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7979发布日期:2023-03-22 12: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肺复苏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和临床上均应用广泛,心肺复苏是通过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建立暂时性的人工循环,保证身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同时刺激机体产生自主心跳、呼吸,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3.在患者遇到突然晕倒、溺水等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为对患者进行急救,应该及时进行心脏按压,使得患者可以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的血氧供应,而在对患者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时应注意:按压时注意按压部位、按压频次以及按压力度等,避免不正确的按压方式造成胸骨骨折或者达不到按压的效果。
4.目前现存的心肺复苏急救装置通常设备较大,且采取电动助力或气动助力的形式,该设备优点是能够对患者进行稳定且规律的对患者进行按压,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该设备采取电驱按压的形式,长时使用易导致供电不足,其装配较为繁琐,需要将各部件进行装配后才能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在装配的过程中,占用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只能适用于一些医疗场所以及公众人员较多的场所;
5.进一步的,在家庭生活中,其家庭成员遇到心脏骤停问题时,操作者若等待寻求专业医护人员救援,则可能错过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操作者若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按压治疗,操作者在不熟练操作心肺复苏术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按压频次出现不同,操作者在紧张的情况下其按压力度也会有所不同,或重易导致患者胸骨创伤、气胸、血胸、肋骨骨折等症,或轻则达不到按压治疗的效果,而采用上述的心肺复苏机,其在装配的过程中,仍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若在家庭生活中,操作者若只有一到两人,在操作者将该设备装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投入使用后,绝大可能已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6.因此,本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设计一种可手动规频进行按压的心肺复苏急救装置,解决现存电动心肺复苏机因装配繁琐浪费紧急治疗时间的问题,以及解决人员手动心肺复苏术时,按压频率以及按压力度难以控制,长时手部按压患者胸口,易使得操作人员渐渐无力,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继而难以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通过解决现存电动心肺复苏机因装配繁琐浪费紧急治疗时间的问题,以及解决人员手动心肺复苏术时,按压频率以及按压力度难以控制,长时手部按压患者胸口,易使得操作人员渐渐无力,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继而难以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时间的问题。
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
10.支固筒、按压部、辅压部、送氧部、支架部和半开卡入部;
11.所述按压部贯穿设置于支固筒的内腔,所述辅压部设置于按压部的顶部,所述送氧部设置于支固筒的后侧,所述支架部设置于支固筒的两侧,所述半开卡入部设置于支固筒的底部;
12.所述支固筒包括用于安装和调节按压部位置的筒体以及弹性件;
13.所述按压部包括用于按压患者胸口的按压杆以及下压护垫;
14.所述辅压部包括用于辅助移动按压杆位置的杠板件,以及能够调节转动角度的支固座;
15.所述送氧部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储氧的储氧件以及送氧的气囊;
16.所述支架部包括异形板、支撑件一以及吸盘;
17.所述半开卡入部包括对筒体进行支撑的卡入件。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支固筒又包括节拍器和控制器件,所述筒体外表面的下端圆周设置有进气管件。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筒体后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件,所述弹性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底固环和顶连环。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按压杆的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按压杆表面的顶部设置有下压件,所述按压杆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刻度线,所述按压杆外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限位套,所述按压杆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件。
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辅压部又包括斜固件和连接座,所述支固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支固座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斜固件的底部连接有滑环件。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储氧件的进气端连通有导气管,所述气囊的进气端连通有连管,所述导气管和连管的表面均安装有阀门,所述气囊的出气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氧气罩。
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支架部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转轴活动套设有活动板,所述异形板的底部设置有卡套。
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支撑件一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吸盘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二。
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半开卡入部又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于筒体表面的底部。
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卡入件的两侧均固接有握杆,所述卡入件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
2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还包括:
28.辅固部,所述辅固部设置于支架部的一侧;
29.所述辅固部包括用于对支架部进行限位以及增固的限位板和加固件一,以及包括用于增加杠板件握持长度的增长件;
30.所述限位板设置于基座顶部的两端,所述加固件一设置于限位板的底部,所述增长件设置于杠板件的一侧。
3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辅固部又包括调高件,所述限位板分别包括插板件和限位环。
3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所述加固件一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加固件二,所述加固件二的顶部开设有加固槽,所述杠板件接近增长件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增长件圆周转动的抵接部,所述增长件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方便握持的防滑套。
3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4.1、本装置通过在卡入件上开设支撑槽,在筒体上安装支撑座,能够快速对筒体进行固定,而卡入件上设置握杆,能够方便操作者移动卡入件,增加筒体和卡入件安装时的快捷性,而通过设置下压件,能够方便操作者按压按压杆,在限位套与按压杆上刻度线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对按压杆按压时的深度进行调节,使得按压杆带动下压护垫对患者施加的压力处于一定压力。
35.2、本装置在底固环、弹性件和顶连环的共同配合使用下,能够在按压杆下移后,对按压杆进行快速复位,同时在进气管件和出气管件的作用下,能够在顶连环复位时,带动其内部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至储氧件内进行收集,而气囊能够将储氧件内气体导入氧气罩中,继而对患者进行送氧处理。
36.3、本装置在杠板件和斜固件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利用杠杆原理省力按压按压杆,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在固定板的作用下,能够将支固座在筒体进行稳定支撑,而在滑槽和滑环件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斜固件和杠板件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以至于操作者能够随意移动杠板件的位置,以便于操作者省力按压杠板件。
37.4、本装置在基座、异形板、支撑件一和吸盘的共同配合下,能够增加卡入件对筒体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在卡套的作用下,能够对支撑件一进行限位固定,而吸盘的作用下,能够增大支撑面积,增强支撑件一的支撑强度。
38.5、本装置在限位板、插板件和限位环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支架部整体进行限位,当对支架部进行倾斜放置时,使得支架部无法随意移动,而加固件一、加固件二和加固槽的共同配合下,使得在活动板与支撑件一对筒体进行支撑时,能够防止支撑件一因重力倾斜,同时在增长件的作用下,增加了杠板件的长度,便于操作者握持,更加节力便捷。
39.总结:当患者因某种原因如心搏骤停和呼吸骤停,导致心功能和肺功能丧失而处于死亡状态时,为使其恢复心跳和呼吸,促使血液含氧流经各脏器,以挽救患者生命,则会采用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挽救患者生命;
40.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前,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可通过拍打肩膀或大声问问题等方式判断,小心缓慢移动患者使其正面朝上躺平于地面上;
41.其次,检查患者呼吸以及脉搏,可通过检查颈动脉判断脉搏,若10秒内无呼吸且无心跳、脉搏,可确认为心脏骤停;
42.然后,紧急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救援并进行cpr操作;
43.最后,开放气道,让患者头部往后仰,并提起患者下颌,尝试用手从患者嘴中掏出异物以防阻塞气道;然后进行胸外按压工作,胸外按压注意事项: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6cm,胸外按压要迅速且有力度,按压位置在两乳正中间位置。
44.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拿取卡入件放置与患者胸前周围地面处,然后将筒体上的支撑座放入卡入件上,即可完成对筒体的组装工作,然后操作者按
压按压杆下移,按压杆下移能够带动下压护垫下移,下压护垫下移对患者胸口且位于两乳之前处进行按压,即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而在限位套的作用下,能够调节按压杆下移的位置,限位套处于按压杆顶部的不同位置时,在按压杆下移时,能够带动限位套下移,直至限位套下移抵住筒体顶部,以此控制按压杆带动下压护垫下移的深度,即可控制对患者按压的强度;
45.进一步的,在将筒体架设至卡入件上时,操作者可反转异形板,使得支撑件一和吸盘处于竖直状态,而吸盘能够紧吸地面,对支撑件一进行支撑,继而通过异形板对筒体进行稳定支撑,而吸盘设计可拆形式,可对吸盘进行更换,以至可更换至夹具类或其他类别的固定器件,以此使得吸盘能够更佳有效的对筒体进行辅助支撑;
46.在对按压杆进行下移时,因按压杆处于患者胸部的上方,操作者直接按压按压杆较为不便,以此,操作者可按压杠板件,杠板件采用杠杆原理,使得杠板件按压能够通过连接座带动按压杆下移,以此,使得操作者能够更佳有效的对按压杆进行按压工作;
47.进一步的,在对按压杆进行按压下移时,按压杆在筒体内向下移动,会带动弹性件被压缩,当按压杆下移至一定位置时,空气能够通过进气管件进入到筒体内,当松开杠板件,弹性件无外力束缚自动回弹带动按压杆复位,继而挤压筒体内空气进入至储氧件内,储氧件能够对气体进行存储,并且通过气囊和氧气罩对患者进行供氧;
48.同时,压力传感件与控制器件处于双向电连接状态,节拍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而下压护垫在按压杆带动下移对患者进行按压时,压力传感件能够对下压护垫的下压强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件内,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而控制器件能够在患者按压按压杆时,进行打节奏,以使得操作人员规律按压;
49.进一步的,因连接座滑动设置于按压杆内,而斜固件能够在支固座内进行转动,以此,操作者可任意转动杠板件的位置,使得杠板件能够处于不同的角度,以便于操作者能够更佳有效的按压杠板件。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5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
5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结构运动示意图;
5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按压部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5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固筒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5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压部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5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送氧部结构后视立体示意图;
5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部结构运动示意图;
58.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部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59.图中:
60.10、支固筒;11、筒体;111、进气管件;112、出气管件;12、弹性件;121、底固环;122、
顶连环;13、节拍器;14、控制器件;
61.20、按压部;21、按压杆;211、顶槽;212、下压件;22、限位套;23、下压护垫;231、压力传感件;
62.30、辅压部;31、支固座;311、滑槽;312、固定板;32、斜固件;321、滑环件;33、杠板件;34、连接座;
63.40、送氧部;41、储氧件;411、导气管;412、阀门;42、气囊;421、连管;43、氧气罩;
64.50、支架部;51、基座;511、活动板;52、异形板;521、卡套;53、支撑件一;531、定位孔;54、吸盘;541、支撑件二;
65.60、半开卡入部;61、卡入件;611、握杆;62、支撑座;621、支撑槽;
66.70、辅固部;71、限位板;711、插板件;712、限位环;72、加固件一;721、加固件二;722、加固槽;73、调高件;74、增长件。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68.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9.实施例
70.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包括支固筒10、按压部20、辅压部30、送氧部40、支架部50和半开卡入部60;按压部20贯穿设置于支固筒10的内腔,辅压部30设置于按压部20的顶部,送氧部40设置于支固筒10的后侧,支架部50设置于支固筒10的两侧,半开卡入部60设置于支固筒10的底部;支固筒10包括用于安装和调节按压部20位置的筒体11以及弹性件12;按压部20包括用于按压患者胸口的按压杆21以及下压护垫23;辅压部30包括用于辅助移动按压杆21位置的杠板件33,以及能够调节转动角度的支固座31;送氧部40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储氧的储氧件41以及送氧的气囊42;支架部50包括异形板52、支撑件一53以及吸盘54;半开卡入部60包括对筒体11进行支撑的卡入件61。
71.如图3-图8所示,目前现存的心肺复苏急救装置通常设备较大,且采取电动助力或气动助力的形式,该设备优点是能够对患者进行稳定且规律的对患者进行按压,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该设备采取电驱按压的形式,长时使用易导致供电不足,其装配较为繁琐,需要将各部件进行装配后才能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在装配的过程中,占用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只能适用于一些医疗场所以及公众人员较多的场所;
72.进一步的,在家庭生活中,其家庭成员遇到心脏骤停问题时,操作者若等待寻求专业医护人员救援,则可能错过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操作者若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按压治疗,操作者在不熟练操作心肺复苏术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按压频次出现不同,操作者在紧张的情况下其按压力度也会有所不同,或重易导致患者胸骨创伤、气胸、血胸、肋骨骨折等症,或轻则达不到按压治疗的效果,而采用上述的心肺复苏机,其在装配的过程
中,仍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若在家庭生活中,操作者若只有一到两人,在操作者将该设备装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投入使用后,绝大可能已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73.因此,本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设计一种可手动规频进行按压的心肺复苏急救装置,解决现存电动心肺复苏机因装配繁琐浪费紧急治疗时间的问题,以及解决人员手动心肺复苏术时,按压频率以及按压力度难以控制,长时手部按压患者胸口,易使得操作人员渐渐无力,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继而难以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时间的问题。
74.弹性件12设置于筒体11内,支固筒10又包括节拍器13和控制器件14,节拍器13和控制器件14均安装于筒体11的外表面,筒体11外表面的下端圆周设置有进气管件111,进气管件111和筒体11互相连通,筒体11后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件112,弹性件12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底固环121和顶连环122,底固环121和顶连环122分别与弹性件12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底固环121的外表面与筒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顶连环122的内表面与按压杆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5.下压护垫23设置于按压杆21的底部,按压杆21设置于筒体11内,按压杆21的顶部开设有顶槽211,按压杆21表面的顶部设置有下压件212,按压杆21和下压件212相对一侧的连接方式为固接,按压杆21表面的顶部开设有刻度线,按压杆21外表面的顶部套设有限位套22,限位套22与按压杆21通过螺钉活动卡接,按压杆21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件231,压力传感件231的输出端与下压护垫23的顶部接触,下压护垫23与按压杆21的连接方式为活动卡接。
76.支固座31设置于筒体11的顶部,杠板件33设置于按压杆21的顶部,辅压部30又包括斜固件32和连接座34,斜固件32的顶部与杠板件33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固座3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311,支固座3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312,斜固件32的底部连接有滑环件321,滑环件321的底部延伸至滑槽311的内腔并与滑槽311的连接处滑动连接,固定板312与支固座31的连接方式为固接,固定板312的底部与筒体11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座34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杠板件33的表面活动连接,连接座34的底部延伸至顶槽211的内腔并与顶槽211活动连接。
77.储氧件41设置于筒体11的后侧,气囊42设置于储氧件41的一端,储氧件41的进气端连通有导气管411,导气管411的另一端与出气管件112的出气端活动连通,气囊42的进气端连通有连管421,连管421的进气端与储氧件41的出气端相互连通,导气管411和连管421的表面均安装有阀门412,气囊42的出气端通过管道连通有氧气罩43。
78.支架部50又包括基座51,基座51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转轴活动套设有活动板511,异形板52的底部设置有卡套521,卡套521和异形板52相对的一侧固接,活动板511远离基座51的一端与异形板52的表面固定连接,支撑件一53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于异形板52底部的前后两侧,支撑件一53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孔531,定位孔531的数量为若干个,吸盘54设置于支撑件一53的底部,吸盘54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件二541,支撑件二541的底部与吸盘54的顶部螺纹连接。
79.卡入件61设置于筒体11的下端,半开卡入部60又包括支撑座62,支撑座62套设于筒体11表面的底部,卡入件61的两侧均固接有握杆611,卡入件61的顶部开设有支撑槽621,支撑座62的底部活动卡接于支撑槽621的内腔,按压杆21的底部贯穿至卡入件61的底部。
80.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拿取卡入件61放置与患者胸前周
围地面处,然后将筒体11上的支撑座62放入卡入件61上,即可完成对筒体11的组装工作,然后操作者按压按压杆21下移,按压杆21下移能够带动下压护垫23下移,下压护垫23下移对患者胸口且位于两乳之前处进行按压,即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而在限位套22的作用下,能够调节按压杆21下移的位置,限位套22处于按压杆21顶部的不同位置时,在按压杆21下移时,能够带动限位套22下移,直至限位套22下移抵住筒体11顶部,以此控制按压杆21带动下压护垫23下移的深度,即可控制对患者按压的强度;
81.进一步的,在将筒体11架设至卡入件61上时,操作者可反转异形板52,使得支撑件一53和吸盘54处于竖直状态,而吸盘54能够紧吸地面,对支撑件一53进行支撑,继而通过异形板52对筒体11进行稳定支撑,而吸盘54设计可拆形式,可对吸盘54进行更换,以至可更换至夹具类或其他类别的固定器件,以此使得吸盘54能够更佳有效的对筒体11进行辅助支撑;
82.在对按压杆21进行下移时,因按压杆21处于患者胸部的上方,操作者直接按压按压杆21较为不便,以此,操作者可按压杠板件33,杠板件33采用杠杆原理,使得杠板件33按压能够通过连接座34带动按压杆21下移,以此,使得操作者能够更佳有效的对按压杆21进行按压工作;
83.进一步的,在对按压杆21进行按压下移时,按压杆21在筒体11内向下移动,会带动弹性件12被压缩,当按压杆21下移至一定位置时,空气能够通过进气管件111进入到筒体11内,当松开杠板件33,弹性件12无外力束缚自动回弹带动按压杆21复位,继而挤压筒体11内空气进入至储氧件41内,储氧件41能够对气体进行存储,并且通过气囊42和氧气罩43对患者进行供氧;
84.同时,压力传感件231与控制器件14处于双向电连接状态,节拍器13的输入端与控制器件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而下压护垫23在按压杆21带动下移对患者进行按压时,压力传感件231能够对下压护垫23的下压强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件14内,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而控制器件14能够在患者按压按压杆21时,进行打节奏,以使得操作人员规律按压;
85.进一步的,因连接座34滑动设置于按压杆21内,而斜固件32能够在支固座31内进行转动,以此,操作者可任意转动杠板件33的位置,使得杠板件33能够处于不同的角度,以便于操作者能够更佳有效的按压杠板件33。
86.辅固部70,辅固部70设置于支架部50的一侧;
87.辅固部70包括用于对支架部50进行限位以及增固的限位板71和加固件一72,以及包括用于增加杠板件33握持长度的增长件74;
88.限位板71设置于基座51顶部的两端,加固件一72设置于限位板71的底部,增长件74设置于杠板件33的一侧,辅固部70又包括调高件73,调高件73设置于支撑件一53和支撑件二541的内腔,支撑件一53和支撑件二541规格相同,定位孔531内贯穿设置有对调高件73进行限位固定的螺杆,限位板71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于活动板511的顶部,限位板71分别包括插板件711和限位环712,插板件711设置于限位板71底部的一侧,限位环712通过连板安装于筒体11两侧的顶部;
89.进一步的,加固件一72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加固件二721,加固件二721的两端与两个支撑件一53相对的一侧螺栓连接,加固件二721的顶部开设有加固槽722,加固件一72的
底部延伸至加固槽722的内腔并与加固槽722活动卡接,限位板71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于活动板511的顶部,加固件一72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设置于活动板511底部的一侧,增长件74与杠板件33相对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杠板件33接近增长件74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增长件74圆周转动的抵接部,增长件74的外表面套设有用于方便握持的防滑套。
90.如图5和图7-图8所示,支架部50虽能够对支固筒10和按压部20进行有效支撑,但仍存在一定的松弛形,若对其进行增固,能够更佳有效的对其进行支撑,且其长度和杠板件33的长度无法调节,不利于操作者对其进行收纳调节和对杠板件33进行握持,若对其进行改变,则能够更加适用。
91.进一步的,在对支撑件一53进行调节时,可移动调高件73和支撑件二541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杆对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支撑件一53的调节工作,同时,将加固件一72插入加固槽722内,能够直接对支撑件一53和活动板511进行抵接,以使得支架部50对支固筒10的支撑更佳稳定,而在将基座51转动至一定倾斜位置时,操作者通过限位板71上的插板件711和筒体11上的限位环712进行连接,即可对支架部50整体进行倾斜收纳放置。
92.具体的,该半开卡入式心肺复苏急救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93.当患者因某种原因如心搏骤停和呼吸骤停,导致心功能和肺功能丧失而处于死亡状态时,为使其恢复心跳和呼吸,促使血液含氧流经各脏器,以挽救患者生命,则会采用心肺复苏术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挽救患者生命;
94.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前,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可通过拍打肩膀或大声问问题等方式判断,小心缓慢移动患者使其正面朝上躺平于地面上;
95.其次,检查患者呼吸以及脉搏,可通过检查颈动脉判断脉搏,若10秒内无呼吸或仅有喘息且无心跳、脉搏,可确认为心脏骤停;
96.然后,紧急拨打急救电话请求救援并进行cpr操作;
97.最后,开放气道,让患者头部往后仰,并提起患者下颌,尝试用手从患者嘴中掏出异物以防阻塞气道;然后进行胸外按压工作,胸外按压注意事项: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6cm,胸外按压要迅速且有力度,按压位置在两乳正中间位置。
98.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拿取卡入件61放置于患者胸前周围地面处,然后将筒体11上的支撑座62放入卡入件61上,即可完成对筒体11的组装工作,然后操作者按压按压杆21下移,按压杆21下移能够带动下压护垫23下移,下压护垫23下移对患者胸口且位于两乳之前处进行按压,即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工作,而在限位套22的作用下,能够调节按压杆21下移的位置,限位套22处于按压杆21顶部的不同位置时,在按压杆21下移时,能够带动限位套22下移,直至限位套22下移抵住筒体11顶部,以此控制按压杆21带动下压护垫23下移的深度,即可控制对患者按压的强度;
99.进一步的,在将筒体11架设至卡入件61上时,操作者可反转异形板52,使得支撑件一53和吸盘54处于竖直状态,而吸盘54能够紧吸地面,对支撑件一53进行支撑,继而通过异形板52对筒体11进行稳定支撑,而吸盘54设计可拆形式,可对吸盘54进行更换,以至可更换至夹具类或其他类别的固定器件,以此使得吸盘54能够更佳有效的对筒体11进行辅助支撑;
100.在对按压杆21进行下移时,因按压杆21处于患者胸部的上方,操作者直接按压按压杆21较为不便,以此,操作者可按压杠板件33,杠板件33采用杠杆原理,使得杠板件33按
压能够通过连接座34带动按压杆21下移,以此,使得操作者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按压杆21进行按压工作;
101.进一步的,在对按压杆21进行按压下移时,按压杆21在筒体11内向下移动,会带动弹性件12被压缩,当按压杆21下移至一定位置时,空气能够通过进气管件111进入到筒体11内,当松开杠板件33,弹性件12无外力束缚自动回弹带动按压杆21复位,继而挤压筒体11内空气进入至储氧件41内,储氧件41能够对气体进行存储,并且通过气囊42和氧气罩43对患者进行供氧;
102.同时,压力传感件231与控制器件14处于双向电连接状态,节拍器13的输入端与控制器件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而下压护垫23在按压杆21带动下移对患者进行按压时,压力传感件231能够对下压护垫23的下压强度进行检测,并传输至控制器件14内,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而控制器件14能够在患者按压按压杆21时,进行打节奏,以使得操作人员规律按压;
103.进一步的,因连接座34滑动设置于按压杆21内,而斜固件32能够在支固座31内进行转动,以此,操作者可任意转动杠板件33的位置,使得杠板件33能够处于不同的角度,以便于操作者能够更加有效的按压杠板件33。
104.支架部50虽能够对支固筒10和按压部20进行有效支撑,但仍存在一定的松弛形,若对其进行增固,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其进行支撑,且其长度和杠板件33的长度无法调节,不利于操作者对其进行收纳调节和对杠板件33进行握持,若对其进行改变,则能够更加适用。
105.进一步的,在对支撑件一53进行调节时,可移动调高件73和支撑件二541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杆对其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支撑件一53的调节工作,同时,将加固件一72插入加固槽722内,能够直接对支撑件一53和活动板511进行抵接,以使得支架部50对支固筒10的支撑更加稳定,而在将基座51转动至一定倾斜位置时,操作者通过限位板71上的插板件711和筒体11上的限位环712进行连接,即可对支架部50整体进行倾斜收纳放置;
106.进一步的,而增长件74与杠板件33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增加杠板件33的长度时,操作者转动增长件74至一定位置,然后下压增长件74即可,同时,在对增长件74进行收纳时,操作者即可翻转增长件74与杠板件33相贴合即可。
107.最终,解决了现存电动心肺复苏机因装配繁琐浪费紧急治疗时间的问题,以及解决人员手动心肺复苏术时,按压频率以及按压力度难以控制,长时手部按压患者胸口,易使得操作人员渐渐无力,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继而难以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时间的问题。
108.本发明中使用到的电子元件及型号均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11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