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后护理处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5105发布日期:2022-11-30 09:5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后护理处理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美容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后护理处理仪。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追求更好看的外观形象,多会通过美容手术对面部缺陷进行改善,如对面部上存在的雀斑、痣,一般采用激光手术去除,而在激光手术完成后,为了避免面部出现红肿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使用护理处理仪对面部进行冰敷降温,传统的护理处理仪的使用过程为:将装置的降温部件对准面部,然后,通过降温部件将冷却的水雾化后喷洒在面部,并控制降温部件沿着面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人体面部的冰敷降温处理。
3.然而,虽然上述的护理处理仪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4.(1)由于采用喷洒低温水雾降温形式,在降温部件移动过程中,水雾流动方向会受到影响,使得部分水雾偏离面部方向流动,最终没有与面部接触,不仅造成低温水雾的浪费,而且冰敷效果也不够理想;
5.(2)在将冷却水雾直接喷洒在面部时,由于需要重复几遍喷洒操作才能起到很好的冰敷效果,而面部经过多次水雾喷洒后,会形成一定的水珠,而水珠流动至鼻腔或是口腔中均容易引起人们感觉不适,降低了人们冰敷体验感,同时,在冰敷完成后,还需手动对面部进行擦拭,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美容后护理处理仪,解决了水雾流动方向会受到降温部件移动影响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美容后护理处理仪,包括:移动基座,所述移动基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人体面部冰敷处理的冰敷机构,所述冰敷机构包括冰敷部件,所述冰敷部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装有圆筒状的面部接触套,所述面部接触套内部装有降温液体,所述面部接触套的外周侧设置成与人体面部匹配的向内凹陷形状,且在所述面部接触套外周侧的中间设有宽度和深度逐渐减小的鼻梁接触槽;
8.所述转动杆内部的中间设有液体流通通道,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而所述出液通孔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连通,所述液体流通通道内水平固定安装有进液管道,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面部接触套的一端通过转动导通件连接有液体冷却装置,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导通件连通,而另一端由液体流通通道延伸至所述出液通孔内。
9.优选的,所述冰敷机构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两个相对的侧端面敞开的防护壳体、驱动电机和两个转动齿轮,所述防护壳体滑动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壳体顶壁上,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电
机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两个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并位于所述防护壳体内。
10.优选的,所述防护壳体内侧壁的之间且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防护隔板,所述防护隔板相背的一侧下端均转动安装有限位滑轮。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面部接触套的一端与所述防护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液体冷却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护壳体的内侧壁上。
12.优选的,所述冰敷机构还包括吸附固定部件,所述吸附固定部件包括吸气泵,所述吸气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面部接触套的一端,所述吸气泵的两个进气端均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吸气管。
13.优选的,所述面部接触套内设有气体流通槽,所述面部接触套的外周侧均匀开设有与所述气体流通槽连通的圆孔,而两个所述吸气管远离所述吸气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气体流通槽的两侧连通。
14.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t型的支撑板和电动推杆,所述支撑板的水平段滑动套装在所述防护壳体的底下端面上,所述支撑板的竖直段与所述移动基座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基座的上端,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支撑板水平段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水平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与所述转动杆连接的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齿板相啮合,所述支撑板水平段的顶部设有限位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滑轮均与所述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容后护理处理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冰敷机构,其采用与面部接触并滚动方式,来对面部进行降温处理,通过将降温液体设置在面部接触套中使用,一方面,可使得面部接触套表面处于低温状态,采用接触时降温处理形式,可实现对降温液体的循环使用,可避免造成降温液体浪费,降低冰敷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可使得面部接触套的形状具备自适应调整功能,在面部接触套与面部接触后,能够自适应调整至与面部适应形状,使得面部接触套与面部之间始终处于有效接触状态,而降温液体也不会受到冰敷机构移动影响,确保对面部起到最佳的冰敷效果;
18.(2)另外,面部接触套在与面部接触降温时,不会产生水雾,可以使得面部始终处于相对干燥的状态,在整个冰敷过程中,不会引起面部感觉不适,而在冰敷完成后,也无需对面部进行擦拭清理,使得冰敷处理更加舒适,操作更加方便;
19.(3)通过在面部接触套设置成与面部匹配向内凹陷形状,能够在面部接触套与面部接触后,使得面部接触套以最小程度的形变来适应面部形状,在保证面部接触套与面部有效接触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对面部的挤压力,从而避免因挤压力对面部造成的不适;同时,设置鼻梁接触槽,可在面部接触套转动过程中,自适应鼻梁形状变化而变化,避免对鼻梁产生较大的压迫作用,保证人们可以正常呼吸,使得冰敷过程中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容后护理处理仪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美容后护理处理仪的俯视图。
22.图3为图2所示的a-a面的剖视图。
23.图4为图3所示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图3所示的转动杆与转动导通件之间的局部位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1所示的冰敷机构与支撑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6所示的冰敷部件、驱动部件与支撑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1所示的移动基座与升降机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1、移动基座;2、升降机构;21、支撑板;22、电动推杆;23、齿板;3、冰敷机构;31、冰敷部件;311、转动杆;312、面部接触套;313、液体流通通道;314、进液管道;315、转动导通件;316、液体冷却装置;317、鼻梁接触槽;318、气体流通槽;32、驱动部件;321、防护壳体;322、驱动电机;323、转动齿轮;324、防护隔板;325、限位滑轮;33、吸附固定部件;331、吸气泵;332、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30.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31.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一种美容后护理处理仪,包括:移动基座1,移动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对人体面部冰敷处理的冰敷机构3,通过升降机构2可调节冰敷机构3的高度,确保冰敷机构3能够与面部有效接触。
32.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冰敷机构3包括冰敷部件31,冰敷部件31包括水平设置的转动杆311,转动杆311的外侧固定套装有圆筒状的面部接触套312,面部接触套312内部装有降温液体,面部接触套312的两个侧端面设置为硬质材料,可以为塑料、不锈钢片等,可使得面部接触套312内部装入降温液体后,整体结构形状不会变形,面部接触套312的外周侧设置成与人体面部匹配的向内凹陷形状,能够使得面部接触套312在滚动时,能够始终与面部紧密贴合,确保对面部各个部位进行冰敷,降温液体用于降低面部接触套312表面接触温度,可以为冷凝剂、纯净水,若使用纯净水,则需要定期更换,避免水出现变质;相较于低温水雾喷洒降温来说,采用降温液体接触降温,可以避免降温液体的浪费,而且不会受到面部接触套312移动影响,另外,对于直接使用冰块冰敷来说,其面部接触套312的冰敷作用更加温和,且冰敷面积也更加广泛,并可以循环使用;且在面部接触套312外周侧的中间设有宽度和深度逐渐减小的鼻梁接触槽317,鼻梁接触槽317用于与鼻梁接触,可避免面部接触套312对鼻梁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而影响人们正常呼吸,避免引起不适,面部接触套312由面部额头位置向下颚位置方向滚动,并使得所述鼻梁接触槽317宽度由窄到宽变化,正好对应鼻子形状变化;在冰敷之前,需要在面部接触套312外侧套设一次性的防护套,保持面部接触套312干净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33.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转动杆311内部的中间设有液体流通通道313,转动杆311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进液通孔和出液通孔,进液孔与出液孔分别靠近面部接触套312的两个侧端面,使得降温液体进入与流出分开,而出液通孔与液体流通通道313连通,液体流通通道313内水平固定安装有进液管道314,进液管道314外侧与液体流通通道313之间形成降温液体流出的通道,而进液管道314则作为降温液体进入面部接触套312通道,通过液体流通通道313与进液管道314配合使用,构成降温液体独立进出通道,转动杆311远离面部接
触套312的一端通过转动导通件315连接有液体冷却装置316,液体冷却装置316包括热交换器、循环泵、阀门等相关部件,可用于对降温液体持续降温,并能够驱动降温液体在面部接触套312内部循环流动,保持降温液体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进液管道314的一端与转动导通件315连通,转动导通件315可实现液体冷却装置316分别与液体流通通道313以及进液管道314流通,并能够适应转动杆311转动,不会影响转动杆311正常转动;而另一端由液体流通通道313延伸至出液通孔内。
34.请结合参阅图3,冰敷机构3还包括驱动部件32,驱动部件32包括两个相对的侧端面敞开的防护壳体321、驱动电机322和两个转动齿轮323,防护壳体321滑动安装在升降机构2上,可在升降机构2的上端水平方向滑动,驱动电机322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321顶壁上,两个转动齿轮323分别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322的输出端以及转动杆311的外侧,两个转动齿轮323相啮合并位于防护壳体321内,通过驱动电机322转动,可使得转动杆311带动面部接触套312自转;防护壳体321内侧壁的之间且位于驱动电机322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防护隔板324,防护隔板324相背的一侧下端均转动安装有限位滑轮325;转动杆311远离面部接触套312的一端与防护壳体321转动连接,液体冷却装置316固定安装在防护壳体321的内侧壁上。
35.请结合参阅图4,冰敷机构3还包括吸附固定部件33,吸附固定部件33包括吸气泵331,吸气泵331固定安装在转动杆311靠近面部接触套312的一端,吸气泵331的两个进气端均连接有带有阀门的吸气管332;面部接触套312内设有气体流通槽318,面部接触套312的外周侧均匀开设有与气体流通槽318连通的圆孔,而两个吸气管332远离吸气泵331的一端分别与气体流通槽318的两侧连通,在面部接触套312外侧套设防护套时,通过吸气泵331产生吸力,可使得多个圆孔同步具备吸力作用,进而能够对防护套进行吸附,可使得防护套能够自适应面部接触套312的结构形状,并能够紧密的贴合在面部接触套312的外侧,在与面部接触时,不会引起面部感觉不适;另外,通过设置气体流通槽318,使得面部接触套312内部形成一个中空的空间,在面部接触套312内外温差较大时,面部接触套312产生的水雾出现在气体流通槽318内,而不会直接出现在面部接触套312外侧,因此该气体流通槽318还起到隔绝水雾效果,保持面部接触套312外侧保持相对干燥状态;而在气体流通槽318靠近吸气管332的一端设有吸水环,能够防止气体流通槽318中的水进入到吸气管332中。
36.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升降机构2包括t型的支撑板21和电动推杆22,支撑板21的水平段滑动套装在防护壳体321的底下端面上,使得两者保持水平方向稳定连接,支撑板21的竖直段与移动基座1滑动连接,电动推杆22固定安装在移动基座1的上端,电动推杆22的伸缩端与支撑板21水平段底部的中间固定连接,可带动支撑板21升降,从而调节冰敷部件31的高度;支撑板21水平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23,与转动杆311连接的转动齿轮323与齿板23相啮合,通过两者啮合作用,可在转动杆311上的转动齿轮323转动同时,沿着齿板23水平方向移动,实现了冰敷部件31转动和同步水平移动功能,使得冰敷部件31可均匀的与面部接触,进行有效的冰敷处理;支撑板21水平段的顶部设有限位滑槽,两个限位滑轮325均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通过两者配合滑动,可降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并进一步增加防护壳体321与支撑板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防护壳体321流畅的在支撑板21上水平活动。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美容后护理处理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38.步骤一:在使用之前,先对降温液体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液体冷却装置316运转,可使得面部接触套312内部的冷却液体由转动杆311上的进液孔进入液体流通通道313中,并经过转动导通件315最终流入液体冷却装置316中,并对进入的液体冷却装置316进行降温冷却处理,然后再由液体冷却装置316的输出端将冷却后的降温液体导入转动导通件315中,降温后的降温液体由转动导通件315进入到进液管道314中,最终通过出液孔回流至面部接触套312中,如此重复操作,使得降温液体在面部接触套312与液体冷却装置316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降温液体的循环降温处理,使得面部接触套312表面始终处于低温状态;
39.步骤二:之后,在面部接触套312外侧套设防护套,通过吸气泵331运转产生吸力,可使得多个圆孔同时具备吸力,并对与之对应防护套外侧位置产生吸力,使得防护套外侧不同区域能够与面部接触套312外侧紧密贴合,并最终收缩成与面部接触套312适应形状,此时关闭进气管332上的阀门,吸气泵331停止运转,此时气体流通槽318和多个圆孔空间内的气压稳定,可使得面部接触套312能够稳定的套装在面部接触套312外侧;
40.步骤三:接着,通过推动移动基座1,使得面部接触套312移动至面部的额头位置的正上方,并通过电动推杆22收缩,可使得支撑板21带动面部接触套312下移,直至面部接触套312的凹陷部分与面部接触,且在两者接触过程中,面部接触套312受到面部的挤压作用后自适应调整至与面部匹配的形状,确保面部接触套312与面部之间有效贴合;
41.步骤四:随后,通过驱动电机322正向转动,可使得两个转动齿轮323可以转动,并带动转动杆311转动,而面部接触套312则跟随转动杆311同步转动,同时,在转动齿轮323与齿板23的啮合作用下,可使得冰敷部件31与驱动部件32同步在支撑板21上水平方向移动,而面部接触套312可以沿着面部缓慢移动并转动,由于面部接触套312内装有降温液体,可使得面部接触套312表面处于低温状态,在与面部皮肤接触后,能够对面部起到冷却降温作用,而通过面部接触套312缓慢沿着面部转动并移动,可对面部不同部位均匀进行冰敷;
42.当面部接触套312移动至鼻梁位置时,正好使得鼻梁接触槽317转动至鼻梁位置,随着面部接触套312继续转动,可使得鼻梁接触槽317同步适应鼻梁宽度变化而适应变化,面部接触套312与鼻梁部分有效接触,并避免对鼻梁部分产生较大的压迫作用,使得人们可以正常呼吸,直至面部接触套312移动至下颚位置,在通过驱动电机322反向转动,可使得面部接触套312逐渐移动至额头位置,如此重复操作几次即可;
43.步骤五:在冰敷结束后,开启吸气管332上的阀门,此时,圆孔不再具备吸力作用,使得防护套不再与面部接触套312紧密贴合,便可以手动将其抽出。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