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1778发布日期:2024-04-01 13:50阅读:5来源:国知局
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


背景技术:

1、随着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心脏瓣膜病、肿瘤等疾病的几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直接影响到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身体恢复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大、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手术的机会。近十年来,国际上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术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成为介入治疗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分支。

2、介入治疗术是国际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小创伤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这项技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危害。

3、手柄作为整个介入治疗的操控结构,通常有纯手动手柄、纯电动手柄或者手动电动混合手柄,均需保证足够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然而,相关技术的手柄,在利用拉线对植入物进行束缚时,存在拉线不易回收而引发手术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以解决利用拉线对植入物进行束缚时,存在拉线不易回收而引发手术风险的问题。

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手柄,包括:

3、手柄壳体,形成有主腔以及与所述主腔相连通的侧腔,所述侧腔朝近端延伸的方向与所述主腔朝近端延伸的方向呈锐角;

4、撤线机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侧腔内,所述撤线机构被配置为能够收卷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其中,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撤线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植入物相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撤线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限位销相连接,所述第一拉线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限位销的约束下沿植入物的径向对植入物产生束缚力,且当所述限位销移除时,所述第一拉线解除对所述植入物的径向束缚,所述第二拉线被配置为能够牵引所述限位销相对所述植入物朝近端移动以移除所述限位销。

5、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手柄。

6、上述的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撤线机构设置在与手柄壳体的主腔连通的侧腔内,使得撤线操作简便,不易误操作且不会增加控制手柄的整体长度,且撤线机构能够收卷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避免拉线残留在体内而增大手术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撤线机构包括第一绕线盘、第二绕线盘、第一撤线旋钮和第二撤线旋钮,所述第一绕线盘和所述第二绕线盘均与所述手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撤线旋钮与所述第一绕线盘相连接,所述第二撤线旋钮与所述第二绕线盘相连接,所述第一撤线旋钮和所述第二撤线旋钮被配置为能够分别操作所述第一绕线盘和所述第二绕线盘相对所述手柄壳体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绕线盘和所述第二绕线盘分别收卷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撤线旋钮连接有第一棘轮,所述手柄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棘轮相配合的第一棘爪,通过所述第一棘爪与所述第一棘轮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撤线旋钮仅能够操作所述第一绕线盘朝收卷所述第一拉线的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盘和所述第二绕线盘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连接有引导组件,所述引导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绕线盘和所述第二绕线盘分别收卷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时,所述引导组件张紧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并引导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沿张紧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和第三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轮、所述第二导线轮和第三导线轮均与所述手柄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线轮和所述第二导线轮之间形成第一过线间隙,所述第一过线间隙用于供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二导线轮和所述第三导线轮之间形成第二过线间隙,所述第二过线间隙用于供所述第一拉线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包括与所述手柄壳体相连接的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被配置为能够操作套设于内管外的中管相对所述内管沿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操作部被配置为能够操作套设于所述中管外的外管相对所述中管轴向移动,所述中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被配置为能够收容植入物,所述中管的远端通过所述第一拉线与所述植入物可分离连接,且当所述外管相对所述中管朝近端移动时,所述植入物从所述外管的远端移出所述收容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包括导向管、传动件和第一旋钮,所述导向管与所述手柄壳体相连接,所述传动件可于所述导向管内沿轴向移动,且周向限位于所述导向管,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外周,且轴向限位于所述导向管,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传动件螺纹配合,当所述第一旋钮绕所述导向管转动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第一旋钮的螺纹传动下相对所述导向管沿轴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部包括连接管、联动件和第一旋钮,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手柄壳体相对固定,所述连接管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联动件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旋钮轴向限位于所述联动件,所述第一旋钮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外,且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管沿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联动件沿所述限位槽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钮能够相对所述联动件周向转动,所述第一旋钮能够相对所述连接管转动,所述第一旋钮可活动地连接有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具有螺纹配合部,所述连接管具有外螺纹,所述传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旋钮活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所述螺纹配合部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旋钮相对所述连接管转动时,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第一旋钮相对所述连接管沿轴向移动,在第二状态,所述螺纹配合部解除与所述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驱使所述传动件由第一状态朝第二状态复位运动,所述传动件沿垂直于所述连接管的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旋钮,所述传动件具有限位部,所述第一旋钮设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将所述传动件限位于第一状态,所述锁止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旋钮于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当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锁止件抵持于限位部并使得所述螺纹配合部与所述外螺纹保持螺纹配合,当所述锁止件位于解锁位置时,所述锁止件解除对所述限位部的限位,使得所述传动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驱使下复位运动至第二状态,所述锁止件与所述第一旋钮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用于驱使所述锁止件朝锁止位置复位运动。

13.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手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控制手柄包括手柄壳体和撤线机构,手柄壳体形成有主腔以及与主腔相连通的侧腔,侧腔朝近端延伸的方向与主腔朝近端延伸的方向呈锐角,撤线机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侧腔内,撤线机构被配置为能够收卷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第一拉线被配置为能够在限位销的约束下对植入物产生径向束缚力,并当限位销移除时第一拉线解除对植入物的径向束缚,第二拉线与限位销相连接,第二拉线被配置为能够牵引限位销相对植入物朝近端移动以移除限位销。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手柄,撤线操作简便且不会增加控制手柄的整体长度,撤线机构能够收卷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避免拉线残留在体内而增大手术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青,陈国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