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肠排列管

文档序号:32468150发布日期:2022-12-07 06:07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肠排列管

1.本发明涉及一种小肠排列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当发生粘连性小肠梗阻时,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分离肠管之间的粘连。为了使小肠术后可以维持通畅,避免再次以梗阻角度粘连,通常还需实施小肠排列术,在小肠排列术中会使用到小肠排列管。小肠排列术的步骤是:经口置入一根小肠排列管,管路远端超过粘连处放置,小肠排列管撑起小肠,起到排列并塑形小肠的作用。
3.传统小肠排列管的管子头部较细软,经口鼻部置入后不易通过胃幽门、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等位置,导致小肠排列管置入时间较长,反复牵拉肠管胃壁,还容易造成器官损伤。此外,在置入过程中很难判断小肠排列管头部所处位置,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置入难度。小肠排列管置入遇阻严重时,甚至需要在肠管或胃壁表面开口来辅助置入,造成额外损伤。
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容易置入的小肠排列管,来解决目前小肠排列管置入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小肠排列管,它解决了目前的小肠排列管存在置入困难的问题。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小肠排列管,它包括用于插入小肠内部进行小肠排列的主管,主管头端设置抽吸口,主管末端与抽吸装置的进液端连接,还包括导引丝、发光珠、磁力导引环、可融化导引球;
8.所述主管的头部设有透明部;
9.所述导引丝的头部设置有发光珠,将导引丝完全插入主管内,发光珠恰好位于主管的透明部内侧;
10.所述主管的头部外壁固定有磁力导引环;
11.所述主管的头端固定有可融化导引球。
12.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抽吸装置包括壳体、作为进液端的进液管、固定在壳体内的抽吸泵,壳体内设置密封的储液室,进液管一端与主管末端连接,进液管另一端密封插入储液室内,储液室顶部设置有与抽吸泵进气端连接的排气管,抽吸泵排气端与外部连通,储液室底部侧面开设有由密封塞密封的排液口。
13.所述储液室侧面设有用于观察储液量的带刻度的透明观察窗。
14.所述抽吸泵排气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
15.所述主管末端通过单向阀与抽吸装置的进液端连接,单向阀允许液体从主管头端流向末端。
1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可融化导引球采用糖类结晶球体。
1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主管内置有营养液内管,营养液内管一端与开设在主管头部的营养液注入口连接,营养液内管另一端从主管末端密封接出。
1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主管由鼻腔段和剩余的体内段构成,鼻腔段比体内段更加柔软。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发光珠的光线从主管的透明部发出后穿过肠管或胃壁,通过光线指引主管的头部位置,能够更加准确地跟踪小肠排列管,方便操作;
21.(2)主管头部的磁力导引环能够被磁力牵引器吸引,磁力牵引器根据发光珠指引的主管头部位置,将主管头部缓慢吸引穿过肠管,置入操作更加方便;
22.(3)此外,可融化导引球在小肠排列管置入过程中保持球形,方便用手指定位和隔着肠壁牵拉主管头端,小肠排列管成功置入后,可融化导引球逐渐融化消失,避免占据肠腔影响正常肠管蠕动和消化食物;
23.(4)通过抽吸装置与主管连接,能够定期将小肠内部过多的液体和气体抽出,能够给术后的肠管减压;
24.(5)通过抽吸装置储液室带刻度的透明观察窗,能够给引流液计量;
25.(6)主管内置有营养液内管,可通过营养液内管向小肠内部滴入营养液,避免了需要额外置入营养管的问题;
26.(7)本小肠排列管的主管分为鼻腔段和剩余的体内段,鼻腔段比体内段更加柔软,长时间佩戴更舒适。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主管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抽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主管;101、抽吸口;102、透明部;103、鼻腔段;104、体内段;105、固定部;2、抽吸装置;201、壳体;202、进液管;203、抽吸泵;204、储液室;205、排气管;206、排液口;207、透明观察窗;208、空气过滤器;3、导引丝;4、发光珠;5、磁力导引环;6、可融化导引球;7、单向阀;8、营养液内管;801、营养液注入口;延长管9;10、磁力牵引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2.实施例1
33.如图1-图2所示,本小肠排列管包括用于插入小肠内部进行小肠排列的主管1,主管1头端设置抽吸口101,主管1末端与抽吸装置2的进液端连接,还包括导引丝3、发光珠4、磁力导引环5、可融化导引球6;主管1末端通过延长管9与抽吸装置2的进液端连接,延长管9采用硅橡胶管,根据主管1与抽吸装置2之间的距离选用合适长度的延长管9。
34.主管1的头部设有透明部102;主管1可采用透明的医用硅橡胶管,或者仅在主管1头部的透明部102采用透明的硅橡胶管,其他部分可采用不透明的硅橡胶管。
35.导引丝3的头部设置有发光珠4,将导引丝3完全插入主管1内,发光珠4恰好位于主管1的透明部102内侧;导引丝3采用钢丝,发光珠4的导线缠绕在导引丝3上,接入外部低压电源。在抽吸之前,导引丝3和发光珠4会从主管1内部撤离,撤离后再将主管1与与抽吸装置2连接。
36.主管1的头部外壁固定有磁力导引环5,磁力导引环5采用永磁体;磁力导引环5与磁力牵引器10配合使用,磁力牵引器10采用永磁体(例如,钕铁硼、钐钴、铝镍钴、铁氧体永磁材料等)或者电磁铁,通过磁铁的异性相吸原理,在外部通过磁力吸引磁力导引环5按照正确的路线前移,优选电磁铁,电磁铁可根据需要调节牵引力大小。
37.主管1的头端固定有可融化导引球6,可融化导引球6采用糖类结晶球体、淀粉球体,主管1的头部设置中空的固定部105(可采用中空的头端小末端大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通过细管与主管1头端连接,防止置入过程可融化导引球6滑落),可融化导引球6固化在固定部105上形成球体。主管1头部的可融化导引球6,可以在置入过程中辅助牵引,置入后可融化,不影响肠道通畅性。
38.操作步骤及工作原理:
39.(1)将导引丝3完全插入主管1内,主管1暂不与抽吸装置2连接,发光珠4恰好位于主管1的透明部102内侧,接通发光珠4电源;
40.(2)将主管1从口鼻部置入后,通过胃幽门、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等位置,到达小肠处,在置入过程中,发光珠4的光线从主管1的透明部102发出后穿过肠管或胃壁,通过光线指引主管1的头部位置,能够更加准确地跟踪小肠排列管,方便操作,当小肠排列管头端遇阻或需要调整方向时,磁力牵引器10根据发光珠4指引的主管1头部位置,吸引主管1头部的磁力导引环5,缓慢将主管1头部按照正确路线前移,置入操作更加方便;
41.(3)在上述步骤(2)置入过程中,可融化导引球6保持球形,方便用手指定位和隔着肠壁牵拉主管1头端,小肠排列管成功置入后,可融化导引球6逐渐融化消失,避免占据肠腔影响正常肠管蠕动和消化食物;
42.(4)置管完成后,将发光珠4和导引丝3从主管1末端抽出,进入留置塑形阶段,将主管1末端与抽吸装置2的抽吸端连接,通过抽吸装置2形成负压,通过主管1端部的抽吸口101定期将小肠内部过多的液体和气体抽出,能够给术后的肠管减压;
43.(5)小肠排列术彻底完成塑形后,将小肠排列管从人体内撤离。
44.实施例2
45.如图1-图3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抽吸装置2包括壳体201、作为进液端的进液管202、固定在壳体201内的抽吸泵203,壳体201内设置密封的储液室204,进液管202一端与主管1末端连接,进液管202另一端密封插入储液室204内,储液室204顶部设置有与抽吸泵203进气端连接的排气管205,抽吸泵203排气端与外部连通,储液室204底部侧面开设有由密封塞密封的排液口206。
46.储液室204侧面设有用于观察储液量的带刻度的透明观察窗207。抽吸泵203排气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208。主管1末端通过单向阀7与抽吸装置2的进液端连接,单向阀7允许液体从主管1头端流向末端。从体内抽出的引流液可在储液室204到达上限之前记下读数,然后通过排液口206倾倒。
47.通过抽吸装置2储液室204带刻度的透明观察窗207,能够给引流液计量。空气过滤
器208能够用于过滤从体内抽气排出的异味气体,空气过滤器208可采用活性炭过滤器。单向阀7能够防止从主管1向小肠内回流气体和液体,防止小肠涨气不适。
48.实施例3
49.如图1、图2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主管1内置有营养液内管8,营养液内管8一端与开设在主管1头部的营养液注入口801连接,营养液内管8另一端从主管1末端密封接出。
50.主管1内置有营养液内管8,可通过营养液内管8向小肠内部滴入营养液,避免了需要额外置入营养管的问题。
51.实施例4
52.如图1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主管1由鼻腔段103和剩余的体内段104构成,体内段104表示从头端到鼻腔之前的这一处于体内的这段主管1,鼻腔段103表示处于鼻腔的这段主管1,鼻腔段103需要留置在鼻腔内,长时间放置会导致很强的不适感,鼻腔段103比体内段104更加柔软,可以显著改善舒适度。
53.鼻腔段103可采用比体内段104更细的硅橡胶管,并且鼻腔段103的管壁厚度比体内段104更薄,因此,鼻腔段103比体内段104更加柔软。
54.传统小肠排列管为了维持排列和塑形效果,往往主管1比较硬,在经鼻部分未做软化处理,长时间佩戴会造成病人不适,因此,本小肠排列管的主管1分为鼻腔段103和剩余的体内段104,鼻腔段103比体内段104更加柔软,长时间佩戴更舒适。
5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