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9819发布日期:2022-11-12 02:0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信息化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然而患者在医院看病的“三长一短”问题,即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问题,至今仍普遍存在。一方面是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9 年我国医院门诊诊疗约87.1亿人次,住院治疗约2.6亿人次。而我国执业医师仅约 321万人,每千人拥有医师人数仅为2.3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现有医疗服务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加重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医疗资源供需匹配的效率和准确度不高,尽管医疗机构提供了网络、电话等预约挂号等形式,主要通过静态管理方式,把医生的出诊时间固定切片分配给若干患者,由于患者病情的个性化必然导致每位患者所需要医生投入的时间不同,另外患者存在个人原因需要调整就诊时间安排,目前只有主动取消或被动爽约的方式,无法在不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患者自行调整当日的预约时间安排。这样不但造成了患者为了不错过预约安排不得不到现场进行长时间等待的情况,而且因为个别患者的爽约导致医疗资源在等待中白白浪费。
3.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5184045a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医疗就诊排队方法及系统,通过移动位置定位实时读取或接收挂号患者的位置,事先判断出可能迟到的患者,并将该患者在队列中后移,以生成相对最准确的排队队列和计算出准确的就诊时刻,并将该就诊时刻发布,使每名患者均能事先得知自己准确的就诊时刻,避免了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长时间的等待。这种方法存在调整预约定位方式不灵活,系统判断用户抵达时间准确性不足、操作复杂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5046337a公开了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医疗就诊预约订位方法及系统,将医疗机构科室或医生的开诊时间段划分为若干个子时间段形成多个供预订的预约订位单元;在预订后,当某一预约订位单元被取消(即子时间段空缺)时,对已预订的患者优先进行调位询问,即通过读取或接收移动位置来自动判断找出能够调位的患者,并对他们交互询问,经他们同意后将其调位来填补被取消的预约订位单元,若没有人愿意调位时,才将该被取消的预约订位单元对外发布供其他人来预订。设计符合公平原则,并且通过利用移动位置定位系统,自动判断找出已预订患者中能够调位者对其进行询问,使交互过程快捷有效,以快捷的方式完成调位过程。该方法采用系统判断调位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患者主动调位的实施方法。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14446455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医联体的就诊路径分析及推荐方法,获取对患者具有诊治能力的医院的院内就诊导航的多项可选择的路径;基于患者选择的,用于为患者提供导航信息的路径选择。主要是针对已经抵达医院的患者提供导航路径服务,不涉及在途患者。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7180268a提供了一
种医疗信息推送和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基于用户挂号需求和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与医院的地理位置,预估合理的预约时间,避免了用户的无效等待。仍为静态匹配模式,用户无法主动调整预约安排。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解决现有医疗机构和在途患者缺乏有效交互方式产生的信息壁垒导致医疗资源供需匹配不灵活、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方法,能够在现有医疗资源供需匹配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交互,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医疗资源和患者需求的动态调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能够与现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平滑衔接,在不改变现有医疗机构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资源供需匹配的灵活功能。
5.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操作模块,连接各类操作终端,与操作终端交互;系统交互模块,与医疗机构的his、lis、pacs、emr、停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集群交互;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做数学计算和逻辑运算;管理设置模块,管理用户的注册、登录、注销以及使用权限,设置各类规则与参数;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和报表;网络模块,适配网络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集群;服务调用模块,提供服务调用接口,支持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调用本系统的功能或数据;数据展示模块,提供可编辑数据展示模板或组件,加载数据后在数据展示设备展示;通信模块,设置与操作终端的通信方式(短信、语音、邮件、社交软件);安全防护模块,提供对网络攻击、病毒的防护功能;运行监控模块,监控本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预设规则发出预警信息;存储模块,存储本系统及其所需的数据和产生的数据。
6.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拟就诊患者信息,预处理患者信息,设置医疗资源匹配阈值,患者在途轨迹数据展示,向预设患者发送医疗资源配置信息,患者在授权范围内调整医疗资源需求,患者就诊。
7.采集拟就诊患者信息包括不限于:患者拟就诊日期、时间段、就诊科室名称、医生
姓名、通信方式、地理位置、车牌号码(如预约停车)。
8.预处理患者信息步骤可进一步具体为: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转化为数字地图输入信息,患者拟就诊科室、待检验项目分类统计,患者数量数据发送到对应就诊科室,患者数量及相应检验项目统计数据发送到检验科,患者的车牌号码发送到停车管理系统作为识别依据。
9.设置医疗资源匹配阈值步骤可进一步具体为::设置每位医生的网络预约人数限额,设置每位医生的现场挂号人数限额,设置每位医生允许加号的人数限额,设置在途患者距离医疗机构触发医疗资源准备节点。
10.患者在途轨迹数据展示步骤可进一步具体为:设置数据展示模板,数据展示模板加载到相应的显示设备,实时或定时输入患者位置信息,患者位置信息在显示设备显示。
11.向预设患者发送医疗资源配置信息步骤可进一步具体为:检索预设需要获得医疗资源配置信息的患者,检索该患者需要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选择该患者设置的通信方式,向该患者发送相应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
12.患者在授权范围内调整医疗资源需求步骤可进一步具体为:患者查看其所在医疗资源配置信息,该患者自行向后移动其排队位次,向患者发送更新后排队位次的确认信息,,该患者确认更新后的排队位次,根据该患者的更改结果更新排队队列。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和方法,消除了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对医疗资源供需匹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公平合理的前提下,提供了在途患者对其已预约医疗资源需求的适度调整。符合现有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不增加对医疗资源管理、运作的困难。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结构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方法流程图;
图4 为一个实施例中在途患者调整医疗资源需求示意图;图5 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发明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与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其中101为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普通的计算机,也可以是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102是通信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103为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集群,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以及门禁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等。104为操作终端,可以是普通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车载终端等。通信网络102实现操作终端104、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集群103和计算机设备101的连接。
2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操作模块,连接各类操作终端,与操作终端交互;系统交互模块,与医疗机构的his、lis、pacs、emr、停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交互;数据处理模块,对数据做数学计算和逻辑运算;管理设置模块,管理用户的注册、登录、注销以及使用权限,设置各类规则与阈值;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统计分析功能和报表;网络模块,适配网络协议,通过网络连接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服务调用模块,提供服务调用接口,支持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调用本系统的功能或数据;数据展示模块,提供可编辑数据展示模板或功能组件,加载数据后在数据展示设备展示;
通信模块,设置与操作终端的通信方式(短信、语音、邮件、社交软件)。
21.安全防护模块,提供对网络攻击、病毒的防护功能;运行监控模块,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预设规则发出预警信息;存储模块,存储本系统及其所需的数据和产生的数据。
22.上述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2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机构与在途患者动态交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1,采集拟就诊患者信息;s302,预处理患者信息;s303,设置医疗资源匹配阈值;s304,患者在途轨迹数据展示;s305,向预设患者发送医疗资源配置信息;s306,患者在授权范围内调整医疗资源需求;s307,患者就诊。
24.优选的,步骤s301具体为:拟就诊患者关注某医疗机构的公众号,选择预约挂号,允许获取位置信息,选择科室、选择医生、选择预约日期、选择可预约的时间段、选择预约停车位输入拟驾乘的车牌号,系统默认采用与关注公众号的社交软件作为医疗机构与拟就诊患者的通信方式,除非拟就诊患者主动更换通信方式且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支持更换后的通信方式,例如从社交软件更换为短信方式。
25.步骤s302具体为:s30201,拟就诊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转化为数字地图输入信息,例如把卫星定位的经纬度信息转化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或城市数字地图的输入数据,实现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与数字地图中相应位置的映射;s30202,拟就诊患者的拟就诊科室、检验项目分类统计,根据拟就诊患者的预约挂号信息,统计当天各个科室的拟就诊患者数量、患者分类(初诊或复诊)、复诊患者的检验项目类型和数量;s30203,患者数量数据发送到对应就诊科室,当天各个科室的拟就诊患者数量发送到相应科室作为调整医生资源的参考;s30204,各个科室患者(尤其是体检部门的体检人员)数量,以及复诊患者检验项目的统计结果发送到检验科作为人力资源、仪器和试剂资源的调整参考;s30205,患者的车牌号码发送到医疗机构的停车管理系统作为识别依据。
26.优选的,步骤s30205可以分为资源保障和轮候两种方式,资源保障是在拟就诊患者所需时间段的停车场有闲置停车位的情况下,提供预约停车位并预留停车位,拟就诊患者在预订时间入场按照实际停车时长计费。如逾期未能入场或爽约则可采取扣缴押金或信用分予以惩罚。轮候模式是不保障停车位,拟就诊患者驾乘车辆抵达后如有空闲停车位可
以直接进入,如暂无空闲停车位,则排队等候空闲车位。
27.步骤s303具体为:s30301,设置每位医生的网络预约人数限额,为了保障每位患者得到合理的诊断时间,根据科室类别和医生的工作习惯,以及照顾现场挂号的患者,设置每位医生当日的网络预约人数;s30302,设置每位医生的现场挂号人数限额;s30303,设置每位医生允许加号的人数限额,例如:皮肤科某医生每日网络预约上限30人、现场挂号上限20人,临时加号上限5人;s30304,设置在途患者距离医院触发医疗资源准备节点,例如:在途患者地理位置距离医疗机构1000米、100米时分别触发不同的医疗资源准备节点。距离1000米时对于驾乘汽车的在途患者提示医疗机构可用停车位状态,对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在途患者,提示候诊队列进展;距离100米时提示医疗机构相应科室所在楼栋号及楼层。
28.步骤s304可具体为:s30401,编辑数据展示模板或功能组件,例如选择城市行政区域地图为背景,医疗机构所在地理位置为中心,拟就诊患者的初始位置为起点位置构建放射图,直观展示分布在城市不同行政区域的拟就诊患者以不同的速度逐步向医疗机构靠拢的态势;s30402,数据展示模板加载到相应的显示设备,例如数据展示模板加载到医疗机构运行监控的大屏设备或相关人员的手机、电脑,并生成数据展示实例;s30403,实时输入患者位置信息,通过定时或实时获取在途患者的位置信息,并导入到数据展示模板生成的数据展示实例;s30404,患者位置信息在显示设备显示,患者位置信息在大屏、手机、电脑等显示设备上以放射图、流向图、统计分析图表等方式显示。
29.步骤s305可具体为:s30501,检索预设需要获得医疗资源配置信息的用户,预设需要获得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户主动发起医疗资源配置信息请求,如查看某医生的患者候诊队列,另外一种是医疗机构根据需要主动向用户发送医疗资源配置信息,如提醒需要复查的患者如期复查,检索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也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实施;s30502,检索该用户需要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根据用户需求,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或人工操作检索医疗资源配置信息;s30503,选择该用户设置的通信方式,根据用户的设置或系统默认,选择通信方式,优选的,选择与用户发起需求的同样通信方式最为简单,用户另有注明的例外,如:用户通过社交软件发起医疗资源配置信息查询,但希望将结果发送到指定的邮箱,则选择用户的通信方式为邮箱;s30504,向该用户发送相应的医疗资源配置信息。
30.步骤s306可进一步具体为:s30601,患者查看其所在医疗资源配置信息,例如患者查看其在a科室a1医生的候诊队列,或查看其在多个科室多位医生的候诊队列;s30602,患者自行向后移动其排队位次,例如患者王二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对其在a科室a1医生的候诊队列中的位次向后移动3位,从当前候诊序列中的第三位移动到第6
位,如图4所示,优选的,在患者未被叫号前均可以自行向后移动位次,最多可移动到当日限定时段的最后一位,从而比过号或取消更为灵活。
31.s30603,系统向用户确认更新后的排队位次,例如提示患者,候诊位次将从当前第3移动到第6,且一旦操作,不可更改回原来的位次;s30604,用户确认更新后的排队位次,用户在操作终端点击确认位次移动;s30605,系统根据该用户的更改结果更新排队队列,该用户从当前候诊队列第3位移动到第6位。
3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1具体为:拟就诊患者关注某医疗机构的公众号,选择现场挂号,允许获取位置信息,选择科室、选择医生、选择预计抵达时间。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2具体为:s302001,拟就诊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转化为数字地图输入信息,例如把卫星定位的经纬度信息转化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或城市数字地图的输入数据,实现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与数字地图中相应位置的映射;s302002,拟就诊患者的就诊需求信息在挂号窗口或自助终端备案并把患者信息发送到相应科室。
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5可具体为:向患者发送现场挂号可用数量,如已无现场挂号数量可用,则提醒患者非紧急情况不要自行前来医疗机构,并推荐可以预约挂号的医疗资源。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共享物品或服务的用户间自助移交的方法。
3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4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