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及其喷雾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8237发布日期:2022-12-30 23:2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及其喷雾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皮肤医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及其喷雾剂。


背景技术:

2.湿疹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具有剧烈瘙痒、易渗出、反复难愈等特点。目前治疗湿疹的西药分为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药物三大类,其中多以抗组胺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制剂为主,虽然在短期内起效快、作用强、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反复发作。
3.目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虽然副作用小但普遍存在组分复杂的问题,越复杂的中药组分,其靶点就越复杂,药物与受体间作用机制不明,难以满足临床的研究,甚至部分复杂中药组方并不能降低复发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5.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其能够从病因着手,辩证论治,采用极简的组方,即可达到标本兼顾,降低湿疹复发率的目标。
6.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包括如下原料: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50份。
7.本发明进一步要求保护用于治疗湿疹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中药组方。
8.优选的是,所述制剂包括喷雾剂、凝胶剂、贴剂、喷膜剂、中药膜剂以及软膏剂。其中所述凝胶剂、贴剂、喷膜剂、中药膜剂以及软膏剂的制备均采用常规制备方法制得。一般来说,所述凝胶剂的一种常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药物提取物溶于部分水中或甘油中,必要时加热,得粗提液备用;再配制水凝胶基质与粗提液混合加水至搅匀既得。所述贴剂的一种常规制备方法如下:是将药材提取物或者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无纺布上制成的供粘贴在皮肤上的外用制剂。所述喷膜剂的一种常规制备方法如下: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得到主要药效成分,再加入适当的成膜材料及辅料混合制备既得。所述中药膜剂的一种常规制备方法如下:将中药浸膏溶解或混悬于适宜的成膜材料中,经涂膜、干燥、分剂量制成。所述软膏剂的制备方法如下: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一起加热至80℃左右成油溶液(油相),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后一起加热至80℃左右成水溶液(水相),但水相温度略高于油相温度,然后将水相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最后加入水、油均不溶解的组分,搅匀既得。
9.本发明进一步要求保护所述用于治疗湿疹的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一、粗提液的制备:称取原料物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50份,水提2~3次,合并多次水提液,浓缩至水提液体积的1/4~1/2,得粗提液备用;
11.步骤二、喷雾混悬液的制备:趁热向步骤一所得粗提液中加入0.2~0.5g/ml的山梨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粗提液体积1/50~1/25的吐温80,边加边搅拌得混悬液备用;
12.步骤三、喷雾清液的制备:将步骤二所得混悬液温度降至46~50℃时,边搅拌边加入混悬液总体积1/20~1/5的1%壳聚糖溶液和混悬液总体积1/100~1/25的1%明胶,静置絮凝12~48h,取上层液体,控制温度在46~50℃下再加入上层液体体积1/100~1/50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10~25min,再用滴管逐滴滴加挥发油,边同方向搅拌边滴加,直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停止滴加挥发油,静置4~8h絮凝分层,取上层清液,离心即得所述喷雾清液,罐装。
13.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水提的操作为:加入10~20倍原料物重量的水,回流提取1~2h。
14.优选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离心的条件为:转速4000~8000r/min,离心时间为5~15min。
15.优选的是,所述挥发油包括丁香油、柠檬油、茶树油和桉叶精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6.优选的是,步骤三中逐滴滴加挥发油过程中同方向搅拌时使用的搅拌棒上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
17.优选的是,所述活性白土和磁粉的重量比为20~30:1。
18.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9.其一、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采用极简的组方,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达到标本兼顾,降低湿疹复发率的效果;
20.其二、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简单,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21.其三、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佳,极大地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22.其四、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采用针对中药剂的特殊絮凝方法,使得所述喷雾剂几乎无杂质,最大程度地保存了药效;
23.其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中首次在絮凝过程中添加挥发油,使得活性组方更有效地达到病灶,在病灶处创造出暂时的无菌环境,增强活性组方的药效;
24.其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中首次将物理絮凝(磁粉旋转过程中形成微磁场,对杂质具有吸附作用)与化学絮凝结合,从而应用到医药纯化领域,达到纯化药剂的目的。
25.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所得喷雾(清)液照片;
27.图2为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中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耳部外观图;
28.图3为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中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耳部重量差和肿胀度柱状图;
29.图4为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中湿疹模型小鼠治疗后耳部重量差和肿胀度柱状图;
30.图5为本发明一个技术方案中湿疹模型小鼠治疗后血清tnf-α、il-4表达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实施例1
33.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一、粗提液的制备:称取原料物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g,水提3次,合并3次水提液,浓缩至水提液体积的1/4,得粗提液备用;其中每次水提操作为:加入10倍原料物重量的水,回流提取1h;
35.步骤二、喷雾混悬液的制备:趁热向步骤一所得粗提液中加入0.2g/ml的山梨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粗提液体积1/50的吐温80,边加边搅拌得混悬液备用;
36.步骤三、喷雾清液的制备:将步骤二所得混悬液温度降至46℃时,边搅拌边加入混悬液总体积1/20的1%壳聚糖溶液和混悬液总体积1/100的1%明胶,静置絮凝12h,取上层液体,控制温度在46℃下再加入上层液体体积1/100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10min,再用滴管逐滴滴加丁香油,边同方向搅拌边滴加,直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停止滴加挥发油,静置8h絮凝分层,取上层清液,离心即得所述喷雾清液,其中离心转速4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所得喷雾清液如图1(a)所示,罐装。
37.实施例2
38.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步骤一、粗提液的制备:称取原料物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g,水提3次,合并3次水提液,浓缩至水提液体积的1/4,得粗提液备用;其中每次水提操作为:加入10倍原料物重量的水,回流提取1h;
40.步骤二、喷雾混悬液的制备:趁热向步骤一所得粗提液中加入0.2g/ml的山梨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粗提液体积1/50的吐温80,边加边搅拌得混悬液备用;
41.步骤三、喷雾清液的制备:将步骤二所得混悬液温度降至46℃时,边搅拌边加入混悬液总体积1/20的1%壳聚糖溶液和混悬液总体积1/100的1%明胶,静置絮凝12h,取上层液体,控制温度在46℃下再加入上层液体体积1/100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10min,再用滴管逐滴滴加丁香油,边同方向搅拌边滴加,所用搅拌棒上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所述活性白土和磁粉的重量比为20:1,直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停止滴加挥发油,静置8h絮凝分层,取上层清液,离心即得所述喷雾清液,其中离心转速4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所得喷雾清液如图1(b)所示,罐装。
42.实施例3
43.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一、粗提液的制备:称取原料物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g,水提2次,合并2次水提液,浓缩至水提液体积的1/2,得粗提液备用;其中每次水提操作为:加入20倍原料物重量的水,回流提取2h;
45.步骤二、喷雾混悬液的制备:趁热向步骤一所得粗提液中加入0.5g/ml的山梨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粗提液体积1/50的吐温80,边加边搅拌得混悬液备用;
46.步骤三、喷雾清液的制备:将步骤二所得混悬液温度降至50℃时,边搅拌边加入混悬液总体积1/20的1%壳聚糖溶液和混悬液总体积1/100的1%明胶,静置絮凝48h,取上层液体,控制温度在50℃下再加入上层液体体积1/100的1%壳聚糖溶液,搅拌25min,再用滴管逐滴滴加丁香油,边同方向搅拌边滴加,所用搅拌棒上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所述活性白土和磁粉的重量比为30:1,直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停止滴加挥发油,静置4h絮凝分层,取上层清液,离心即得所述喷雾清液,其中离心转速8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罐装。
47.对比例1
48.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步骤一、粗提液的制备:称取原料物黄柏、苦参、地榆、马齿苋以及地肤子各10g,水提3次,合并3次水提液,浓缩至水提液体积的1/4,得粗提液备用;其中每次水提操作为:加入10倍原料物重量的水,回流提取1h;
50.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粗提液离心即得喷雾液,所得喷雾液如图1(c)所示。
51.如图1所示,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对比例1所得喷雾(清)液,可知:实施例2所得喷雾清液最澄清,实施例1次之,对比例1较不澄清,即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得喷雾清液相对于对比例1所得喷雾液更为澄清;
52.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对比例1所得湿疹喷雾(清)液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680nm处检测透光率,所得结论与图1所得结论一致,这是因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采用了特殊絮凝方法,即三步絮凝法:

趁热向步骤一所得粗提液中加入的山梨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吐温80,边加边搅拌得混悬液备用;

混悬液温度降至46℃时,边搅拌边加入混悬液总体积壳聚糖溶液和明胶,静置絮凝12h,取上层液体;

再控制温度在46℃下加入壳聚糖溶液,搅拌10min,再用滴管逐滴滴加丁香油,边同方向搅拌边滴加,直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停止滴加挥发油,静置8h絮凝分层。通过三步絮凝法逐步絮凝杂质并锁住活性成分。进一步,实施例2的絮凝效果优于实施例1,是因为实施例2搅拌所用搅拌棒上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所述活性白土和磁粉的重量比为20:1,磁粉在搅拌棒搅拌的过程中,产生围绕着搅拌棒的微磁场,提高絮凝效果。本实验为验证絮凝相同时间所得絮凝效果更佳,故实施例2采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絮凝时间。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的搅拌棒搅拌至搅拌棒上明显出现絮状物后,可减少20%~50%的絮凝时间,微磁场可快速将混悬液中杂质向搅拌棒处聚集形成聚集性包覆物,可以极大地节省絮凝时间。
53.药效实验
54.本实验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涂抹致敏的方法复制急性湿疹动物模型,并以左右耳的厚度差、重量差和炎细胞浸润情况作为检测指标。
55.1、湿疹模型的建立
56.取spf级icr小鼠90只,体重20
±
1g,雄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6;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给药组(皮肤康洗液治疗组)、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其中皮肤康洗液(180605,北京华洋奎龙药业有限公司)为正常采购;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
治疗组浓度为120μg/ml(以盐酸小檗碱(c
20h17
no4·
hc1)浓度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部剃毛,选取2cm
×
2cm区域,用移液枪量取100μl7%dncb溶液(梯希爱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涂抹在剃毛区,第2、3天按照相同步骤分别强化一次。第7天,各组小鼠右耳内侧用移液枪外涂100μl 1%dncb溶液,每3天涂抹1次,连续强化4次。
57.2、实验分组、给药及取材
58.实验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记为第0天,阳性对照给药组每日早晚各给药一次,按皮肤康洗液说明书涂抹右耳内侧;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早晚各一次在小鼠右耳喷3-4揿湿疹喷雾剂,连续给药10天,分别于第0、3、5、10天取小鼠耳组织及血清,于适宜条件保存待检测。
59.3、建模检测指标
60.重量差、肿胀度模型建立成功后第0、3、5、10天,每组随机脱颈处死3只小鼠,用打孔器在各小鼠耳部剪切相同孔径耳组织圆片,用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测定左右耳的重量差,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左右耳肿胀度,计算厚度差。
61.elisa检测tnf-α及il-4的含量:取小鼠血清,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100μl,按照elisa试剂盒步骤操作检测tnf-α、il-4的含量。
62.4、建模检测结果
63.(1)小鼠耳外观变化
64.如图2所示,图2(a)为正常组,图2(b)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右耳颜色较红,触摸明显增厚,有少许皮屑脱落且耳朵卷曲。
65.(2)小鼠耳重量差与肿胀度
66.从0d取材的数据分析来看,如图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左右耳的重量差及肿胀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图3中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正常组相比,p《0.01。综合小鼠耳外观变化和小鼠耳重量差与肿胀度结果,说明湿疹小鼠模型建立成功。
67.5、湿疹喷雾剂对湿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68.(1)小鼠耳重量差与肿胀度
69.如图4(b)所示,给药3d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阳性对照给药组,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耳部重量差均开始减小,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在治疗初期耳部重量差减少最为明显,给药5d后,阳性对照给药组出现反弹现象,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耳部重量差持续减少,但实施例2喷雾剂治疗组耳部重量差小于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耳部重量差小于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给药10d后,实施例2湿疹喷雾治疗组耳部重量差最小,其次是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之后依次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给药组,整个治疗周期内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均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
70.如图4(a)所示,给药3d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阳性对照给药组,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均开始减小,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在治疗初期肿胀度减少最为明显,给药5d后,阳性对照给药组出
现反弹现象,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持续减少,但实施例2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小于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小于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给药10d后,实施例2湿疹喷雾治疗组肿胀度最小,其次是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之后依次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给药组,整个治疗周期内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肿胀度均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
71.综合耳部重量差和肿胀度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从作用时效和作用效果上,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效果均最佳,其次是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是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方对湿疹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在治疗过程中反弹率低。本技术絮凝可以将粗提物中的起收敛消炎作用的鞣质类成分沉淀出去,从而增强絮凝清液中起抗真菌作用的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和起抗炎作用的生物碱类成分,首先提出重杀菌轻消炎的湿疹治疗思路,改变湿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现状。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得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在耳部重量差和肿胀度检测结果优于对比例1所得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的原因如下: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采用了多步絮凝将起收敛消炎作用的鞣质内成分沉淀出去,控制了杀菌和消炎成分的合理比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添加挥发油成分以增加抗菌组分的比例,同时通过少量挥发油的添加具有促渗作用,实施例2中在滴加挥发油时采用通过聚四氟乙烯膜包裹有活性白土和磁粉的搅拌棒搅拌,所述聚四氟乙烯膜、内容物活性白土和磁粉也起到吸附作用,对鞣质内成分沉淀更完全,使得所得湿疹喷雾剂中抗菌比例更大,有效防止湿疹反复发作。
72.(2)小鼠血清中tnf-α、il-4含量测定结果
73.图5中注:*,与正常组相比,p《0.05;**,与正常组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模型组相比,p《0.01。图5(a)可以看出,给药3d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表明湿疹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tnf-α的含量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给药5d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tnf-α含量降低(p<0.05),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仍明显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给药10d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tnf-α含量降低(p<0.05),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仍明显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
74.图5(b)中也可看出,给药3d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1),表明湿疹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il-4含量降低(p<0.05),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il-4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il-4含量降低值再次之,最后为
阳性对照给药组。给药5d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il-4含量降低(p<0.01),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tnf-α含量仍明显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il-4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给药10d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给药组il-4含量降低(p<0.01),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il-4含量仍明显降低(p<0.01),其中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il-4含量降低最为明显,其次为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最后为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
75.综上所述,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4的表达,与阳性对照给药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方在降低瘙痒密切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4的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和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治疗组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4的表达,这是因为本技术改变了中消炎轻杀菌的湿疹治疗思路,在较好的抗菌杀菌功效基础上,可以使得少量的抗炎成分起到更大的抗炎性能,即使减少抗炎成分的比例也不影响其抗炎性能。
76.6、湿疹喷雾剂安全性评价
77.(1)皮肤刺激性
78.实验分组及给药:选用24只普通级新西兰兔,体重2.7
±
0.3kg,购自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鲁)2016-0002设6个组:完整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每组4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给药前约24小时兔背部脊柱两侧去毛,去毛范围约为3cm
×
3cm。检查去毛区域皮肤是否完整,如存在损伤或异常情况避开此区域重新选取剃毛区域。完整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动物右侧分别给予浓度为120μg/ml(以盐酸小檗碱(c
20h17
no4·
hc1)浓度计)的受试物0.5ml,左侧皮肤给予等体积的纯水。
79.破损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在左右侧去毛区域用注射器针头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然后于去毛区域皮肤涂抹浓度为120μg/ml(以盐酸小檗碱(c
20h17
no4·
hc1)浓度计)的受试物0.5ml。涂毕后,用四层纱布与一层玻璃纸覆于其上,再用无刺激性胶带或绷加以固定。约4小时后取下固定物与覆盖物,用无菌水温柔的拭去残留的受试物。
80.评价指标:去除受试物后的约1、24、48、72小时观察并记录皮肤刺激反应,按照“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表1)进行评分并计算各组动物受试物皮肤及对照皮肤在各观察时间点的平均分值,并按照“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表2)进行皮肤刺激强度评价。
81.表1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
[0082][0083]
表2皮肤刺激强度评价
[0084][0085]
具体皮肤刺激反应评分结果见表3。
[0086]
表3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汇总表
[0087][0088]
表3结果表示,完整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去除受试物后1h、24h、48h和72h均无动物出现红斑和水肿,破损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去除受试物后1h均未见皮肤刺激反应,受试物皮肤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去除受试物后24h、48h有一只动物出现轻微红斑,皮肤刺激反应评分为1,组内皮肤刺激平均分值为0.25,刺激反应于去除受试物后的72小时恢复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完整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完整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组、破损皮肤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组最高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均为0,破损皮肤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组最高皮肤刺激反应平均分值为0.25,按照“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湿疹喷雾剂在120μg/ml(以盐酸小檗碱(c
20h17
no4·
hc1)浓度计)浓度条件下,对兔完整皮肤与破损皮肤无刺激性。
[0089]
(2)皮肤过敏试验
[0090]
实验分组及给药:选用50只hartley豚鼠,spf级hartley豚鼠,300
±
50g,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11。设5个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给药组、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给药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给药组、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给药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给药前约24小时剔除豚鼠左侧背部毛发,去毛范围约3cm
×
3cm。检查去毛区域皮肤是否完整,如存在损伤或异常情况应避开此区域
重新选取剃毛区域。于第0、7、14天左侧皮肤给予0.5ml受试物6h以诱导。实施例1湿疹喷雾剂给药组、实施例2湿疹喷雾剂给药组、对比例1湿疹喷雾剂给药组受试物为分别浓度为120μg/ml(以盐酸小檗碱(c
20h17
no4·
hc1)浓度计)的所得湿疹喷雾剂,阴性对照组给予0.5ml的纯水,阳性对照给药组给予0.5ml10 mg/ml的1-氯-2,4-二硝基苯。第28天在左侧原给药区域给予0.5ml受试物6h以局部激发。阴性对照组给予0.5ml的纯水,阳性对照给药组给予0.5ml 4mg/ml的1-氯-2,4-二硝基苯。
[0091]
评价指标:于去受试物后的约1、24、48及72小时观察皮肤反应,按照“皮肤过敏反应程度评分标准”(表4)进行评分,计算各组致敏发生率,按照“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表5)对受试物的致敏强度进行分类。按照公式计算豚鼠致敏反应平均值、致敏发生率。
[0092]
致敏反应平均值=(红斑形成总分+水肿形成总分)/动物例数
[0093]
致敏发生率=出现红斑或水肿的动物数/受试动物总数
×
100%。
[0094]
表4皮肤过敏反应程度评分标准
[0095][0096]
表5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
264.7)中no的产生,可作为优质抗炎成分被保留。
[0104]
苦参味苦,寒,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保留优质抗炎活性成分苦参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且苦参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显著抑制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水肿。
[0105]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用于风瘆,湿瘆,皮肤瘙痒等。其优质抗炎成分为地肤子皂苷ic及其苷元齐墩果酸,可降低小鼠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可抑制炎症和ⅰ、ⅲ、ⅳ型变态反应,并对compound 48/80诱导的小鼠搔抓反应有显的抑制作用。
[0106]
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解热镇痛、止咳平喘、驱虫等功效。对产酸克雷伯菌、肠炎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0107]
本技术中选用如上五味中药剂组成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其包含了优质抗炎成分和抗菌成分,在五味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絮凝,得到抗菌和抗炎比例适宜的湿疹喷雾剂,达到治疗湿疹,降低湿疹复发率的效果。综上所述,湿疹喷雾剂治疗湿疹效果显著,无皮肤刺激性、无皮肤致敏性,使用安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为湿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制剂。
[0108]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109]
其一、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方采用极简的组方,在治疗湿疹方面就具有显著疗效,达到标本兼顾,降低湿疹复发率的效果;
[0110]
其二、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简单,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0111]
其三、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的喷雾剂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佳,极大地降低湿疹的复发率;
[0112]
其四、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采用针对中药剂的特殊絮凝方法,使得所述喷雾剂几乎无杂质,最大程度地保存了药效;
[0113]
其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中首次在絮凝过程中添加挥发油,使得活性组方更有效地达到病灶,在病灶处创造出暂时的无菌环境,增强活性组方的药效;
[0114]
其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湿疹喷雾剂的制备方法中首次将物理絮凝(磁粉旋转过程中形成微磁场,对杂质具有吸附作用)与化学絮凝结合,从而应用到医药纯化领域,达到纯化药剂的目的。
[011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