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31796168发布日期:2022-10-14 17: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属于具有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鳞状细胞癌的化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早期及大部分类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首选治疗选择,但是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不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小均应行同期放化疗,且术后化疗对于患者也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化疗药物可以分为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激素类、烷化类、植物类等。其中植物类药物因具有已获得、较低的生物毒性以及良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被广泛应用,其中又以紫杉醇为代表。临床上紫杉醇由于低水溶性,其应用需借助其他溶剂。且存在生物利用度低(2%)、靶向性弱、耐药性的存在等问题。目前对于紫杉醇的获取难度也相当大。
3.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首次将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在制备具有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川楝素及其纳米材料复合物的应用:所述川楝素或川楝素纳米材料复合物用于制备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物。
6.进一步的,nab-tsn-plga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发明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nab-tsn-plga纳米颗粒:称取20mg tsn(川楝素)溶解于20ml h2o中制备tsn水溶液作为内水相 w1,称取20mg plga和20mg的nab(白蛋白)溶解于10ml二氯甲烷中形成plga/nab的二氯甲烷有机溶液,边超声边将w1滴加到 plga/nab的二氯甲烷有机溶液中,通过超声振荡仪分散形成 w1/o初乳,称取2.5g pva(聚乙烯醇)加入50ml h2o中,浸泡45分钟,100℃回流3h后降至室温得到pva溶液,再将w1/o 体系倒入外水相pva溶液中,均质分散后形成w1/o/w2复合体系,在搅拌蒸发仪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8000r/min离心4min后洗涤,冻干,得到载药的 nab-tsn-plga 纳米颗粒。其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
7.以最具代表的植物类化疗药物紫杉醇为例,川楝素和紫杉醇的对比如下:目前,人类获得紫杉醇的方法有:天然提取、人工合成、人工半合成、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其中紫杉醇的人工半合成技术已非常成熟,占据其产量的绝大部分。但目前国内外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一般都采用不对称催化反应或手性源合成,但由于所用的手性催化剂价格昂贵或者反应步骤太长,其生产成本高。本发明通过使用川楝素(toosendanin,tsn,c
30h38o11
)作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药物,是从川楝树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是我国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从川楝树皮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曾经用来驱除
消化道蛔虫,其分布相当广泛,获取难度较低,为口腔鳞癌的化疗选择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8.紫杉醇溶解性差,临床上其应用需借助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混合液,这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本发明通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包裹tsn分子,表面结合白蛋白(nanoparticle albumin-bound tsn,nab-tsn)制备tsn纳米复合体,增加其溶解性,药物释放量提升约85%,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0009]
紫杉醇靶向性弱,传统化疗药物一般小于1nm,可扩散至全身多数组织,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导致不良反应,本发明通过制备纳米tsn复合体,利用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效应,即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实现药物的被动靶向作用。并且表面结合白蛋白,通过与白蛋白特异性受体糖蛋白(如gp60)结合,促进肿瘤药物在内皮细胞中的传递,实现主动靶向作用。
[001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利用川楝素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效抑制浓度低。
[0011]
(2)川楝素获取难度低。
[0012]
(3)利用白蛋白和plga包裹川楝素,实现其主动、被动靶向作用,降低其毒副作用以及提高水溶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制备nab-tsn-plga纳米颗粒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tsn对cal 27、hn 6的ic 50
;图3为tsn对cal 27、hn 6的流失细胞结果;图4为nab-tsn-plga纳米颗粒透射电镜图;图5为小鼠给药后最终成瘤大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15]
实施例1nab-tsn-plga纳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20mg tsn(川楝素)溶解于20ml h2o中制备tsn水溶液作为内水相 w1,称取20mg plga和20mg的nab(白蛋白)溶解于10ml二氯甲烷中形成plga/nab的二氯甲烷有机溶液,边超声边将w1滴加到 plga/nab的二氯甲烷有机溶液中,通过超声振荡仪分散形成 w1/o初乳,称取2.5g pva(聚乙烯醇)加入50ml h2o中,浸泡45分钟,100℃回流3h后降至室温得到pva溶液,再将w1/o 体系倒入外水相pva溶液中,均质分散后形成w1/o/w2复合体系,在搅拌蒸发仪中搅拌除去有机溶剂,8000r/min离心4min后洗涤,冻干,得到载药的 nab-tsn-plga 纳米颗粒。
[0016]
应用例1本发明首次应用川楝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治疗。
[0017]
根据对体外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实验表明,tsn具有相当低的ic
50 ,利用0、
0.01、0.03、0.1、0.3、1、3、10(μm)浓度的tsn处理48小时,绘制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tsn-cal27的ic
50
=0.1012μm,tsn-hn6的ic
50
=0.2168μm。
[0018]
根据ic
50
选择0μm,0.025μm,0.05μm,0.1μm四个浓度梯度对cal27细胞进行处理,48h后进行流式细胞凋亡分析,tsn可促进cal27细胞凋亡,随着tsn浓度从0μm增加到0.025μm,0.05μm,0.1μm,cal27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从2.1%增加到7.8%、11.8%和29.6%,早期凋亡率从2.4%增加到5.1%、9.7%和18.1%。表明川楝素具有促凋亡作用。
[0019]
应用例2本发明首次通过plga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包裹川楝素分子,表面结合白蛋白,首次应用nab-tsn-plga 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行治疗。
[0020]
在小鼠体内实验中,将小鼠分为玉米油组、5-fu组、5mg/kg nab-tsn-plga组、10mg/kg nab-tsn-plga组分别给药,其最终成瘤大小具有明显差异。如图5所示,图5中第一至第四行分别对应的是玉米油组、5-fu组、5mg/kg nab-tsn-plga组和10mg/kg nab-tsn-plga组。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