc剂量在开始一个14-天周期的1天内通过喷雾器经吸入给药。ilc施用的剂量频率是隔13天。
[0668]
ilc通过吸入施用。对于一个周期,36mg/m2的剂量需要最多4次雾化。雾化可以分组,使得在各组雾化后具有静息期。单次雾化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每14天重复一次治疗。监测患者的毒性。患者可以在给药ilc之前按照制定的指导原则给予止吐剂。
[0669]
治疗持续时间
[0670]
治疗持续直到:
[0671]
1)检测到新的肺病灶(产生新的肺病灶的患者可以保留在研究中直到病灶被切除和组织学确认为骨肉瘤,此时患者应当从研究中退出(复发的日期是首次确认新病灶的影像学检查的日期))。如果有病灶坏死的组织学证据(其被认为是由ilc治疗导致),患者可以由研究者决定保留在研究中。如果新病灶不是骨肉瘤,该病灶不看作是复发且患者可以继续保留在研究中,只要对于新病灶未指定替代的化疗;
[0672]
2)肺外复发(由研究者决定,发生肺外复发的患者可以持续治疗,如果认为ilc治疗在肺中正提供临床益处,且没有指定其它全身化疗):
[0673]
3)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
[0674]
4)患者或医生决定终止。
[0675]
实施例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0676]
ilc可以用作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辅助(即在手术前)治疗或辅助治疗(即在原发性肺肿瘤的手术切除后)。另外,nsclc患者也可以接受辅助全身化疗(例如iv顺铂)以治疗现有疾病和预防复发。
[0677]
与骨肉瘤一样,nsclc患者在切除所有宏观病灶后进行治疗以预防或延迟肺复发。
[0678]
nsclc的特定组织学亚型(约5%)是“细支气管肺泡癌”(bac)。bac通常不扩散到肺外。具有可切除的肿瘤的bac患者用ilc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和/或辅助治疗以改善手术的结果(即预防将来的局部肺复发)。具有不可切除的肿瘤的bac患者用ilc单独或与全身顺铂结合进行治疗以减缓或停止局部肺进展。
[0679]
尽管所描述的发明已参照其特定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可以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际精神和范围。另外,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条件、材料、物质组成、过程、一个或多个处理步骤适应于所描述的发明的客观精神和范围。所有这类修改旨在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