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电极针、消融系统和消融电极针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4753发布日期:2022-11-30 09:4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消融电极针、消融系统和消融电极针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融电极针、消融系统和消融电极针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2.肿瘤在临床上的传统疗法一般包括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切除等,传统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大和创伤面积大等缺点,最新技术疗法是以微创消融为主要特征的不可逆性电穿孔疗法。
3.不可逆性电穿孔(ire)疗法是通过电极发送一组高压电脉冲在组织中形成电场,使细胞膜发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凋亡。不可逆电穿孔已经成为应对肿瘤和其他非癌症病理的非热治疗新兴手法。此方案通过直接植入或者放置在病变组织周围的电极传送一系列短且强的电脉冲,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改变细胞膜的跨膜电位,一旦跨膜电位达到阈值,在细胞膜上就会形成电穿孔,随着电场继续增大,将会导致细胞不可逆电穿孔,使细胞发生凋亡。同时,由于陡脉冲作用时间极短(微秒级别),其产生的热效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组织产生热损伤。
4.现有技术在进行手术消融时,一般根据肿瘤大小需要同时穿刺两到六条单极消融针,分别选择两条针之间施加高压脉冲进行肿瘤消融,在放电消融时对针之间的平行度要求比较高,从而对医生手术操作难度比较大。不可逆性电穿孔消融作为肿瘤消融治疗的一种方式,其往往需要多根成对的消融针,同时穿入肿瘤,通过两根针之间的放电,对肿瘤进行电穿孔治疗。由于需要布置多根消融针,对于密集血管的病变位置或狭窄空间内,往往存在布针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融电极针,旨在适用于密集血管或狭窄空间内的病变位置,使手术操作更简单快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消融电极针,包括: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管,所述第二电极针管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针上;和,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针和所述第二电极针管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极针管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针的部分结构沿所述消融电极针轴向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形成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针管的部分结构沿所述消融电极针轴向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形成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第二电极针管外的部分为绝缘部。
7.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长度相等。
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部与所述绝缘部的长度比值范围为1:1~1:4。
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的长度范围为5~20毫米。
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外径为0.3~1.5毫米。
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针和所述第二电极针管的材料为不锈钢。
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针的针头尖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针周缘与端点的交汇处。
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醚醚酮、氧化锆、氧化铝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1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消融电极针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所述手柄的两部分夹持固定所述第一电极针和所述第二电极针管。
1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消融电极针还包括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所述第一电接头通过第一导电线缆与所述第一电极针上远离所述第一电极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头通过第二导电线缆与所述第二电极针管上远离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手柄。
1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融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消融电极针;和,主机,具有脉冲电流模块,所述主机与所述消融电极针电连接并传导脉冲电流,所述消融电极针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在待消融组织上形成电场,以对待消融组织进行消融。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融电极针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消融电极针预处理:对不锈钢针和不锈钢针管进行表面擦洗和酒精浸泡,得到第一不锈钢针和第二不锈钢针管;制备第一电极针:在已处理的第一不锈钢针的表面制备第一绝缘层,第一电极针部分伸出第一绝缘层以形成第一电极部,得到第一电极针;制备第二电极针管:在已处理的第二不锈钢针管的表面制备第二绝缘层,第二电极针管部分伸出第二绝缘层以形成第二电极部,得到第二电极针管;组装消融电极针芯:将第二电极针管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上,第一电极针上的第一绝缘层部分伸出第二电极针管以形成绝缘部,得到消融电极针芯;焊接电接头:将第一导电线缆一端焊接在第一电极针远离第一电极部的一端,得到第一电极针接电部,第二导电线缆一端焊接在第二电极针管远离第二电极部的一端,得到第二电极针管接电部,第一导电线缆和第二导电线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得到第一接电线和第二接电线;装配消融电极针:将手柄的上下壳和内部固定块装配在消融电极针芯上,第一电极针接电部和第二电极针管接电部安装于手柄,得到消融电极针。
1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备第一电极针和所述制备第二电极针管工艺中,制备工艺可采用化学粘合、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工艺,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采用的制备工艺可以相同或不同。
19.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电极针、第二电极针管、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同轴套设形成消融电极针,所述第一电极针的部分结构沿所述消融电极针轴向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形成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针管的部分结构沿所述消融电极针轴向伸出所述第二绝缘层以形成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绝缘层显露于所述第二电极针管外的部分为绝缘
部,由此,只需要采用单一的消融电极针,就能快速方便的进行手术操作,适用于密集血管或狭窄空间内的病变位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消融电极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第一电极部与绝缘部的长度比值为1:1时的消融效果图;图5是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第一电极部与绝缘部的长度比值为1:2时的消融效果图;图6是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第一电极部与绝缘部的长度比值为1:2.5时的消融效果图;图7是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第一电极部与绝缘部的长度比值为1:3时的消融效果图;图8是图1中消融电极针的第一电极部与绝缘部的长度比值为1:4时的消融效果图。
22.附图标号说明:1、消融电极针;10、第一电极针;100、第一电极部;11、第一绝缘层;110、绝缘部;12、第二电极针管;120、第二电极部;13、第二绝缘层;14、第一电接头;140、第一导电线缆;15、第二电接头;150、第二导电线缆;20、手柄;21、上壳;22、下壳。
23.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消融电极技术最初被应用在手术上广泛使用的电凝方法为单极电凝,就是将一面积较大的金属板与病人接触作为回路电极,一般将其称为病人电极或是无效电极,另一电极则与止血器械相连,从而起电凝作用,被称为手术电极或有效电极。使用单极电凝与多种手术器械相连,电极形成电场作用于组织而起到止血或切割等用途,单极电凝所需电能大,产生的热扩散范围广,设置在病人身体上的电极会产生热量,对相邻组织的损害也较大。所以说,消融电极在重要部位如皮层功能区、重要血管附近及脑干、脊髓、神经根等特殊区域处是不宜使用的。
28.因此,想要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又要保证术中的使用效果,就必须要将工作电极的能量更加集中的释放。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利用的并非热效应,而是电能的生物效应,不可逆性电穿孔技术采用脉冲电流来供能,一瞬间的脉冲电流避免对组织加热,可以精准实现对周围组织的小面积损伤,而且不可逆性电穿孔消融的范围边界仅有几层细胞的宽度,相较于传统的热能消融技术,治疗范围更加精细和可控。不可逆电穿孔技术还能在进行消融期间维持组织结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式是使用两个电极针进行消融,且要保持两个电极针维持平行状态,操作难度极大,对于密集血管或狭窄空间内的病变位置,进行多个数量的布针也十分困难。
29.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消融电极针1。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消融电极针1包括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第二电极针管12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10上;还包括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3,第一绝缘层11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之间,第二绝缘层13同轴套设在第二电极针管12上。其中,第一电极针10的部分结构沿消融电极针1轴向伸出第一绝缘层11以形成第一电极部100,第二电极针管12的部分结构沿消融电极针1轴向伸出第二绝缘层13以形成第二电极部120,第一绝缘层11显露于第二电极针管12外的部分为绝缘部110。
30.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需要两个电极,消融电极针1在单一电极针上设置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分别作为两个电极,不需要多根电极针就能实现手术操作,减少了医生的布针难度,操作简单便捷,适用于狭窄空间的病灶和带有密集血管的心脑重要器官。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中,为了放电能量的均匀,两个电极需要平行设置,将第二电极针管12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10上使两电极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保持平行,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沿长度方向直径保持一致,同时为了避免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直接接触出现短路,在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中间涂覆了第一绝缘层11。在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消融范围的大小和电场的强度,需要在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上设置电极部来进行放电消融操作,第一绝缘层11未覆盖住第一电极针10的部分为第一电极部100,同理,在第二电极针管12外包覆上第二绝缘层13,第二电极针管12上未被第二绝缘层13覆盖的部分为第二电极部120。
31.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的材料为不锈钢,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强度高,抗腐蚀、导电性能优异,在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时,消融电极针
1的不锈钢针头部分可以轻松刺破组织表面进入内部操作,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的材料也可为同时具有抗腐蚀性能和导线性能的金属材料,本发明不做限制。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3的材料为聚醚醚酮、氧化锆、氧化铝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材料都具有优异的抗腐蚀和绝缘性能,稳定性高,不易和人体组织发生反应,不受到体液和人体分泌物的影响,且具有极高的耐剥离性,可以制成极薄的包覆层,与不锈钢材质的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结合极其牢固,不易脱落,也防止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针10具有实心结构,没有任何内腔或开口。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针10具有管腔结构,或者在具有管腔结构的第一电极部100具有一个或多个管壁上的开口,管腔和开口的结构在进行对消融组织的穿刺操作时,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加大了接触压强,管壁上的开口调整内外压强,更小的力也能进行穿刺操作,提高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的精细程度,还能用于输送物质,例如含有一种或多种治疗剂和诊断剂的悬浮液、水凝胶、含有纳米颗粒和微粒的胶体悬浮液,输送此类物质以增加组织的导电性,来增加消融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物质被释放以改变组织的电导率。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装置能够提取选自组织、流体、介质、溶液、悬浮液、治疗剂、水凝胶、纳米颗粒和微粒的物质。
33.为了更容易实现对消融组的表面进行穿刺,第一电极针10的前端还具有斜面结构形成尖端,尖端设置的管腔也更容易将治疗剂或其他物质输送进入组织中。尖端的设置除了单一的斜面以外,在实心结构的第一电极针10上,还可以设置成直径逐渐减小的子弹型或卵型结构,使尖端位于消融电极针1的中心轴线上,由于尖端的曲率大,电力线十分密集,电势梯度也变大,在对消融电极针1进行脉冲电流的通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瞬间产生的电场强度会提高,对组织的消融效果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34.但在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中的某些实施例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人体器官不易使用尖端的电极部来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例如脑部内顶叶、枕叶、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导管、腺体、脑室神经比较密集的部位,或者需要维持生理稳态的脂肪组织、乳房组织、淋巴组织,尖端过高的电场和具有穿刺的效果,容易对人体组织造成破坏。钝头的第一电极针10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在组织脆弱或容易被本领域中使用的其他装置损坏的区域中使用钝头设置的第一电极针10,由于钝头本身具有的非切割结构在不能刺穿周围结构的情况下,钝头的第一电极针10在操作上更加准确和精确。对于待消融组织保持完好且受影响最小,附带损害最小化,为操作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动作自由度。在某些实施例中,钝头的第一电极针10可通过施加不会刺穿组织或器官膜的非切割和非刺穿压力来接触组织结构或周围结构,甚至向其提供压力、改变其形状或移动组织结构或周围结构。并且不会产生孔洞、撕裂或穿孔,从而保持组织最大的生理机能完整。
35.请参考图3,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两个电极需要保持一样的电流强度,来维持电场的稳定和避免对消融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两个电极都由同一脉冲电流来提供电能,第一电极针10显露在第一绝缘层11外的部分为第一电极部100,第二电极针管12显露在第二绝缘层13外的部分为第二电极部120,所以需要第一电极部100的长度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相等。在绝缘层厚度很小的情况下,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长度相等,近似于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面积相同,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产生的电场强度处处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放电异常,更好的控制待消融组织的消融面积,且在面
对不同的病例情况下,消融电极针1只需要更改电极部的长度就能产生不同的电场强度,应用场景多样。
36.在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长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范围为1:1~1:4。例如可以为1:1、1:2、1:3、1:4,绝缘部110的长度代表的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轴向间距不同,消融面积不同。在使用脉冲电流的情况下,随着第一电极部100与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间距增大,所产生的电场辐射面积增大,并且趋于均匀,电流流通阻力开始减小,电压也出现了减小的趋势,消融效果也降低,继续增大极间距,第一电极部100与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间距越小消融效果越好,但是消融面积也相应的缩小,因此为了增大消融面积,可以增大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间距,同时增大脉冲电压。当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低于1:1,第一电极部100与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轴向距离已经小于第一电极部100本身的长度,所产生的放电范围过小,消融面积太小,无法对待消融组织进行有效消融操作,需要多次操作,加大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的难度,降低操作成功率,当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高于1:4,第一电极部100与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轴向距离过大,所产生的电场强度过小,对于待消融组织的消融效果减弱,只能进行可逆性电穿孔操作,造成肿瘤复发或无法消除肿瘤组织。
37.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3都是沿着消融电极针1的长度方向大部分包覆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第一绝缘层11处于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和结合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的作用,第一绝缘层11部分会显露在第二电极针管12外形成绝缘部110,绝缘部110的长度范围为5~20毫米。例如可以为5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当绝缘部110长度小于1.5毫米时,绝缘部110的表面积过小,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轴向距离过小,绝缘部110对于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所起到的绝缘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容易出现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异常放电或者短路,导致待消融组织上出现单点的电击伤害,当绝缘部110长度大于3毫米时,绝缘部110的表面积过大,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轴向距离过大,绝缘部110对于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绝缘作用过大,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无法感应形成电场,无法待消融组织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
38.请参考图4至图8,图4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1时的消融效果图,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为5毫米,绝缘部110的长度为5毫米;图5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2时的消融效果图,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为5毫米,绝缘部110的长度为10毫米;图7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3的消融效果图,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为5毫米,绝缘部110的长度为15毫米;图8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4时的消融效果图,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为5毫米,绝缘部110的长度为20毫米。以上的待消融组织在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时均达到优异的消融效果,消融的边缘清晰,因为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平行设置,两者产生的电场强度均匀,对范围和消融强度有良好的控制,且随着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之间的距离增大,消融范围也随着增长。图6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2.5时的消融效果图,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长度为2毫米,绝缘部110的长度为5毫米。图4与图6相比,虽然图6中的第一电极部100的长度更小,但是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更大,所以两者绝缘部110
的长度相等的情况下,图4与图6待消融组织的消融面积大致相同。
39.优选的,在第一电极部100与绝缘部110的长度比值为1:3时,对待消融组织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待消融组织的消融面积最大,消融效果优异,被消融部位消融程度均匀,周边其他的不需要进行消融处理的组织没有出现损害效果,消融边缘清晰且规整,待消融组织大面积被消融成功。
40.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的部位通常是具有密集血管和复杂结构的部位,例如脑部、心血管等部位时,需要尺寸精细的消融电极针1来进行操作,第二电极针管12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10上,第二电极针管12的外径大于第一电极针10的外径,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外径为0.3~1.5毫米。例如第一电极部100的外径可以为0.3毫米、0.8毫米、1.3毫米,第二电极部120的外径可以为0.5毫米、1毫米、1.5毫米,当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外径小于0.3毫米,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强度会下降,在待消融组织中进行操作容易造成弯折,无法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当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的外径大于1.5毫米,过大的电极部外径,无法对具有复杂结构的待消融组织进行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甚至损害周边的其他组织。
41.请再次参照图2,消融电极针1还包括手柄20,手柄2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分别为上壳21和下壳22手柄20的两部分夹持固定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延伸至合适的操作长度,为避免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中操作人员直接触碰消融电极针1的针管本体,设置上下可拆卸的手柄20来作为操作位,提高操作便捷性,手柄20选用塑料等具有绝缘和高强度的材料,上下部分采用螺丝组件或者设置卡接结构来进行分体和结合。手柄20安装在第一电极针10远离第一电极部100的位置,为操作留出足够长的放电区域和针体,方便进行更长距离的不可逆性电穿孔操作,在手柄20内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柱,从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的两侧多处固定,提高稳定性。
42.消融电极针1还包括第一电接头14和第二电接头15,第一电接头14通过第一导电线缆140与第一电极针10上远离第一电极部100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接头15通过第二导电线缆150与第二电极针管12上远离第二电极部120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导电线缆140的一端和第二导电线缆150的一端安装于手柄20。第一电极针10连接第一导电线缆140的部分为伸出第二电极针管12和第一绝缘层11设置的,第二电极针管12连接第二导电线缆150的部分为伸出第二绝缘层13设置的,第一电极针10和第一导电线缆140的连接处、第二电极针管12和第二导电线缆150的连接处都位于手柄20内部,第一导电线缆140和第二导电线缆150伸出手柄20外部。手柄20为全密封结构,第一电极针10和第二电极针管12封堵前端开口,第一导电线缆140和第二导电线缆150封堵尾端开口,防止外部的异物和水进入连接处造成内部器件的损害。
43.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融系统,该系统包括:消融电极针1和主机,消融电极针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主机具有脉冲电流模块,主机与消融电极针1电连接并传导脉冲电流,消融电极针1用于通过第一电极部100和第二电极部120在待消融组织上形成电场,以对待消融组织进行消融。主机具有两个电插口,用于连接第一电接头14和第二电接头15,主机中的脉冲电流模块所释放的脉冲电流强度可调节,通过控制脉冲电流强度来调节消融电极针1的消融面积和消融效果。
4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融电极针1的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包括:消融电极针1预处理:对不锈钢针和不锈钢针管进行表面擦洗和酒精浸泡,得到第一不锈钢针和第二不锈钢针管;制备第一电极针10:在已处理的第一不锈钢针的表面制备第一绝缘层11,第一电极针10部分伸出第一绝缘层11以形成第一电极部100,得到第一电极针10;制备第二电极针管12:在已处理的第二不锈钢针管的表面制备第二绝缘层13,第二电极针管12部分伸出第二绝缘层13以形成第二电极部120,得到第二电极针管12;组装消融电极针芯:将第二电极针管12同轴套设在第一电极针10上,第一电极针10上的第一绝缘层11部分伸出第二电极针管12以形成绝缘部110,得到消融电极针芯;焊接电接头:将第一导电线缆140一端焊接在第一电极针10远离第一电极部100的一端,得到第一电极针10接电部,第二导电线缆150一端焊接在第二电极针管12远离第二电极部120的一端,得到第二电极针管12接电部,第一导电线缆140和第二导电线缆15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电接头,得到第一接电头14和第二接电头15;装配消融电极针1:将手柄20的上下壳和内部固定块装配在消融电极针1芯上,第一电极针10接电部和第二电极针管12接电部安装于手柄20,得到消融电极针1。
45.在制备第一电极针10和制备第二电极针管12工艺中,制备工艺可采用化学粘合、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中的一种或多种工艺,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3采用的工艺可以相同或不同。采用粘合剂来将电极针和绝缘层进行固定成本便宜,使用效率高,热喷涂则是依据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材料的热塑性特征,经过热喷涂处理的第一绝缘层11和第二绝缘层13可以达到更薄的厚度,消融电极针1的消融效果能进一步提升,化学气相沉积主要是针对具有优异绝缘性质但形态稳固的氧化铝、氧化锆等坚固涂层,化学气相沉积方式形成的绝缘层更薄,也更加坚固,不易损伤。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