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38332发布日期:2024-03-18 18:0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特别涉及一种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dicom,全称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世界医学公认的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dicom广泛应用于放射医疗,心血管成像以及放射诊疗诊断设备,并且在眼科和牙科等其它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应用,例如ct、mr、pet/ct、dr等。dicom文件也是目前在使用的医疗器械中,应用最广、数量最多、标准最全的医学影像文件。

2、现有技术中的医学图像管理系统大都支持dicom文件的接收和导入,这些系统在进行dicom文件接收和导入的操作时,基本上都是在完成接收标准的dicom文件后,再手动或者自动对dicom文件进行导入操作,之后在系统中创建相关的病人数据。但是,该方式存在着如下缺陷:

3、1、当接收到的dicom文件超过一定数量时,对接收到的文件或创建的病人数据的管理就会变得繁琐、低效。比如当存储空间不足时,就需要手动删除接收到的dicom文件。但是,哪些dicom文件已经导入,当前数据为废弃数据;哪些还未导入,当前数据为新数据需要导入。却很难进行区分。为了避免误删除操作,在删除dicom文件或病人数据之前需要人工逐一确认,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浪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4、2、另外,通过导入创建的患者数据,哪些需要做相应的归档操作,那些不需要进行归档操作,也需要人工逐一确认,这种方法同样不便于对患者数据的管理,效率低下。

5、3、进一步地,对于接收到的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的下一步操作也需要人工参与,系统也无法自动管理。比如哪些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需要渲染得到医学图像,哪些无需渲染以进一步获取医学图像等。

6、总之,现有技术中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在对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进行管理时,存在着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下、对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自动化管理欠缺的问题。

7、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以提高现有技术中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自动化管理效率,从而能够快捷、方便地对医疗管理系统中的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进行自动化管理,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所述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接收医学影像数据文件,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包括接收到的dicom文件和/或创建的患者数据;

4、根据预设标签类别,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

5、根据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关系,创建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

6、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标签类别,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包括:

7、对接收到的dicom文件进行解析,以获取与所述预设标签类别对应的标签信息;

8、根据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dicom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

9、可选地,所述预设标签类别包括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段、扫描部位、检查模态、扫描设备、扫描日期、计划已批准、病灶类型和疾病名称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签信息,为所述dicom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包括:

11、根据所述标签信息,确定所述dicom文件的标签个数及每一个所述标签对应的预设标签类别;

12、根据所述dicom文件对应的每一个预设标签类别,得到该预设标签类别对应的标签。

13、可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标签类别,对接收到的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还包括:

14、接收标签指令并根据所述标签指令和所述预设标签类别,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

15、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关系,创建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之前,还包括:

16、将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以及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标签导入数据库。

17、可选地,在将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以及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标签导入数据库之后,还包括:

18、判断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是否包括删除原始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若是,则删除原始医学影像数据文件。

19、可选地,所述根据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关系,创建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包括:

20、对于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每一个标签,判断所述当前标签是否满足所述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对应关系:若是,则生成并执行与所述当前标签对应的任务。

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的方法。

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下优点:

24、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接收医学影像数据文件,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包括接收到的dicom文件和/或创建的患者数据,然后根据预设标签类别,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然后再根据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关系,创建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根据预设标签类别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至少一个标签,这种根据文件管理(预设标签类别)为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设置标签的方式实现了对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分类管理,为对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基于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标签以及标签类别与操作任务的预设关系,为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创建与所述标签对应的任务的方式,无须人工参与,就能够实现对所述医学影像数据文件自动化管理。如此配置,本发明提供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能够快捷、方便地对医疗管理系统中的dicom文件或患者数据进行自动化管理,提高医学影像数据文件的自动化管理效率,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5、由于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本发明提供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至少具有所述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的所有优点,为了避免赘述,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6、附图说明

27、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2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中步骤s2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步骤s22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1、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2、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