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及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6092发布日期:2023-03-18 00:5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及操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患者转移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内科重症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来回转移,由于患者无法自主移动,并且受到患者病情的影响,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随意搬动,所以内科患者的移动费时费力,需要一种可以方便移动内科患者的护理床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需移动和搬离,自动接收和转移患者的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及操作方法。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包括床体、移动板、左滑块、右滑块、轴、栏杆、右连杆、左连杆、动作装置,动作装置包括动力座、驱动块,所述床体中间具有中间槽,中间槽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边槽,每个边槽外侧具有一号滑槽,每个一号滑槽底部具有一号底槽,床体下部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固定架,移动板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二号滑槽,每个二号滑槽底部具有二号底槽,右侧二号滑槽前后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轴孔,移动板中间具有左右方向的横槽,移动板下部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移动板滑块,每个移动板滑块中间具有立柱,每个立柱下部内侧具有立柱轴,移动板下部中间具有中间柱, 中间柱中间具有中间柱槽,两侧移动板滑块滑动连接两侧一号滑槽,移动板在两侧一号滑槽中滑动,每侧立柱穿过同侧一号底槽。
5.所述左滑块后侧具有左滑块销,左滑块下部外侧具有左滑块角,右滑块后侧具有右滑块销,右滑块销中间具有右滑块销孔,右滑块下部外侧具有右滑块角,左滑块滑动连接左侧二号滑槽,左滑块在左侧二号滑槽中滑动,左滑块下部穿过同侧二号底槽和下部的边槽,右滑块滑动连接右侧二号滑槽, 右滑块下部穿过同侧二号底槽和下部的边槽,每个固定架上部固定连接一个二号齿条,左滑块角和右滑块角下部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一号齿条,每个立柱轴外侧转动连接一个齿轮,齿轮同时和下部的二号齿条和上部的一号齿条相互啮合。
6.栏杆左侧具有栏杆左孔,栏杆右侧具有栏杆右孔,栏杆右孔内侧具有栏杆槽,右连杆一侧具有右连杆一孔,右连杆另外一侧具有右连杆二孔,右连杆二孔圆柱面上具有径向的右连杆销,左连杆一侧具有左连杆一孔,左连杆另外一侧具有左连杆二孔,左滑块销铰接左连杆二孔,左连杆一孔铰接栏杆左孔,右连杆一孔铰接栏杆右孔。
7.有益效果:本发明无需人工移动和搬离,自动接收和转移患者,省时省力,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利用动作装置的往复运动,实现移动板的左右移动,一号齿条、齿轮、 二号齿条的连接使得一号齿条的移动速度是齿轮的两倍,一号齿条移动距离是移动板的两倍,患者边随移动板移动边被栏杆推动,栏杆全程和患者接触,推动患者时受力均匀,不会对患
者造成伤害,推动时,可以连同患者身下的铺垫一起推动,减小了推动时的摩擦力,进一步减轻了推患者的压力,有力的保护了患者,右连杆销和轴槽滑动连接,右旋槽分为右旋槽、直槽、左旋槽,右旋槽和左旋槽驱动右连杆在两侧转动,使得栏杆在转移前后隐藏起来,不会影响移动患者,直槽保持右连杆在移动过程的垂直状态,右连杆垂直时,栏杆能保持对患者的推动,并且保证右连杆和左连杆在二号滑槽中的滑动,不会歪斜和卡顿。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内科患者转移床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内科患者转移床底部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内科患者转移床转移过程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内科患者转移床转移结束时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床体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左滑块结构示意图。
16.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右滑块结构示意图。
17.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轴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栏杆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右连杆结构示意图。
20.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左连杆结构示意图。
21.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15为本发明所述的动力座结构示意图。
23.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包括床体110、移动板120、左滑块130、右滑块140、轴150、栏杆160、右连杆170、左连杆180、动作装置300,动作装置300包括动力座310、驱动块320,所述床体110中间具有中间槽111,中间槽111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边槽112,每个边槽112外侧具有一号滑槽113,每个一号滑槽113底部具有一号底槽114,床体110下部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固定架115,移动板120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二号滑槽121,每个二号滑槽121底部具有二号底槽122,右侧二号滑槽121前后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轴孔123,移动板120中间具有左右方向的横槽124,移动板120下部左右两侧具有对称的两个移动板滑块125,每个移动板滑块125中间具有立柱126,每个立柱126下部内侧具有立柱轴127,移动板120下部中间具有中间柱128, 中间柱128中间具有中间柱槽129,两侧移动板滑块125滑动连接两侧一号滑槽113,移动板120在两侧一号滑槽113中滑动,每侧立柱126穿过同侧一号底槽114。本发明初始状态时,栏杆160和两侧的右连杆170、左连杆180放置在横槽124中,右连杆销173在左旋槽1513中,床体110和移动板120处于重叠状态,将接收患者的装置放到本发明后侧下部,本发明分为两种使用模式,一种是转移模式,一种是接收模式,转移模式时,将患者移动
到栏杆160的后侧,启动电机350,电机350转动带动带轮330转动,带轮330转动带动皮带340转动,皮带340转动带动驱动块320往后侧移动,驱动块320驱动移动板120往后侧移动,移动板120往后侧移动带动两侧的齿轮210往后侧移动,齿轮210和二号齿条220相互啮合,二号齿条220带动齿轮210转动,齿轮210转动带动一号齿条190转动,两侧的一号齿条190分别带动左侧的左滑块130和右侧的右滑块140往后侧移动,左滑块130和右滑块140分别带动左连杆180、右连杆170往后侧移动,栏杆160随右连杆170和左连杆180一起往后侧移动,右连杆170往后侧移动,右连杆销173沿左旋槽1513滑动,左旋槽1513驱动右连杆170转动,右连杆170迅速从水平状态转为垂直状态,右连杆170带动栏杆160升起,然后右连杆销173滑动到达直槽1512,右连杆170保持垂直状态,栏杆160挡在患者身后,一号齿条190、齿轮210、 二号齿条220的连接使得一号齿条190的移动速度是齿轮210的两倍,一号齿条190移动距离是移动板120的两倍,患者随移动板120移动时,栏杆160将移动板120上部的患者往前推动,当移动板120移动到最前部时,右连杆销173滑动到右旋槽1511,右旋槽1511再次驱动右连杆170转动,右连杆170从垂直状态转到水平状态,栏杆160随右连杆170下落到移动板120水平线下,此时患者被推动到移动板120后侧边缘,慢慢将患者从移动板120上移动到接收装置即可,本发明此时的状态可以接收患者,接收时,将患者推动到本发明后侧下部,慢慢将患者移动到移动板120上部,反向启动电机350,动作装置300驱动移动板120往前侧移动,移动板120往前移动,左滑块130和右滑块140一起往前移动,右连杆销173在右旋槽1511中滑动,右连杆170迅速从水平状态转到垂直状态,然后右连杆销173沿直槽1512中滑动,移动板120带动患者往前移动,栏杆160将患者往前推动,移动板120复位前,右连杆销173从直槽1512滑动到左旋槽1513,左旋槽1513驱动右连杆170转到,右连杆170再次从垂直状态转到水平状态,栏杆160和右连杆170、左连杆180隐藏到横槽124中,至此接收完毕。
25.所述左滑块130后侧具有左滑块销131,左滑块130下部外侧具有左滑块角132,右滑块140后侧具有右滑块销141,右滑块销141中间具有右滑块销孔143,右滑块140下部外侧具有右滑块角142,左滑块130滑动连接左侧二号滑槽121,左滑块130在左侧二号滑槽121中滑动,左滑块130下部穿过同侧二号底槽122和下部的边槽112,右滑块140滑动连接右侧二号滑槽121, 右滑块140下部穿过同侧二号底槽122和下部的边槽112,每个固定架115上部固定连接一个二号齿条220,左滑块角132和右滑块角142下部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一号齿条190,每个立柱轴127外侧转动连接一个齿轮210,齿轮210同时和下部的二号齿条220和上部的一号齿条190相互啮合。
26.栏杆160左侧具有栏杆左孔161,栏杆160右侧具有栏杆右孔162,栏杆右孔162内侧具有栏杆槽163,右连杆170一侧具有右连杆一孔171,右连杆170另外一侧具有右连杆二孔172,右连杆二孔172圆柱面上具有径向的右连杆销173,左连杆180一侧具有左连杆一孔181,左连杆180另外一侧具有左连杆二孔182,左滑块销131铰接左连杆二孔182,左连杆一孔181铰接栏杆左孔161,右连杆一孔171铰接栏杆右孔162。
27.轴150圆柱面上具有轴槽151,轴槽151分为三段,轴槽151后侧是右旋槽1511,轴槽151中间是直槽1512,轴槽151前侧是左旋槽1513,轴150依次穿过轴孔123、右滑块销孔143、右连杆二孔172,轴150固定连接轴孔123,右连杆销173滑动连接轴槽151。
28.所述动力座310侧面具有动力座槽311,动力座槽311后侧具有动力座轴312, 动力座槽311前侧具有动力座孔313, 驱动块320具有驱动块轴321, 电机350固定连接动力座
310,电机350输出轴穿过动力座孔313,电机350输出轴固定连接一个带轮330,动力座轴312转动连接另外一个带轮330,两个带轮330通过皮带340转动连接,驱动块320外侧固定连接驱动块320,动力座310上部固定连接床体110下部,驱动块轴321滑动连接中间柱槽129。
29.本发明无需人工移动和搬离,自动接收和转移患者,省时省力,防止移动板120抖动,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使用安全,利用动作装置300的往复运动,实现移动板120的左右移动,一号齿条190、齿轮210、 二号齿条220的连接使得一号齿条190的移动速度是齿轮210的两倍,一号齿条190移动距离是移动板120的两倍,内科患者边随移动板120移动边被栏杆160推动,栏杆160全程和患者接触,推动患者时受力均匀,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推动时,可以连同患者身下的铺垫一起推动,减小了推动时的摩擦力,进一步减轻了推患者的压力,有力的保护了患者,右连杆销173和轴槽151滑动连接,右旋槽1511分为右旋槽1511、直槽1512、左旋槽1513,右旋槽1511和左旋槽1513驱动右连杆170在两侧转动,使得栏杆160在转移前后隐藏起来,不会影响移动患者,使用安全,直槽1512保持右连杆170在移动过程的垂直状态,右连杆170垂直时,栏杆160能保持对患者的推动,并且保证右连杆170和左连杆180在二号滑槽121中的滑动,运行平稳,受力均衡,有效的防止歪斜和卡顿,使用安全。
30.本发明初始状态时,栏杆和两侧的右连杆、左连杆放置在横槽中,右连杆销在左旋槽中,床体和移动板处于重叠状态,将接收患者的装置放到本发明后侧下部,本发明分为两种使用模式,一种是转移模式,一种是接收模式,转移模式时,将患者移动到栏杆的后侧,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带轮转动,带轮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皮带转动带动驱动块往后侧移动,驱动块驱动移动板往后侧移动,移动板往后侧移动带动两侧的齿轮往后侧移动,齿轮和二号齿条相互啮合,二号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一号齿条转动,两侧的一号齿条分别带动左侧的左滑块和右侧的右滑块往后侧移动,左滑块和右滑块分别带动左连杆、右连杆往后侧移动,栏杆随右连杆和左连杆一起往后侧移动,右连杆往后侧移动,右连杆销沿左旋槽滑动,左旋槽驱动右连杆转动,右连杆迅速从水平状态转为垂直状态,右连杆带动栏杆升起,然后右连杆销滑动到达直槽,右连杆保持垂直状态,栏杆挡在患者身后,一号齿条、齿轮、 二号齿条的连接使得一号齿条的移动速度是齿轮的两倍,一号齿条移动距离是移动板的两倍,患者随移动板移动时,栏杆将移动板上部的患者往前推动,当移动板移动到最前部时,右连杆销滑动到右旋槽,右旋槽再次驱动右连杆转动,右连杆从垂直状态转到水平状态,栏杆随右连杆下落到移动板水平线下,此时患者被推动到移动板后侧边缘,慢慢将患者从移动板上移动到接收装置即可,本发明此时的状态可以接收患者,接收时,将患者推动到本发明后侧下部,慢慢将患者移动到移动板上部,反向启动电机,动作装置驱动移动板往前侧移动,移动板往前移动,左滑块和右滑块一起往前移动,右连杆销在右旋槽中滑动,右连杆迅速从水平状态转到垂直状态,然后右连杆销沿直槽中滑动,移动板带动患者往前移动,栏杆将患者往前推动,移动板复位前,右连杆销从直槽滑动到左旋槽,左旋槽驱动右连杆转到,右连杆再次从垂直状态转到水平状态,栏杆和右连杆、左连杆隐藏到横槽中,至此接收完毕。
31.一种内科患者转移床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转移患者时,将转移患者的装置放到本内科患者转移床后侧下部,启动电机350 ,移动板120和栏杆160将患者推送到接收装置上部,将患者移动到接收装置,反向启动电机350,让本内科患者转移床复位,患者自动被转移的本内科患者转移床上部;第二步、接收患者时,首先启动电机350让移动
板120移动到后侧,将患者移动到移动板120上部,再反向启动电机350,即可将患者接收过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