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44048发布日期:2022-10-18 23:1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是川贝母的基源植物之一。川贝母是藏区珍贵野生药材,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鳞茎入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临床上常被用于肺热咳嗽等支气管和肺部症状的治疗。暗紫贝母的主要生物碱活性成分包括:西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川贝母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市场上川贝主要是依靠采收野生资源,且以松贝、青贝为佳,暗紫贝母是川贝母的主要栽培种,也是松贝的主要来源种。
3.药材采收后,除少数要求鲜用外,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产地加工,干燥、分级、去杂、保效,以确保药材的品质和储存,其中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和质量的源头,也是其品质和商品价值形成的关键环节。
4.但是,目前文献中对于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大多描述的比较简略,例如,“挖出后,洗净泥沙及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参见,例如,《常用中草药汇编,原植物彩色图鉴》,邱文清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第408页,2012年5月),并且缺乏诸如加工方法以及工艺参数与暗紫贝母品质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研究。因此,目前对于暗紫贝母的加工主要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这通常导致不同批次暗紫贝母之间外观以及内在品质存在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暗紫贝母的商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暗紫贝母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部分暗紫贝母加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加工后的暗紫贝母外观得以改善,内在品质得以提升。
6.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清洁、干燥步骤,所述清洁步骤为采挖新鲜三年生暗紫贝母,将所述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用面粉轻搓或者将所述暗紫贝母以水冲洗或用毛刷清洁,去除所述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8.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优选地,将所述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用面粉轻搓。
9.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清洁采用细腻面粉轻搓。
10.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干燥是将新鲜采挖的所述暗紫贝母清洁后直接干燥。
11.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直接干燥采用恒温干燥、自然干燥或冷冻干燥。
12.优选地,所述直接干燥采用恒温干燥。
13.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恒温干燥的温度为40-60℃。
14.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恒温干燥的温度选自以下:42℃、45℃、50℃或60℃。
15.优选地,所述恒温干燥的温度为45℃。45℃温度下,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其他温度,外观色泽无明显差别,且干燥所需时间较短。
16.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暗紫贝母的加工方法中,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17.(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18.(2)清洁:将新鲜采挖的所述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19.(3)干燥:将清洁干净的所述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45℃恒温干燥。
2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暗紫贝母加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部分暗紫贝母加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得加工后的暗紫贝母外观得以改善,内在品质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22.图1: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后的暗紫贝母的外观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照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4.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25.下面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26.制备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29.(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30.(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45℃恒温干燥。
31.对比例1
32.(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33.(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用流水小心洗净表面泥土,去除须根,沥干水分;
34.(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45℃恒温干燥。
35.对比例2
36.(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37.(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使用毛刷轻轻刷去表面泥土及其他杂质;
38.(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45℃恒温干燥。
39.对比例3
40.(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41.(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42.(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摊在地毯或其他柔软的布料上,直接置于阳光下晾晒连续数天,晒至表面呈粉白色,折断后断面可见内外干燥均匀。
43.对比例4
44.(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45.(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46.(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放入-80℃冰箱中冷冻1h,随即放入-52℃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47.对比例5
48.(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49.(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50.(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42℃恒温干燥。
51.对比例6
52.(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53.(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54.(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50℃恒温干燥。
55.对比例7
56.(1)取材:暗紫贝母采挖从苗旁边深挖翻土,避免造成机械损伤;
57.(2)清洁:新鲜采挖的暗紫贝母放入面粉中,洗干净手或戴上硅胶手套进行轻搓,去除暗紫贝母表面的土壤及其他杂质;
58.(3)干燥:清洁干净的暗紫贝母平铺于牛皮纸上于60℃恒温干燥。
59.效果实施例
60.对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所得的暗紫贝母产品的品质进行研究。
61.测定了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得的暗紫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以西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计),参照2020年《中国药典》一部中川贝母含量测定项下的测定法,使用hplc-elsd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所得结果见表1。
62.观察比较了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后的暗紫贝母外观色泽,所得结果见附图1。
63.表1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处理后的暗紫贝母的质量比较
64.组别西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生物碱实施例10.0474
±
0.0013%0.0139
±
0.0012%0.0190
±
0.0007%0.0803%对比例10.0442
±
0.0037%0.0124
±
0.0015%0.0191
±
0.0023%0.0757%
对比例20.0411
±
0.0211%0.0122
±
0.0016%0.0163
±
0.0013%0.0696%对比例30.0444
±
0.0068%0.0126
±
0.0009%0.0227
±
0.0015%0.0796%对比例40.0442
±
0.0041%0.0106
±
0.0013%0.0242
±
0.0006%0.0790%对比例50.0423
±
0.0033%0.0118
±
0.0010%0.0231
±
0.0012%0.0771%对比例60.0447
±
0.0014%0.0118
±
0.0011%0.0216
±
0.0019%0.0781%对比例70.0462
±
0.0065%0.0113
±
0.0009%0.0224
±
0.0014%0.0798%
65.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加工方法所得的暗紫贝母的西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等参数有差异,其中实施例1在西贝母碱、贝母素甲及总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其他的对比例,对比例2所得西贝母碱及总生物碱含量最低。
66.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比例2、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暗紫贝母褐变情况比其他实施例及对比例严重,尤其是对比例2。说明毛刷清洁可能会对暗紫贝母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外观及品质。
67.结合外观和总生物碱含量来看,实施例1中的加工方法为最优选择,这为优化暗紫贝母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生产上建议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加工商品暗紫贝母。
6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