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喂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7649发布日期:2022-12-13 21:2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喂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喂养系统。


背景技术:

2.一些危重病人或营养不良病人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以其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常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营养泵通过鼻饲管输入水、营养液和自制的一定浓度的饭乳,具有自动输液、输完报警和快排、反抽等功能。目前国内外临床上肠内营养经常通过营养泵完成,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持续恒速喂养,病人在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时容易发生功能性胃潴留,尤其是危重患者更可能会出现胃排空延迟。接受肠内喂养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胃排空延迟,评估喂养耐受性,以预防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的发生不仅影响肠内营养目标的达成,还可能导致肠内营养治疗的停止。最为严重的是会大大增加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icu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病死率增加。
3.营养泵在使用过程中持续恒速喂养,病人在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功能性胃潴留,尤其是危重患者更可能因此出现呕吐、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胃肠营养并发症。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控制病人的喂养,无法实现精准的喂养。
4.传统的肠胃喂养系统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肠胃喂养系统使用时多需要辅轴插入胃管进行使用,胃管端部缺乏润滑部件,在插入胃管的时候,胃管头部和干涩的患者食道之间会产生一些摩擦,胃管会对患者喉道造成二次损伤,其次,进行肠胃喂养时需要注入水、营养液以及饭乳,需要使用多个营养泵进行单独控制,成本大大增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喂养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喂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喂养系统,包括营养泵本体,所述营养泵本体的入料端口设有进料管口,所述营养泵本体的出端口设有出料管口,所述营养泵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控料机构,所述出料管口的端部安装有胃管件,所述胃管件的端部设有头部件,所述胃管件上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上设有控温组件,还包括监测件,所述监测件包括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电信号检测模组和压力监测模组,所述电信号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患者胃内电信号,当患者胃部收缩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增加,当患者胃部舒张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降低。
7.优选地,所述胃管件包括胃管插件和胃管连接件,所述胃管连接件安装在出料管口的端部,所述胃管插件中设有胃内管件,所述胃内管件中一体成型有第一内隔件,所述胃内管件外侧和胃管插件内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外隔件,所述第一内隔件将胃内管件分为两个
第一疏液腔体,所述外隔件将胃内管件外侧和胃管插件内侧之间分为两个润液腔体,所述胃管连接件中一体成型有第二内隔件,所述第二内隔件将胃管连接件分为两个第二疏液腔体,所述第二疏液腔体远离出料管口的一端部均固定卡设有第一连接卡框,所述第一连接卡框密封卡接在对应第一疏液腔体中。
8.优选地,所述润滑组件包括缓润框,所述缓润框设为环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缓润框的一端部一体成型有和润液腔体对应的第二连接卡框,所述缓润框和第二连接卡框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卡框密封卡接在对应润液腔体中,所述缓润框的外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和缓润框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卡框活动贯穿缓润框的中部。
9.优选地,所述头部件包括头部环框,所述头部环框的一侧固定卡设有和润液腔体对应的第三连接卡框,所述第三连接卡框密封卡接在对应润液腔体中,所述监测件安装在头部环框远离第三连接卡框的一端;
10.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电信号检测模组和压力监测模组,所述电信号检测模组用于检测患者胃内电信号,当患者胃部收缩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增加,当患者胃部舒张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降低。
11.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卡框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润穿槽,所述头部环框的侧壁开设有和第一润穿槽对应相通的第二润穿槽,所述头部环框远离第三连接卡框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三润穿槽。
12.优选地,所述胃管插件远离胃管连接件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和第一疏液腔体相通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活动卡接在头部环框中。
13.优选地,所述控温组件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卡管,所述连接卡管固定卡接在缓润框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连接卡管的一端部延伸出缓润框的侧端并置于两个第二连接卡框之间,所述连接卡管的另一端部延伸出缓润框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连通管,两个所述连通管远离连接卡管的一侧设有循环泵机,所述循环泵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和对应的连通管固定连接,所述外隔件上均开设有和连接卡管对应的第一控温槽,所述连接卡管远离连通管的一端部密封卡接在对应的第一控温槽中,所述第一内隔件中开设有和第一控温槽相通的第二控温槽。
14.优选地,所述控料机构包括转动底框,所述转动底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在营养泵本体的顶端,所述转动底框中转动安装有转动框,所述转动框上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置物卡槽,所述置物卡槽中活动卡设有储料筒,所述储料筒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均活动卡接在转动框底部,所述排料口的底部均延伸至转动框的下表面,所述转动底框的底端一侧固定卡设有和排料口位置对应的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底部和进料管口固定安装。
15.优选地,所述转动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从动齿环,所述连接座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和从动齿环啮合连接。
16.一种喂养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步骤一、分别将盛有水、营养液以及饭乳的储料筒放置在对应置物卡槽中,由于转动底框对排料口的封堵,储料筒中物料无法排出,并将将连接头和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将循环泵机的连接端口和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连接;
18.步骤二、将胃管件中的胃管插件和头部件通过患者鼻腔沿着食道插入患者胃中,
插管时,开启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医用可食润滑液通过连接头输入至缓润框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卡框进行对应的润液腔体中,通过第三连接卡框进入头部环框中,进入头部环框中的可食润滑液通过多个第一润穿槽、第二润穿槽和第三润穿槽排出头部环框,对头部环框外部表面进行润滑,在插胃管插件时,润滑的头部环框对干涩的患者食道进行同步润滑,防止插胃管插件时同步损伤患者食道,直至胃管插件和头部件插入患者胃中,监测件位于患者胃中,对患者胃部进行ph值检测、温度检测和压力检测,从而控制喂养;
19.步骤三、控制并开启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从动齿环间歇性转动,从而驱动转动框在转动底框中间歇性稳定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储料筒间歇性转动,同时开启营养泵本体,当其中一个排料口和输料管顶部位置对应,该排料口对应的物料通过排料口、输料管和进料管口吸入营养泵本体中,并通过出料管口排出,通过其中一组第一疏液腔体、第二疏液腔体和延伸管,向患者胃中进物,根据监测件监测,同时通过另一组第一疏液腔体、第二疏液腔体和延伸管吸患者胃中的物,从而对患者进行喂养;
20.喂养的同时,开启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合适温度的液体通过循环泵机、其中一个连通管、连接卡管进入对应的第一控温槽、第二控温槽,并通过另一个第一控温槽、连接卡管和连通管回流至循环泵机中,从而实现第一控温槽、第二控温槽中合适温度液体的循环,从而便于对第一疏液腔体、第二疏液腔体中的物料进行热传导温度控制,防止喂养食物过凉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损伤;
21.步骤四、需要喂养其它物料时,只需控制并开启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从动齿环间歇性转动,另一个排料口和输料管顶部位置对应,该排料口对应的物料可通过排料口、输料管和进料管口吸入营养泵本体中,从而通过使用一个营养泵本体配合控料机构,控制不同物料的吸入,便于对患者进行不同物料的喂养。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通过设置监测件,监测件包括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食道内ph值,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温度,电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电信号,压力监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压力,在当患者胃部收缩舒张蠕动时,胃内压力呈现增加降低动态变化,电信号检测单元传输胃电信号,压力监测单元传输胃内压力信号,营养泵持续记录胃电信号和胃内压力信号,通过实时分析,按编程全自动智能变频差时电控喂养速度和容量;ph值检测单元实时检测食道内ph值,传输营养泵记录,根据ph值营养泵程序控制启停以防止胃液反流,如此通过ph值、胃内电信号和胃内压力的监测,来控制营养泵的适应性工作,提高营养液喂养效率,减少胃潴留、呕吐和反流,降低胃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通过设置胃管件、头部件并配合使用润滑组件,在插胃管插件时,润滑的头部环框对干涩的患者食道进行同步润滑,防止插胃管插件时同步损伤患者食道,进而提升了整个喂养系统的使用效果。
24.2.配合使用控温组件,喂养的同时,开启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合适温度的液体通过循环泵机、其中一个连通管、连接卡管进入对应的第一控温槽、第二控温槽,并通过另一个第一控温槽、连接卡管和连通管回流至循环泵机中,从而实现第一控温槽、第二控温槽中合适温度液体的循环,从而便于对第一疏液腔体、第二疏液腔体中的物料进行热传导温度控制,防止喂养食物过凉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损伤。
25.3.通过设置控料机构,通过使用一个营养泵本体配合控料机构,控制不同物料的
吸入,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不同物料的喂养,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
26.4.通过设置带有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的监测件,当胃管插件插入患者胃中时,监测件位于患者胃中,对患者胃部进行ph值检测、温度检测和压力检测,根据胃部压力来调节喂养的速度,从而控制喂养量。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中部分结构拆分之后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的放大图,
32.图5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放大图,
33.图6为本发明图4中d处的放大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胃管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中控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中压力检测单元的模块示意图。
37.图中:1、营养泵本体;2、进料管口;3、出料管口;4、控料机构;6、胃管件;7、头部件;8、润滑组件;9、控温组件;61、胃管插件;62、胃管连接件;63、胃内管件;64、第一内隔件;65、外隔件;601、第一疏液腔体;602、润液腔体;66、延伸管;621、第二内隔件;622、第二疏液腔体;623、第一连接卡框;71、头部环框;72、第三连接卡框;721、第一润穿槽;711、第二润穿槽;712、第三润穿槽;73、监测件;81、缓润框;82、第二连接卡框;83、连接头;91、连接卡管;92、连通管;93、循环泵机;901、第一控温槽;902、第二控温槽;41、转动底框;42、连接座;43、转动框;431、置物卡槽;45、储料筒;451、排料口;46、输料管;47、从动齿环;48、驱动电机;49、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喂养系统,包括营养泵本体1,营养泵本体1的入料端口设有进料管口2,营养泵本体1的出端口设有出料管口3,营养泵本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控料机构4,出料管口3的端部安装有胃管件6,胃管件6的端部设有头部件7,胃管件6上设有润滑组件8,润滑组件8上设有控温组件9。
40.控料机构4包括转动底框41,转动底框4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42,连接座42固定安装在营养泵本体1的顶端,转动底框41中转动安装有转动框43,转动框43上开设有环形
阵列分布的多个置物卡槽431,置物卡槽431中活动卡设有储料筒45,储料筒45的底部均一体成型有排料口451,排料口451均活动卡接在转动框43底部,排料口451的底部均延伸至转动框43的下表面,通过开设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置物卡槽431,可分别将盛有水、营养液以及饭乳的储料筒45放置在对应置物卡槽431中,由于转动底框41对排料口451的封堵,储料筒45中物料无法排出,转动底框41的底端一侧固定卡设有和排料口451位置对应的输料管46,输料管46的底部和进料管口2固定安装;转动框43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从动齿环47,连接座42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8,驱动电机48的驱动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9,齿轮49和从动齿环47啮合连接,使用时,控制并开启驱动电机48驱动齿轮49带动从动齿环47间歇性转动,从而驱动转动框43在转动底框41中间歇性稳定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储料筒45间歇性转动,同时开启营养泵本体1,当其中一个排料口451和输料管46顶部位置对应,该排料口451对应的物料通过排料口451、输料管46和进料管口2吸入营养泵本体1中,并通过出料管口3排出,当另一个排料口451和输料管46顶部位置对应时,该排料口451对应的物料也可通过排料口451、输料管46和进料管口2吸入营养泵本体1中,从而通过使用一个营养泵本体1配合控料机构4,控制不同物料的吸入,从而便于对患者进行不同物料的喂养,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
41.胃管件6包括胃管插件61和胃管连接件62,胃管连接件62安装在出料管口3的端部,胃管插件61中设有胃内管件63,胃内管件63中一体成型有第一内隔件64,胃内管件63外侧和胃管插件61内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外隔件65,第一内隔件64将胃内管件63分为两个第一疏液腔体601,外隔件65将胃内管件63外侧和胃管插件61内侧之间分为两个润液腔体602,胃管连接件62中一体成型有第二内隔件621,第二内隔件621将胃管连接件62分为两个第二疏液腔体622,第二疏液腔体622远离出料管口3的一端部均固定卡设有第一连接卡框623,第一连接卡框623密封卡接在对应第一疏液腔体601中,进行胃管连接件62中两个第二疏液腔体622和胃管插件61中两个第一疏液腔体601的连通,通过设置两个第一疏液腔体601和两个第二疏液腔体622,其中一组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用于向患者胃中进物,另一组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用于吸患者胃中的物,提升患者喂养效果。
42.头部件7包括头部环框71,头部环框71的一侧固定卡设有和润液腔体602对应的第三连接卡框72,第三连接卡框72密封卡接在对应润液腔体602中,通过头部环框71对润液腔体602的端口进行封堵,头部环框71远离第三连接卡框72的一端部固定卡设有监测件73,
43.监测件73包括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通过设置监测件,监测件包括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食道内ph值,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温度,电信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电信号,压力监测单元用于检测患者胃内压力,在当患者胃部收缩舒张蠕动时,胃内压力呈现增加降低动态变化,电信号检测单元传输胃电信号,压力监测单元传输胃内压力信号,营养泵持续记录胃电信号和胃内压力信号,通过实时分析,按编程全自动智能变频差时电控喂养速度和容量;ph值检测单元实时检测食道内ph值,传输营养泵记录,根据ph值营养泵程序控制启停以防止胃液反流,如此通过ph值、胃内电信号和胃内压力的监测,来控制营养泵的适应性工作,提高营养液喂养效率,减少胃潴留、呕吐和反流,降低胃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44.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电信号检测模组和压力监测模组,所述电信号检测模组用
于检测患者胃内电信号,当患者胃部收缩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增加,当患者胃部舒张时,电信号检测模组传输信号压力监测模组,压力降低;通过设置带有食道内ph值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以及压力检测单元的监测件73,当胃管插件61插入患者胃中时,监测件73位于患者胃中,对患者胃部进行ph值检测、温度检测和压力检测,从而控制喂养量。
45.润滑组件8包括缓润框81,缓润框81设为环状的中空结构,缓润框81的一端部一体成型有和润液腔体602对应的第二连接卡框82,缓润框81和第二连接卡框82相互连通,第二连接卡框82密封卡接在对应润液腔体602中,进行缓润框81和润液腔体602之间的连通,缓润框81的外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头83,连接头83和缓润框81相互连通,使用时,将连接头83和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开启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医用可食润滑液通过连接头83输入至缓润框81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卡框82进行对应的润液腔体602中,通过第三连接卡框72进入头部环框71中,第一连接卡框623活动贯穿缓润框81的中部;第三连接卡框7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润穿槽721,头部环框71的侧壁开设有和第一润穿槽721对应相通的第二润穿槽711,头部环框71远离第三连接卡框7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三润穿槽712,进入头部环框71中的可食润滑液通过多个第一润穿槽721、第二润穿槽711和第三润穿槽712排出头部环框71,对头部环框71外部表面进行润滑,在插胃管插件61时,润滑的头部环框71对干涩的患者食道进行同步润滑,从而防止插胃管插件61时同步损伤患者食道,进而提升了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
46.胃管插件61远离胃管连接件62的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和第一疏液腔体601相通的延伸管66,延伸管66活动卡接在头部环框71中,通过设置延伸管66,通过延伸管66向患者胃中进物,吸患者胃中的物。
47.控温组件9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连接卡管91,连接卡管91固定卡接在缓润框81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卡管91的一端部延伸出缓润框81的侧端并置于两个第二连接卡框82之间,连接卡管91的另一端部延伸出缓润框8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连通管92,两个连通管92远离连接卡管91的一侧设有循环泵机93,循环泵机9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和对应的连通管92固定连接,外隔件65上均开设有和连接卡管91对应的第一控温槽901,连接卡管91远离连通管92的一端部密封卡接在对应的第一控温槽901中,第一内隔件64中开设有和第一控温槽901相通的第二控温槽902,使用时,将循环泵机93的连接端口和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连接,开启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合适温度的液体通过循环泵机93、其中一个连通管92、连接卡管91进入对应的第一控温槽901、第二控温槽902,并通过另一个第一控温槽901、连接卡管91和连通管92回流至循环泵机93中,从而实现第一控温槽901、第二控温槽902中合适温度液体的循环,从而便于对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中的物料进行热传导温度控制,防止喂养食物过凉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损伤,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喂养使用效果。
48.一种喂养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步骤一、分别将盛有水、营养液以及饭乳的储料筒45放置在对应置物卡槽431中,由于转动底框41对排料口451的封堵,储料筒45中物料无法排出,并将将连接头83和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将循环泵机93的连接端口和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连接;
50.步骤二、将胃管件6中的胃管插件61和头部件7通过患者鼻腔沿着食道插入患者胃
中,插管时,开启医用可食润滑液泵机构,医用可食润滑液通过连接头83输入至缓润框81中,并通过第二连接卡框82进行对应的润液腔体602中,通过第三连接卡框72进入头部环框71中,进入头部环框71中的可食润滑液通过多个第一润穿槽721、第二润穿槽711和第三润穿槽712排出头部环框71,对头部环框71外部表面进行润滑,在插胃管插件61时,润滑的头部环框71对干涩的患者食道进行同步润滑,防止插胃管插件61时同步损伤患者食道,直至胃管插件61和头部件7插入患者胃中,监测件73位于患者胃中,对患者胃部进行ph值检测、温度检测和压力检测,从而控制喂养;
51.步骤三、控制并开启驱动电机48驱动齿轮49带动从动齿环47间歇性转动,从而驱动转动框43在转动底框41中间歇性稳定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储料筒45间歇性转动,同时开启营养泵本体1,当其中一个排料口451和输料管46顶部位置对应,该排料口451对应的物料通过排料口451、输料管46和进料管口2吸入营养泵本体1中,并通过出料管口3排出,通过其中一组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和延伸管66,向患者胃中进物,根据监测件73监测,同时通过另一组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和延伸管66吸患者胃中的物,从而对患者进行喂养;
52.喂养的同时,开启控温的液体输入泵机构,合适温度的液体通过循环泵机93、其中一个连通管92、连接卡管91进入对应的第一控温槽901、第二控温槽902,并通过另一个第一控温槽901、连接卡管91和连通管92回流至循环泵机93中,从而实现第一控温槽901、第二控温槽902中合适温度液体的循环,从而便于对第一疏液腔体601、第二疏液腔体622中的物料进行热传导温度控制,防止喂养食物过凉对患者胃部造成二次损伤;
53.步骤四、需要喂养其它物料时,只需控制并开启驱动电机48驱动齿轮49带动从动齿环47间歇性转动,另一个排料口451和输料管46顶部位置对应,该排料口451对应的物料可通过排料口451、输料管46和进料管口2吸入营养泵本体1中,从而通过使用一个营养泵本体1配合控料机构4,控制不同物料的吸入,便于对患者进行不同物料的喂养。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