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穿刺靶点颞侧投影定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1286发布日期:2024-03-22 10:1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定向穿刺靶点颞侧投影定位框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辅助脑穿刺框架的医疗器械,适用于确定脑出血及肿瘤等术前“靶点”在颞侧投影位置的定位工具。


背景技术:

1、正确定位中心“靶点”在患者头部颞侧面的投影位置,可以为我们提供穿刺部位、手术切口的设计等许多便利。临床上的ct片只能为我们提供大致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如何准确定位“靶点”始终困扰着每一位神经科医生。目前应用的立体定向仪在ct或mri辅助下进行定位,以及术中应用导航定位,这些设备虽然精确,但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本专利意在探索一种简单、价廉的设备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以ct为例,在患者额部正中矢状线上发际外标记两点,行ct扫描。利用电脑的pacs系统显示出患者的三维层面(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调整图像,显示正中矢状面及额部的两处标记点。调整ct平扫层面至“靶点”层面,在正中矢状面测量出额部两点距离及两点到“靶点”在正中矢状面上投影点的距离,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大小确定,其形状就固定了。此三角形向两侧平移至侧面(颞侧),确定“靶点”在头部颞侧面的投影位置。

2、本专利为各级医师提供一个较为简单、准确的脑穿刺导向框架,其结构及连接操作如下图1、图1、图2、图3、图4、图5。

3、图1为侧视图,其设计各个部件左右及上下对称,显示各部件名称标记及连接关系。图 2俯视图,以框架上半部分为例,杆(3)、杆(4)相对于杆(1)向下侧面平移杆(1)半径距离,杆(5)、杆(6)分别插入杆(3)、杆(4)中,旋转后可以分别用螺丝(11)、螺丝(12)固定,杆(3)、杆(4)、杆(5)、杆(6)轴线与杆(1)下侧面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此线为旋转轴旋转杆(7)、杆(8)时,旋转轴心不发生移位。同样,其下半部分对应的各个部件杆(2)、杆(21)、杆(22)、杆(23)、杆(24)、螺丝(25)、螺丝(26)设计相同、操作相同。图3为正视图,螺丝(13)、螺丝(14)、螺丝(15)、螺丝(16)分别用于(8)、杆(7)、杆(10)、杆(9)选择合适的长度后固定。槽(17)、槽(18)、槽(19)用于患者额部位置的标记。杆(20)连接杆(1)、杆(2)中点,杆(20)呈弧形微弯曲,适合于额部弧度,使杆(1)、杆(2)同时贴附于额部皮肤表面,误差减少到最小。图4为右侧视图,图中a的部分等比例放大显示从圆环中心向近端标记刻度,便于选取杆(7)、杆(8)、杆(9)、杆(10)的长度。图5为依据 ct正中矢状面测量出的额部两点的距离以及两点到“靶点”在正中矢状面上交点的距离,确定三角形的边长,根据各边长度,调整杆(7)、杆(8)、杆(9)、杆(10)长度,其远端环分别对齐。框架置入患者头部,通过两侧圆环,插入导丝,确定“靶点”在两侧颞部的投影点。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操作简单、准确,适用范围广泛。随着ct设备的普及,不管是基层的乡镇卫生院还是国家级的医院,只要有ct设备的医疗单位,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利用本专利定位靶点在颞侧投影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脑穿刺定位的医疗器械。包括杆(1)、杆(2)、杆(3)、杆(4)、杆(5)、杆(6)、杆(7)、杆(8)、杆(9)、杆(10)、螺丝(11)、螺丝(12)、螺丝(13)、螺丝(14)、螺丝(15)、螺丝(16)、槽(17)、槽(18)、槽(19)、杆(20)、杆(21)、杆(22)、杆(23)、杆(24)、螺丝(25)、螺丝(26)及各部件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杆(3)、杆(4)、杆(5)、杆(6)轴线与杆(1)下侧面切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此线为旋转轴旋转杆(7)、杆(8),其优点是旋转轴不发生移位。同样,其下半部分对应的各个部件杆(2)、杆(21)、杆(22)、杆(23)、杆(24)设计相同、操作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是螺丝(13)、螺丝(14)、螺丝(15)、螺丝(16)分别用于杆(8)、杆(7)、杆(10)、杆(9)选择合适的长度后固定。槽(17)、槽(18)、槽(19)用于标记患者额部位置,其特征是减少误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以杆(7)、杆(8)、杆(9)、杆(10)远端圆环中心为0刻度起点标记,其特征是方便术中准确模拟三角形,利于选择三角形各边长度的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杆(7)、杆(9),杆(8)、杆(10)调整长度后构成的三角形,相当于正中矢状面上构成的三角形,平行于正中矢状面向两颞侧平移后形成的三角形,其特征是“靶点”垂直于正中矢状面向两侧移至颞侧面,确定“靶点”位置。


技术总结
定向穿刺靶点颞侧投影定位框架,应用于神经外科医疗领域。本发明专利使得脑穿刺诊治简单化、准确化,解决对穿刺准确性没把握的难题,或者因穿刺不准确而致脑损伤加重的问题,达到理想的穿刺靶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首先在患者额部正中矢状线上用框架标记两定位点,其次行CT扫描确定上述两点、平扫的“靶点”层面以及测量“靶点”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投影点与额部两标记点构成的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再次框架置于原额部标记位置,按照上述三角形的长度调整框架相应杆的长度,向两侧平移框架构成的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顶点的圆环中心孔确定穿刺靶点在颞侧的投影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吕占举,张兰芳,吕佳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占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