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晶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705330发布日期:2022-10-01 10:4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晶体及其制造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晶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一般是在摘除患者混浊的晶体,并在同一部位植入透明的人工晶体,现有的人工晶体通常是由一个圆形的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
3.但是,由于现有的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均为实心结构,在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光学部与人眼晶状体囊袋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术中残留在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不能进入前房,无法通过眼球自身的液体循环通路流出眼外,容易引发术后高眼压和后发性白内障,影响了术后效果。同时,手术伴有的睫状体水肿可能会导致人工晶体光学部与睫状环相接触,并形成睫状环阻滞;植入传统人工晶体后,睫状环阻滞的治疗难度较大,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且治疗费用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以解决现有的人工晶体在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术后高眼压、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后续睫状环阻滞的治疗难度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和两支撑襻;两个支撑襻分别连接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相对两侧,并与该人工晶体光学部呈中心对称分布;人工晶体光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的圆周面;同时,人工晶体光学部设有贯穿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出液孔。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人工晶体光学部结构做出改进,在其上开设出液孔,在人工晶体光学部与人眼晶状体囊袋结合后,术中残留在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能够通过出液孔流入前房内,并通过眼球自身的液体循环通路流出眼外,避免术后高眼压、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另外,在发生睫状环阻滞时,可以直接利用激光点开后囊膜,可以解除睫状环阻滞,进而降低了治疗难度,节省大部分医疗费用。
7.进一步的,上述出液孔设置在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靠近圆周面的外边缘。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液孔设置在靠近侧部圆周面的位置,便于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能够通过眼球液体循环通路流出眼外,便于上述液体和皮质的流出。
9.进一步的,上述出液孔呈圆弧形,出液孔靠近圆周面的内壁面与圆周面的距离恒定。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靠近圆周面的出液孔设计为圆弧形,使得其更贴合人工晶体光学部的外边缘,并且能够延长出液孔的长度,提高液体循环效率。
11.进一步的,上述出液孔靠近圆周面的内壁面与圆周面的距离为0.1-1mm。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出液孔与圆周面处于最优距离,进一步延长出液孔的整体长度、增加出液面积。
13.进一步的,上述圆弧形的出液孔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是90度至150度。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增加出液孔的整体长度和出液面积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人工晶体光学部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15.进一步的,出液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当出液孔的数量为两个时,该两个出液孔一一对应开设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相对两侧,并关于第一外表面或第二外表面的其中一个中线相对称。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出液孔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利于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等物的排出,确保手术效率。
17.进一步的,出液孔内设有滤网,滤网的层数为至少一层,滤网的孔径不小于水分子直径;当滤网的层数为多层时,多层滤网中的一层邻近第一外表面设置,多层滤网中的另一层邻近第二外表面设置。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滤网即不影响引流玻璃体腔内液体,又可以防止玻璃体从出液孔处疝出,并且可以将滤网设计为多层,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19.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车削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制造出两个光学面;钻铣具有两个光学面的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成型人工晶体光学部和两支撑襻,人工晶体光学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的圆周面;激光切割人工晶体光学部,形成贯穿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出液孔;对激光切割后的人工晶体进行抛光处理。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加工过程中对人工晶体光学部进行出液孔的开设,使得成品的人工晶体在与人眼晶状体囊袋结合后,能够及时排出术中残留在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避免术后高眼压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另外,在发生睫状环阻滞时,可以直接利用激光点开后囊膜,达到解除睫状环阻滞的效果,进而降低了治疗难度。
21.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抛光处理后的人工晶体通过除尘设备进行除尘处理后,送入无尘室进行功能检测。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除尘设备对人工晶体进行除尘,从而除去人工晶体表面的杂质后再进行功能检测,确保产品良率。
23.进一步的,除尘处理步骤包括:对第一外表面进行除尘清洗后,再对第二外表面进行除尘清洗;在第二外表面清洗后,对第二外表面进行烘干,然后再对第一外表面进行烘干。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人工晶体的两个表面分别进行清洗和烘干,区别于传统的两个表面同时搅拌清洗的方式,不仅除尘效果更好,而且不会损伤人工晶体结构。
25.进一步的,上述除尘设备包括壳体、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第一下带传送装置、第一翻转输送装置、除尘喷洒装置、第二上带传送装置、第二下带传送装置、第二翻转输送装置以及烘干装置;其中,壳体内设有隔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除尘腔室和烘干腔室,壳体背离
烘干腔室一侧的侧壁设有进料口,隔板设有第一出料口,壳体背离除尘腔室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第一翻转输送装置、第一下带传送装置和除尘喷洒装置安装在除尘腔室内,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进料端与进料口相邻,第一翻转输送装置安装在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第一下带传送装置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斜下方,第一下带传送装置的进料端与第一翻转输送装置相邻;第二上带传送装置、第二翻转输送装置、第二下带传送装置以及烘干装置安装在烘干腔室内,第二上带传送装置的进料端与第一下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相邻,第二翻转输送装置与第二上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相邻,第二下带传送装置位于第二翻转输送装置下方,第二带传送装置的进料端与第二翻转输送装置相邻,第二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与第二出料口相邻,烘干装置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和第二带传送装置上方;其中,第一翻转输送装置用于承接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出料端的人工晶体,并将人工晶体翻转后输送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除尘喷洒装置用于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喷洒除尘剂;第二上带传送装置承接第一下带传送装置出料端的人工晶体,第二转运翻转装置用于承接第二上带传送装置出料端的人工晶体,并将人工晶体翻转后输送至第二下带传送装置,烘干装置用于对第二上带传送装置和第二下带传送装置上的人工晶体进行烘干。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翻转输送装置和第二翻转输送装置,能够对人工晶体的上下表面均进行除尘和烘干作业,不仅确保除尘效果和效率,而且不会损伤到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和支撑襻结构。
27.进一步的,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带体、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第一带体安装于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并被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张紧;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进料端,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第一张紧辊位于第二张紧辊正下方,第三张紧辊与第二张紧辊水平高度相同,第四张紧辊与第一张紧辊水平高度相同,位于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上的第一带体与第一张紧辊轴心和第二张紧辊轴心所在铅垂面的距离逐渐增大。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张紧辊和第四张紧辊的位置设置,将第一带体在两者之间的部分带体与水平面呈夹角,使得其上的人工晶体能够倾斜向下输送至第一翻转输送装置,便于后续第一翻转输送装置进行翻转作业。
29.进一步的,第一翻转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架、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俯仰转动机构和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其中,第一安装架安装于除尘设备壳体的内壁;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上;俯仰转动机构连接于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俯仰转动机构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安装在俯仰转动机构背离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一端;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的带传送方向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方向相反。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包括第二带体、第五张紧辊、第六张紧辊、第七张紧辊和第八张紧辊;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五张紧辊位于第六张紧辊下方,第七张紧辊与第六张紧辊水平高度相同,第八张紧辊与第五张紧辊水平高度相同,位于第七张紧辊和第八张紧辊上的第二带体与第五张紧辊轴心和第六张紧辊轴心所在铅垂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其中,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能够在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下,在接料位和下料位之间移动,处于接料位时,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的正下方,由接料位至下
料位时,俯仰转动机构的转动带动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下降至下料位,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位于第一下带传送装置的正上方。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带体的倾斜角度以及反向输送,使得倾斜落入到第二带体上的人工晶体在第二带体的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翻转,再通过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俯仰转动机构将在第二带体上翻转后的人工晶体输送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进行另一表面的除尘作业,确保除尘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人工晶体结构造成过多扰动。
31.进一步的,除尘喷洒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安装架、第一转动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喷淋管路和喷头;其中,第二安装架安装于除尘设备壳体的顶壁,第一转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机构和其上的喷头在第一喷淋位和第二喷淋位之间移动,处于第一喷淋位时,喷头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正上方,第一伸缩机构缩回;由第一喷淋位至第二喷淋位时,第一转动机构带动喷头转动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正上方,且第一伸缩机构伸出。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伸缩机构带动喷头动作,使得喷头能够分别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上的人工晶体进行喷淋除尘,无需分别在上述两个带传送装置上分别设置喷头和喷淋管路,简化结构,实现了一体多用。
33.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臂;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齿轮座、传动架和伸缩架;其中,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转动臂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臂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喷淋线路安装在转动臂内,转动臂内设有平行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沿转动臂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转动臂内靠近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并套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第一齿条位于转动臂内并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齿条的齿部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转动臂内背离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并位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传动架至少部分位于转动臂内;传动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滑动部,第一连接部一端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部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动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安装有齿轮座;第二齿轮可转动的安装于齿轮座上,并分别与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啮合;第三齿条滑动安装于第二滑轨,伸缩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滑动部,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三齿条和第二滑动部固定连接,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喷头安装于第二连接部。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既能够带动转动臂转动,还能够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等结构的巧妙配合实现伸缩臂的伸出或缩回,进而带动喷头在第一喷淋位和第二喷淋位之间动作,实现一体多用的同时,确保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上的人工晶体进行高效的喷淋除尘,确保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给出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晶体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设备的第一翻转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设备的除尘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喷洒装置的转动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喷洒装置的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喷洒装置的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00-人工晶体光学部;110-第一外表面;120-第二外表面;130-圆周面;140-出液孔;141-滤网;200-支撑襻;300-壳体;310-隔板;320-进料口;330-第一出料口;340-第二出料口;400-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10-第一带体;420-第一张紧辊;430-第二张紧辊;440-第三张紧辊;450-第四张紧辊;500-第一下带传送装置;600-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10-第一安装架;620-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30-俯仰转动机构;640-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1-第二带体;642-第五张紧辊;643-第六张紧辊;644-第七张紧辊;645-第八张紧辊;700-除尘喷洒装置;710-第二安装架;720-第一转动机构;721-驱动电机;722-转动臂;7221-第一滑轨;7222-第二滑轨;730-第一伸缩机构;731-第一齿轮;732-第二齿轮;733-第一齿条;734-第二齿条;735-第三齿条;736-齿轮座;737-传动架;7371-第一连接部;7372-第一滑动部;738-伸缩架;7381-第二连接部;7382-第二滑动部;740-喷淋管路;750-喷头;800-第二上带传送装置;900-第二下带传送装置;1000-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100-烘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9.基于现有人工晶体在术后存在易使患者出现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在出现后续睫状环阻滞时治疗难度大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晶体,旨在通过对其结构的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
40.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晶体的主体结构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和
两支撑襻200,两个支撑襻200分别连接于人工晶体光学部100的相对两侧,并关于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呈中心对称分布,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和支撑襻200的材质可以与现有的人工晶体相同,因此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41.本实施例的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呈一个扁平的柱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以及连接于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之间的圆周面13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人工晶体光学部100设有贯穿其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的出液孔140,即本实施例在人工晶体光学部100上开设有通孔结构。
42.出液孔140这一结构设计,在人工晶体学部100与人眼囊袋结合后,能够使得术中残留在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能够通过眼球自身的液体循环通路流出眼外,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另外,在发生睫状环阻滞时,可以直接利用激光点开后囊膜,解除睫状环阻滞,进而降低了治疗难度。
43.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考虑到囊袋的结构形式为在图中由上至下径向尺寸逐渐减小,因此,本实施例将出液孔140设置在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靠近圆周面130的外边缘,使得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能够由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和囊袋形成的整体结构的上侧部流出,此处的囊袋的截面尺寸最大,进而能够便于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参与到眼球液体循环中,进一步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
44.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对出液孔140的结构形式做出优化改进,将出液孔140设计为圆弧形,出液孔140靠近圆周面130的内壁面与圆周面130的距离恒定,使得出液孔140更贴合人工晶体光学部100的外边缘,并且能够延长出液孔140的长度,提高液体循环效率。
4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出液孔140靠近圆周面130的内壁面与圆周面130的距离为0.1-1mm,此种设计能够保证出液孔140与圆周面130处于最优距离,进一步延长出液孔140的整体长度和出液面积。
4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了兼顾人工晶体光学部100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囊袋内液体的出液效率,本实施例将圆弧形的出液孔140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范围设计为90度至150度之间,此处的数值范围包括90度和150度,利用此种结构设计,在增加出液孔140的整体长度和出液面积的同时,不会影响到人工晶体光学部10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47.再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出液孔140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例如图示中的两个出液孔140,一一对应开设于人工晶体光学部100的相对两侧,并关于第一外表面110或第二外表面120的其中一个中线相对称,确保出液均匀,而且通过增加出液孔140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利于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等物的排出,能够确保手术效率。
48.另外,发明人发现,出液孔140的设置虽然便于囊袋内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的流出,但是囊袋内的玻璃体也会有从出液孔140流出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还对出液孔140结构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在出液孔140内设有滤网141,滤网141的孔径大于水分子的粒径且小于玻璃体的最小粒径,优选的,滤网141可以是在加工出液孔140时利用人工晶体光学部100自身的材料通过激光加工而成。
49.本实施例的滤网141可以是一层或者上下均加工成型一层滤网141,即邻近第一表面处加工成型一层滤网141,邻近第二表面处加工成型另一层滤网141,或者加工成型两层以上滤网141,进而提高过滤效果。
50.结合附图3所示,基于上述人工晶体的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聚合物粗胚可选的由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制成,当然亦可是其他常见材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过多限定。
51.随后,利用车削设备对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进行车削,进而制造出两光学面;然后,利用钻铣设备钻铣具有两光学面的人工晶体聚合物粗胚,成型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和两支撑襻200,人工晶体光学部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以及连接于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之间的圆周面130;再然后,利用激光切割设备对人工晶体光学部100进行激光切割处理,形成贯穿第一外表面110和第二外表面120的出液孔140;最后,对激光切割后的人工晶体进行抛光处理。
52.上述方法流程在加工过程中对人工晶体光学部100进行出液孔140的开设,使得成品的人工晶体在与人眼囊袋结合后,能够及时排出术中残留在囊袋内的灌注液、粘弹剂及晶体皮质,避免术后高眼压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另外,在发生睫状环阻滞时,可以直接利用激光点开后囊膜,解除睫状环阻滞,进而降低了治疗难度,节省大量的治疗费用。
53.除了上述基本流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晶体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抛光处理后的人工晶体通过除尘设备进行除尘处理后,送入无尘室进行功能检测,确保产品良率。
54.该除尘处理步骤包括:对第一外表面110进行除尘清洗后,再对第二外表面120进行除尘清洗;在第二外表面120清洗后,对第二外表面120进行烘干,然后再对第一外表面110进行烘干。
55.采用上述方法流程,能够对人工晶体的两个表面分别进行清洗和烘干,区别于传统的两个表面同时搅拌清洗方式,不仅除尘效果更好,而且不会损伤人工晶体结构。
56.基于上述方法流程,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除尘方式一般是将人工晶体置于具有除尘剂的容器内,采用转动、震荡、搅拌等方式进行除尘,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一般的除尘效果,但是对人工晶体结构的扰动较大,容易造成人工晶体表面或结构损伤,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除尘步骤得到除尘设备,在确保除尘效果的同时,不会损伤到人工晶体。
57.结合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设备包括壳体300、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除尘喷洒装置700、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烘干装置1100以及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300作为上述各个装置的安装基础,本实施例仅示出其部分结构,其整体结构为箱体,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除尘喷洒装置700、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烘干装置1100通过信号或者线路连接,以控制各个装置的动作,控制装置为现有结构,例如处理器或者plc控制器等,本实施例不对控制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做出具体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结构。
58.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00内设有隔板310,本实施例的隔板310将壳体300内腔分隔成
除尘腔室和烘干腔室,壳体300背离烘干腔室一侧的侧壁设有进料口320,隔板310设有第一出料口330,壳体300背离除尘腔室一侧的侧壁设有第二出料口340,人工晶体经由进料口320进入到壳体300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出料口330和第二出料口340输送至壳体300外。
59.上述的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和除尘喷洒装置700安装在除尘腔室内;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进料端与进料口320相邻,或者说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进料端能够承接进料口320送来的人工晶体,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安装在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出料端,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斜下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斜下方”指的是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俯视图不会遮挡到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俯视图,两者的俯视图均可以看到两者上表面的全貌,本实施例的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进料端与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相邻,或者说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进料端能够承接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输送来的人工晶体。
60.上述的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以及烘干装置1100安装在烘干腔室内;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的进料端与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出料端相邻,或者说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能够承接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出料端送来的人工晶体。本实施例的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与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的出料端相邻,或者说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能够承接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的出料端输送来的人工晶体。本实施例的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位于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下方,本实施例的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的进料端与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相邻,第二带传送装置的出料端与第二出料口340相邻,烘干装置1100位于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和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上方,烘干装置1100可以是热风机,能够对烘干腔内的空气加热和送出热风,确保对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和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上的人工晶体均能够进行烘干处理。
61.在进行除尘作业时,本实施例的进料口320的人工晶体进入到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进行传送,然后输送至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承接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出料端的人工晶体,并将人工晶体翻转后输送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在上述人工晶体运送的同时,本实施例的除尘喷洒装置700用于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喷洒除尘剂;在除尘作业后,本实施例的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承接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出料端的人工晶体,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承接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出料端的人工晶体,并将人工晶体翻转后输送至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烘干装置1100用于对第二上带传送装置800和第二下带传送装置900上的人工晶体烘干。
62.本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设备和除尘的方法流程,主要利用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和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能够对人工晶体的上下表面均进行除尘和烘干作业,不仅确保除尘效果和效率,而且不会损伤到人工晶体光学部100表面和支撑襻200结构。
63.再结合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上带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带体410、第一张紧辊420、第二张紧辊430、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带体410安装于第一张紧辊420、第二张紧辊430、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并被第一张紧辊420、第二张紧辊430、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张紧,形成传送带结构;本实施例的第一张紧辊420和第二张紧辊430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进料端,本实施例的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出料端,本实施例的第一张紧辊420位于
第二张紧辊430正下方,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三张紧辊440与第二张紧辊430水平高度相同,第四张紧辊450与第一张紧辊420水平高度相同,位于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上的第一带体410与第一张紧辊420轴心和第二张紧辊430轴心所在铅垂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即,位于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上的第一带体410部分形成一个向下的倾斜输送面,使得其上的人工晶体呈倾斜状态输送至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
64.即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利用了第三张紧辊440和第四张紧辊450的位置设置,将第一带体410在两者之间的部分带体与水平面呈夹角,使得其上的人工晶体能够倾斜向下输送至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便于后续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进行翻转作业。
65.结合附图5所示,为了能够实现人工晶体的翻转,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包括第一安装架610、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20、俯仰转动机构630和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架610安装于壳体300的内壁,本实施例的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20安装与第一安装架610上,本实施例的俯仰转动机构630连接于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本实施例的俯仰转动机构630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安装在俯仰转动机构630背离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20的一端,并且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的带传送方向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方向相反。
6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包括第二带体641、第五张紧辊642、第六张紧辊643、第七张紧辊644和第八张紧辊645;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五张紧辊642位于第六张紧辊643下方,第七张紧辊644与第六张紧辊643水平高度相同,第八张紧辊645与第五张紧辊642水平高度相同,位于第七张紧辊644和第八张紧辊645上的第二带体641与第五张紧辊642轴心和第六张紧辊643轴心所在铅垂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能够在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20的直线运动下,在接料位和下料位之间移动,处于接料位时,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正下方,具体为通过俯仰转动机构630的转动带动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上升至接料位;由接料位移动至下料位时,俯仰转动机构630的转动带动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下降至下料位;此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位于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正上方,一般来说,第一翻转带传送机构640进行一次接料和放料动作可以是针对一个人工晶体或者多个,具体的数量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来确定。
67.以一个人工晶体的翻转输送为例,人工晶体在第一带体410的出料端呈倾斜状态落入到倾斜的第二带体641的进料端,此时在人工晶体的倾斜产生的重力以及第二带体641向反方向输送的摩擦力作用下,使得人工晶体发生一定的转动,进而实现人工晶体的翻面,然后通过第二带体641将翻面后的人工晶体输送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进行除尘。
68.上述结构的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利用第二带体641的倾斜角度以及反向输送,使得倾斜落入到第二带体641上的人工晶体在第二带体641的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翻转,再通过水平直线往复运动机构620和俯仰转动机构630将第二带体641上翻转后的人工晶体输送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进行另一表面的除尘作业;确保除尘效果的同时,不会
对人工晶体结构造成过多扰动;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翻转输送装置1000与第一翻转输送装置600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不对其具体结构和原理进行赘述。
69.基于上述结构,发明人发现,对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上的人工晶体需要配置除尘喷洒装置700,一般来说,对于二者均需要单独配置喷洒装置,但是发明人发现,人工晶体的输送速度较慢,采用一个除尘喷洒装置700也能够满足除尘要求,只需要利用控制装置对除尘喷洒装置700进行动作控制,使得除尘喷洒装置700能够在两个位置间动作即可,因此,本实施例还针对性的提供了一种除尘喷洒装置700。
70.结合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除尘喷洒装置7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安装架710、第一转动机构720、第一伸缩机构730、喷淋管路740和喷头75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架710安装于除尘设备壳体300的顶壁,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机构720能够带动第一伸缩机构730和其上的喷头750在第一喷淋位和第二喷淋位之间移动,处于第一喷淋位时,喷头750位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正上方,对第一上传送装置400上的人工晶体进行喷洒除尘一段时间,此时本实施例的第一伸缩机构730处于缩回状态;然后控制装置控制喷头750由第一喷淋位移动至第二喷淋位,此时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未喷淋除尘的新入的人工晶体还没有全部进入到喷头750的喷洒范围,因此,控制第一转动机构720带动喷头750转动至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正上方,且第一伸缩机构730伸出,避免喷头750高度过大影响喷洒效果,利用同一个喷头750再对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进行除尘,然后再次回到第一喷淋位。
71.采用上述结构的除尘喷洒装置700,利用了第一转动机构720和第一伸缩机构730带动喷头750动作,使得喷头750能够分别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上的人工晶体进行喷淋除尘,无需分别在两个带传送装置上分别设置喷头750和喷淋管路740,简化结构,实现了一体多用。
72.基于上述除尘喷洒装置700,发明人发现,如果要实现第一转动机构720的转动和第一伸缩机构730的伸缩来满足除尘要求,需要配置至少两个驱动结构,如此一来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本实施例还对除尘喷洒装置700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利用一个动力源即实现了除尘喷洒装置700的两个不同维度的动作。
73.结合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机构720包括驱动电机721和转动臂722;本实施例的第一伸缩机构730包括第一齿轮731、第二齿轮732、第三齿条735、第一齿条733、第二齿条734、齿轮座736、传动架737和伸缩架738。
74.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机721安装在第二安装架710上;本实施例的转动臂722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721的输出轴,本实施例的转动臂722位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便于喷淋线路在转动臂722内进行走线,进一步优化了结构;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转动臂722内设有平行的第一滑轨7221和第二滑轨7222,第一滑轨7221和第二滑轨7222沿转动臂722的长度方向设置。
75.本实施例的第一齿轮731固定安装于转动臂722内靠近第二安装架710的一端,并套设于驱动电机721的输出轴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齿条733位于转动臂722内并与第一滑轨7221滑动连接,并且,第一齿条733的齿部与第一齿轮731相啮合。本实施例的第二齿条734固定安装于转动臂722内背离第二安装架710的一端,并位于第一滑轨7221和第二滑轨7222之间;本实施例的传动架737至少部分位于转动臂722内,该传动架737包括第一连接部7371和第一滑动部7372,第一连接部7371一端与第一齿条73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7371另一端
与第一滑动部7372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动部7372与第二滑轨7222滑动连接,第一滑动部7372背离第一连接部7372的一端安装有上述齿轮座736,本实施例的第二齿轮732可转动的安装于齿轮座736上,并分别与第二齿条734和第三齿条735啮合。本实施例的第三齿条735滑动安装于第二滑轨7222,伸缩架738包括第二连接部7381和第二滑动部7382,第二连接部738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三齿条735和第二滑动部7382固定连接,第二滑动部738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7221,喷头750安装于第二连接部7381。
76.在转动臂722由图8中的第一状态运动至图9中的第二状态过程中(图中的阴影填充大部分是为了区分各个部件),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齿条733位于第一齿轮731上,因此转动臂722带动第一齿条733和传动件转动时,第一齿条733与第一齿轮731的啮合带动第一齿条733和传动架737向着背离第二安装架710的方向移动;同样的,在传动架737上的齿轮座736和第二齿轮732也向着背离第二安装架710的方向移动,而由于第二齿轮732分别与第二齿条734和第三齿条735啮合,因此,第二齿轮732的移动使得其能够在第二齿条734上滚动,带动本实施例的第三齿条735和与第三齿条735连接的伸缩架738移动,实现了一个驱动电机721既能够带动转动臂722转动,又能够带动伸缩架738伸缩,进而使得喷头750能够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分别进行除尘,并且喷头750处于第一喷淋位时与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的高度差与处于第二喷淋位时与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的高度差相等。
77.上述结构设计,巧妙的利用驱动电机721输出轴的转动,既能够带动转动臂722转动,还能够通过第一齿轮731、第二齿轮732、第一齿条733、第二齿条734和第三齿条735等结构的巧妙配合实现伸缩臂的伸出或缩回,进而带动喷头750在第一喷淋位和第二喷淋位之间动作;实现一体多用的同时,确保对第一上带传送装置400和第一下带传送装置500上的人工晶体进行高效的喷淋除尘,确保除尘效果。
7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是控制装置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79.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8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
”ꢀ“
包含”或者其任何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8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发明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