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2699发布日期:2022-10-22 01:5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心内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时,最常见的给药手段就是通过输液来进行给药作业,现有医疗给药中输液瓶数多个要通过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逐个更换,并且实时关注输液瓶内的药液量,使用较为不便,且医疗器械的使用自动化程度低,缺少对药液滴速进行监测,通过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现提出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包括:外筒,其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流速部件,所述流速部件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外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悬挂部件,外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与外筒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发板,所述触发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底板,其设置于所述外筒的内部,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夹持部件,且底板的内壁与夹持部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夹持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部件;所述悬挂部件包括挂钩,通过设置悬挂部件,可以将整个给药护理装置进行悬挂,进而使得给药护理装置内部的输液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传输药液,所述挂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利用悬挂部件底部设置的摩擦环可以将整个悬挂部件固定在外筒顶部,所述转动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板,利用悬挂部件上设置的转动板和卡接板配合使用,可以将挂钩在外筒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自由转动,进而使得挂钩可以便于悬挂,且转动板的外表面与卡接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卡接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摩擦环,且卡接板的内壁与摩擦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的外表面设置有套环,由于输液瓶在使用时转动不利于药液的正常传输,进而利用悬挂部件外部设置的套环对摩擦板进行支撑,进而使得摩擦板与卡接板顶部接触摩擦,进而避免悬挂部件在受到轻微外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导致输液瓶随着外筒发生转动,导致输液瓶底部的软管扭曲弯折,造成药液无法正常传输,且挂钩的外表面与套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环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且套环的外表面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板,所述摩擦环的数量为三个,且摩擦环的外表面与外筒的内壁相接触。
4.优选的,所述流速部件包括传输管,通过设置流速部件,可以对药液的流速进行实时检测,进而根据显示器上的流速数据来控制药液的流速,进而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的
情况,所述传输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速筒,所述流速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测速器,利用流速部件可以将输液瓶与底部软管相连通,进而使得药液经过流速部件进行传输,导致药液在经过扇叶时推动扇叶转动,且流速筒的内壁与测速器的非相对侧固定连接,当药液自身流速较大时扇叶的转动速度随之增大,进而利用测速器对扇叶的转速进行测速,进而利用转换器将其进行转换,显示在显示器上便于观察,所述测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杆,且测速器的外表面与连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当药液流速过大时利用软管上的控制器调节药液流速,进而避免出现回血凝血情况,所述连通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换器,所述测速器的相对侧设置有扇叶,且测速器的相对侧与扇叶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转换器的外表面与流速筒的内壁活动连接,且转换器的外表面与传输杆的底部活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弹性板,通过设置支撑部件,可以对输液瓶顶部进行支撑,所述弹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由于输液瓶自身形状为下宽上窄瓶装式,导致输液瓶在使用时需要倒立使用,进而导致夹持部件在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时,容易由于输液瓶底部开口较窄,导致输液瓶自身为倾斜状态,进而影响输液瓶的正常传输,所述限位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调节部件,且限位环的内壁与调节部件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利用支撑部件可以将输液瓶的底部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了输液瓶在进行传输时不会出现偏移倾斜等情况,所述调节部件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堵塞板,利用支撑部件底部设置的弹性板可以将输液瓶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部位悬空,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传输时底部不会与底板接触,所述堵塞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环,利用支撑部件内部设置的升降杆可以控制调节部件的高度,进而保证了调节部件对输液瓶的支撑效果,所述升降环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升降杆,且升降环的顶部与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的数量为三个,且弹性板的底部与夹持部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筒,通过设置调节部件,可以控制输液瓶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部位,进而使得支撑部件可以根据输液瓶的瓶口宽窄控制调节部件的高度和尺寸,所述调节筒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框,利用调节部件外部设置的侧板可以对输液瓶的瓶口区域进行卡接,利用调节部件内部设置的导向杆可以控制活动板的位置,进而使得侧板随着活动板的位置而调节其位置,进而利用侧板对输液瓶进行卡接,且调节筒的内壁与柔性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导向杆,且挤压板的内壁与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利用调节部件内部设置的柔性框可以控制挤压板的位置,进而使得调节部件在对输液瓶进行支撑,根据输液瓶自身瓶口的尺寸调整其接触位置,进而避免支撑部件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靠下,导致输液瓶仍会发生偏移,无法固定稳妥,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板,且导向杆的外表面与活动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侧板,且活动板的两端与侧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上板,通过设置夹持部件,可以对输液瓶进行支撑,所述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挤压杆,且调节杆的底部与挤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利用夹持部件底部设置的挤压杆可以起到触发警报的作用,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药液传输完毕后,可以触发报警器,进而提醒护士可以进行更换输液瓶,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且不需要实时观察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所述上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橡胶板,且上板的底部与橡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当输液瓶放置在夹持部件内部
时,利用接触部件对输液瓶外表面进行夹持,进而使得上板受到重力影响向下挤压橡胶板,进而导致调节杆沿着连接盘向下移动,随着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逐渐降低,导致橡胶板开始复位,进而导致调节杆向上移动,挤压杆向上移动,所述调节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当输液瓶内部药液消耗完毕后,橡胶板开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调节杆向上移动,使得挤压杆顶部与触发板接触,导致触发板触发报警器,起到提醒作用,且调节杆的外表面与连接盘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上板的内部设置有接触部件,且上板的内壁与接触部件的底部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接触部件包括固定板,通过设置接触部件,可以对输液瓶的表面进行夹持定位,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板,利用接触部件内部设置的上转动环和下转动环可以调整接触板的位置,进而使得接触部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输液瓶进行夹持定位,且固定板的内壁与定位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内部设置有调整杆,利用接触部件底部设置的调整杆可以控制接触板的高度,进而使得接触板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可以自由控制,进而避免接触板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无法对输液瓶进行有效限定,且定位杆的内壁与调整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调整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下转动环,利用接触部件内部设置的旋转轴可以将上转动环和下转动环进行自由调整,进而保证了接触板在使用时可以自由调节其位置,进而保证了接触部件对输液瓶的有效限定,所述下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且下转动环的内壁与旋转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上转动环,且旋转轴的外表面与上转动环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上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且上转动环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板。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通过设置悬挂部件,可以将整个给药护理装置进行悬挂,进而使得给药护理装置内部的输液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传输药液,且利用悬挂部件底部设置的摩擦环可以将整个悬挂部件固定在外筒顶部,且利用悬挂部件上设置的转动板和卡接板配合使用,可以将挂钩在外筒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自由转动,进而使得挂钩可以便于悬挂,且由于输液瓶在使用时转动不利于药液的正常传输,进而利用悬挂部件外部设置的套环对摩擦板进行支撑,进而使得摩擦板与卡接板顶部接触摩擦,进而避免悬挂部件在受到轻微外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导致输液瓶随着外筒发生转动,导致输液瓶底部的软管扭曲弯折,造成药液无法正常传输。
10.2.本发明通过设置流速部件,可以对药液的流速进行实时检测,进而根据显示器上的流速数据来控制药液的流速,进而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的情况,利用流速部件可以将输液瓶与底部软管相连通,进而使得药液经过流速部件进行传输,导致药液在经过扇叶时推动扇叶转动,当药液自身流速较大时扇叶的转动速度随之增大,进而利用测速器对扇叶的转速进行测速,进而利用转换器将其进行转换,显示在显示器上便于观察,当药液流速过大时利用软管上的控制器调节药液流速,进而避免出现回血凝血情况。
11.3.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部件,可以对输液瓶顶部进行支撑,由于输液瓶自身形状为下宽上窄瓶装式,导致输液瓶在使用时需要倒立使用,进而导致夹持部件在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时,容易由于输液瓶底部开口较窄,导致输液瓶自身为倾斜状态,进而影响输液瓶的正常传输,利用支撑部件可以将输液瓶的底部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了输液瓶在进行传
输时不会出现偏移倾斜等情况,利用支撑部件底部设置的弹性板可以将输液瓶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部位悬空,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传输时底部不会与底板接触,利用支撑部件内部设置的升降杆可以控制调节部件的高度,进而保证了调节部件对输液瓶的支撑效果。
12.4.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部件,可以控制输液瓶与支撑部件的接触部位,进而使得支撑部件可以根据输液瓶的瓶口宽窄控制调节部件的高度和尺寸,利用调节部件外部设置的侧板可以对输液瓶的瓶口区域进行卡接,利用调节部件内部设置的导向杆可以控制活动板的位置,进而使得侧板随着活动板的位置而调节其位置,进而利用侧板对输液瓶进行卡接,且利用调节部件内部设置的柔性框可以控制挤压板的位置,进而使得调节部件在对输液瓶进行支撑,根据输液瓶自身瓶口的尺寸调整其接触位置,进而避免支撑部件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靠下,导致输液瓶仍会发生偏移,无法固定稳妥。
13.5.本发明通过设置夹持部件,可以对输液瓶进行支撑,且利用夹持部件底部设置的挤压杆可以起到触发警报的作用,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药液传输完毕后,可以触发报警器,进而提醒护士可以进行更换输液瓶,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且不需要实时观察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当输液瓶放置在夹持部件内部时,利用接触部件对输液瓶外表面进行夹持,进而使得上板受到重力影响向下挤压橡胶板,进而导致调节杆沿着连接盘向下移动,随着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逐渐降低,导致橡胶板开始复位,进而导致调节杆向上移动,挤压杆向上移动,当输液瓶内部药液消耗完毕后,橡胶板开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调节杆向上移动,使得挤压杆顶部与触发板接触,导致触发板触发报警器,起到提醒作用。
14.6.本发明通过设置接触部件,可以对输液瓶的表面进行夹持定位,且利用接触部件内部设置的上转动环和下转动环可以调整接触板的位置,进而使得接触部件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输液瓶进行夹持定位,且利用接触部件底部设置的调整杆可以控制接触板的高度,进而使得接触板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可以自由控制,进而避免接触板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无法对输液瓶进行有效限定,且利用接触部件内部设置的旋转轴可以将上转动环和下转动环进行自由调整,进而保证了接触板在使用时可以自由调节其位置,进而保证了接触部件对输液瓶的有效限定。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悬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流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筒;2、悬挂部件;3、显示器;4、传输杆;5、流速部件;6、定位杆;7、固定环;8、报警器;9、触发板;10、支撑部件;11、底板;12、夹持部件;21、挂钩;22、转动板;23、摩
擦板;24、卡接板;25、摩擦环;26、套环;27、连接板;51、传输管;52、流速筒;53、测速器;54、扇叶;55、转换器;56、连通杆;101、调节部件;102、升降杆;103、弹性板;104、限位环;105、堵塞板;106、升降环;107、调节筒;108、柔性框;109、导向杆;110、侧板;111、活动板;112、挤压板;121、接触部件;122、上板;123、连接盘;124、橡胶板;125、挤压杆;126、调节杆;127、接触板;128、支撑杆;129、旋转轴;130、下转动环;131、调整杆;132、固定板;133、定位板;134、上转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7.实施例:使用图1-图9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进行如下说明。
18.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包括:外筒1,其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定位杆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流速部件5,流速部件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传输杆4,传输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器3,外筒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悬挂部件2,外筒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内壁与外筒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外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触发板9,触发板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8,底板11,其设置于外筒1的内部,底板1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部件12,且底板11的内壁与夹持部件1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夹持部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部件10;悬挂部件2包括挂钩21,通过设置悬挂部件2,可以将整个给药护理装置进行悬挂,进而使得给药护理装置内部的输液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传输药液,挂钩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2,利用悬挂部件2底部设置的摩擦环25可以将整个悬挂部件2固定在外筒1顶部,转动板22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板24,利用悬挂部件2上设置的转动板22和卡接板24配合使用,可以将挂钩21在外筒1不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自由转动,进而使得挂钩21可以便于悬挂,且转动板22的外表面与卡接板24的内壁活动连接,卡接板2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摩擦环25,且卡接板24的内壁与摩擦环2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挂钩21的外表面设置有套环26,由于输液瓶在使用时转动不利于药液的正常传输,进而利用悬挂部件2外部设置的套环26对摩擦板23进行支撑,进而使得摩擦板23与卡接板24顶部接触摩擦,进而避免悬挂部件2在受到轻微外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导致输液瓶随着外筒1发生转动,导致输液瓶底部的软管扭曲弯折,造成药液无法正常传输,且挂钩21的外表面与套环26的内壁固定连接,套环26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27,且套环26的外表面与连接板27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板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摩擦板23,摩擦环25的数量为三个,且摩擦环25的外表面与外筒1的内壁相接触。
19.流速部件5包括传输管51,通过设置流速部件5,可以对药液的流速进行实时检测,进而根据显示器3上的流速数据来控制药液的流速,进而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
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的情况,传输管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流速筒52,流速筒5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测速器53,利用流速部件5可以将输液瓶与底部软管相连通,进而使得药液经过流速部件5进行传输,导致药液在经过扇叶54时推动扇叶54转动,且流速筒52的内壁与测速器53的非相对侧固定连接,当药液自身流速较大时扇叶54的转动速度随之增大,进而利用测速器53对扇叶54的转速进行测速,进而利用转换器55将其进行转换,显示在显示器3上便于观察,测速器53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杆56,且测速器53的外表面与连通杆56的左端固定连接,当药液流速过大时利用软管上的控制器调节药液流速,进而避免出现回血凝血情况,连通杆5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换器55,测速器53的相对侧设置有扇叶54,且测速器53的相对侧与扇叶54的两端活动连接,转换器55的外表面与流速筒52的内壁活动连接,且转换器55的外表面与传输杆4的底部活动连接。
20.支撑部件10包括弹性板103,通过设置支撑部件10,可以对输液瓶顶部进行支撑,弹性板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04,由于输液瓶自身形状为下宽上窄瓶装式,导致输液瓶在使用时需要倒立使用,进而导致夹持部件12在对输液瓶进行夹持固定时,容易由于输液瓶底部开口较窄,导致输液瓶自身为倾斜状态,进而影响输液瓶的正常传输,限位环104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调节部件101,且限位环104的内壁与调节部件10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利用支撑部件10可以将输液瓶的底部进行支撑,进而保证了输液瓶在进行传输时不会出现偏移倾斜等情况,调节部件10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堵塞板105,利用支撑部件10底部设置的弹性板103可以将输液瓶与支撑部件10的接触部位悬空,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传输时底部不会与底板11接触,堵塞板1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环106,利用支撑部件10内部设置的升降杆102可以控制调节部件101的高度,进而保证了调节部件101对输液瓶的支撑效果,升降环106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升降杆102,且升降环106的顶部与升降杆102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板103的数量为三个,且弹性板103的底部与夹持部件12的顶部固定连接。
21.调节部件101包括调节筒107,通过设置调节部件101,可以控制输液瓶与支撑部件10的接触部位,进而使得支撑部件10可以根据输液瓶的瓶口宽窄控制调节部件101的高度和尺寸,调节筒107的内部设置有柔性框108,利用调节部件101外部设置的侧板110可以对输液瓶的瓶口区域进行卡接,利用调节部件101内部设置的导向杆109可以控制活动板111的位置,进而使得侧板110随着活动板111的位置而调节其位置,进而利用侧板110对输液瓶进行卡接,且调节筒107的内壁与柔性框108的左端固定连接,柔性框10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12,挤压板11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导向杆109,且挤压板112的内壁与导向杆109的两端固定连接,利用调节部件101内部设置的柔性框108可以控制挤压板112的位置,进而使得调节部件101在对输液瓶进行支撑,根据输液瓶自身瓶口的尺寸调整其接触位置,进而避免支撑部件10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靠下,导致输液瓶仍会发生偏移,无法固定稳妥,导向杆109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板111,且导向杆109的外表面与活动板111的内壁活动连接,活动板11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侧板110,且活动板111的两端与侧板110的内壁固定连接。
22.夹持部件12包括上板122,通过设置夹持部件12,可以对输液瓶进行支撑,上板1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杆126,调节杆126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挤压杆125,且调节杆126的底部与挤压杆125的顶部固定连接,利用夹持部件12底部设置的挤压杆125可以起到触发警报的作用,进而使得输液瓶在进行药液传输完毕后,可以触发报警器8,进而提醒护士可以进
行更换输液瓶,避免出现人为定期进行检查,部分输液在夜间进行,容易疲劳,影响监测效果,容易出现拔针延迟导致的回血凝血,且不需要实时观察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上板12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橡胶板124,且上板122的底部与橡胶板124的顶部固定连接,当输液瓶放置在夹持部件12内部时,利用接触部件121对输液瓶外表面进行夹持,进而使得上板122受到重力影响向下挤压橡胶板124,进而导致调节杆126沿着连接盘123向下移动,随着输液瓶内部的药液容量逐渐降低,导致橡胶板124开始复位,进而导致调节杆126向上移动,挤压杆125向上移动,调节杆126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23,当输液瓶内部药液消耗完毕后,橡胶板124开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调节杆126向上移动,使得挤压杆125顶部与触发板9接触,导致触发板9触发报警器8,起到提醒作用,且调节杆126的外表面与连接盘123的内壁活动连接,上板122的内部设置有接触部件121,且上板122的内壁与接触部件121的底部活动连接。
23.接触部件121包括固定板132,通过设置接触部件121,可以对输液瓶的表面进行夹持定位,固定板13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板133,利用接触部件121内部设置的上转动环134和下转动环130可以调整接触板127的位置,进而使得接触部件121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输液瓶进行夹持定位,且固定板132的内壁与定位板133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定位板133的内部设置有调整杆131,利用接触部件121底部设置的调整杆131可以控制接触板127的高度,进而使得接触板127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可以自由控制,进而避免接触板127与输液瓶的接触位置无法对输液瓶进行有效限定,且定位杆6的内壁与调整杆131的底部活动连接,调整杆13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下转动环130,利用接触部件121内部设置的旋转轴129可以将上转动环134和下转动环130进行自由调整,进而保证了接触板127在使用时可以自由调节其位置,进而保证了接触部件121对输液瓶的有效限定,下转动环130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129,且下转动环130的内壁与旋转轴129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旋转轴129的外表面设置有上转动环134,且旋转轴129的外表面与上转动环134的内壁活动连接,上转动环13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杆128,且上转动环134的内壁与支撑杆128的底部活动连接,支撑杆1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板127。
24.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工作时,该种心内科患者给药护理装置利用顶部设置的悬挂部件2将整个外筒1进行悬挂,且利用悬挂部件2顶部设置的摩擦板23可以避免悬挂部件2在工作时出现外筒1转动的情况,利用外筒1内部设置的夹持部件12可以对输液瓶进行固定,利用夹持部件12内部设置的接触部件121可以对输液瓶的表面进行夹持定位,根据接触部件121内部设置的旋转轴129可以控制上转动环134和下转动环130之间相对转动,利用调整杆131在定位板133上自由升降控制接触板127的位置,进而使得接触部件121对输液瓶的夹持位置可以根据输液瓶的自身尺寸进行调整,且利用支撑部件10内部设置的调节部件101可以对倒立的输液瓶的瓶口进行支撑限位,进而避免输液瓶底部与软管连接时发生折弯,当输液瓶放置在夹持部件12内部后,橡胶板124受到重力影响收缩变形,导致调节杆126向下移动,进而利用底部设置的流速部件5与软管相连通,利用流速部件5内部设置的扇叶54的转动情况检测药液的流速,进而显示在显示器3上便于观察,当输液瓶内部药液逐渐减少时,橡胶板124受到的重力减小,导致调节杆126向上移动,最终导致挤压杆125与触发板9接触,进而触发报警器8,提醒使用者输液瓶内部药液清空。
25.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