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及具有该压力监测装置的医疗器械

文档序号:32593259发布日期:2022-12-17 12:5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及具有该压力监测装置的医疗器械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及具有该压力监测装置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疗临床中,如约束带、无创呼吸机面罩等医疗器械,因为需要保持一定压力作用在患者身上,在患者长时间佩戴后,很容易因压力过大、长时间受压等因素在患者皮肤上出现压力性损伤,患者佩戴的过程中舒适度也较差,需要由医护人员频繁的对医疗器械的压力进行调节,也导致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为了提高患者佩戴医疗器械过程中的舒适性、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出现,并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及具有该压力监测装置的医疗器械。
4.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监测装置,其包括:
5.外壳,其上设有用于和患者皮肤接触的接触面,并连接有具有弹性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远离外壳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医疗器械;
6.控压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壳内与所述控压机构连接,所述控压机构能够向拉动第二绑带向外壳内侧移动而收紧或使第二绑带向外壳的外侧移动而放松;
7.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接触面上,用于监测所述外壳作用在患者皮肤上的实时压力值;
8.控制器,与所述控压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能够在所述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控压机构带动第二绑带收紧,或在所述实时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控压机构带动第二绑带放松。
9.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能够在所述实时压力值等于预设压力值的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后,通过所述控压机构令所述第二绑带放松,使所述实时压力值降低预设降压值。
10.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预设压力值降低预设降压值的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后,通过所述控压机构令所述第二绑带收紧,使所述实时压力值等于所述预设压力值。
11.可选地,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设定按钮,所述设定按钮连接在所述控制器上,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所述预设压力值。
12.可选地,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手动控制按钮,所述手动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手动控制所述控压机构的运作。
13.可选地,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在外壳的外侧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用于显示所述预设压力值和所述实时压力值的数值大小。
14.可选地,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
述控制器能够在所述实时压力值大于或小于所述预设压力值的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间时后,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15.可选地,所述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控压机构供电。
16.可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多组并均布在所述接触面上,所述实时压力值为各所述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压力值的平均值。
1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其具有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压力监测机构。
18.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9.1.本发明提供的压力监测装置,利用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将医疗器械固定到患者的身体上,在患者佩戴医疗器械的过程中,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患者皮肤所受到的实时压力值,并根据实时压力值的大小通过控压机构自行调节第二绑带的松紧程度,使患者能够更舒适的佩戴医疗器械,避免患者受到较大压力而产生的压力性伤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20.2.本发明提供的压力监测装置,还能够在患者佩戴一定时间的医疗器械后,自行控制第二绑带放松,短时间内降低患者受到的压力后,再重新收紧第二绑带,以实现定时放松的目的,避免患者长时间持续的受到压力,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21.3.本发明提供的压力监测装置,医护人员可通过手动控制按钮、设定按钮对压力监测装置进行手动操作,操作简单便捷;通过设置显示器,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状态进行实时观察;通过设置报警器能够在患者状态出现异常时尽快对医护人员发出警报。
22.43.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器械,通过压力监测装置自行调节患者佩戴过程中收到的压力大小,能够被患者更舒适的佩戴,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中提供的压力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表示第二绑带与控压机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26.图3为表示驱动器、转轴和导向轴相对位置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接触面;3、转轴;4、导向轴;5、驱动器;6、传动机构;7、压力传感器;8、控制器;9、蓄电池;10、设定按钮;11、手动控制按钮;12、显示器;13、报警器;14、第一绑带;15、第二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实施例1
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患者皮肤受压的压力监测装置,用于连接在医疗器械上,令医疗器械能够以适应的压力贴合在患者皮肤上。
3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压力监测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绑带14、第二绑带15、控压机构、压力传感器7以及控制器8。
35.其中,外壳1的内部中空,控压机构和控制器8均设置在外壳1内部。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分别连接在外壳1相对的两端,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远离外壳1的一端均用于连接在医疗器械上,从而通过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将医疗器械绑扎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均具有弹性,且第一绑带14通过日字扣或目字扣活动连接在外壳1上,便于调节第一绑带14的长度。外壳1上设置开口,第二绑带15穿过开口与内部的控压机构连接,控压机构能够向外壳1内侧拉动第二绑带15使其收紧,或令第二绑带1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向外壳1外侧移动而放松。外壳1上设有接触面2,接触面2用于接触患者皮肤,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接触面2上,压力传感器7用于监测外壳1作用在患者皮肤上的实时压力值。控制器8与压力传感器7、控压机构均通信连接,控制器8能够在压力传感器7监测的实时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控制机构带动第二绑带15收紧,或在压力传感器7监测的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控制机构使第二绑带15放松。
36.其中,预设压力值是指在保证医疗器械能够正侧使用的前提下,不易对患者皮肤产生压力伤的压力大小,预设压力值根据患者身体状态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患者的性别、年龄、皮肤状态等,可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设置。
37.上述的压力监测装置,在患者佩戴医疗器械的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7实时监测患者佩戴过程中皮肤所受到的实时压力值,若实时压力值较小,则收紧第二绑带15则适当增大压力,若实时压力值过大则适当放松第二绑带15以降低压力,从而令医疗器械以适应的压力值作用在患者皮肤上,提高患者佩戴医疗器械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既能保证医疗器械能够稳定的使用,又能够令患者不易受到过大压力而产生压力伤。
38.进一步地,控制器8还能够在患者佩戴医疗器械的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后,通过控压机构控制第二绑带15放松,令实时压力值降低预设降压值,并且,控制器8在实时压力值降低预设降压值的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间后,重新通过控制机构控制第二绑带15收紧,令实时压力值重新增大至预设压力值。
39.其中,患者佩戴医疗器械的时间是指实时压力值等于预设压力值的时间,预设降压值是令实时压力值在预设压力值的基础上降低一定压力,并不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以便于对长时间佩戴医疗器械的患者定期放松,避免患者长期受压导致的压力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0.例如,第一预设时间设定为十二小时,第三预设时间设定为十分钟,预设降压值设为1mpa,当患者佩戴医疗器械的时间超过十二小时后,控制器8通过控压机构令第二绑带15放松,使实时压力值降低1mpa十分钟,随后控制器8再通过控制机构重新收紧第二绑带15,令实时压力值增大至预设压力值。
41.进一步地,参照图1,压力监测装置还包括:蓄电池9、设定按钮10、手动控制按钮11、显示器12以及报警器13。
42.其中,蓄电池9设置在外壳1内侧,用于向控制器8以及控压装置供电,使压力监测装置无需外接电源,更便于临床的使用。设定按钮10和手动控制按钮11均连接在控制器8上,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侧,设定按钮10用于在控制器8中设定所述预设压力值,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皮肤状态等具体情况设置适当大小的预设压力值,并且,在患者佩戴期间,若感觉压力较大不适,可自行或由医护人员通过设定按钮10适当降低预设压力值,控制器8则会基于重新设定的预设压力值控制控压机构运作,减小对患者的压力,从而使患者的佩戴更加舒适。反之,若患者佩戴期间感觉压力过小而影响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则适当的增大预设压力值。手动控制按钮11用于手动控制控压机构的运作,便于医护人员手动调节压力大小。
43.显示器12设置在外壳1上,并与控制器8通信连接,显示器12可以采用lcd屏幕或数字显示器12,其用于显示预设压力值和实时压力值的数值,还可以显示佩戴时长等信息,便于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佩戴时间、佩戴压力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44.报警器13同样的设置在外壳1上,报警器13可以是蜂鸣器、扩音器等通过发出声音的方式进行警示,也可以是二极管、led灯等发出灯光闪烁的方式进行警示,也可以采用声音与灯光结合的方式进行警示。报警器13与控制器8通信连接,当实时压力值大于或小于预设压力值的时间超过第三预设时间时后,报警器13发出警报,警示医护人员尽快对压力监测装置以及患者状态进行检查,确保患者佩戴过程的安全性。
45.例如,第三预设时间为五分钟,若实时压力值处于大于预设压力值的状态下超过了五分钟,实时压力值无法降低,则控制报警器13发出警报,避免患者避免长时间受到较大的压力。同样地,若实时压力值处于小于预设压力值的状态下超过了五分钟,实时压力值无法升高,报警器13同样发出警报,避免长时间压力过小而影响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并且,若患者在不经医护人员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将医疗器械取下,此时控压机构的运作不会造成实时压力值的增大,在超过五分钟后,报警器13也会发出警报,从而对医护人员起到提示的作用,尽快将医疗器械重新佩戴到患者身上。
46.另外,报警器13还能够设置在医护人员的值班室内,或由医护人员随身携带,报警器13通过5g、wifi等方式无线通讯连接在控制器8上,以便于医护人员快速获得警示信号。
47.参照图2,控压机构包括:转轴3、导向轴4和驱动器5。转轴3可转动地连接在外壳1内,驱动器5与转轴3连接,用于驱动转轴3转动,导向轴4可转动地连接在外壳1内,并位于转轴3一侧,导向轴4与外壳1的开口平齐,第二绑带15穿过开口后绕过导向轴4并缠绕在转轴3
上,以对第二绑带15进出外壳1时的方向起到引导作用,减少第二绑带15与开口边缘的摩擦磨损。驱动器5通过带动转轴3的转动,使第二绑带15缠绕到转轴3上或从转轴3上转出,以此实现驱动第二绑带15进出外壳1的目的。驱动器5可以是小型电机或舵机等,控制器8与驱动器5通信连接,通过控制驱动器5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角度,即可控制第二绑带15的放松或收紧以及第二绑带15的放松收紧程度。
48.驱动器5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驱动器5可以与转轴3同轴,使驱动器5直接与转轴3连接,也可以设置在转轴3一侧,根据驱动器5的具体形式以及外壳1的形状进行适应性安装机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驱动器5与转轴3平行间隔布置,驱动器5与转轴3之间通过传动机构6连接传动,以合理的利用外壳1内部空间,减小整个压力监测装置的体积。传动机构6可以是齿轮传动机构6,也可以是连杆机构或带传动或链传动等机构,能够实现驱动器5与转轴3之间的传动即可。
49.当然,控压机构也不仅限制于通过将第二绑带15在转轴3上的缠绕来实现放松或收紧动作,还可以采用驱动第二绑带15的端部在外壳1内部平移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压机构由齿轮、齿条和驱动器5组成,齿条滑动连接在外壳1内,齿轮转动连接在外壳1内并与齿条啮合,驱动器5可带动齿轮转动,第二绑带15位于外壳1内的一端固定在齿条上,通过驱动器5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齿条滑动,以此实现带动第二绑带15运动的目的。
50.另外,外壳1上的接触面2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平面或者弧面,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面2为与患者所需佩戴位置的皮肤形状相适配的户型,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度。压力传感器7设有多个并均布在接触面2上,实时压力值为各压力传感器7所监测压力值的平均值,对患者皮肤压力的监测精度更高。
51.实施例2
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其包括上述的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医疗器械可以是呼吸器面罩或约束带等器械,并固定在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远离外壳1的一端,以通过第一绑带14和第二绑带15将医疗器械固定至患者皮肤上。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佩戴医疗器械过程中皮肤受到的压力大小,并利用控压机构实时对压力进行调控,令医疗器械以合适的压力佩戴在患者身上,避免患者皮肤长时间受到较大压力而产生压力伤,提高患者佩戴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5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