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患者用手术切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41209发布日期:2023-04-06 10:0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患者用手术切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外科患者用手术切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小外壳的手术主要是开胸手术,通过在胸腹部制造切口完成对内脏器官的手术操作,患者在进行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术后十天左右即可出院,在术后,手术切口常常用绷带进行定位,起到保护的作用,但其只能针对术后的切口进行保护,而在手术的过程中未设置有保护装置,从而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胸外科患者用手术切口保护装置,其设置有保护装置,且可对保护装置进行定位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所述的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两侧壁的下侧呈弧形设置;它还包含:

3、抵触机构,所述的抵触机构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凹槽内部的两侧;

4、驱动丝杆,所述的驱动丝杆嵌设在底板一侧的空腔内,驱动丝杆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该空腔的前后两侧壁旋接;

5、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底板的前侧壁上,驱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板的前侧壁后,与驱动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6、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嵌设在底板另一侧的空腔内,导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该空腔的前后两内壁固定连接;

7、滑块,所述的滑块为两个,且其均呈“t”形设置,滑块的竖杆分别滑动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空腔上侧壁上的滑槽内,滑块的竖杆的底端分别穿过滑槽后,固定在驱动丝杆的丝母以及导向杆上的直线轴承上;

8、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滑块的横板的上表面上;

9、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悬设在底板的上方,定位机构与两侧的支撑杆的上端连接;

10、保护机构,所述的保护机构为数个,且其中一个保护机构设置于连接板的下侧,且保护机构位于凹槽的上方;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手术前,将底板放置在手术台上,且将数根绑带平铺在底板上的凹槽内,患者躺在底板上的凹槽内,且压在绑带上,再通过抵触机构对患者的两侧进行抵触,使得底板与患者固定,再通过定位机构将其中一个保护机构悬设在切口的初始的位置,在该位置不操作时,则通过保护机构对其进行保护,当同时需要对其他位置的切口进行保护时,则将该位置上的绑带绕过保护机构后,对该保护机构进行限位,再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丝杆转动,驱动丝杆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支撑杆移动,支撑杆带动定位机构移动,直至定位机构移动至切口下一需要保护的位置,再取一保护机构,通过保护机构对该位置进行保护。

12、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杆由套管和插杆构成,套管呈方形设置,套管的下端固定在滑块的上表面上,套管内插设有插杆,该插杆呈方形设置,插杆远离于底板中心的一侧壁上从上至下等距设有数个螺纹孔,定位螺栓分别穿过套管的侧壁后,通过螺纹与对应的螺纹孔旋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患者的体型,松开定位螺栓,带动插杆移动,直至插杆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螺纹与对应的螺纹孔旋接,从而调节定位机构的高度。

14、优选地,所述的抵触机构均包含:

15、抵触板,所述的抵触板设置于凹槽内部的一侧,抵触板的下侧呈弧形设置;

16、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悬在凹槽内部一侧的上方,固定板与抵触板连接;

17、推动连杆,所述的推动连杆为两个,且其分别通过铰接座旋接在固定板远离于抵触板一侧壁的前后两侧;

18、双向丝杆,所述的双向丝杆嵌设在底板两侧的嵌入槽内,嵌入槽与凹槽贯通设置,双向丝杆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嵌入槽的前后两内壁旋接,双向丝杆两端的丝母通过铰接座与推动连杆的另一端旋接;

19、抵触电机,所述的抵触电机固定在底板的前侧壁上,抵触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抵触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轴与双向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抵触电机,抵触电机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通过其两端的丝母带动推动连杆与之相连的一端移动,从而使得推动连杆的另一端带动固定板移动,固定板带动抵触板移动,直至抵触板抵触在患者的侧腰上。

21、优选地,所述的抵触板相邻于固定板的一侧壁上呈矩阵式固定有数个弹簧,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的侧壁上;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对抵触板进行抵触,使得抵触板与患者之间的施压力得到缓冲,避免抵触板的施压力过大而造成患者的不适。

23、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远离于抵触板一侧壁的上侧固定有支撑板,该支撑板下表面远离于固定板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导向块,该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底板上表面上的滑槽内;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对固定板进行支撑且同时不影响固定板的移动。

25、优选地,所述的定位机构包含:

26、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下表面的两侧分别抵触在两侧的支撑杆的顶端上;

27、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呈倒“t”形设置,连接杆的横板嵌设在一侧支撑杆顶端内部的圆形槽内,连接杆的竖杆穿过支撑杆的顶端后,与支撑杆的顶壁呈同一平面设置;

28、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呈“t”形设置,限位杆的竖杆穿过连接板远离于连接杆的一侧后,插设在与之相邻的支撑杆的顶端内;

29、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的两侧,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悬设在保护机构的上方;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患者躺在底板上方时,向上拔下限位杆,将连接板向连接杆的一侧转动,从而便于患者躺在底板上,再将连接板转至支撑杆上,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在将保护机构放置在患者切口处后,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对保护机构进行挤压,从而使得保护机构对切口进行保护。

31、优选地,所述的保护机构均包含:

32、保护板,所述的保护板悬设在凹槽的上方,保护板的两侧均设有通孔;

33、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固定在保护板的下表面上,保护垫的下侧壁呈弧形设置;

34、药囊,所述的药囊为数个,且其嵌设在保护垫内,同一侧的数个药囊的连线与保护垫下侧的弧度相同设置;

35、扎针,所述的扎针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药囊的上方,扎针固定在保护板的下表面上;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保护时,电动推杆带动保护板向下移动,保护板带动保护垫向下移动,直至保护垫抵触在患者的切口处,此时保护垫被压缩,从而使得扎针向下移动,直至扎针扎至对应的药囊上,使得药囊破碎,使得药囊里的药液流出,并慢慢浸透保护垫,再将之前的绑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通孔后,相互绑设,从而对保护板进行限位。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8、1、在底板的两侧设有抵触机构,从而可将底板与患者进行定位,从而增加底板的稳定性,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的现象;

39、2、定位机构设置于底板上表面两侧的支撑杆上,且定位机构可进行转动,从而不影响患者躺至底板上的凹槽内;

40、3、在定位机构和底板之间设有保护机构,可通过保护机构对患者的切口进行保护,且同时可对切口进行上药,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