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09352发布日期:2022-12-20 19: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导致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且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尽管asfv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双链结构的dna病毒,但是也能够通过突变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围剿。由于病毒本身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抵抗力,且传播途径复杂多样,因此很难彻底清除传染源和污染源。截至目前尚无抗生素和化药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尽管我国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疫苗本身的毒性问题使其目前很难应用于养殖中。在此背景下,开发中草药防治非洲猪瘟成为可尝试的手段之一。
3.据中国药典记载,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化痰、补气养血、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等功效,对症用药可产生显著临床治疗效果。非洲猪瘟临床表现属于高热、皮肤发绀和各脏器出血等,属中医温病范畴,温病常以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传统中兽药组方清瘟败毒散较早地用于非洲猪瘟防控,该组方包括石膏120g、地黄30g、水牛角60g、黄连60g、栀子30g、牡丹皮20g、黄芩25g、赤芍25g、玄参25g、知母30g、连翘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叶25g,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润肺燥湿等功效,能够一定程度减少病猪的死亡率,稳定生产状态;近期研究显示黄连解毒散(黄连30g、黄芩60g、黄柏60g以及栀子45g)与清瘟败毒散联用对非洲猪瘟症状的缓解效果更加显著,说明传统组方的增减优化可能更大程度实现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出自【中兽药防控非洲猪瘟临床案例分析】和【四川省2020-2021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技术规范中兽药助力构建生物安全体系防控非洲猪瘟技术、非洲猪瘟背景下猪群夏季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4.中药主要功能表现在对机体免疫力的调控,如黄芪、人参、枸杞等都有免疫增强作用,机体在对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免疫系统的迅速反应以及防御行为的迅速启动都直接影响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以及动物的存活几率。asfv感染会损伤机体免疫器官,因此需要提前将机体免疫系统调整至最佳状态。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表现在促进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进而产生大量溶菌酶、防御素、免疫球蛋白,共同实现对病毒的毒力弱化、吞噬、灭活。中药也能够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干扰素、转移因子等,阻碍病毒对机体的定植,实现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控。除此之外,中药复方在防控病毒病过程中协同益气生血、散瘀、扶正祛邪等多重功效,能够确保毒株受到弱化后,淋巴细胞发挥更好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进而恢复健康。
5.目前,我国并没有公开针对治疗非洲猪瘟的有效中药组方,但是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少数发明专利公开了对非洲猪瘟具有潜在治疗作用或症状缓解作用的中药组方。例如,专利文献cn111481618a公开了一种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非洲猪瘟中药组合物,包括:(炒)白术16~18份、党参8~10份、茯苓15~18份、厚朴16~20份、白芍12~15份、木香6~10份、
槟榔3~6份、(炙)甘草10~13份、熟地6~8份、天冬8~16份、薄荷3~5份,所述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益气、祛湿解毒的功效,能修复病猪脾脏、肝肾,增加生猪免疫力以对抗asfv感染;专利文献cn110624094a公开了一种治疗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连翘10~30份、桔梗10~30份、甘草1~20份、淡竹叶10~30份、羌活10~30份、白芍10~30份、白芷10~30份、柴胡30~50份、红枣10~30份、干姜10~30份、代赭石20~40份、水牛角30~50份、黄连8~28份、栀子18~38份、牡丹皮10~30份、黄芩20~40份、葛根30~60份、玄参10~30份、知母10~30份,本药物组合物相配,达到祛邪为主、邪正兼顾的配伍功效,实现清热解毒、健脾燥湿、活血养营、扶正固本的目的,临床试验中能够显著恢复asfv感染导致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下降;再如专利文献cn114209748a公开了一种预防非洲猪瘟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剂,包括:黄芪26~35份,人参5~12份,土炒白术5~15份,苍术4~12份,陈皮5~10份,贯众5~14.5份,板蓝根8~18份,防风4~12份,甘草5~10份,所述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补血、扶正固本之功效,该药物协同综合防控措施(隔离、消毒、拔牙、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
6.申请人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后发现,已公开的专利没有兼顾asfv感染导致免疫力降低进而引起的继发感染(如细菌感染)的治疗。此外,已公开的中药制剂中种类繁多,很难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科学辨证,只是围绕治疗目的一味的进行药物组合,而且在中药制备工艺创新追求度不够,导致中药预防非洲猪瘟成本过高,很难实现在养殖端的应用和匹配养殖端的巨大需求。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中药制剂产品并优化其制备方法,不仅实现对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预防,同时缓解asfv感染引起的细菌性感染,还能更大限度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降低药物成本,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全方位防控,满足实际养殖生产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药物预防效果明显,治疗起效快、治愈率高,且对生产无明显副作用,还能同时治疗asfv感染引起的继发细菌感染。
8.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20~30份、金银花10~20份、黄芩10~30份、黄芪10~30份、三七6~10份、地黄10~20份、茯苓10~20份、大青叶30~60份、泽泻20~30份、五倍子6~20份、厚朴10~20份、甘草6~20份。
1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11.本组方精选连翘,性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等症状;再选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温病发热、风热咳嗽、肺热咳嗽等症状;再选黄芩,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之功效,主治胃肠湿热、肺热咳嗽、高热贪饮等症状;再选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善治脾肺气虚、中气下陷等正气虚弱之症,为补气扶正诸药之首;另加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状,辅以治疗机体淤血;再选地黄,
性甘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血热出血等症状;再选茯苓,性甘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治水肿尿少、脾虚食少等症状;再选大青叶,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主治热病发斑、咽喉肿痛、热痢等症状;再选泽泻,性甘寒,具有通小便、清湿热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湿热泄泻等症状;再选五倍子,性酸寒,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之功效,主治体虚、久咳等症状;再选厚朴,性辛温,具有下气消涨、燥湿清痰之功效,主治食积气滞、痰饮咳喘等症状;再选甘草,性甘平,具有补脾益气、和中缓急、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中毒等症状。
12.本组方中,连翘、金银花共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黄芩、黄芪、三七、地黄皆为臣药,发挥清热燥湿、补气升阳、凉血生津之功效,助君清三焦之热。茯苓、大青叶、泽泻、五倍子、厚朴为佐药,有健脾利湿、凉血消斑、宣肺平喘之功效。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使各味药材合力祛邪,共同作用以对抗asfv对机体的感染,减少机体损伤并加快机体恢复。
1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a)~(e)至少一种中的应用;
14.(a)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洲猪瘟的产品;
15.(b)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感染的产品;
16.(c)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洲猪瘟病毒所引发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的产品;
17.(d)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腹泻的产品;
18.(e)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炎症的产品。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药物。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的至少一种。
21.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获得更高含量的中药活性成分,大幅提高中草药中有效要用成分的提取率,本发明中对所述药物采用通过固态发酵联合酶解技术制备得到;
22.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23.s1:将连翘、金银花、黄芪、三七、地黄、茯苓、大青叶、泽泻、五倍子、厚朴、甘草混合均匀后得混合物a加入菌剂进行固态发酵,得发酵产物b;
24.s2:将黄芩加入水进行提取,固液分离得提取液c和药渣d;
25.s3:将发酵产物b中加入复合酶进行酶解,固液分离得提取液e和药渣f;
26.s4:将药渣f、药渣d加入水进行提取,固液分离得提取液g;
27.s5:混合提取液c、提取液e和提取液g后浓缩即可。
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混合前先将各原料粉碎,所述粉碎具体为粉碎后细度达到10~30目。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剂包含: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中的至少一种。
30.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剂包含: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
31.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菌剂包含以下质量比的成分:植物乳杆菌3
~5%、地衣芽孢杆菌2~4%、丁酸梭菌2~4%。所述质量比为相对于混合物a的质量比。
3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的浓度为2
×
109~9
×
109cfu/g。
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衣芽孢杆菌的浓度为2
×
109~1
×
10
10
cfu/g。
3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丁酸梭菌的浓度为3
×
109~6
×
109cfu/g。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条件为:34~40℃,10~14h,含水量30~40%,湿度40~45%。
3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酶包含: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
3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的质量比为(1~5):(1~5):(1~3)。
38.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的质量比为(1~2):(1~2):1。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的酶复合剂酶活力为8万~12万u/g。
4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酶解的条件为:ph值为4.5~5.0,温度为45~55℃,时间为2~4h。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酶的质量为发酵产物b的1~3%。
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浓缩为浓缩体积与组方药材质量比为(1~2):1。
4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浓缩后可进一步干燥,所述干燥优选为喷雾干燥。
4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药物,其活性成分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得更高含量的中药活性成分,大幅提高中草药中有效要用成分的提取率,本发明中对所述药物采用通过固态发酵联合酶解技术制备得到。
4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中还可以包含药学上可用的辅料。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散剂、胶囊剂、片剂、膏剂、栓剂、气雾剂、口服剂、丸剂、滴剂、缓释片、混悬剂、颗粒剂、口含剂、冲剂、滴剂、丹剂、粉剂、溶液剂、霜剂、贴剂、锭剂或它们的任意形式组合。
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9.本发明中的药物组合物不仅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还能强肝健脾,抵抗温病,防治非洲猪瘟病毒;而且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协同复合酶解液态提取不仅能够更大限度促进中药活性成分的释放,还强化了中药制剂的抗菌活性,能够更加有效抑制和缓解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带来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如腹泻病和炎症等),发挥更加显著的临床防治效果。
附图说明
50.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结果。
51.图2为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
52.图3为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对沙门氏菌的抑菌结果。
53.图4为黄芩苷色谱图。
54.图5为没食子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中药组份: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58.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59.为获得更高含量的中药活性成分,大幅提高中草药中有效要用成分的提取率,对该中药制剂采用菌酶协同固态发酵与复合酶解联合提取生产工艺:
60.药材粉碎:按照中草药传统炮制工艺对连翘、黄芩、金银花、黄芪、地黄、三七、五倍子、茯苓、大青叶、泽泻、厚朴、甘草进行洗、切、烘干等前处理,再对各个药材分别进行粉碎,过20目筛。
61.微生物固态发酵:根据组方(黄芩除外,需单独提取)配比对药材依次称取,进行搅拌混合均匀,按其质量的4%加入植物乳杆菌(2
×
109cfu/ml)、3%加入地衣芽孢杆菌(2
×
109cfu/ml)、3%加入丁酸梭菌(1
×
109cfu/ml),混合均匀后,控制含水量30~40%,装入发酵专用袋,温度保持37℃,湿度40~45%,发酵持续12h。
62.复合酶解液态提取:
63.(1)黄芩单独提取:先加入组方中黄芩质量10倍体积的蒸馏水,加热至微沸后,放入黄芩,微沸提取1h,收集提取液1,黄芩药渣另存;
64.(2)复合酶解:取上述固态发酵产物,加入10倍体积的蒸馏水,调节ph至4.5~5.0,再加入总量为2%药物质量的复合酶(纤维素酶(10万u/g):果胶酶(9万u/g):淀粉酶(10万u/g)质量比=1:1:1),启动酶解程序后,在酶解罐中边搅拌边酶解3h,酶解温度控制在50
±
3℃,完成酶解后,收集提取液2,向剩余药渣中加入10倍体积蒸馏水,加热至微沸后加入步骤(1)中黄芩药渣,再提取1h,完成第二次提取,收集提取液3。
65.合并提取液1、2和3,按照组方药材质量与浓缩体积质量比为1:2比例常温浓缩至指定体积后,转移至低温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流量为1l/h,喷孔大小设置为(1mm),得到指定大小的粉剂,灭菌包装即得成品。
66.实施例2
67.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中药组份:连翘20份、金银花20份、黄芩30份、黄芪25份、三七10份、地黄10份、茯苓20份、大青叶35份、泽泻20份、五倍子15份、厚朴10份、甘草20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68.实施例3
69.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中药组份:连翘20份、金银花20份、黄芩30份、黄芪2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0份、大青叶30份、泽泻30份、五倍子15份、厚朴20
份、甘草15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70.对比例1
7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中药重量份数: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3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25份、甘草15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72.对比例2
73.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中药重量份数: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0份、黄芪35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0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74.对比例3
75.本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中药重量份数:连翘10份、金银花2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20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0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76.对比例4
77.本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中药重量份数: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35份、泽泻3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78.对比例5
79.本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等重量份数且同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黄连替代金银花:连翘30份、黄连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80.对比例6
81.本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加入三七: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82.对比例7
83.本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入15份的栀子和45份的赤芍替代其中的茯苓和大青叶: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栀子15份、赤芍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84.对比例8
85.本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没有加入泽泻: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86.对比例9
87.本对比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入15份板蓝根替代金银花,并将大青叶重量份数减少至30份:连翘30份、板蓝根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其他同实施例1。
88.试验例1
89.本发明中药制剂中诸药配伍合理,协同作用达到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本发明由
于实验数据较多,对方剂中药材用量进行多次调整并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列出对比例1~4与实施例1~3的临床预防效果对比结果。
90.1、临床应用实验结果
91.对比例1: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3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25份、甘草15份。
92.对比例2: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0份、黄芪35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0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93.对比例3:连翘10份、金银花2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20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0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94.对比例4: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35份、泽泻3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95.实施例1: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96.实施例2:连翘20份、金银花20份、黄芩30份、黄芪25份、三七10份、地黄10份、茯苓20份、大青叶35份、泽泻20份、五倍子15份、厚朴10份、甘草20份。
97.实施例3:连翘20份、金银花20份、黄芩30份、黄芪2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0份、大青叶30份、泽泻30份、五倍子15份、厚朴20份、甘草15份。
98.按照上述配方,分别根据前述制备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99.试验动物与分组:广东省茂名市某猪场,生猪存栏量957头,近日有15头猪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困难、咳嗽并带有皮肤出血等症状,经实验室pcr鉴定,被确诊为非洲猪瘟。采取“拔牙”、消毒以及饲喂上述中药制剂产品。
100.试验分组:1)对照组50头(不使用任何药物);2)试验1~3组50头(使用实施例1~3中药制剂);3)试验4~7组各50头(分别使用对比例1~4制备的中药制剂)。
101.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每天饲喂2次。
102.结果判定:不发病(咳嗽、高热等症状)不死亡视为有效预防。
103.结果:本试验在非瘟阳性场发病初期,对阳性场进行有效“拔牙措施”和合理的消毒后使用实施例1~3中中药制剂以及其他相似组方(药材种类相同,但物配比不同)连续饲喂15天,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1~7组相比于对照组的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证明本组方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在试验1~3组与试验4~7组之间的比较中,发现试验1~3组在预防非洲猪瘟发生和减少病猪死亡具有显著的优势,综上,确定实施例1~3中配方中药制剂为最优配比,能够最大限度防控非洲猪瘟的发生和减少发病死亡率,其中实施例1在预防发病和死亡方面更具有优势。
104.表1不同配比中药制剂对非洲猪瘟的预防效果监测
[0105][0106]
注:a代表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试验组相比于试验1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07]
2、筛选中药组合应用效果
[0108]
本实施例1中药制剂中诸药配伍科学,用量合理,协同作用达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在本实施例1的中药配比的基础上,结合经典组方清瘟解毒口服液、清热散及清瘟败毒散等,对方剂中药材组分进行进一步调整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比较对比例5~9与实施例1配方进行对比,检验本实施例1配方临床预防非洲猪瘟效果优势。
[0109]
对比例5:连翘30份、黄连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0]
对比例6: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1]
对比例7: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栀子15份、赤芍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2]
对比例8: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3]
对比例9:连翘30份、板蓝根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4]
实施例1:连翘30份、金银花15份、黄芩25份、黄芪30份、三七8份、地黄20份、茯苓15份、大青叶45份、泽泻25份、五倍子15份、厚朴15份、甘草15份。
[0115]
按照上述配方,分别根据前述制备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0116]
试验动物与分组:广东省茂名市某猪场,生猪存栏量394头,近日有27头猪出现发烧、呼吸急促困难、咳嗽并带有皮肤血斑等症状,经实验室pcr鉴定,被确诊为非洲猪瘟,证明该厂为非瘟病毒阳性场,继续感染非洲猪瘟几率很高。
[0117]
采取“拔牙”、消毒以及饲喂实施例1中中药制剂产品。试验分组:1)空白组30头(不使用任何药物);2)试验1组30头(使用实施例1配方中药制剂);3)试验2~6组各30头(分别使用对比例5至对比例9制备的中药制剂);其中所使用的生猪均为未确诊,下文同理。
[0118]
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每天饲喂2次。
[0119]
结果判定:不发病(咳嗽、高热等症状)不死亡视为有效预防。
[0120]
结果:本试验在非瘟阳性场发病初期,对阳性场进行有效“拔牙措施”和合理的消毒后使用本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以及其他相似组方(组方建立依据是结合经典抗病毒组方对实施例1配方中药物进行增减和等效药物替换),连续饲喂15天,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试验1~6组相比于对照组的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证明本组方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在试验1组与试验2~6组之间的比较中,结果如下:
[0121]
(1)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表现出更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说明金银花在协同连翘在预防非洲猪瘟方面比黄连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0122]
(2)试验1组与试验3组在预防非洲猪瘟发病和死亡方面皆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且差异不大,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试验1组病猪腹部的血斑变淡速度更快,说明三七的少量加入可以加速淤血消散,这有利于减轻猪群病情。
[0123]
(3)试验1组与试验4组在预防非洲猪瘟发病和死亡方面皆表现出显著的效果。本发明配方中使用了成本更加低廉的茯苓和大青叶能够达到栀子和赤芍的临床功效,有利于实施例1配方的进一步转化。
[0124]
(4)试验1组与试验5组在预防非洲猪瘟发病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但是不加入泽泻的试验5组猪群呈现了更高的死亡率,说明泽泻利便清热的功效也有助于缓解病情。
[0125]
(5)试验1组相比试验6组在预防非洲猪瘟发病表现出更显著的效果,说明选择参考经典方剂使用板蓝根在预防非洲猪瘟方面不能够替代金银花在实施例1配方中的作用。综上所述,试验1组相比于试验2~6组在预防非洲猪瘟上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故认定实施例1中的中药配方为所筛配方中的最优配方,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
[0126]
表2不同配比中药制剂对非洲猪瘟的预防结果
[0127][0128]
注:a代表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试验组相比于试验1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29]
试验例2与其他专利文献中的中药制剂进行临床效果对比
[0130]
1)
[0131]
广东省阳江市某猪场,生猪存栏量1326头,有9头猪出现高热症状、皮肤出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经实验室pcr鉴定,确诊为非洲猪瘟。采取“拔牙”、消毒以及饲喂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产品。
[0132]
试验分组:1)对照组200头(不使用任何药物);2)试验1组200头(使用实施例1中药制剂);3)试验2组200头(使用专利文献cn114209748a中的中药制剂:黄芪30份,人参8.5份,
土炒白术10份,苍术7.5份,陈皮8份,贯众9.5份,板蓝根13份,防风6份,甘草7.5份)。
[0133]
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每天饲喂2次。
[0134]
结果判定:不发病不死亡视为有效预防。
[0135]
结果:对照组死亡30头,死亡率达15%,试验1组无死亡,试验2组死亡15头,死亡率达到7.5%。综上证明在非洲猪瘟发病初期,对猪场经过有效的“拔牙”和消毒处理后,本产品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
[0136]
2)
[0137]
广东省化州市某猪场,生猪存栏量486头,有5头猪出现高热症状、皮肤出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经实验室pcr鉴定,确诊为非洲猪瘟。采取“拔牙”、消毒以及饲喂本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产品。
[0138]
试验分组:1)对照组100头(不适用任何药物);2)试验1组100头(使用实施例1中药制剂);3)试验2组100头(使用专利文献cn114209748a中的中药制剂:黄芪30份,人参8.5份,土炒白术10份,苍术7.5份,陈皮8份,贯众9.5份,板蓝根13份,防风6份,甘草7.5份)。
[0139]
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每天饲喂2次。
[0140]
结果判定:不发病不死亡视为有效预防。
[0141]
结果:对照组死亡16头,死亡率达16%,发生腹泻猪只14头,腹泻率14%;试验1组死亡2头,死亡率达到2%,发生腹泻猪只5头,腹泻率5%;试验2组死亡7头,死亡率达到7%,发生腹泻猪只10头,腹泻率10%。综上证明在非洲猪瘟发病初期,对猪场经过有效的“拔牙”和消毒处理后,本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及腹泻的发生。
[0142]
3)
[0143]
广西省靖西市某猪场,生猪存栏量117头,有6头猪出现高热症状、皮肤出血、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疑似非洲猪瘟症状,经实验室pcr鉴定,确诊为非洲猪瘟。采取“拔牙”、消毒以及饲喂实施例1中药制剂产品。
[0144]
试验分组:1)对照组30头(不适用任何药物);2)试验1组30头(使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3)试验2组30头(使用专利文献cn114209748a中的中药制剂:黄芪30份,人参8.5份,土炒白术10份,苍术7.5份,陈皮8份,贯众9.5份,板蓝根13份,防风6份,甘草7.5份)。
[0145]
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每天饲喂2次。
[0146]
结果判定:不发病不死亡视为有效预防,随机从各组选择10头试验猪只进行采血,通过elisa法检测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干扰素α(ifn-α)的浓度,评估免疫机能的变化。
[0147]
结果:
[0148]
(a)对照组死亡20头,死亡率达66.7%,试验1组死亡4头,死亡率13.3%,试验2组死亡9头,死亡率达到30%。
[0149]
(b)如表3所示,使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饲养后的猪只(试验1组)血液iga、igg和ifn-ɑ
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和试验二组的均有显著上升趋势,该结果说明本中药制剂能够有效调整猪只免疫状态,保障机体内高水平的免疫因子,这对于机体抵抗病毒/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0150]
表3血液免疫因子elisa检测结果
[0151][0152]
注:a代表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试验1组相比于试验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53]
综上证明,在非洲猪瘟发病初期,使用本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相比于对照组和使用其他发明产品,能够更好地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
[0154]
试验例3体外抑菌试验
[0155]
体外实验(牛津杯法)评估实施例1中的中药制剂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如表4所示,通过牛津杯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中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cicc 10384)、沙门氏菌(cicc 10437)的抑菌作用,水提物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前期制备过程一致,取喷雾干燥前的浓缩液作为中药水提物,结果见图1-图3;实验结果显示1mg/ml浓度的中药水提物对三种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mm,认定为高度敏感。
[0156]
表4中药制剂抑菌结果
[0157][0158]
试验例4临床效果的影响
[0159]
1)评估实施例1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的提升作用
[0160]
为验证实施例1中药制剂制备方法相比于常规制备方法的优势,故设计相应正交试验,进行综合评估。首先对连翘、金银花、黄芩等组方涉及药材进行粉碎,分别称取连翘30g、金银花15g、黄芩25g、黄芪30g、三七8g、地黄20g、茯苓15g、大青叶45g、泽泻25g、五倍子15g、厚朴15g、甘草15g,以此为1份,共称取8份,分别对应6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1~6,具体分组如表5所示。
[0161]
表5制备方法考察分组
[0162][0163]
收集中药提取液,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比对两种提取方法中黄芩苷、没食子酸的含量,含量计算公式如下(计算过程中,因对照品含量较高(接近100%),故将其认定为1):
[0164][0165]
样品1~6中黄芩苷和没食子酸含量检测结果如表6-表9、图4-图5所示。
[0166]
表6峰结果(黄芩苷)
[0167][0168]
表7峰结果(没食子酸)
[0169][0170]
表8黄芩苷含量测定(hplc法)结果
[0171][0172]
注:a代表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相比于样品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相比于样品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73]
表9没食子酸含量测定(hplc法)结果
[0174][0175]
注:a代表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相比于样品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相比于样品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76]
结果:在单独加入植物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进行微生物固态发酵后再进行水提相比于直接水提,能够显著提升样品中黄芩苷和没食子酸的含量(p《0.05);另外,通过酶解提取法代替常规水提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没食子酸和黄芩苷含量(p《0.05)。
[0177]
2)评估样品1~6体外抑菌效果
[0178]
采用牛津杯法进一步评估样品1~6的体外抑菌效果,实验结果如表10所示,样品2~5相比于样品1抑菌能力活性更强(p《0.05),说明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促进中药抑菌成分的溶出,另外,样品6相比于样品5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p《0.05),说明提取过程中加入复合酶进行酶解能够促进中药中抑菌物质更大限度溶出。
[0179]
表10中药制剂抑菌结果
[0180][0181]
注:a代表样品的抑菌圈直径相比于样品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样品抑菌圈直径相比于样品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82]
3)体内实验评估样品1~6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控效果
[0183]
广东省鹤山鸿发农牧有限公司,保育猪存栏量300头,无病史,选择180头用于评估样品1~6对猪只免疫机能的影响。
[0184]
试验分组:1)对照组20头(不适用任何药物);2)试验1~6组各20头(饲喂样品1~6)。
[0185]
药物用法用量:每吨饲料中加入4kg中药制剂,连续使用15天。
[0186]
随机从各组选择10头试验猪只进行采血,通过elisa法检测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干扰素α(ifn-α)的浓度,评估各样品对猪只免疫机能的影响。
[0187]
结果:如表11所示,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制备的样品2~5相比于样品1均具有更好的增强免疫效果(p《0.05)。采用酶解提取替代传统水提后能够显著增加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fn-ɑ
的含量(p《0.05)。
[0188]
表11样品1~6对猪只免疫机能的影响
[0189][0190]
注:a代表样品的抑菌圈直径相比于样品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代表样品抑菌圈直径相比于样品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0191]
综上所述:试验1~3结果显示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提升中药制剂的增免能力、有效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菌效果;另外固态发酵后采用的复合酶解提取能够增加中
药制剂的增免能力。因此本中药制剂制备方法选择微生物固态发酵与复合酶解协同提取能够显著提升中药提取效率和临床使用效果。
[0192]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