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4885发布日期:2023-02-04 06:0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椎间孔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是常见的一类疾患,也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品质。虽然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不错,但手术治疗给病人带人较大的痛苦,且多在二至五年内复发,并且费用较高。
3.目前医疗行业中出现的穿刺形式可以直接对椎间盘病变部位进行治疗,临床上普遍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虽然在x线机透视下可以完成穿刺,但无法得到准确的穿刺深度及穿刺旁开角等参数,仍需要术者在定位穿刺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穿刺手术普扁采用人工穿刺。年轻医生往往因缺乏临床穿刺操作经验以及良好的空间想像能力,进而导致手术时间长、定位穿刺困难、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以及神经根损伤风险,甚至造成手术失败的后果。
4.鉴于上述原因,如何快速、准确、安全地定位穿刺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所述穿刺定位装置包括高度架、腕轴、穿刺套筒,所述腕轴安装在高度架上,所述穿刺套筒安装在腕轴的一端,穿刺针穿插在穿刺套筒中,所述腕轴调节穿刺套筒的角度,所述高度架调节穿刺套筒所在的水平高度。
7.所述腕轴包括球体,所述球体上开设有环形的磁环槽,所述磁环槽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线圈(图中未画出),磁环槽中转动安装有球环,所述球环上对应若干线圈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永磁体(图中未画出),所述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对线圈进行通电,使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配合使球环在磁环槽中转动;磁环槽为球环的安装提供位置,当需要调整穿刺套筒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时,控制系统对线圈进行通电,使球环带动穿刺套筒运动。控制系统根据术前影像资料以及主治医师的参数输入对球环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8.所述球环上设置有半环形的外环桥,所述外环桥的两端均设置有耳壳,每个所述耳壳中均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输出端与球环连接,所述穿刺套筒设置在外环桥上。旋转盘安装在耳壳中,两个耳壳对外环桥进行支撑,旋转盘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旋转盘带动外环桥绕着球体的球心旋转,旋转盘带动外环桥旋转的运动方向与球环旋转的运动方向垂直,旋转盘与球环相互配合实现穿刺针在两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
9.所述球体内部为中空,球体内部安装有宽轴,所述宽轴的一端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与高度架固定,所述宽轴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宽轴为电动伸缩杆,由控制系统调节宽轴的伸展和收缩,控制系统根据需要穿刺的位置控制宽轴作业,使宽轴带动球体水平运动到相对应的位置。
10.所述外环桥上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底部端面内设置有若干线圈(图中未画出),所述滑道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底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磁体(图中未画出),所述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滑块与穿刺套筒连接。滑道为滑块的安装提供空间,滑道中的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供电下产生磁场,滑块底部安装三个磁体,三个磁体上的磁场与滑道中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配合使滑块在滑道中运动,进而实现调整穿刺套筒在第三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最终实现在穿刺之前的多角度调节和精准定位。
11.所述球体、球环、外环桥、滑块及耳壳的材质均为陶瓷。
12.所述穿刺套筒上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滑块连接,所述穿刺套筒对应底座的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底座内安装有负压带,所述负压带的四个拐点处安装有锥辊,负压带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锥辊两端均贯穿侧板,其中两个所述锥辊的一端安装有齿轮,所述侧板上对应齿轮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棘轮,侧板上在两个棘轮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图中未画出),所述驱动齿轮与棘轮啮合传动,所述驱动电机位于负压带的内侧,所述侧板在驱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传感器,所述驱动电机(图中未画出)及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侧板与底座之间弹性连接;驱动电机选用断电不自锁的电机,驱动电机通电后控制驱动齿轮,使驱动齿轮停止转动,进而控制棘轮及锥辊上的齿轮,从而达到控制锥辊转动的效果。传感器用于检测驱动齿轮的转动圈数,控制系统根据转动圈数计算出驱动齿轮的行走距离,从而根据驱动齿轮与棘轮之间的齿数比、棘轮与锥辊上齿轮的齿数比推算出负压带的转动圈数以及转动距离,最终得出穿刺针的穿刺深度。底座用于连接穿刺套筒和滑块,同时,底座为负压带的安装提供空间,侧板通过托板及弹簧安装在底座内,侧板利用锥辊对负压带进行支撑,负压带与穿刺针产生摩擦,负压带带动锥辊转动,锥辊通过齿轮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当控制系统计算出穿刺深度达到治疗要求后,驱动电机立即工作,进而阻止负压带运动,从而利用负压带与穿刺针之间突然增大的摩擦力使医护人员停止穿刺,从而实现精准穿刺的效果,省去人工凭借经验控制穿刺深度的过程,使穿刺效率提高。
13.所述负压带的纵截面呈弧形,负压带的弯曲半径与穿刺套筒的内半径相同。
14.每个所述侧板上均安装有两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共同连接有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穿刺针未插入穿刺套筒内时,弹簧通过托板将负压带的一侧推入穿刺套筒内,在穿刺针伸入穿刺套筒内部后,由穿刺针将负压带压入穿刺套筒的通槽中,弹簧使负压带与穿刺针之间保持充足的摩擦力。穿刺针将负压带压入通槽内时,托板下方的弹簧并未被完全压缩。
15.所述负压带包括外磨层、内磨层,所述外磨层与内磨层之间设置有若干可伸缩的负压筒,所述负压筒的喇叭口贯穿外磨层,所述内磨层上对应负压筒的位置开设有气孔,内磨层在气孔的一侧设置有裙边,所述裙边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
16.两个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负压桥,所述负压桥上表面凸出并依次形成挤压段、扩
展段,所述挤压段的高度大于扩展段的高度,所述负压桥的表面、挤压段的表面以及扩展段的表面均与内磨层的表面贴合。负压带被穿刺针挤入通槽中之后,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外磨层不断的与穿刺针进行摩擦,并使整个负压带也不断运动,在负压带的转动过程中,内磨层依次在负压桥表面、挤压段的表面以及扩展段表面经过,在负压带的前进过程中,裙边位于气孔的前方,在挤压段处,由于挤压段的凸出以及穿刺针的挤压,在挤压段的前斜坡处,裙边逐渐遮挡气孔,最终完全封闭气孔,而负压带则被不断压缩,使负压筒中的空气被不断挤出,负压筒在挤压段保持被压缩的状态,用于提高负压带与穿刺针之间的接触紧密度,之后,负压带在挤压段的后斜坡处开始扩展,负压筒在内部弹簧的支撑下开始伸展,进而使负压筒内部气压变低,使负压带吸附穿刺针,在扩展段处,裙边依旧被扩展段挤压,使裙边依旧对气孔进行封闭,使负压带保持吸附穿刺针的状态,待负压带行过扩展段处之后,负压筒在弹簧的支撑下完全撑开,裙边失去支撑则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使气孔被释放,进而使负压带解除对穿刺针的吸附。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负压带不断吸附穿刺针并不断释放穿刺针。当负压带被驱动电机限制转动后,负压带通过负压筒吸附住穿刺针,用于防止穿刺针被操作失误带出或者送入过度,从而提高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
17.所述负压筒内设置有弹簧。弹簧(图中未画出)用于支撑负压筒伸展,使负压筒伸展后产生低压,使负压筒吸附穿刺针。
18.所述托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楔形坡,所述底座上对应楔形坡的位置滑动安装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底座之间安装有弹簧(图中未画出)。负压带被压入通槽内时,托板上的楔形槽正对应楔形块的位置,当穿刺结束后,需要把穿刺针取出时,医护人员通过按压楔形块,利用楔形块将托板再次往下压,使托板带动整个负压带往下运动,强制将负压带与穿刺针分离,从而解除穿刺针与负压带之间的负压吸附,待穿刺针从病人体内完全抽出后,医护人员再释放楔形块,使托板复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0.1、控制系统对球环的旋转角度、旋转盘的旋转角度以及滑块的运动距离进行调整,使球环带动穿刺套筒运动,使旋转盘带动外环桥绕着球体的球心旋转,使滑块在滑道中运动,进而实现调整穿刺套筒在三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最终实现在穿刺之前的多角度调节和精准定位。
21.2、传感器检测驱动齿轮的转动圈数,控制系统根据转动圈数计算出驱动齿轮的行走距离,从而根据驱动齿轮与棘轮之间的齿数比、棘轮与锥辊上齿轮的齿数比推算出负压带的转动圈数以及转动距离,在控制系统计算出穿刺深度达到治疗要求后,驱动电机立即工作,进而阻止负压带运动,从而利用负压带与穿刺针之间突然增大的摩擦力使医护人员停止穿刺,从而实现精准穿刺的效果,省去人工凭借经验控制穿刺深度的过程,使穿刺效率提高。
22.3、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负压带不断吸附穿刺针并不断释放穿刺针。当负压带被驱动电机限制转动后,负压带通过负压筒吸附住穿刺针,用于防止穿刺针被操作失误带出或者送入过度,从而提高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腕轴与穿刺套筒连接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腕轴前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a方向剖视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穿刺套筒前视示意图;
29.图6是本发明的图5中b-b方向剖视图;
30.图7是本发明的负压带与负压桥配合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的负压带前视半剖图;
32.图9是本发明的负压带局部示意图;
33.图10是本发明的负压桥立体图。
34.图中:
35.1、高度架;
36.2、腕轴;201、球体;202、球环;203、外环桥;204、滑块;205、耳壳;206、宽轴;207、旋转盘;
37.3、穿刺套筒;301、底座;302、负压带;3021、外磨层;3022、内磨层;3023、负压筒;303、托板;304、侧板;305、锥辊;306、负压桥;3061、挤压段;3062、扩展段;307、棘轮;308、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请参阅图1-图10,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40.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椎间孔镜穿刺定位装置,穿刺定位装置包括高度架1、腕轴2、穿刺套筒3,高度架1包括“工”形钢架以及安装在钢架上的滑套,滑道上螺纹连接有螺栓(图中未画出),螺栓一端固定有锁紧轮(图中未画出),拧动锁紧轮,使螺栓一端顶紧在钢架上或者与钢架脱离,进而实现滑套在钢架上的定位和滑动,钢架下方安装有底盘,底盘可固定在手术床上或者其他支撑的支架上;
41.腕轴2安装在高度架1的滑套上,穿刺套筒3安装在腕轴2的一端,穿刺针穿插在穿刺套筒3中,腕轴2调节穿刺套筒3的角度,高度架1调节穿刺套筒3所在的水平高度。
42.腕轴2包括球体201,球体201上开设有环形的磁环槽,磁环槽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线圈,磁环槽中转动安装有球环202,球环202上对应若干线圈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永磁体,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对线圈进行通电,使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配合使球环202在磁环槽中转动;磁环槽为球环202的安装提供位置,当需要调整穿刺套筒3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时,控制系统对线圈进行通电,使球环202带动穿刺套筒3
运动。控制系统根据术前影像资料以及主治医师的参数输入对球环202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
43.球环202上设置有半环形的外环桥203,外环桥203的两端均设置有耳壳205,每个耳壳205中均设置有旋转盘207,旋转盘207的输出端与球环202连接,穿刺套筒3设置在外环桥203上。旋转盘207安装在耳壳205中,两个耳壳205对外环桥203进行支撑,旋转盘207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旋转盘207带动外环桥203绕着球体201的球心旋转,旋转盘207带动外环桥203旋转的运动方向与球环202旋转的运动方向垂直,旋转盘207与球环202相互配合实现穿刺针在两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
44.球体201内部为中空,球体201内部安装有宽轴206,宽轴206的一端安装有底盘,底盘与高度架1固定,宽轴20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宽轴206为电动伸缩杆,由控制系统调节宽轴206的伸展和收缩,控制系统根据需要穿刺的位置控制宽轴206作业,使宽轴206带动球体201水平运动到相对应的位置。
45.外环桥203上开设有滑道,滑道底部端面内设置有若干线圈,滑道内滑动安装有滑块204,滑块204底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磁体,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滑块204与穿刺套筒3连接。滑道为滑块204的安装提供空间,滑道中的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供电下产生磁场,滑块204底部安装三个磁体,三个磁体上的磁场与滑道中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配合使滑块204在滑道中运动,进而实现调整穿刺套筒3在第三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最终实现在穿刺之前的多角度调节和精准定位。
46.球体201、球环202、外环桥203、滑块204及耳壳205的材质均为陶瓷。
47.穿刺套筒3上安装有底座301,底座301与滑块204连接,穿刺套筒3对应底座301的位置开设有通槽,底座301内安装有负压带302,负压带302的四个拐点处安装有锥辊305,负压带302两侧安装有侧板304,锥辊305两端均贯穿侧板304,其中两个锥辊305的一端安装有齿轮,侧板304上对应齿轮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棘轮307,侧板304上在两个棘轮307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棘轮307啮合传动,驱动电机位于负压带302的内侧,侧板304在驱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传感器,驱动电机及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侧板304与底座301之间弹性连接;驱动电机选用断电不自锁的电机,驱动电机通电后控制驱动齿轮,使驱动齿轮停止转动,进而控制棘轮307及锥辊305上的齿轮,从而达到控制锥辊305转动的效果。
48.传感器用于检测驱动齿轮的转动圈数,控制系统根据转动圈数计算出驱动齿轮的行走距离,从而根据驱动齿轮与棘轮之间的齿数比、棘轮与锥辊305上齿轮的齿数比推算出负压带302的转动圈数以及转动距离,最终得出穿刺针的穿刺深度。
49.每个侧板304上均安装有两个支架,四个支架共同连接有一个托板303,托板303与底座301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穿刺针未插入穿刺套筒3内时,弹簧通过托板303将负压带302的一侧推入穿刺套筒3内,在穿刺针伸入穿刺套筒3内部后,穿刺针将负压带302压入通槽内,此时托板303下方的弹簧并未被完全压缩,由穿刺针将负压带302压入穿刺套筒3的通槽中,弹簧使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保持充足的摩擦力。
50.侧板304通过托板303及弹簧安装在底座301内,侧板304利用锥辊305对负压带302进行支撑,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产生摩擦,负压带302带动锥辊305转动,锥辊305通过齿轮带动棘轮30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当控制系统计算出穿刺深度达到治疗要求后,驱
动电机立即工作,进而阻止负压带302运动,从而利用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突然增大的摩擦力使医护人员停止穿刺,从而实现精准穿刺的效果,省去人工凭借经验控制穿刺深度的过程,使穿刺效率提高。
51.负压带302的纵截面呈弧形,负压带302的弯曲半径与穿刺套筒3的内半径相同。负压带302弯曲半径与穿刺套筒3内半径相同,使负压带302更好的贴合穿刺针表面。
52.负压带302包括外磨层3021、内磨层3022,外磨层3021与内磨层3022之间设置有若干可伸缩的负压筒3023,负压筒3023的喇叭口贯穿外磨层3021,内磨层3022上对应负压筒3023的位置开设有气孔,内磨层3022在气孔的一侧设置有裙边308,裙边308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
53.两个侧板304之间设置有负压桥306,负压桥306上表面凸出并依次形成挤压段3061、扩展段3062,挤压段3061的高度大于扩展段3062的高度,负压桥306的表面、挤压段3061的表面以及扩展段3062的表面均与内磨层3022的表面贴合。
54.负压带302被穿刺针挤入通槽中之后,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外磨层3021不断的与穿刺针进行摩擦,并使整个负压带302也不断运动,在负压带302的转动过程中,内磨层3022依次在负压桥306表面、挤压段3061的表面以及扩展段3062表面、负压桥306表面经过,在负压带302的前进过程中,裙边308位于气孔的前方,在挤压段3061处,由于挤压段3061的凸出以及穿刺针的挤压,在挤压段3061的前斜坡处,裙边308逐渐遮挡气孔,最终完全封闭气孔,而负压带302则被不断压缩,使负压筒3023中的空气被不断挤出,负压筒3023在挤压段3061保持被压缩的状态,用于提高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的接触紧密度,之后,负压带302在挤压段3061的后斜坡处开始扩展,负压筒3023在内部弹簧的支撑下开始伸展,进而使负压筒3023内部气压变低,使负压带302吸附穿刺针,在扩展段3062处,裙边308依旧被扩展段3062挤压,使裙边308依旧对气孔进行封闭,使负压带302保持吸附穿刺针的状态,待负压带302行过扩展段3062处之后,负压筒3023在弹簧的支撑下完全撑开,裙边308失去支撑则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使气孔被释放,进而使负压带302解除对穿刺针的吸附。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负压带302不断吸附穿刺针并不断释放穿刺针。当负压带302被驱动电机限制转动后,负压带302通过负压筒3023吸附住穿刺针,用于防止穿刺针被操作失误带出或者送入过度,从而提高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
55.负压筒3023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用于支撑负压筒3023伸展,使负压筒3023伸展后产生低压,使负压筒3023吸附穿刺针。
56.托板30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楔形坡,底座301上对应楔形坡的位置滑动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与底座301之间安装有弹簧。负压带302被压入通槽内时,托板303上的楔形槽正对应楔形块的位置,当穿刺结束后,需要把穿刺针取出时,医护人员通过按压楔形块,利用楔形块将托板303再次往下压,使托板303带动整个负压带302往下运动,强制将负压带302与穿刺针分离,从而解除穿刺针与负压带302之间的负压吸附,待穿刺针从病人体内完全抽出后,医护人员再释放楔形块,使托板303复位。
5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58.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将术前影像资料以及需要插入的角度、深度、位置等参数输入到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根据术前影像资料以及主治医师的参数输入对球环202的旋转角度、旋转盘207的旋转角度、宽轴206的伸展长度以及滑块204在外环桥203上的运动距离进
行调整。
59.当需要调整穿刺套筒3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时,控制系统对线圈进行通电,使球环202带动穿刺套筒3运动。
60.旋转盘207安装在耳壳205中,两个耳壳205对外环桥203进行支撑,旋转盘207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工作,旋转盘207带动外环桥203绕着球体201的球心旋转,旋转盘207带动外环桥203旋转的运动方向与球环202旋转的运动方向垂直,旋转盘207与球环202相互配合实现穿刺针在两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
61.宽轴206为电动伸缩杆,由控制系统调节宽轴206的伸展和收缩,控制系统根据需要穿刺的位置控制宽轴206作业,使宽轴206带动球体201水平运动到相对应的位置。
62.滑道中的线圈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并在控制系统的供电下产生磁场,滑块204底部安装三个磁体,三个磁体上的磁场与滑道中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配合使滑块204在滑道中运动,进而实现调整穿刺套筒3在第三个方向上的角度调整,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最终实现在穿刺之前的多角度调节和精准定位。
63.在穿刺针未插入穿刺套筒3内时,弹簧通过托板303将负压带302的一侧推入穿刺套筒3内,在穿刺针伸入穿刺套筒3内部后,穿刺针将负压带302压入通槽内,此时托板303下方的弹簧并未被完全压缩,由穿刺针将负压带302压入穿刺套筒3的通槽中,弹簧使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保持充足的摩擦力。
64.负压带302被穿刺针挤入通槽中之后,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外磨层3021不断的与穿刺针进行摩擦,并使整个负压带302也不断运动,在负压带302的转动过程中,内磨层3022依次在负压桥306表面、挤压段3061的表面以及扩展段3062表面、负压桥306表面经过,在负压带302的前进过程中,裙边308位于气孔的前方,在挤压段3061处,由于挤压段3061的凸出以及穿刺针的挤压,在挤压段3061的前斜坡处,裙边308逐渐遮挡气孔,最终完全封闭气孔,而负压带302则被不断压缩,使负压筒3023中的空气被不断挤出,负压筒3023在挤压段3061保持被压缩的状态,用于提高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的接触紧密度,之后,负压带302在挤压段3061的后斜坡处开始扩展,负压筒3023在内部弹簧的支撑下开始伸展,进而使负压筒3023内部气压变低,使负压带302吸附穿刺针,在扩展段3062处,裙边308依旧被扩展段3062挤压,使裙边308依旧对气孔进行封闭,使负压带302保持吸附穿刺针的状态,待负压带302行过扩展段3062处之后,负压筒3023在弹簧的支撑下完全撑开,裙边308失去支撑则在重力作用下复位,使气孔被释放,进而使负压带302解除对穿刺针的吸附。随着穿刺针的不断送入,负压带302不断吸附穿刺针并不断释放穿刺针。当负压带302被驱动电机限制转动后,负压带302通过负压筒3023吸附住穿刺针,用于防止穿刺针被操作失误带出或者送入过度,从而提高穿刺过程中的安全性。
65.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产生摩擦,负压带302带动锥辊305转动,锥辊305通过齿轮带动棘轮30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当控制系统计算出穿刺深度达到治疗要求后,驱动电机立即工作,进而阻止负压带302运动,从而利用负压带302与穿刺针之间突然增大的摩擦力使医护人员停止穿刺,从而实现精准穿刺。
66.负压带302被压入通槽内时,托板303上的楔形槽正对应楔形块的位置,当穿刺结束后,需要把穿刺针取出时,医护人员通过按压楔形块,利用楔形块将托板303再次往下压,使托板303带动整个负压带302往下运动,强制将负压带302与穿刺针分离,从而解除穿刺针
与负压带302之间的负压吸附,待穿刺针从病人体内完全抽出后,医护人员再释放楔形块,使托板303复位。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