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

文档序号:33036387发布日期:2023-01-24 20: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

1.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


背景技术:

2.疾病和伤痛一直是困扰着社会的顽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家和医学家们研究了无数种与之对抗的方法,但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将受伤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最合适的医疗条件场所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医用担架推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医用担架推车是一种特殊的车辆,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来运送受伤或患病的人群去往医院,传统的医用担架推车主要由车床以及车架这两部分组成,在运送过程中,病人躺在车床上并通过柔性安全带固定。
4.医用担架推车通常状况下应用于两个场景,一是放置在救护车内,二是在路面上运动护送病人。当医用担架推车在救护车内时,救护车行进过程中的加速或减速会让担架推车产生机械振动,但由于救护车本身具有隔振系统隔振,在正常情况下医用担架推车放置在救护车内时产生的振动没有在路面上运动时产生的振动明显。医用担架推车在路面上运动护送病人时,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的变化会使推车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导致病人产生不适感。依据iso2631-1:1997e国际评价标准:卧姿伤员的敏感振动频率区间为4-12.5hz,则医用担架推车在路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频率在这个范围内会让病人感到不适;且依据iso2631-1:1997e国际评价标准,当卧姿伤员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低于0.315m/s^2人体没有不舒适感觉,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高于0.63m/s^2人体有些不舒服感觉。因此,为削弱低频振动对医用担架推车上病人的影响,提高病人在医用担架推车护送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病人受到二次伤害,设计具有超低频隔振功能的医用担架推车是十分有必要的。
5.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布号cn114631942a“急诊护理减震担架车”通过橡胶垫和线性弹簧的组合达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专利公布号cn108771585a“一种多自由度减震担架车”通过线性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增加了减震效果。专利公布号cn110960360a“一种快速上下救护车的减震担架”其减震机构通过一定角度的线性弹簧并联取得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专利公布号cn110353896a“一种准零刚度减振的医疗急救担架床”以螺旋弹簧作为负刚度机构和螺旋弹簧作为负刚度机构并联组合发明了一种准零刚度隔振机构的医用担架床。
6.综上,现有技术的担架推车设备,一般是采用其车床里面的海绵或在车床于车架间加入线性弹簧系统来进行隔振,但是,要想让线性隔振系统在低频或超低频段发挥效果,则需要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要降低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只有增加系统质量或降低系统刚度两种方法,由于医用担架推车在各方面考虑情况下很难大幅度增加质量,降低线性弹簧刚度会导致医用推车承载能力变差、容易变形,破坏整体的稳定性,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一种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连接件,车体上设置有两个平行凹槽,每个平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准零隔振系统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车床,连接件与车床之间通过柔性安全带捆绑固定,连接件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位置与准零隔振系统对应,连接板与准零隔振系统连接。
12.优选的,车体包括两个车架、四个支撑腿以及万向轮,两个所述车架相互背离一端分别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两个车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组件插接在两个车架靠近的一端,车架的侧边设置有螺栓与连接组件螺纹连接在一起。
13.优选的,准零隔振系统包括导向装置、倾斜弹簧、正刚度弹簧、基座、竖直导杆、支承柱以及支承平板,基座与平行凹槽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竖直导杆与基座的底部内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竖直导杆上套接有正刚度弹簧,所述竖直导杆对应正刚度弹簧的上端套接有支承柱,支承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承平板,所述导向装置外侧套接有倾斜弹簧,竖直导杆与基座的侧壁通过导向装置连接。
14.优选的,基座由四个基座板以及一个基座底板组成。
15.优选的,导向装置包括铰接轴一、插接轴以及铰接轴二,所述铰接轴一与基座的内壁通过定位块铰接,铰接轴一对应铰接轴二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插接轴,所述插接轴与铰接轴二插接在一起,所述铰接轴二通过定位块与支承柱铰接在一起。
16.优选的,所述铰接轴一与铰接轴二相互背离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起,倾斜弹簧设置在铰接轴一与铰接轴二上的凸起之间。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相消的原理设计了五弹簧并联的准零隔振系统,该系统在静平衡位置下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的特性,有效拓宽医用担架推车的隔振频带,增强隔振特性,减少病人在担架推车的行进过程产生的不适以及二次伤害。
20.2、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在静平衡位置下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的特性,有效拓宽医用担架推车的隔振频带,增强隔振特性,
21.3、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带有导向机构的四倾斜弹簧作为负刚度机构和竖直正刚度弹簧作为正刚度机构并联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考虑了医用担架推车应用于路面上运动护送病人的场景,以国际评价标准考虑,采取了与碟形弹簧不同的导向机构和线性弹簧的组合装置,对于低频振动具有更强的削弱能力。
22.4、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以四个准零弹簧隔振装置的并联加强了不平路面上的快速推动担架床对病人的隔振保护能力,并且设计了牢固的支承装置保证了准零刚度
隔振系统的可靠性。
23.5、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在路面随机激励下所产生的加速度要远远小于传统医用担架推车,并明显小于线性隔振医用推车。
24.6、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隔振能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医用担架推车,并明显优于线性隔振医用担架推车。
25.7、该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在路面随机激励影响下很好地发挥了它的性能来保护病人。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担架推车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担架推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担架推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担架推车的车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担架推车的准零隔振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31.图中:1、车架;2、支撑腿;3、万向轮;4、连接件;5、车床;6、连接组件;7、连接板;8、平行凹槽;9、支承柱;10、倾斜弹簧;11、正刚度弹簧;12、竖直导杆;13、支承平板;14、基座;15、铰接轴一;16、插接轴;17、铰接轴二。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
34.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的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其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连接件4,车体上设置有两个平行凹槽8,每个平行凹槽8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准零隔振系统连接,连接件4上设置有车床5,连接件4与车床5之间通过柔性安全带捆绑固定,连接件4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位置与准零隔振系统对应,连接板7与准零隔振系统连接,在推动医用担架推车时,随着路面不平起伏,四个准零隔振系统将对路面传递的振动进行隔振,达到良好的隔振效果,减少因振动对伤员造成的二次伤害。
35.进一步的,车体包括两个车架1、四个支撑腿2以及万向轮3,两个车架1相互背离一端分别安装有支撑腿2,支撑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3,两个车架1通过连接组件6连接在一起,连接组件6插接在两个车架1靠近的一端,车架1的侧边设置有螺栓与连接组件6螺纹连接在一起。
36.进一步的,准零隔振系统包括导向装置、倾斜弹簧10、正刚度弹簧11、基座14、竖直导杆12、支承柱9以及支承平板13,基座14与平行凹槽8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竖直导杆12与基座14的底部内壁连接在一起,竖直导杆12上套接有正刚度弹簧11,竖直导杆12对应正刚度弹簧11的上端套接有支承柱9,支承柱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承平板13,导向装置外侧套接有倾斜弹簧10,竖直导杆12与基座14的侧壁通过导向装置连接。
37.进一步的,基座14由四个基座板以及一个基座底板组成。
38.进一步的,导向装置包括铰接轴一15、插接轴16以及铰接轴二17,铰接轴一15与基座14的内壁通过定位块铰接,铰接轴一15对应铰接轴二17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插接轴16,插接轴16与铰接轴二17插接在一起,铰接轴二17通过定位块与支承柱9铰接在一起。
39.进一步的,铰接轴一15与铰接轴二17相互背离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起,倾斜弹簧10设置在铰接轴一15与铰接轴二17上的凸起之间。
40.在使用时,当连接板7受力之后,支承柱9向下移动,使得正刚度弹簧11收缩,带动导向装置以及倾斜弹簧10进行收缩。
41.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准零隔振的医用担架推车,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相消的原理设计了五弹簧并联的准零隔振系统,该系统在静平衡位置下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的特性,有效拓宽医用担架推车的隔振频带,增强隔振特性,减少病人在担架推车的行进过程产生的不适以及二次伤害。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