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347280发布日期:2022-11-26 11:4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属中医学“肺风粉刺”的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是患者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加之后天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中医学对痤疮的治疗法则以清肺凉血、解毒祛湿为主。
3.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苦参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皂苷类以及醒类化合物,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诸多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除外苦参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等成分,但是这些都无明显的药理作用故而研究较少。苦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杀菌消毒、抗寄生虫、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氧、抗肿瘤等作用。
4.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的全草,多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性味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马齿苋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香豆素类和一些矿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马齿苋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抑菌、抗衰老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用价值。
5.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本发明所指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地榆性微寒、苦、涩、酸,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用于便血、痔血、水火烫伤等症。地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茎叶含槲皮素、山柰素的苷、熊果酸、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苷、矢车双菊苷;根含鞣质(17%)和三萜皂苷(2.4%~4.0%),此外,还有黄酮、葱醒、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地榆为常用止血药,其止血作用具体原理尚无定论,有研究表明其止血作用与鞣质有关,也有研究表明与可溶性钙离子有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各研究报道的出发点和所选指标不一有关。
6.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除此以外地方习用品中尚有朝鲜苍术(a.koreana(nakai)kitamura.)和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本发明所指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苍术初以“术”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迄今为止,苍术中化学成分类型主要为倍半萜类、烯炔类、三萜及甾体类、芳香苷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具有保肝、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中枢抑制及促进胃肠道蠕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
7.藏青果又名西青果、西藏青果、诃子、诃黎勒。藏青果为使君子科诃子属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本发明所指藏青果为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藏青果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类、没食子酰的简单酯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藏青果主要有抗菌作用、强心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8.目前,皮肤科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临床试验的文献支持;有些甚至对患者有伤害,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使患者的经济受损。市场现有用于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基本以中药粉调和成糊外用,即影响美观又不方便,包括以倒模形式在做治疗,并没有一款和普通补水面膜方便使用的用于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由此,提供一种方便便于使用的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广袤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9.目前已有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中任一种中药与其他中药复配用于痤疮治疗的报道,但尚未发现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复配用于痤疮治疗的相关研究,也未见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煎煮后用于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制备,更未见与甘油复配用于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研究。
10.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其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苦参1-5份、马齿苋2-5份、生地榆2-6份、苍术1-3份和藏青果1-3份;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苦参2份、马齿苋2份、生地榆2份、苍术2份和藏青果2份。
11.本发明所指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的全草,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藏青果为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
12.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皮肤外用剂中,所述皮肤外用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水煎煮得到药液;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取膜布放入药液中完全浸没,取出攥干液体直至无液体滴落,即为所述皮肤外用剂。
13.加水煎煮得到药液后能放入1-4℃进行冷藏保存0-7天,待需要时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便可进行使用。
14.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皮肤外用剂中,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入30-40倍体积的水煎煮,直至每40-60g原料得到900-1200ml药液。
15.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皮肤外用剂中,制备过程中还加入了甘油。
16.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皮肤外用剂中,所述皮肤外用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入30-40倍体积的水煎煮,直至每40-60g原料得到900-1200ml药液;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取膜布放入药液中完全浸没10-30min,取出攥干液体直至无液体滴落;再将膜布浸入甘油中5-10min,取出后无液体滴落,即为所述皮肤外用剂。具体地,膜布选用医用纱布。
17.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面膜,其采用上述的皮肤外用剂制备。
18.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
知的方法,可调整制备成便于外敷的制剂剂型,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并无特别限定。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至少具有下述的优点或有益效果:
20.本专利申请发明人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出一种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为原料的皮肤外用剂,该皮肤外用剂各组分配合,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本发明通过将中药煎剂浸入医用纱布,配合甘油制成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一方面,所得中药煎剂可冷藏保存,待使用时进行蒸热使用,使用方便;另一方面,通过配合甘油能有效促进皮肤对所得中药煎剂的吸收,取得了更佳的痤疮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2.下述各实施例中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药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所述指标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测量方法。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制备试验。
25.产地:苦参-安徽、马齿苋-江西、生地榆-四川、苍术-内蒙、藏青果-西藏。
26.部位:苦参-干燥根、马齿苋-干燥的地上部分、生地榆-干燥根、苍术-干燥根茎、藏青果-干燥成熟果实。
27.原料:苦参1份、马齿苋1份、生地榆1份、苍术1份和藏青果1份,总计50g。
28.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30倍体积的水煎煮得到药液,直至每50g原料得到1000ml药液。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取膜布放入药液中完全浸没,取出攥干液体直至无液体滴落,再将膜布浸入甘油中8min,取出后无液体滴落,即为所述皮肤外用剂。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制备试验。
31.产地:苦参-安徽、马齿苋-江西、生地榆-四川、苍术-内蒙、藏青果-西藏。
32.部位:苦参-干燥根、马齿苋-干燥的地上部分、生地榆-干燥根、苍术-干燥根茎、藏青果-干燥成熟果实。
33.原料:苦参2份、马齿苋2份、生地榆2份、苍术2份和藏青果2份,总计50g。
34.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30倍体积的水煎煮得到药液,直至每50g原料得到1000ml药液。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取膜布放入药液中完全浸没,取出攥干液体直至无液体滴落,再将膜布浸入甘油中8min,取出后无液体滴落,即为所述皮肤外用剂。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制备试验。
37.产地:苦参-安徽、马齿苋-江西、生地榆-四川、苍术-内蒙、藏青果-西藏。
38.部位:苦参-干燥根、马齿苋-干燥的地上部分、生地榆-干燥根、苍术-干燥根茎、藏青果-干燥成熟果实。
39.原料:苦参5份、马齿苋5份、生地榆6份、苍术3份和藏青果3份,总计50g。
40.将苦参、马齿苋、生地榆、苍术和藏青果混合后,加30倍体积的水煎煮得到药液,直至每50g原料得到1000ml药液。蒸煮所述药液30min后,取膜布放入药液中完全浸没,取出攥干液体直至无液体滴落,再将膜布浸入甘油中8min,取出后无液体滴落,即为所述皮肤外用剂。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的痤疮治疗试验。
43.样本选择条件:14~34岁青壮年患痤疮患者,性别不限。样本排除标准:严重类型的痤疮(如聚合性痤疮),继发性痤疮;2个月内使用过治疗痤疮药物的如抗生素、维生素a酸类等抗痤疮药物者;因其它疾病需局部或全身使用对痤疮有影响的药物或治疗者;治疗期间可能接受强烈日晒或紫外线者。
44.病情分级标准:i级:以痤疮为主,少量丘疹、脓疮,数目小于30个;ⅱ级:有痤疮,伴有等量丘疹、脓疮,数目31~50个;ⅲ级:有大量丘疹、脓抱,数目51~100个,结节小于3个;iv级:除上述皮疹外,总病灶数目100个以上,结节囊肿大于3个。
45.样本分组与治疗方案:治疗组1:外敷实施例1提供的皮肤外用剂,每天3次,每次20min。治疗组2:外敷实施例2提供的皮肤外用剂,每天3次,每次20min。治疗组3:外敷实施例3提供的皮肤外用剂,每天3次,每次20min。治疗组4:外敷同实施例2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1:外敷同实施例1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原料为50g苦参,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2:外敷同实施例1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原料为50g马齿苋,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3:外敷同实施例1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原料为50g生地榆,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4:外敷同实施例1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原料为50g苍术,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5:外敷同实施例1制备方法的皮肤外用剂,区别在于原料为50g藏青果,不浸入甘油,每天3次,每次20min。对照治疗组6:外敷壬二酸15%凝胶(有效成分:壬二酸、马齿苋提取物、芦荟提取物),每天3次,每次20min。每组患者50名,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及皮损数目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46.评价标准:痊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5%以上;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低于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接受治疗后每7天统计治疗效果,共统计3周,试验结果如表1-3所示。
47.表1,第一周的痤疮治疗效果
[0048] 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1010141668%治疗组21210161276%治疗组3911161472%治疗组4613171472%对照治疗组14773236%
对照治疗组24683236%对照治疗组34573432%对照治疗组45693040%对照治疗组56473334%对照治疗组678102550%
[0049]
表2,第二周的痤疮治疗效果
[0050] 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131216982%治疗组2151118688%治疗组3121418688%治疗组471519982%对照治疗组16992648%对照治疗组278102550%对照治疗组37882746%对照治疗组479122256%对照治疗组596102550%对照治疗组6810122060%
[0051]
表3,第三周的痤疮治疗效果
[0052][0053][0054]
综合表1-3的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痤疮的皮肤外用剂能有效治
疗痤疮,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各对照治疗组(p<0.05),第三周的痤疮治疗的总有效率最高为96%。对比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的试验结果可知,无甘油加入的治疗组4的痊愈人数显著低于治疗组1、治疗组2和治疗组3(p<0.05)。所有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均无毒副反应发生。
[0055]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