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400912发布日期:2022-12-02 18: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咳嗽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呼吸道保护性生理反射,能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以及吸入的有害物质和异物,在呼吸专科门诊,以咳嗽为主诉的就诊者约占80%。咳嗽已是目前促成患者就医和耗费医疗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表现之一。
3.感冒后咳嗽多由少阳阳明合病挟饮,痰气郁结而致。而饮邪的产生和脾胃的关系密切,现代社会丰衣足食、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过食肥甘厚味、起居无常、劳逸过度、吸烟以及由于工作、家庭等精神压力导致的情志失调,伤及脾胃之气,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内生,痰气郁结,而使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出现咳嗽,咽痒不适,咯痰,纳差,口干和(或)口苦,大便不畅等。通常中医治疗采用和解少阳、清利阳明,化痰散结、降逆止咳的方法;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亟需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柴胡为君药,黄岑为臣药,清半夏、射干、桔梗、栀子、淡豆豉、枳壳、枇杷叶、瓜蒌、黄连、神曲、紫苏叶、厚朴、茯苓、郁金、甘草、生姜以及大枣辅之,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阳明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咳嗽应手而瘥。制备方法采用现代化手段,以颗粒为剂型,方便服用、贮藏、携带、运输及生产;既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优点,又克服了临时煎煮的麻烦和易霉坏变质的缺点,且颗粒制法简单,即可小量制备,也适用于工业大生产。
5.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其特征是:包括以下组分,3~10g射干、5~20g桔梗、10~30g紫苏叶、3~10g淡豆豉、10~30g枳壳、1~3g黄连、10~30g瓜蒌、10~30g枇杷叶、5~20g黄芩、3~10g栀子、10~30g厚朴、10~30g柴胡、3~10g清半夏、10~40g郁金、10~30g甘草、10~30g生姜、10~30g大枣、5~20g神曲以及10~30g茯苓。
6.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7.步骤一、按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分,取19味药材,分别过10目筛,将除神曲和茯苓外,其余17味过筛后的药材加入8~15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获得提取液;
8.步骤二、向所述步骤一获得的提取液中加入过筛后的神曲和茯苓,再加入回流提取1次,将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
9.步骤三、采用湿法制粒,按照料辅比为1:1~2加入辅料,制备的颗粒经干燥后包装;
10.至此,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的制备完成。
11.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回流提取的时间均为0.5~3h。
12.所述浸膏的相对密度为1.25。
13.所述步骤三干燥的温度为60℃。
14.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柴胡为少阳专药,一解表邪、二疏肝解郁、三升举阳气、四通利阳明,黄芩、栀子两药清阳明热邪,两药的总量与柴胡量相当,且黄芩量要大于栀子,以清少阳、阳明两经郁火,达到利咽止咳的目的。
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6.一种基于宗气学的利咽止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一、取柴胡15g,黄芩9g,清半夏9g,射干6g,桔梗10g,栀子6g,淡豆豉6g,枳壳15g,枇杷叶12g,瓜蒌15g,黄连3g,神曲10g,紫苏叶15g,厚朴15g,茯苓15g,郁金20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0g,共19味药材,分别过10目筛。
18.步骤二、取步骤一过筛后的药材,除神曲、茯苓外,其余17味药材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h。
19.步骤三、向步骤二提取液中加入神曲、茯苓,再加入回流提取1次,提取时间为1.5h。
20.步骤四、提取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相对密度1.25)。
21.步骤五、湿法制粒1:2加入辅料,辅料包括低粘度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干燥温度为60℃。
22.配方中,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消痞,降逆和胃,为君药;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半夏,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化痰;瓜蒌开结除烦、清热生津以解渴;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气不行则郁不解;枇杷叶入肺胃,清肺和胃,降逆化痰;射干入肺肝,泻热消痰利咽;郁金利湿解郁;通草入肺胃,清热利湿;大黄泻热除湿通便。痰湿不化则结难散,故以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上药共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大枣、生姜兼为使药以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阳明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
23.提取方式的选择:本方为临床验方,临床中使用其水煎剂,治疗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并且水煎煮是中药提取中最传统的工艺,水煎可以使有效成分尽可能的提取出来,故而选择水煎煮为本品的提取方法
24.提取方式的选择:
25.水煎煮是中药提取中最传统的工艺,水煎可以使有效成分尽可能的提取出来,故而选择水煎煮为本品的提取方法。
[0026][0027]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浓缩程度以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指标进行控制。常用的浓缩方法为常压浓缩干燥和减压浓缩干燥,由于常压浓缩所需时间较长,成分易破坏,因此选择减压浓缩干燥。
[0028]
浓缩工艺的确定:依处方比例称取一个处方量的药材,按确定的提取工艺提取,提取液合并后分成等量的3份,浓缩程度以浓缩液的相对密度为指标进行控制。本着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尽可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等原则,分别在55℃、60℃、65℃(真空度在0.06~0.08mpa)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时比较收率,结果见下表。
[0029]
综合评价后,最终采用60
±
5℃(真空度在0.06~0.08mpa)作为该制剂的浓缩工艺。
[0030]
制剂成型的研究:本制剂采用了现代化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制成。采用了现代化提取工艺技术与设备,经过论证与实验提取出的其有效成分符合标准,采取过滤,减压浓缩,干燥,粉碎的工艺方法保证了其有效成分的不流失。将上述药粉经现代化设备混合后、粉碎制成颗粒。
[0031]
粘合剂的选择:本颗粒剂复方药材提取物中具有一定粘性,故需要在制粒过程中加入一定量乙醇作为润湿剂,因而需通过实验对作为润湿剂的乙醇浓度进行优选。分别称取制备好的药材干粉4等份,向每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制粒,评价指标及结果见表。
[0032]
乙醇浓度的确定:
[0033]
60%乙醇粘度大,色泽不均匀65%乙醇握难成团,松散70%乙醇均匀一致,随意捏塑75%乙醇握难成团,松散
[0034]
最终确定乙醇浓度为70%。
[0035]
辅料用量的筛选:糊精用量的筛选
[0036]
药粉:糊精=1:1粘度大,不易过筛药粉:糊精=2:3粘度大,不易过筛药粉:糊精=2:1粘度适中,成形性较好药粉:糊精=3:7结块多,较难成形
[0037]
因此,本技术方法中最终确定药粉与糊精用量比为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