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62284发布日期:2022-12-07 04:2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


背景技术:

2.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3.例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最基本最主要的介入性技术。主要操作方式为经皮穿刺方法将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的狭窄处,并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和监控下,将球囊进行扩张膨胀,使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或搭桥移植狭窄部位扩张,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灌注,是一种基本的冠心病治疗技术。
4.参照图1,球囊扩张导管1包括导管11以及固接在导管11一端的球囊12。目前在对球囊12进行扩张膨胀时,主要采用球囊充压器为球囊12提供扩张膨胀的力,现有的球囊充压器类似于注射器,主要包括充气筒3以及滑动连接在充气筒3内的活塞杆4,活塞杆4一端伸出充气筒3供人们操作。充气筒3远离活塞杆4的一端固接有与充气筒3内部连通的连接管31,连接管31用于与导管11远离球囊12的一端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直接操作活塞杆4在充气筒3内滑动,即可将充气筒3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31、导管11输送至球囊12中,或者是将球囊12中的气体吸至充气筒3中,以实现球囊12的扩张膨胀。
5.目前在对球囊进行扩张膨胀时,需要工作人员一手手持充气筒,一手操作活塞杆动作,操作非常麻烦;而且由于活塞杆在充气筒内滑动以将气体输送至球囊中时,需要克服冠状动脉狭窄处的挤压力,所以在人工手动带动活塞杆动作时也非常吃力,劳动强度较大。本领域人也考虑过将充压器改为电动充压器,但这样势必要增加充压器的结构使充压器的结构复杂化,使得制作出来的电动充压器整体成本较高,而球囊充压器为一次性耗材产品,较高的成本也使得人们放弃了电动充压器的研究,因此目前使用的球囊充压器还是通过人工操作活塞杆在充气筒内滑动。如何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工作人员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繁琐性,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活塞杆运动时的便捷性,降低工作人员手工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时的劳动负担,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包括充气手枪和充气管,所述充气手枪和所述充气管分体式设置;所述充气手枪包括安装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壳内的驱动装置;
所述充气管包括充气筒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充气筒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伸出所述充气筒,所述充气筒与所述安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充气筒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活塞杆往复运动实现自动充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直接将充气筒靠近活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壳上,并将活塞杆与驱动装置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通过驱动装置自动带动活塞杆运动,而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活塞杆运动,使用完毕后,直接解除充气筒与安装壳的连接关系以及解除活塞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直接对充气筒进行更换即可,安装壳以及驱动装置都可以重复使用。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活塞杆运动的便捷性,降低了工作人员手工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时的劳动负担。
9.可选的,所述充气筒外壁上固接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外周面为非正圆形,所述安装壳开口端开设有供所述卡环嵌入的插槽,所述插槽槽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环旋转嵌入的固定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充气筒时,直接将卡环插入插槽内,然后操作卡环旋转,使得卡环嵌入固定槽中,此时卡环将与插槽错位,由于卡环的外周面为非正圆形,所以将使得卡环无法从插槽中脱出,从而固定住。
11.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内的滑动块以及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安装壳内滑动的驱动件,所述活塞杆伸出所述充气筒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块可拆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滑动块在安装壳内滑动,滑动块即可带动活塞杆往复移动,以带动球囊扩张膨胀。
13.可选的,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活塞杆进行夹持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固定组件嵌入的安装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可以将活塞杆端部夹持在滑动块上,以实现活塞杆与滑动块的连接。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安装槽相对两侧壁之间的两个夹持板,每个所述夹持板远离所述安装槽槽底的一端均固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对的一侧,两个所述挂钩之间形成供活塞杆端部嵌入的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位于所述挂钩与所述夹持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挂钩可以将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放置空间内,通过操作夹持板转动使得两个挂钩相对靠近即可固定住活塞杆在两个放置空间内的位置;通过操作夹持板转动使得两个挂钩相背远离,即可解除挂钩与活塞杆端部的连接关系,工作人员直接操作活塞杆向挂钩远离夹持板的一侧滑动即可。
17.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滑动块固接的分割板,所述分割板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所述分割板相背的两侧壁与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均设置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位于所述夹持板铰接轴线远离所述挂钩的一侧,每个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安装壳之间均设置有带动所述夹持板转动以解除活塞杆端部与固定组件之间固定关系的解锁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在抵接弹簧弹力作用下,两个夹持板均绕其与滑
动块的交际轴转动,使得两个挂钩相对靠近,以夹持住活塞杆端部,固定住活塞杆端部在滑动块上的位置。当需要解除活塞杆与滑动块的连接关系时,直接通过解锁组件解除活塞杆端部与固定组件的关系即可。
19.可选的,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壳上且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壳内外两侧的解锁杆,所述解锁杆位于所述安装壳外部的一端固接有按压帽,所述解锁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抵接在所述按压帽和所述安装壳外壁之间,所述解锁杆上固接有用于固定所述解锁杆在所述安装壳上位置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安装壳内部,当按压所述按压帽时,所述解锁杆在所述安装壳上滑动并抵接所述夹持板背离所述抵接弹簧的一端以带动所述夹持板转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复位弹簧通过按压帽向安装壳外部推动解锁杆,使得解锁杆与夹持板互不接触,且限位环的设置,也可以避免解锁杆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从安装壳上脱离。当按下按压帽时,按压帽将挤压复位弹簧并带动解锁杆向安装壳内部所在方向运动,直至解锁杆位于安装壳内部的一端与夹持板抵接并带动夹持板转动,此时两个挂钩也将相背远离,此时直接将活塞杆端部从放置空间取出即可。
21.可选的,所述滑动块朝向所述电机的一端固接有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的滑动套,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对所述滑动套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启动时,电机输出轴将在滑动套内转动,而由于导向件的设置,使得滑动套不会随电机输出轴同步转动,滑动套将沿电机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直线滑动,以实现带动活塞杆直线运动。
23.可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固接在所述滑动块或所述滑动套上的限位块以及固接在所述安装壳内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嵌入的滑动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块与滑动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滑动套的周向限位。
25.可选的,所述安装壳一侧固接有握柄,所述握柄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包括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通断电的开关按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活塞杆向一个方向滑动的前进按钮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活塞杆向另一方向滑动的后退按钮。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直接手持握柄,并通过按压控制按钮即可控制活塞杆往复运动,实现单手操作,且操作非常轻松。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增加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并且设置充气筒与安装壳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与活塞杆可拆卸连接,使得在使用时,直接将充气筒与安装壳连接,并将驱动装置与活塞杆连接,即可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活塞杆运动时的便捷性,降低了工作人员手动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时的劳动负担;2.固定组件和解锁组件的设置,使得当将充气筒端部插入插槽之间时,活塞杆端部也直接到达两个挂钩之间的放置空间内,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住活塞杆与滑动块之间的位
置,以同时将充气筒和活塞杆的位置固定住,安装非常方便;当需要将充气筒与活塞杆从安装壳上拆卸下来时,直接操作解锁组件解除固定组件对活塞杆的固定关系,将卡环旋拧至与插槽位置对应即可;3.握柄和按钮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直接手持握柄,并按压控制按钮即可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为了体现球囊充压器与球囊扩张导管之间连接方式所做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将球囊扩张导管安装在安装壳上后并将安装壳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为了体现本技术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内部结构而将球囊扩张导管断裂后所做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球囊扩张导管;11、导管;12、球囊;2、安装壳;21、插槽;22、固定槽;23、显示屏;3、充气筒;31、连接管;32、卡环;33、压力表;4、活塞杆;41、塞体;42、拉杆;43、固定板;5、驱动装置;51、滑动块;511、安装槽;52、驱动件;521、电机;522、滑动套;523、导向件;5231、限位块;5232、导向板;5233、滑动槽;6、固定组件;61、夹持板;611、导向槽;612、导向杆;62、挂钩;63、放置空间;64、固定件;641、分割板;642、抵接弹簧;65、抵接板;7、解锁组件;71、解锁杆;72、按压帽;73、复位弹簧;74、限位环;75、防护筒;76、加强筒;8、握柄;81、控制按钮;811、开关按钮;812、前进按钮;813、后退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参照图2,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包括充气手枪和充气管,充气手枪和充气管分体式设置,充气管直接与球囊扩张导管1连接,使得在进行更换时可以直接对充气管进行更换,而充气手枪可以实现重复利用,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
36.其中,充气手枪包括整体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的安装壳2、一体固接在安装壳2侧壁上的握柄8以及安装在安装壳2内的驱动装置5,握柄8位于远离安装壳2开口端的一侧。
37.充气管包括充气筒3以及滑动连接在充气筒3内的活塞杆4,活塞杆4一端伸出充气筒3端部,充气筒3靠近活塞杆4伸出外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壳2开口端,且当充气筒3连接在安装壳2上时,活塞杆4伸出充气筒3外部的一端也从安装壳2开口端伸至安装壳2内部;活塞杆4伸至安装壳2内部的一端与驱动装置5可拆卸连接以通过驱动装置5带动活塞杆4往复运动实现自动充气。
38.其中,充气筒3为一端开口状,充气筒3开口端用于与安装壳2开口端连接。活塞杆4一端从充气筒3开口端伸出,在充气筒3封闭端固接有与充气筒3内部连通的连接管31,连接管31用于与球囊扩张导管1连接。当充气筒3开口端连接在安装壳2开口端时,活塞杆4伸出
充气筒3的一端也从安装壳2开口端插入安装壳2内并与位于安装壳2内的驱动装置5连接。驱动装置5将带动活塞杆4在充气筒3内往复运动,以实现对球囊12的充放气。
39.参照图1和图2,在充气筒3外壁上固接有卡环32,卡环32位于靠近充气筒3开口端的一端,卡环32的外圆周面为非正圆形;在安装壳2开口端开设有供卡环32嵌入的插槽21,在插槽21槽壁上开设有供卡环32旋转嵌入的固定槽22。其中,卡环32的外圆周面可以为正方形状、长方形状、椭圆形、异形等,本技术以卡环32的外圆周面为椭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当卡环32插入插槽21内后,旋转卡环32,卡环32将旋转至固定槽22内,即可固定住卡环32与安装壳2的相对位置。
40.参照图3,驱动装置5包括滑动连接在安装壳2内的滑动块51以及带动滑动块51沿安装壳2长度方向滑动的驱动件52,当充气筒3安装在安装壳2上时,活塞杆4伸出充气筒3的一端将插入安装壳2中并与滑动块51连接,当驱动件52带动滑动块51在安装壳2内滑动时,滑动块51也将带动活塞杆4往复运动。
41.其中,驱动件52可以选用电动推杆、气缸等能够直接输出直线运动的零部件,当然,驱动件52也可以选用电机521等输出旋转运动的零部件,本技术以驱动件52选用电机521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驱动件52还包括套设在电机521输出轴上且与电机521输出轴螺纹连接的滑动套522,电机521输出轴的轴线与安装壳2的轴线重合且电机521输出轴位于朝向滑动块51的一侧,滑动套522远离电机521的一端与滑动块51固接,同时在安装壳2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滑动套522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件523。
42.参照图4,导向件523包括固接在滑动块51上的限位块5231以及固接在安装壳2内壁处的导向板5232,在导向板5232上沿安装壳2长度方向开设有供限位块5231嵌入的滑动槽5233,限位块5231滑动连接在滑动槽5233内。当电机521输出轴转动时,由于限位块5231与滑动槽5233的配合,可以固定住滑动套522的周向位置,使得滑动套522不会随电机521输出轴同步转动,此时滑动套522将沿电机521输出轴的轴线方向滑动。
43.当然,限位块5231也可以直接固接在滑动套522上,只要能够实现对滑动套522的周向限位即可。
44.参照图2,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电机521转动,握柄8为一端开口的内部空心结构,握柄8的开口端与安装壳2连接,使得握柄8内部与安装壳2内部连通,在握柄8上安装有控制按钮81,控制按钮81通过电线连接至电机521用于控制电机521动作。
45.具体的,控制按钮81包括用于控制电机521启停的开关按钮811、用于控制电机521正转以带动活塞杆4向一个方向滑动的前进按钮812以及用于控制电机521反转以带动活塞杆4向另一方向滑动的后退按钮813。使用时,工作人员直接手持握柄8,并且通过手指按压开关按钮811,就可以对电机521通电,按压前进按钮812就可以带动电机521正转以带动活塞杆4往一个方向滑动,按压后退按钮813就可以带动电机521反转以带动活塞杆4往另一个方向滑动。使用完毕后,再次按压开关按钮811就可以控制电机521断电。
46.其中,电机521的电力可以直接通过电线与外界电源连接,控制按钮81安装在电机521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线处,以控制电机521的通断电;当然,也可以在握柄8或者是安装壳2内安装蓄电池,蓄电池与电机521之间通过电线连接,控制按钮81安装在蓄电池和电机521之间的电线上。
47.参照图3和图4,在滑动块51远离电机5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活塞杆4在滑动块
51上位置的固定组件6,同时在滑动块51远离电机52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511,固定组件6安装在安装槽511内。
48.具体的,活塞杆4包括滑动连接在充气筒3内的塞体41、固接在塞体41一侧的拉杆42以及固接在拉杆42远离塞体41一端的固定板43,拉杆42固接固定板43的一端伸出充气筒3。
49.固定组件6包括铰接在安装槽511相对两侧壁之间的两个夹持板61,两个夹持板61间隔设置,当两个夹持板61绕与安装槽511的侧壁转动时,两个夹持板61端部的距离将发生改变。
50.固定组件6还包括固接在两个夹持板61相对一侧的挂钩62,挂钩62位于夹持板61远离电机521的一端,两个挂钩62之间形成供固定板43嵌入的放置空间63。当操作两个夹持板61绕其与安装槽511侧壁的交际轴旋转时,两个挂钩62之间的距离将发生改变,使得固定板43可以从挂钩62到达放置空间63内,或者是解除挂钩62对固定板43的卡接关系,使得工作人员直接操作活塞杆4滑动即可将固定板43从放置空间63内取出。
51.同时,在安装槽511的内壁处还固接有抵接板65,抵接板65位于两个夹持板61之间,抵接板65位于挂钩62朝向电机521的一侧,放置空间63位于抵接板65和挂钩62之间。
52.且为了固定住夹持板61的位置,保证固定板43位于放置空间63内时,夹持板61可以对固定板43进行牢固夹持,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两个夹持板61位置的固定件64。
53.参照图4和图5,固定件64包括固接在安装槽511相对两侧壁之间的分割板641,分割板641位于两个夹持板61之间且与两个夹持板61平行设置。在每个夹持板61与分割板641之间均固接有抵接弹簧642,抵接弹簧642和挂钩62分别位于夹持板61与滑动块51铰接轴的两侧。常态下,在抵接弹簧642弹力作用下,夹持板61绕夹持板61与滑动块51的铰接轴转动,使得两个挂钩62相对靠近,从而使得对活塞杆4夹持的更加牢固。
54.同时,为了便于固定板43可以顺利的从两个挂钩62之间滑动至放置空间63内,挂钩62背离电机521的一侧加工成斜面,固定板43可以通过挂钩62的斜面顺利的滑动至放置空间63内。当操作卡环32插入插槽21内时,固定板43也将顺着挂钩62的斜面到达放置空间63内。在抵接弹簧642弹力作用下,挂钩62卡在固定板43朝向拉杆42的一侧,从而固定住固定板43在放置空间63内的位置。然后操作卡环32旋转至固定槽22中,即可完成充气筒3与活塞杆4的可拆卸连接,安装非常方便。
55.参照图4和图5,为了便于在对球囊12充气完成后,将固定板43从放置空间63内取出,以解除活塞杆4与滑动块51的连接关系,在每个夹持板61与安装壳2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带动夹持板61转动的解锁组件7,解锁组件7位于夹持板61靠近抵接弹簧642的一侧,通过解锁组件7可以带动夹持板61向抵接弹簧642所在方向转动以挤压抵接弹簧642,从而带动两个挂钩62相背远离,以解除挂钩62对固定板43的固定关系,此时工作人员直接就可以将固定板43从放置空间63取出。
56.参照图5,解锁组件7包括滑动连接在安装壳2上且两端分别位于安装壳2内外两侧的解锁杆71、固接在解锁杆71位于安装壳2外部一端的按压帽72、套设在解锁杆71上且位于按压帽72与安装壳2外壁之间的复位弹簧73以及固接在解锁杆71上的限位环74,限位环74位于安装壳2的内部。解锁杆71的长度方向与安装壳2的长度方向垂直,按压帽72截面为u形,解锁杆71固接在按压帽72的u形槽底。常态下,在复位弹簧73弹力作用下将通过按压帽
72给解锁杆71一个向安装壳2外部滑动的力,直至限位环74抵接在安装壳2内壁上,从而限制住解锁杆71滑动的极限位置,此时,解锁杆71与夹持板61之间留有空隙、两者之间互不接触。
57.当对球囊12充气膨胀完成需要将活塞杆4从滑动块51上取下时,工作人员直接在外部按下按压帽72,此时按压帽72将带动解锁杆71向安装壳2内部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73,直至解锁杆71位于安装壳2内部的一端抵接在夹持板61上,随着解锁杆71的继续滑动,解锁杆71也将带动夹持板61转动以挤压抵接弹簧642,此时夹持板61也将带动两个挂钩62相背远离,使得放置空间63的开口增大,工作人员直接将固定板43从放置空间63内取出即可。
58.参照图5,在安装壳2外表面还固接有防护筒75,防护筒75套设在解锁杆71上,按压帽72位于防护筒75内部,使得防护筒75可以将按压帽72与安装壳2之间的部分进行密封,避免外界杂质从按压帽72与安装壳2之间到达复位弹簧73处而影响复位弹簧73的使用寿命。
59.同时,为了避免解锁杆71穿过安装壳2的部分对安装壳2的整体强度造成影响使得安装壳2受力造成损坏,在安装壳2外壁上固接有加强筒76,加强筒76套设在解锁杆71上,以增加安装壳2的支撑,对安装壳2进行保护。且在加强筒76外壁与防护筒75内壁之间形成供按压帽72嵌入的滑动空间,当按下按压帽72时,按压帽72在滑动空间内滑动。
60.参照图5,为了限制住夹持板61的转动角度,在夹持板61上开设有导向槽611,在安装槽511的侧壁上固接有导向杆612,导向杆612滑动设置在导向槽611内,导向槽611为圆弧状且其圆心与夹持板61的铰接轴线重合。当夹持板61转动时,导向杆612位于导向槽611内的位置也将发生改变,从而限制夹持板61的极限转动位置。
61.参照图2,为了便于对充气筒3输送至球囊12处的压力进行监控,在充气筒3上设置有用于对充气筒3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表33,压力表33位于充气筒3靠近连接管31的一端。
62.同时,在安装壳2上安装有显示屏23,压力表33可以连接至显示屏23,以便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显示屏23即可对压力表33检测的数据进行查看。当然,蓄电池也可以连接至显示屏23,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23观察蓄电池的电量等信息。
6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体式电动球囊充压器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直接将导管11远离球囊12的一端安装在连接管31上,导管11与连接管31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介绍。然后操作充气筒3使得卡环32插入插槽21内,此时固定板43也顺着挂钩62的斜面滑动至放置空间63内;接着旋转充气筒3,即可将卡环32旋转至固定槽22内,从而固定住充气筒3与安装壳2以及活塞杆4与滑动块51的位置。工作人员直接手持握柄8,按压开关按钮811,接着按压前进按钮812,即可带动活塞杆4往一个方向运动;再按压后退按钮813,即可带动活塞杆4往另一方向运动,实现对球囊12的自动充气膨胀工作。使用完毕后,工作人员直接一手按下按压帽72,另一手操作充气筒3旋转,使得卡环32旋转至插槽21内且位于与插槽21对应,直接就可以带动充气筒3和活塞杆4向远离安装壳2的方向运动。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