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

文档序号:33026931发布日期:2023-01-20 19:4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入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2.鼻腔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鼻腔被一纵行的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因位置常偏向一侧,所以左、右鼻腔的大小和形态多不对称。而儿童的鼻道比较短,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就容易充血、肿胀以及受伤的现象。
3.鼻腔在受伤后,需要通过喷药设备将药物喷入至鼻腔内,但是由于液体在喷出后具有一定的压力,使液体容易与后鼻孔接触,导致患者被呛到;且液体药物的流动性较强,不易与伤口进行充分接触,需要进行多次喷射,然而,液体在接触到鼻腔内壁后会迅速流动至嘴部,需要频繁的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包括输药构件、设置在所述输药构件顶部的排药构件以及用于插入鼻内腔的导入构件,所述导入构件包括导入管,所述导入管的侧壁开设有泄气孔,所述导入管的顶端设置有膨胀球,所述导入管的底端连接有挡药板,所述挡药板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使药液通过排气孔排出到排药构件内,输药时,所述输药构件将药液输送至导入管内,并通过泄气孔将药液排出,所述膨胀球利用输药构件在所述导入管内产生的作用力进行膨胀,以将后鼻孔封堵,所述挡药板将鼻内腔内向下流动的药液倒入至排药构件内。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药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储药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输药泵,所述输药泵工作使储药腔和导入管内分别产生不同强度的压力,以将储药腔内药液输送至导入管内。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药泵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储药腔的底端连通,所述储药腔的另一端与挡药板连接,所述导入管与挡药板连通,所述连接管内转动设置有叶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穿入连接管内,并与所述叶轮同轴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药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顶部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端与挡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与排气孔连通,所述固定管套设在连接管的外圈,所述固定管内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贯穿固定管设置。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管的侧壁设置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将
所述排气管内的药液引导至壳体内,以对药液进行收集。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顶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储药腔的侧壁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分流管的底端与回流孔连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件包括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顶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内开设有回收腔,所述分流管的底端与回收腔连通。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入管与挡药板转动连接,所述储药腔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排气腔,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与连接管相通的进气道,所述排气腔位于固定环的上方,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转动设置有动力环,所述动力环内开设有多个引导腔,所述动力环呈“v”字形结构,所述引导腔的一端与动力环的内圈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环的外圈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对连接管与储药腔之间的通断进行控制。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穿入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调节件位于储药腔的底部,所述调节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当所述通孔移动至连接管一端的顶部时,所述储药腔与连接管相通,所述调节板靠近壳体侧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塞头,所述塞头与进气道插接配合。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膨胀球与导入管插接配合,所述膨胀球的外圈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膨胀球的外圈转动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圈开设有圆孔,所述套环用于对穿孔的通断进行调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该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中,通过膨胀球膨胀来将鼻内腔的后鼻孔封堵,防止药液进入到后鼻孔处,避免了呛鼻的现象产生;并在前鼻孔处设置挡药板来对药液进行阻挡引流,防止药液流入到嘴部,同时膨胀的膨胀球和挡药板配合将鼻内腔密闭,使用药过程中外界气体中的灰尘无法进入到鼻内腔内,提高鼻内腔内伤口的恢复效果。
17.2、该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中,泄气孔内的气体排入到引导腔内,并对引导腔的弯折处进行冲击,使动力环实现转动,动力环转动带动导入管,导入管转动带动膨胀球,膨胀球转动在储药腔内对掰碎的药物进行摩擦,以实现对药物磨碎。
18.3、该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中,向膨胀球内放入涂抹物,转动套环,使圆孔与穿孔重叠,然后将驱动马达工作,导入管部分气体进入到穿孔内将穿孔内的药物挤出,而穿孔位于鼻内腔侧壁,以实现对药物的涂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导入构件结构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导入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输药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输药泵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排药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膨胀球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动力环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动力环工作的转动方向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套环结构示意图。
30.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1.100、导入构件;
32.110、导入管;111、泄气孔;112、膨胀球;
33.120、挡药板;121、排气孔;
34.130、穿孔;131、套环;132、圆孔;
35.200、输药构件;
36.210、壳体;211、储药腔;
37.220、输药泵;221、连接管;222、叶轮;223、驱动马达;
38.230、固定环;231、进气道;232、动力环;233、引导腔;234、排气腔;
39.240、调节件;241、调节板;242、通孔;243、塞头;
40.300、排药构件;310、固定管;311、挡板;312、排气管;
41.320、分流管;330、回收腔;
42.400、鼻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可置入鼻腔的小儿呼吸用药物导入装置,请参阅图1-图3所示,包括输药构件200、设置在输药构件200顶部的排药构件300以及用于插入鼻内腔400的导入构件100,导入构件100包括导入管110,在导入管110的侧壁开设泄气孔111,使导入管110内的气体以及液体能够通过泄气孔111排出到鼻内腔400内,然后在导入管110的顶端设置膨胀球112,此时,导入管110内的部分气体可以进入到膨胀球112内并使膨胀球112膨胀,以将后鼻孔堵住,避免呛鼻的现象产生,导入管110的底端连接有挡药板120,利用挡药板120将前鼻孔堵住,防止药液流到嘴部,并在挡药板120的侧壁开设排气孔121,使药液通过排气孔121排出到排药构件300内,输药时,输药构件200将药液输送至导入管110内,并通过泄气孔111将药液排出,然后,膨胀球112利用输药构件200在导入管110内产生的作用力进行膨胀,以将后鼻孔封堵,挡药板120将鼻内腔400内向下流动的药液倒入至排药构件300
内。
47.也就是说,通过膨胀球112膨胀来将鼻内腔400的后鼻孔封堵,防止药液进入到后鼻孔处,避免了呛鼻的现象产生;并在前鼻孔处设置挡药板120来对药液进行阻挡引流,防止药液流入到嘴部,同时膨胀的膨胀球112和挡药板120配合将鼻内腔400密闭,使用药过程中外界气体中的灰尘无法进入到鼻内腔400内,提高鼻内腔400内伤口的恢复效果。
48.本实施例的膨胀球112优选为橡胶,橡胶材质柔软且耐用,以便于该设备的长期使用。
49.需要说明的是,膨胀球112在膨胀后与鼻内腔400侧壁接触,此时就不会在继续膨胀,若需要对膨胀球112碰膨胀的幅度进行调节,可以调节驱动马达223的转速,转速的大小也就影响着导入管110内风的推力;也可以更改泄气孔111的数量或者孔径,使导入管110内风的推力被调节。
50.图4中,输药构件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的顶部开设有储药腔211,以对药液进行存放,并在壳体210内设置有输药泵220,输药泵220工作使储药腔211和导入管110处分别产生不同强度的压力,以将储药腔211内药液输送至导入管110内。下面对输药泵220进行具体公开,如图5所示:
51.输药泵220包括设置在壳体210内的连接管221,连接管221的一端与储药腔211的底端连通,储药腔211的另一端与挡药板120连接,导入管110与挡药板120连通,连接管221内转动设置有叶轮222,壳体210内设置有驱动马达223,驱动马达223的输出端穿入连接管221内,并与叶轮222同轴连接,在输送药液时,将药液倒入至储药腔211内,并启动驱动马达223,驱动马达223输出轴带动叶轮222旋转,叶轮222的顶端将气体推动,使连接管221顶端的气体排入到泄气孔111内,并通过泄气孔111排出,此时连接管221的另一端也就是与储药腔211连通的一端形成负压,使储药腔211内的液体被吸入至连接管221内,然后通过旋转的叶轮222流入到导入管110内,并通过泄气孔111排出到鼻内腔400内,药液排出后与鼻内腔400侧壁接触,并向鼻内腔400的底端流动,此时液体位于挡药板120处,并通过排气孔121流入到排药构件300内。
52.结合着图3,图5和图6公开了排药构件300,排药构件300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210顶部的固定管310,固定管310的顶端与挡药板120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管310与排气孔121连通,固定管310套设在连接管221的外圈,固定管310内固定连接有挡板311,挡板311的底端连通有排气管312,排气管312的一端贯穿固定管310设置,在引导药液时,挡药板120顶部的药液通过排气孔121滴入到固定管310内,并落入到挡板311顶部,然后通过排气管312排出,完成对药液的引导。
53.需要补充的是,由于挡药板120位于前鼻孔处,而膨胀球112位于鼻内腔400内的后鼻孔处,鼻内腔400内部已经被封闭,因此,药液通过泄气孔111喷出后,鼻内腔400内的压强变高,气体也是通过排气孔121和排气管312排出。
54.进一步的,考虑到药液通过排气管312直接排出会对到外界造成影响,为此,排气管312的侧壁设置有分流件,分流件将排气管312内的药液引导至壳体210内,以对药液进行收集,分流件利用药液的重力来将药液引导至壳体210内,且在分流后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下面本发明对分流件的多种实施方式进行公开:
55.第一种,如图5所示,分流件包括分流管320,分流管320的顶端与排气管312连通,
其连通处位于排气管312的下方,能够减少气体的进入,储药腔211的侧壁开设有回流孔,分流管320的底端与回流孔连通。该方案在分流时,排气管312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312的端部排出,而药液在排出过程中会通过重力的影响落入到分流管320内,并由分流管320的引导通过回流孔再次流入到储药腔211内,实现药液的循环使用,因为,液体很难停留在鼻内腔400侧壁,因此需要使用较多的药液来与鼻内腔400侧壁进行持续接触,而通过分流管320将药液回流至储药腔211内能够减少对药液的用量。
56.第二种,仍然如图5所示,分流件包括分流管320,分流管320的顶端与排气管312连通,其连通处位于排气管312的下方,能够减少气体的进入,壳体210的内开设有回收腔330,分流管320的底端与回收腔330连通。该方案在分流时,排气管312内的气体依旧通过排气管312的端部排出,药液还是在排出过程中通过重力的影响落入到分流管320内,但与第一种不同的是,分流管320内的液体流入到回收腔330内,实现对用过药液的收集,防止药液直接排出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57.实施例二,考虑到一些药液最初是处于固态的,在使用时需要将其碾碎,然后加上水来制作成药液,但是在一些不便于使用工具的环境下,例如户外,当工具忘带时,只能通过手指将药物掰碎成小块,由于手指较与柔软,不便将小块粉碎,为此,如图6-图10所示,导入管110与挡药板120转动连接,在储药腔211的内壁固定设置固定环230,来对动力环232进行支撑,然后在壳体210内开设排气腔234来对引导腔233端部排出的气体进行排放,壳体210的侧壁开设有与连接管221相通的进气道231,排气腔234位于固定环230的上方,固定环230的顶部转动设置有动力环232,动力环232内开设有多个引导腔233,动力环232呈“v”字形结构,引导腔233的一端与动力环232的内圈连通,另一端与动力环232的外圈连通,壳体210的侧壁设置有调节件240,调节件240用于对连接管221与储药腔211之间的通断进行控制。
58.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掰碎的药物放入到储药腔211内,如图6所示,将膨胀球112穿过动力环232,并使导入管110侧壁的泄气孔111与动力环232的一端连通,由于连接管221与储药腔211之间被调节件240封堵,输药泵220工作后,气体便通过进气道231进入到连接管221内,且该气体通过泄气孔111排出,接着如图10所示,由于泄气孔111与引导腔233相通,泄气孔111内的气体排入到引导腔233内,并对引导腔233的弯折处进行冲击,使动力环232实现转动(图10中虚线箭头a的方向),动力环232转动带动导入管110,导入管110转动带动膨胀球112,膨胀球112转动在储药腔211内对掰碎的药物进行摩擦,从而将药物磨碎。
5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工作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限于对药物的磨碎,只要涉及膨胀球112的转动,都能运用在本实施例上,例如,将储药腔211内倒入清洗液,此时膨胀球112在储药腔211内转动便可实现对自身自动清洁;再例如,将磨碎的药粉和水都倒入至储药腔211内,此时膨胀球112转动在储药腔211内就可以对药粉和水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呈药液。
60.如图7所示,调节件240包括调节板241,调节板241的一端穿入壳体210内,并与壳体210滑动连接,调节件240位于储药腔211的底部,调节板24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42,当通孔242移动至连接管221一端的顶部时,储药腔211与连接管221相通,调节板241靠近壳体210侧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塞头243,塞头243与进气道231插接配合,在需要磨碎药物时,拉动调节板241,调节板241带动通孔242和塞头243移动,塞头243移动则脱离进气道231,而通
孔242移动则脱离储药腔211的端部,储药腔211无法与连接管221相通,此时若驱动马达223工作,连接管221便通过进气道231吸入外界的气体。
61.第三实施例,考虑到还有一些伤口是需要进行涂抹的,为此,膨胀球112与导入管110插接配合,膨胀球112的外圈开设有多个穿孔130,膨胀球112的外圈转动设置有套环131,套环131的外圈开设有圆孔132,套环131用于对穿孔130的通断进行调节,当需要涂抹时,将膨胀球112拔出,并向膨胀球112内塞入涂抹的药物,然后再将膨胀球112插入到导入管110的端部,转动套环131,使圆孔132与穿孔130重叠,此时驱动马达223工作,导入管110部分气体进入到穿孔130内将穿孔130内的药物挤出,而穿孔130位于鼻内腔400侧壁,从而实现对药物的涂抹。
6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