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5695发布日期:2023-01-31 21:5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2.肠道防吸收器在临床上可用于帮助控制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参见图1所示,肠道防吸收器100的作用原理为:肠道防吸收器100包括支架体110以及连接在支架体110一端的膜管120,通过置入装置将肠道防吸收器100置入人体内,使膜管120置入十二指肠以隔离食糜,由此置入后来自胃内的食物由膜管120腔内通过,而胆汁及胰液隔离在膜管120外,使得胆汁胰液和食物“分流”,阻断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调整消化酶的分泌,从而起到调节血糖、血脂和控制体重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通过管体之间相对滑移将肠道防吸收器推出,肠道防吸收器100由于弹性恢复力将会迅速自行展开,肠道防吸收器100自行展开的过程不受控制,迅速展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容易导致肠道防吸收器100偏移过大,致使释放的位置不理想。
4.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能够对肠道防吸收器自行展开的过程进行控制,避免肠道防吸收器偏移过大导致释放的位置不理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包括内管、套于所述内管外的外管、介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并与内管相连的中管,以及挡块,所述内管的一端设有导引头,所述挡块连接在中管靠近引导头的一端,所述外管内腔并介于挡块与引导头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捆线,所述捆线通过打滑结捆绑于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上,所述捆线的一端固定于中管上,所述捆线的另一端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拉扯捆线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时,捆绑于肠道防吸收器上的捆线将会沿肠道防吸收器的轴向逐渐脱开,直至捆线完全脱开肠道防吸收器。
7.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与内管和中管固定相连的第一手柄,以及与外管固定相连的第二手柄。
8.进一步的,所述捆线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最终从第一手柄上的第一通口穿出。
9.进一步的,所述中管上并靠近容纳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捆线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窗口穿设于中管与内管之间间隙,直至从所述第一通口穿出。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上安装有对应于内管末端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开设
有连通内管内腔以及第一通口的第一通孔,所述内管插接并固定于引导件的第一通孔中,所述引导件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捆线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顺序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口。
11.进一步的,所述中管上并靠近容纳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内管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管均穿设于所述中管内,其中一个内管上靠近中管上的第一窗口开设有第二窗口,所述捆线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和设有第二窗口的内管内部,直至从所述第一通口穿出。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上安装有对应于内管末端的引导件,引导件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一通口,两个内管分别插接并固定于引导件的两个第一通孔中,捆线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顺序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通孔、第一通口。
13.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套接并固定于中管上,并将捆线用于固定于中管上的一端压紧于中管上。
14.进一步的,所述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固定于捆线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
15.进一步的,具有弹性的肠道防吸收器能够被折叠压缩并在失去束缚时自行展开。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捆线,捆线通过打滑结捆绑于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上,捆线的一端固定于中管上,捆线的另一端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拉扯捆线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时,捆绑于肠道防吸收器上的捆线将会沿肠道防吸收器的轴向逐渐脱开,直至捆线完全脱开肠道防吸收器,肠道防吸收器自行展开,从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通过外管相对于内管移动,能够使容纳腔打开,在打开容纳腔时,拉扯捆线能够使捆绑于肠道防吸收器上的捆线逐步脱开,使肠道防吸收器将会受控于捆线从而逐步自行展开,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对肠道防吸收器自行展开的过程进行控制,避免肠道防吸收器在展开的过程中偏移过大,而导致肠道防吸收器的释放位置不理想。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8.图中:图1为肠道防吸收器在人体内的位置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挡块的剖视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23.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25.图8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2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锁紧件的立体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在释放肠道防吸收器时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29.图12为图1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3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31.图14为图13中d-d反向的剖视图。
3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肠道防吸收器;110、支架体;120、膜管;200、胃;210、十二指肠;220、幽门口。
33.1、内管;11、导引头;12、第二窗口;2、外管;21、凸缘;3、中管;31、第一窗口;4、挡块;41、凸台;411、抵持端面;42、插头;5、容纳腔;6、第一手柄;61、第一通口;62、引导件;621、第一通孔;622、第二通孔;7、第二手柄;71、紧固件;72、第二通口;73、调节件;74、锁紧件;741、夹块;75、密封件;8、捆线;9、拉环;1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39.请参考图2以及图3所示,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用于将肠道防吸收器100释放至人体内。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包括内管1、套于内管1外的外管2、介于内管1与外管2之间并与内管1相连的中管3,以及挡块4,内管1的一端设有位于外管2外的导引头11,挡块4连接在中管3靠近引导头11的一端,挡块4用于阻挡在肠道防吸收器100对应一端,外管2内腔并介于挡块4与引导头11之间设有容纳腔5,容纳腔5用于收容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100,外管2与内管1相互之间能够沿轴向相对滑动,在外管2相对于内管1移动至外管2抵持于导引
头11上时关闭容纳腔5;并在外管2相对于内管1移动至脱离导引头1时打开容纳腔5,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捆线8,参考图5所示,捆线8通过打滑结捆绑于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100上,捆线8的一端固定于中管3上,捆线8的另一端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拉扯捆线8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时,捆绑于肠道防吸收器100上的捆线8将会沿肠道防吸收器100的轴向逐渐脱开,直至捆线8完全脱开肠道防吸收器100,肠道防吸收器100自行展开。从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通过外管2相对于内管1移动,能够使容纳腔5打开,在打开容纳腔5时,拉扯捆线8能够使捆绑于肠道防吸收器100上的捆线8逐步脱开,使肠道防吸收器100将会受控于捆线8从而逐步自行展开,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对肠道防吸收器100自行展开的过程进行控制,避免肠道防吸收器100在展开的过程中偏移过大,而导致肠道防吸收器100的释放位置不理想。
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弹性的肠道防吸收器100能够被折叠压缩并在失去束缚时自行展开,如图1所示,展开后的肠道防吸收器100其中支架体110限制在幽门口220处,支架体110的主要作用为固定膜管120的位置,而使膜管120置于并停留在十二指肠210中。
4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体110是由弹性丝编织成的菱型结构,该结构促使支架体110可以在横向和纵向被压缩或膨胀,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便于将支架体110压缩后收入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容纳腔5中。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丝可以是金属丝、高分子材料丝或者是可降解材料丝。
42.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导引头11为锥形结构,利于通过组织内壁。另外,导引头11为软性材质,不会对组织内壁造成损伤。
43.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管1为中空管状结构。从而在使用时,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可通过将导丝穿于内管1,由导丝将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引导至指定位置。更确切的,在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使用前,导丝经内镜钳道穿入人体肠道后,将导丝保持在原位置,撤出内镜,随后通过导丝引导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进入十二指肠,随后操作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释放肠道防吸收器100。
44.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挡块4包括凸台41以及设置于凸台41一端的插头42,同时参考图3,插头42插接并固定于中管3中,凸台41裸露于中管3外的一端设有抵持端面411。从而在外管2相对于内管1滑动以打开容纳腔5时,由于抵持端面411对肠道防吸收器100造成阻挡,使肠道防吸收器100不易跟随外管2移动从而相对于内管1发生滑移。另外,挡块4可以是铂金、黄金或钽等对人体无害的重金属材料,从而还可起到显影的作用,以在x光下准确显现位置,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45.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与内管1和中管3固定相连的第一手柄6,以及与外管2固定相连的第二手柄7,以便操作者持握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来控制外管2相对于内管1进行移动。
46.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中管3与内管1远离导引头11的一端均与第一手柄6固定配合,从而使得中管3与内管1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中管3插接并固定于第一手柄6上,内管1穿过中管3并与第一手柄6相固定。
47.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手柄6上设置有与内管1内腔相通的第一通口61,更确切的,第一通口61与内管1端部相对位,以便导丝通过第一通口61顺畅穿入到内管1中,对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进行引导作用。
48.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手柄7呈筒状结构并套于中管3外侧,外管2对应一端插接并固定于第二手柄7上。具体的,第二手柄7靠近导引头11的一端设有紧固件71,外管2靠近第二手柄7的一端设有凸缘21,紧固件71连接在第二手柄7上并使凸缘21夹紧固定于第二手柄7上,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71与第二手柄7旋接配合,从而使紧固件71能够与第二手柄7可拆卸连接,同时便于外管2与第二手柄7的安装与拆卸。
49.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手柄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通口72,第二通口72连通第二手柄7的内腔与中管3之间的间隙,以及外管2与中管3之间的间隙,外管2与中管3之间的间隙连通容纳腔5,具体的,挡块4与外管2内壁之间相间隔,从而使得外管2与中管3之间的间隙可连通容纳腔5。通过上述设计,在操作外管2相对于内管1运动从而释放肠道防吸收器100的过程中,可以向第二通口72注入一定量的水或者生理盐水,水或生理盐水通过外管2与中管3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5,浸润肠道防吸收器100,加快肠道防吸收器100在十二指肠中的释放,因为在释放肠道防吸收器100时,所述膜管120随着人体肠道的蠕动,从十二指肠向空肠方向蠕动,这个过程中,水或生理盐水会沿着外管2与中管3之间间隙向膜管120流动,加快膜管120向空肠方向的蠕动,从而加快膜管120的释放,加快肠道防吸收器100的释放。
50.为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外管2相对于内管1移动,误释放肠道防吸收器100,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手柄7远离紧固件71的一端设有调节件73,调节件73用于将中管3与第二手柄7锁紧,从而使内管1相对于外管2固定。具体的,调节件73旋接于第二手柄7上,第二手柄7与调节件73之间夹设有套设在中管3外的锁紧件74,参考图9所示,锁紧件74上设有若干围绕中管3设置的夹块741,调节件73与第二手柄7旋接配合,转动调节件73至靠近第二手柄7时,使夹块741收缩并夹紧于中管3上,从而将中管3与第二手柄7锁紧,使内管1相对于外管2固定,此时可避免误触导致肠道防吸收器100被误释放;转动调节件73至远离第二手柄7时,使夹块741张开并脱离中管3,可解除内管1与外管2的锁定关系。
51.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锁紧件74与第二手柄7之间安装有具有良好弹性和密封性能的密封件75,密封件75密封抵挡于第二手柄7与锁紧件74之间,避免从第二通口72注入的流体从第二手柄7靠近调节件73的一端溢出。
5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捆线8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最终从第一手柄6上的第一通口61穿出。
53.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中管3上并靠近容纳腔5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窗口31,捆线8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通过第一窗口31穿设于中管3与内管1之间间隙,直至从第一通口61穿出。如图7和图8所示,另外,第一手柄6上固定安装有对应于内管1末端的引导件62,引导件62上开设有连通内管1内腔以及第一通口61的第一通孔621,内管2插接并固定于引导件62的第一通孔621中,引导件62上还开设有第二通孔622,捆线8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顺序穿过第二通孔622、第一通口61。
54.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管3上并靠近容纳腔5的位置开设有第一窗口31,内管1并排设置有两个,两个内管1均穿设于中管3内,其中一个内管1上靠近中管3上的第一窗口31开设有第二窗口12,捆线8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窗口31、第二窗口12和设有第二窗口12的内管1内部,直至从第一通口61穿
出。如图13和图14所示,另外,第一手柄6上固定安装有对应于内管1末端的引导件62,引导件6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621,第一通孔621连通第一通口61,两个内管2分别插接并固定于引导件62的两个第一通孔621中,捆线8用于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顺序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通孔621、第一通口61,这样其中一个内管1可用于引导导丝穿过,另一个内管1用于穿设捆线8,互不造成干扰。
55.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固定件10,固定件10套接并固定于中管3上,并将捆线8用于固定于中管3上的一端压紧于中管3上。
56.如图2或图7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还包括拉环9,拉环9固定于捆线8穿出至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外部的一端,以便操作者通过拉环9拉动捆线8以解开捆线8对肠道防吸收器100的捆绑束缚。
5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在释放肠道防吸收器100时,固定内管1不动,移动外管2打开容纳腔5以完成肠道防吸收器100的释放。
58.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59.首先将呈折叠状态的肠道防吸收器100收入容纳腔5中,随后在导丝的引导下,将肠道防吸收器置入装置的导引头11送入体内,固定第一手柄6不动,解锁调节件73并后撤第二手柄7至靠近第一手柄6,打开容纳腔5使肠道防吸收器100至少部分暴露在外,随后通过拉扯捆线8使肠道防吸收器100逐步释放展开,直至肠道防吸收器100完全释放展开。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