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4080发布日期:2022-12-06 23:1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血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


背景技术:

2.充氧紫外线照射处理血液的疗法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此疗法对于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进行治疗时紫外线处理血袋与输血器、采血袋同时使用。输血器从患者抽出血液灌入采血袋内,再将采血袋内的血液和抗凝剂一起通过紫外线处理血袋的输回血管上的鲁尔接头输入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然后将紫外线处理血袋放入处理机晃架上,打开氧气瓶上阀门开关,氧气瓶内的氧气通过过滤器将氧气输入紫外线处理血袋内,打开处理机电源,紫外线灯点亮,输入治疗所需紫外线剂量,换算成照射时间,紫外线灯点快门打开,晃架进行来回晃动,紫外线均匀照射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内的血液上,同时对紫外线血液处理袋内的血液进行充氧。时间到,紫外线灯快门闭合,关闭氧气瓶上阀门开关,紫外线处理血袋从处理机晃架上取下,将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通过紫外线处理血袋上输回血管鲁尔接头输回至采血袋内,采血袋通过输液器,将血液回输给患者。
3.但是市场上现在的紫外线处理血袋由于未配置刺瓶器、缓冲袋和各导管上的开关;在氧气输入端配置低效过滤器、输出端未配过滤器,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由于未配置刺瓶器,在与采血袋连接时,只能用紫外线处理血袋输回血管上的鲁尔接头去插入采血袋上的输回血口,在移动时过度拉动,可能会发生鲁尔接头从采血袋输回血口脱落,造成血液从采血袋或紫外线处理血袋中溢出,可能造成事故;由于紫外线处理血袋没有配置气体缓冲装置,在输氧时打开氧气瓶阀门气量过大时,可能会发生把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冲出血袋外,造成环境污染;在输氧端只配置低效过滤器,只能抵挡90%的细菌和病毒,还有10%的细菌和病毒进入紫外线处理血袋内,可能污染血袋内的血液;由于紫外线处理血袋氧气排出端没有安装过滤器,使紫外线处理血袋内血液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随着氧气的排出排入环境空气中;由于在紫外线处理血袋各输入输出端未安装夹子开关等,使用后的紫外线处理血袋存在的残留血液和氧气可能会溢出污染环境;有效紫外线处理血袋的袋体是用不能抗紫外线老化的材料制作的,在进行紫外线对血液照射时,几分钟时间,袋体就老化了,紫外线透过率急剧下降,达不到紫外线处理血液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包括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所述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回血管端防分离模块、排气管端缓冲模块、导管端部安全夹模块和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
6.所述回血管端防分离模块的输回血管端配置标准刺瓶器;
7.所述排气管端缓冲模块在紫外线处理血袋氧气排气管端连接一个缓冲袋;
8.所述导管端部安全夹模块在紫外线处理血袋各导管端部安装夹子开关;
9.所述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主袋的长度。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端缓冲模块中发生过量氧气充进紫外线处理血袋内时,冲出的血液进入缓冲袋内,氧气从缓冲袋另一个排气管中排出。
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的氧气输入端和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高效过滤器。
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中当血袋放入处理机晃架上时,血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端口都在血液面上面,充氧和排氧时,氧气不直接接触血液。
1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的材料选用pe材料。
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的袋体抗紫外线照射,紫外线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输回血管端所配置的刺瓶器,是有行业标准的,他对于刺瓶器插入采血袋后的拉力和密封性都有要求,保证其采血袋相连输回血时不会造成采血袋与紫外线处理血袋分离而产生医疗事故。
17.2、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氧气排气管端连接一个缓冲袋,对紫外线血液处理袋进行充氧时,可能带出的血液进入缓冲袋内,血液在缓冲袋内停留,氧气则从缓冲袋另一个排气管中排出,避免了由于环境被污染影响临床治疗。
18.3、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各导管端部安装夹子开关,各管路使用时,可关闭或打开夹子开关,控制氧气或血液;紫外线处理血袋使用完后,关闭各管路上的夹子开关,使可能存留的血液不溢出,送医疗垃圾处理,不污染环境。
19.4、本发明中,高效过滤器可以过滤99.9%的细菌和病毒,在氧气输入端和输出端配高效过滤器,即可防止外部的细菌和病毒随着氧气进入血液,也阻止紫外线处理血袋内血液中可能的病毒和细菌随着氧气排入空气中,保证环境不影响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不影响环境。
20.5、本发明中,紫外线处理血袋的容量大于400毫升,输入紫外线处理血袋的血液加上抗凝剂约250毫升,当紫外线处理血袋主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主袋的长度,血袋放入处理机晃架上时,血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端口都在血袋袋面的顶端,即在血液面上面,充氧和排氧时,进出的氧气不直接接触血液,可防止血液被氧气冲出血袋外。
21.6、本发明中,由于聚乙烯pe材料的透紫外线且抗紫外线能力远高于其它材料,我们的紫外线处理血袋主袋体就采用pe材料的,其透过uva》75%,uvb》65%,uvc》50%,并且在60分钟内,紫外线透过率没有下降,完全能达到紫外线处理血液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23.图中标记:1-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2-回血管端防分离模块、3-排气管端缓冲模
块、4-导管端部安全夹模块、5-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参照图1,
26.实施例:
27.一种一次性使用紫外线血液处理袋,包括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1,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回血管端防分离模块2、排气管端缓冲模块3、导管端部安全夹模块4和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5;
28.回血管端防分离模块2的输回血管端配置标准刺瓶器;
29.排气管端缓冲模块3在紫外线处理血袋氧气排气管端连接一个缓冲袋;
30.导管端部安全夹模块4在紫外线处理血袋各导管端部安装夹子开关;
31.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5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主袋的长度。
32.排气管端缓冲模块3中发生过量氧气充进紫外线处理血袋内时,冲出的血液进入缓冲袋内,氧气从缓冲袋另一个排气管中排出。
33.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1的氧气输入端和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高效过滤器。
34.输氧管和排氧管模块5中当血袋放入处理机晃架上时,血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端口都在血液面上面,充氧和排氧时,氧气不直接接触血液。
35.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1的材料选用pe材料。
36.紫外线血液处理袋本体1的袋体抗紫外线照射,紫外线透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37.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输回血管端所配置的刺瓶器,是有行业标准的,他对于刺瓶器插入采血袋后的拉力和密封性都有要求,保证其采血袋相连输回血时不会造成采血袋与紫外线处理血袋分离而产生医疗事故。
38.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氧气排气管端连接一个缓冲袋,对紫外线血液处理袋进行充氧时,可能带出的血液进入缓冲袋内,血液在缓冲袋内停留,氧气则从缓冲袋另一个排气管中排出,避免了由于环境被污染影响临床治疗。
39.本发明中,在紫外线处理血袋各导管端部安装夹子开关,各管路使用时,可关闭或打开夹子开关,控制氧气或血液;紫外线处理血袋使用完后,关闭各管路上的夹子开关,使可能存留的血液不溢出,送医疗垃圾处理,不污染环境。
40.本发明中,高效过滤器可以过滤99.9%的细菌和病毒,在氧气输入端和输出端配高效过滤器,即可防止外部的细菌和病毒随着氧气进入血液,也阻止紫外线处理血袋内血液中可能的病毒和细菌随着氧气排入空气中,保证环境不影响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紫外线处理血袋内的血液不影响环境。
41.本发明中,紫外线处理血袋的容量大于400毫升,输入紫外线处理血袋的血液加上抗凝剂约250毫升,当紫外线处理血袋主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的长度大于二分之一主袋的长度,血袋放入处理机晃架上时,血袋内部的输氧管和排氧管端口都在血袋袋面的顶端,即在血液面上面,充氧和排氧时,进出的氧气不直接接触血液,可防止血液被氧气冲出
血袋外。
42.本发明中,由于聚乙烯pe材料的透紫外线且抗紫外线能力远高于其它材料,我们的紫外线处理血袋主袋体就采用pe材料的,其透过uva》75%,uvb》65%,uvc》50%,并且在60分钟内,紫外线透过率没有下降,完全能达到紫外线处理血液的治疗效果。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