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9888发布日期:2022-12-20 22: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伴有不协调的心房电活动,从而导致无效的心房收缩,临床上能引起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力衰竭、甚至致命性心脏栓塞等各种严重疾病。
3.肺静脉由于肺静脉肌袖的存在,而成为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肺静脉的内膜和外膜之间有心肌细胞集落,由于形成心肌袖的细胞与心房肌的起源不同,电生理特也不同,因此会形成异常激动的基质而导致房颤。
4.房颤的晚期会导致心衰,心衰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时刻威胁着患者生命。影响心衰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导管对内脏大神经进行单方面消融,从而使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进而内脏回归正常收缩,使人体内血液重新得到分配,心肺压力正常化,并最终减少心力衰竭症状开发出一种全新治疗心衰方法。在神经治疗的过程中保护内壁,并将更多有效内容传递到血管外壁神经上。
5.现有技术中,多数为射频消融,会有大量的热产生,对病变组织没有选择性,会造成周边组织损伤。而治疗过程中,由于肺静脉口在挤压状态下呈一定厚度,在进行治疗时不易把控力度,力度过大对组织有机械损伤,力度过小消融电极未能贴靠完全,从而导致消融治疗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采用将消融夹钳之间的间距设置成一定距离的方式,在消融时,消融夹钳之间的距离与肺静脉口在挤压状态下的厚度相接近,从而有效避免了消融夹钳之间的间距过小或过大造成对组织的机械损伤或消融夹钳上的消融电极未能贴靠完全,导致消融治疗不成功。
7.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8.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主要包括:
9.固定套管,其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固定套管的远端设有第一消融夹钳,所述第一消融夹钳上设有若干第一消融电极;
10.推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套管的所述第一通道内,可沿所述第一通道轴向移动,所述推杆的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消融夹钳相对应的第二消融夹钳,所述第二消融夹钳上设有与第一消融电极对应的若干第二消融电极;
11.手柄壳体,具有握持部,所述手柄壳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手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近端穿出所述固定套管的近端并置于所述手柄壳体的容纳腔内;
12.按压柱塞,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与所述推杆同轴设置,所述按压柱塞的自由端置于所述手柄壳体外侧,所述按压柱塞的固定端置于所述手柄壳体的容纳腔内,其中,所述按
压柱塞的固定端与所述推杆的近端进行弹性连接;
13.限位结构,对所述按压柱塞进行进行轴向限位,以使通过移动所述按压柱塞能够使所述第二消融夹钳到达预设位置。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手柄壳体活动连接的卡接凸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按压柱塞上的卡接凹槽,或位于所述手柄壳体上的卡接凹槽以及位于所述按压柱塞上的卡接凸台,当所述按压柱塞移动至预设位置,所述卡接凸台与所述卡接凹槽卡接配合,以对所述推杆位置进行固定。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包括复位按钮、复位连杆以及第一弹性元件,所述复位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凸台,另一端穿过所述手柄壳体至外侧连接于所述复位按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手柄壳体内壁,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按压柱塞侧壁,所述第二消融夹钳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消融夹钳处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将所述卡接凸台弹出并卡接至所述卡接凹槽。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柱塞上设置第二滑槽,所述复位连杆穿过所述第二滑槽连接于所述卡接凸台,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按压柱塞的移动距离。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柱塞的固定端与所述推杆的近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元件,通过所述按压柱塞挤压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以带动所述推杆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消融夹钳至预设位置。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柱塞的固定端与所述推杆的近端通过孔轴配合连接,所述按压柱塞与所述推杆近端能够发生相对移动,在所述孔轴配合的连接段设置对应的让位槽,在所述让位槽内设置固定销,以避免所述推杆近端与所述按压柱塞固定端脱离。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壳体的容纳腔内设有滑道,所述滑道靠近所述固定套管近端一侧设置支撑盘,所述支撑盘固定设置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支撑盘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固定套管的近端穿过所述滑道侧壁和所述第一穿孔进行卡接固定,所述推杆的近端穿出所述滑道与所述按压柱塞连接;
20.其中,在所述推杆的近端设有与所述滑道外形结构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卡接于所述滑道内,可沿所述滑道轴向移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按压柱塞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弹性元件。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内设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盘,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滑块,当所述第二消融夹钳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当所述第二消融夹钳处于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
22.其中,在单位长度内,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三弹性元的弹力。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靠近所述推杆近端一侧设有第一走线槽口,所述第一走线槽口连通所述滑道与所述手柄壳体的所述容纳腔。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内设有第一走线通道,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走线通道连通的第二走线槽口,且所述第二走线槽口与所述第一走线槽口位置对应。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壳体采用对开式结构设计,其包括镂空的第一壳体和镂空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一
滑槽,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共同构成所述滑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拆卸式连接。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壳体的所述容纳腔内靠近所述按压柱塞一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支撑架、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支撑架以及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构成支撑槽,所述支撑环卡接于所述支撑槽,所述按压柱塞的固定端穿过所述支撑环。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套管内部设有沿起其轴向分布的电极线导管槽,所述电极线导管槽内设有电极线导管,所述电极线导管延伸至手柄壳体容纳腔。
2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29.1.本技术中,通过在按压柱塞和推杆之间采用弹簧进行弹性连接,避免了外界推力直接作用于推杆上,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在按压柱塞将推杆远端的第二消融夹钳至预设位置时,对按压柱塞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按压柱塞带动推杆进一步移动,对肺静脉口过度挤压造成机械损伤。
30.2.通过对按压柱塞的固定端与推杆的近端采用孔轴配合,在孔轴配合段设置对应的让位槽,一方面保证了按压柱塞和推杆之间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让位槽内插接销轴,避免推杆转动的同时,还能保证推杆近端不会脱离按压柱塞的固定端。
31.3.在手柄壳体的容纳腔内设置滑道,在滑道内设置支撑盘以及滑块,其中,支撑盘对固定套管的近端进行支撑固定,避免套管进行轴向移动以及转动,滑块与推杆近端连接,给推杆近端进行支撑提供稳定结构同时,还使推杆在移动过程中不偏离预设位置,始终沿自身轴线移动。同时滑块还给第二弹性元件提供支撑位,使的整个结构在移动过程中较为稳固。
32.4.手柄壳体采用对开式结构设计,将其拆分为对称的壳体结构,使整个装置在进行装配时较为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33.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34.图1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去除一侧手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手柄壳体内装有按压柱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手柄壳体内除去按压柱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从复位按钮中心剖切的剖视图;
39.图6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按压柱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按压柱塞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41.图8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9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推杆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43.图10为本发明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的固定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号说明:手柄壳体100,容纳腔101,支撑结构102,第一支撑架1021,支撑环1022,走线孔103,握把104,支撑盘105,复位结构106,1061复位按钮,复位连杆1062,卡接凸台1063,第一弹性元件1064,滑道107,第一走线槽口1071,第三弹性元件108,第二弹性元件109,固定套管200,第一消融夹钳201,第一通道202,电极线导管203,电极线导管槽204,限位槽205,推杆300,第二消融夹钳301,滑块302,连接杆303,让位槽3031,第一走线通道304,第二走线槽口305,按压柱塞400,固定孔401,连接孔402,第二滑槽403,卡接凹槽404。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脉冲消融夹持装置,主要包括手柄壳体100、固定套管200、推杆300、按压柱塞400以及限位结构。所述手柄壳体100,其内部设有容纳腔101,用于安装固定套管200的近端、推杆300的近端、以及按压柱塞400的前端。所述固定套管200,在其内部设有第一通道202,沿固定套管200轴向贯穿,在固定套管200的远端设置有第一消融夹钳201,在第一消融夹钳201上设置若干第一消融电极。所述推杆300,设置于固定套管200的第一通道201内,可沿第一通道201相对于固定套管200进行轴向移动。在推杆300的远端设置了于第一消融夹钳201相对应的第二消融夹钳301,第二消融夹钳301上设有与第一消融电极对应的第二消融电极,组成消融电极组,从而完成消融手术。所述按压柱塞400,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与推杆300进行同轴设置。其中按压柱塞400的自由端设置于手柄壳体100的外侧,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设置于手柄壳体100的内侧,在手柄壳体100上设置有一穿孔,按压柱塞400卡接于穿孔,使按压柱塞400沿自身轴线运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与推杆300的近端进行弹性连接,以弹性驱动的方式带动推杆300进行轴向移动。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对按压柱塞400进行轴向限位,当第二消融夹钳301抵接至预设位置时,按压柱塞400在限位结构作用下,停止向推杆300一侧移动,此时,第二消融夹钳301和第一消融夹钳201之间的距离符合预设距离,即可进行消融手术。
47.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按压柱塞400,从而带动与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弹性连接的推杆300进行轴向移动,使推杆300远端的第二消融夹钳301缓慢移向至固定套管200远端的第一消融夹钳201,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限制按压柱塞400的轴向移动,使的第二消融夹钳400至预设位置。一方面,通过弹性连接,避免外界推压力直接作用于推杆300上,推杆300所受的力始终与弹簧的弹力相同,在推杆300轴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弹性连接有一个缓冲时间,避免推杆300远端的第二消融夹钳301因移动速度过快造成肺静脉口的挤压;另一方面,通过弹性连接,解决了不同肺静脉口之间存在的尺寸上的微小差异,第二消融夹钳301可进行一定复位,使第二消融夹钳301与第一消融夹钳201之间的间距满足肺静脉口被挤压后的厚度,避免因距离过小造成长时间挤压带来的机械损伤。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的方式采用弹簧,可选的,弹性连接的结构件也可以采用弹性橡胶或金属弹片等其他具备一定弹力且能恢复弹性形变的其它结构。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卡接凸台1063和卡接凹槽404,其中,当第二消融夹钳301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卡接凸台1063和卡接凹槽404进行卡接配合,对按压柱塞400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固定推杆300位置,使第二消融夹钳301与第一消融夹钳201之间的距离固定,以达到手术所需的消融距离,贴靠效果更好,从而达到更好的消融效果。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卡接凸台1063设置于手柄壳100体内壁,在手柄壳体100内部设有与卡接凸台4063外形相适配的卡槽,卡接凸台1063设置于卡槽内,并与按压柱塞400的一侧壁进行抵接。卡接凹槽404设置于按压柱塞400的杆体上,靠近其自由端一侧,卡接凹槽404的外形结构与卡接凸台1063相匹配。
49.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使第二消融夹钳301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卡接凸台1063能与卡接凹槽404及时卡接,对推杆300位置固定,在卡接凸台1063与手柄壳体100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1064。其中,第一弹性元件1064在初始位置至卡接凸台1063与卡接凹槽404进行卡接之前,第一弹性元件106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卡接凸台1063的侧壁抵接于按压柱塞400的侧壁。为保证卡接凸台1063在按压柱塞400移动时结构的稳定性,将卡接凸台1063与按压柱塞400的接触部分均设置为平面结构。优选的,第一弹性元件1064为弹簧,弹簧设置于卡槽内,一端连接其内壁,另一端连接至卡接凸台1063。可选的,第一弹性元件1064可为金属弹片或弹性橡胶或其它弹性结构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元件1064的结构类型以及材料均不受本发明的限制,仅需在第二消融夹钳301到达预设位置时,卡接凸台1063能够及时弹出卡槽与按压柱塞400上的卡接凹槽404卡接配合即可。
50.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变形方式,还可以将卡接凸台1063设置于按压柱塞400上,将卡接凹槽404设置于手柄壳体100内壁,其原理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相同,均可实现固定按压柱塞400位置的目的。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考图4,脉冲消融夹持装置还包括复位结构106,所述复位结构106包括复位按钮1061以及复位连杆1062,其中,复位按钮1061设置于靠近按压柱塞400一侧的手柄壳体100外侧,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壳体(图中未进行标注),复位连杆1062一端连接复位按钮1061,另一端穿过手柄壳体100连接卡接凸台1063。当第二消融夹钳301需进行复位回到初始位置时,按下复位按钮1061,在复位连杆1062作用下,带动卡接凸台1063退出卡接凹槽404,此时,按压柱塞400即可恢复轴向移动,即向远离推杆300的方向进行移动可进行复位。
52.由于复位结构106设置于卡接凸台1063的对立侧,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在按压柱塞400上设置第二滑槽403。其中,复位连杆1062穿过第二滑槽403与卡接凸台1063进行连接。且第二滑槽403的长度应大于或者等于按压柱塞400轴向移动的长度,避免按压柱塞400在移动过程中与复位连杆1062进行错位干涉,影响按压柱塞400的移动。具体的,复位连杆1062为一杆状结构,第二滑槽403为与之匹配的贯通的u型槽结构,且卡接凹槽404与第二滑槽403连通。当推杆300处于初始位置时,复位连杆1062靠近按压柱塞400的自由端的u型槽一侧或抵接于u型槽侧壁;当推杆300上第二消融夹钳301处于预设位置时,复位连杆1062靠近按压柱塞400固定端的u型槽一侧或抵接于u型槽侧壁。其中,为使按压柱塞400在仅沿轴向移动,将按压柱塞400侧壁设置成平面结构,与手柄壳体100穿插口壁贴合,以阻止推压柱塞400绕轴线转动。结合本实施例中卡接凸台1063的形状,使卡接凸台1063与按压柱塞400的抵接面为平面结构,限制按压柱塞400转动的同时,还使卡接凸台
1063抵接时结构稳定。可以理解的使,第二滑槽403的形状结构以及复位连杆1062形状结构均不受本发明的限制。
53.可选的,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滑槽403,将复位连杆1062设置成绕过按压柱塞400的结构,从按压柱塞400上侧或下侧穿过,还可以是按压柱塞400穿过复位连杆1062的结构组成件。亦或将复位结构106与限位结构设置在同一侧面也可实现限位结构的复位的目的。
5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在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与推杆的近端之间设置第二弹性元件109,其中,第二弹性元件109的一端抵接于按压柱塞400,另一端抵接于推杆300近端,以实现按压柱塞400和推杆300之间的弹性连接。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当挤压按压柱塞400时,按压柱塞400轴向移动挤压第二弹性元件109,在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09间接推动推杆300进行轴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这种弹性连接,避免了外界推压力直接作用于推杆300上,使推杆300所受的力为推力为第二弹性元件109提供的弹力,在推杆300移动过程中有一个缓冲过程;同时,在到达预设位置后,由于推杆300与按压柱塞400之间的弹性连接,使第二消融夹钳301与第一消融夹钳20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挤压的肺静脉口不同尺寸进行自适应调节,避免因刚性连接带来的机械挤压损伤。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109件为弹簧,套设于按压柱塞400的台阶段和推杆300近端之间。可选的,第二弹性元件109可为具备一定可形变弹性恢复的弹性橡胶或金属弹片之类的结构件。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和图7,为满足按压柱塞400和推杆300之间的弹性连接,将按压柱塞400和推杆300之间采用孔轴配合连接,二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具体方式为,在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设置连接孔402,在推杆300近端设置相匹配的连接杆303,其中,连接杆303插接于连接孔402内。连接孔402的深度满足于连接杆303能够沿其进行轴向移动。进一步的,为避免连接杆303和连接孔402脱离,在连接杆303和连接孔402的孔轴配合连接段设置让位槽3031,在让位槽3031内设置固定销,以使推杆300和按压柱塞400不会脱离。具体的,在连接孔402一端设有固定孔401,在连接杆303上设有让位槽3031,固定销穿过二者进行连接固定。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方式,还可以是,在推杆300近端设置连接孔402,在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设置连接杆303,与上述原理相同,也可满足上述弹性连接相对移动的需求。可选的,可在连接孔402和连接杆303配合段设置相同长条结构的让位槽3031或在连接杆303上设置固定孔401,在连接孔402段设置让位槽3031,均可实现按压柱塞400与推杆300不脱离的目的。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壳体100的容纳腔内设有滑道107,主要用于对固定套管200的近端和推杆300的近端进行支撑。具体的,在推杆300的近端设置有滑块302,其中滑块302的外形结构与滑道107匹配,滑块302抵接于滑道107内壁。滑块302与推杆300固定连接,且滑块302可与滑道107发生相对轴向移动。在滑道107轴向两侧设置穿孔,固定套管200近端穿过一侧穿孔进行卡接固定,该穿孔与固定套管200外径相匹配。滑道107侧壁另一侧穿孔孔径稍大,满足第二弹性元件109能够穿过该穿孔与滑块302侧壁抵接。本实施例中,滑道107将推杆300近端分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即为连接杆303,设置在滑块302靠近按压柱塞400一侧,连接杆303穿过该侧穿孔插接于按压柱塞400的连接孔402内。
57.进一步的,参考图3和图5,为加固固定套管200近端的固定,在滑道107内部靠近第二消融夹钳301一侧设置支撑盘105,在支撑盘105上设有与固定套管200外形匹配的第一穿孔,固定套管200近端穿过该第一穿孔进行卡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撑盘105的结构与滑道
107内部结构相适配,且支撑盘105不能相对于滑道107进行移动,以使固定套管200近端进行锁紧规定,避免其进行轴向移动。
58.进一步的,再次参考图1,为使推杆300在预设位置状态下复位到初始位置时,在滑道107内设置第三弹性元件108。其中,第三弹性元件108一端抵接于滑块302一侧,另一端抵接于支撑盘105侧壁。具体的,当第二消融夹钳301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三弹性元件108处于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当滑块302从靠近按压柱塞400一侧缓慢移动至支撑盘105一侧,第三弹性元件108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二消融夹钳301从预设位置复位时,按下复位按钮1061,卡接凸台1063退出卡接凹槽404,在第三弹性元件108作用下推杆300复位至初始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元件108优选为弹簧。可选的,第三弹性元件108还可以为弹性橡胶件,或金属弹片,满足无外力状态下能够恢复形变量的弹性结构件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109单位长度的弹力要大于第三弹性元件108的单位长度的弹力,避免按压柱塞400在挤压第二弹性元件109时,由于第三弹性元件108弹力过大,阻止滑块302带动推杆300轴向移动。
5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滑道107的侧壁设有第一走线槽口1071,第一走线槽口1071将滑道107与容纳腔101进行连通,其主要目的为用于电极导线的安装走线。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槽口1071设有上下两个,其中,第一走线槽口1071沿滑道107轴向分布,第一走线槽口1071的长度与滑块302移动的距离相接近,避免滑块302移动过程中,电极导线与第一走线槽口1071侧边进行摩擦。进一步的,滑块302一侧设置开口结构,该开口结构与推杆300内的第一走线通道304进行连通。第一走线通道304延伸至第二消融夹钳301处,用于第二消融电极的电极导线走线安装。在滑块302的非开口结构处还设有第二走线槽口305,与第一走线槽口1071连通开口结构以及第一走线通道304,均用于电极导线的走线安装。
6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手柄壳体100采用对开式结构与设计,其中壳体内部结构采用对称结构设计。具体的,手柄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二者为可拆卸连接。其中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镂空结构,装配时以形成容纳腔101。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装配拆卸,滑道107由两个对称的滑槽结构组成。具体的,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结合时构成滑道107。
61.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靠近复位结构106一侧还设有握把104,其中,握把104与推杆300轴向形成一定夹角,以满足手握时,能方便按压按压柱塞400和复位按钮1061。在握把104底部设有走线孔103,用于第一消融电极和第二消融电极上的电极导线与外界能量发生器连接。
62.由于按压柱塞400的行程有一定距离,而手柄壳体100对按压柱塞400的支撑力有限,为了进一步稳固按压柱塞400固定端的结构,使按压柱塞400沿轴线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手柄壳体100内还设置支撑结构102,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穿过支撑结构102进行支撑固定。具体的,支撑结构102包括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支架1021、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支架以及支撑环1022。在第一支架1021和第二支架内设置支撑槽,其中,支撑环1022卡接于支撑槽内,按压柱塞400的固定端穿过支撑环1022与推杆300近端进行弹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环1022内设置环形支撑孔,其内径与按压柱塞400外形形同,以对按压柱塞400进行限位支撑。
6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8-10,在固定套管内设置电极线导管槽204,在电极线导管槽204内设安装电极线导管203,第一消融夹钳201上的第一消融电极上的电极导线从电极线导管203穿接至容纳腔101内.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定套管200近端还设有限位槽205,其中,限位槽205与手柄壳体100内的限位台卡接,一方面用于固定套管200轴向转动限位,另一方面限位槽205与容纳腔101连通,用于第一消融电极上的电极导线的穿出。通过设置电极线导管203,将第一消融电极和第二消融电极上的电极导线进行单独安装,避免推杆300在移动过程中,第一消融电极上的电极导线拉扯或扭曲。
6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