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7772发布日期:2022-12-10 04:4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射频消融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


背景技术:

2.射频消融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特点,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已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应用。射频消融技术中所用的射频消融电极针,例如单极多针在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表现不俗。现有技术的单极多针射频消融电极针中的多个子针可同时从针管中伸出并在主针的周向均匀地展开,由此其子针的作用范围为主针的整个周向区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很多目标区域仅需子针作用于主针的部分周向区域;此外,使用者还希望随着操作的进行,能够调整子针作用的区域,而现有技术中的单极多针射频消融电极针则无法满足上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用于至少解决上述一个技术问题。
4.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针管,其包括外管;主针组件,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管中;以及子针组件,所述子针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子针,所述至少两组子针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针组件与所述外管之间且沿所述主针组件的周向分布;所述子针组件构造为其中的至少一组子针可沿所述主针组件的轴向独立地移动以伸出或缩回所述外管。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针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至少两组子针对应相连,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沿所述主针组件的轴向移动时分别驱动相应的子针进行移动。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包括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所述滑轨和相应的子针和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在推力作用下可沿所述滑轨驱动相应的子针沿所述主针组件的轴向移动以伸出或缩回所述外管。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子针组件还包括第二运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与全部的子针相连,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以驱动所述子针进行移动。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转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转盘内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全部的子针相连,所述第一调节转盘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带动全部的子针沿所述主针组件的轴向移动以伸出所述外管;所述第一调节转盘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带动全部的子针沿反方向移动以缩回所述外管。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组件包括:
主针,所述主针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前端,且所述主针与所述外管的前端之间形成导引通道;以及中心管,其与所述主针相连通,所述中心管设置在所述外管中并与所述外管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带动所述主针沿远离所述外管的方向或靠近所述外管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主针的离开或靠近所述外管的前端,从而打开所述导引通道或关闭所述导引通道;其中,所述导引通道打开时,所述子针可从其中伸出所述外管。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组件还包括第三运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二调节转盘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转盘内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中心管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转盘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三滑块带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主针沿远离所述外管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所述导引通道;所述第二调节转盘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三滑块带动所述中心管和所述主针沿靠近所述外管的方向移动以关闭所述导引通道。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手柄壳体,所述外管与所述手柄壳体相连,所述手柄壳体上设置有刻度盘,所述第二滑块上还设置有指针,所述指针用于指向所述刻度盘上的刻度,以指示所述子针伸出所述外管后展开的直径。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注液装置,所述注液装置分别与所述主针和所述子针相连通;所述主针上设置有第一滴液孔,所述子针上设置有第二滴液孔,通过所述注液装置分别向所述主针组件和所述子针中提供液体,并经由所述第一滴液孔和/或所述第二滴液孔到达指定区域。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的针尖部分涂覆有防粘连涂层。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和所述子针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指定区域温度的测温热电偶,所述测温热电偶与手柄壳体内部的线路转接板电连接。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手柄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状态的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手柄壳体内部的线路转接板电连接。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转接板上分别连接有射频线缆和高频线,所述射频线缆用于连通射频电源;所述高频线分别与所述主针组件和所述子针电连接。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壳体中还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手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光圈;所述指示灯分别与所述线路转接板和所述导光圈相连,所述导光圈可将所述指示灯发出的光引导至所述手柄壳体的周向上。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子针组件中的至少一组子针可沿主针组件的轴向独立地移动以伸出或缩回外管,从而子针的作用范围可独立地进行控制,例如可仅作用于主针的部分周向区域,或者可在消融操作中,使部分子针的伸出状态变为缩回状态,使另外的子针的缩回状态变为伸出状态,以符合消融操作的过程中不同的治疗需求。
附图说明
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0.图1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子针均处于缩回状态;图2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消融电极针的部分剖视图,其中,子针均处于缩回状态;图3是图2所示的手柄壳体的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子针均处于伸出状态;图5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消融电极针的部分剖视图,其中,子针均处于伸出状态;图6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指针和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主针的后端离开外管的前端的状态图;图8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00、针管;110、外管;120、定位滑环;200、主针组件;210、主针;220、中心管;230、第三运动控制机构;240、导引通道;231、第二调节转盘;232、第三滑块;233、连接件;211、第一滴液孔;212、主针热电偶;311、第二滴液孔;312、子针热电偶;300、子针组件;310、子针;320、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30、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21、滑轨;322、第一滑块;333、限位板;334、指针;331、第一调节转盘;332、第二滑块;400、手柄壳体;410、刻度盘;420、线路转接板;430、指示灯;440、灯带支撑部;450、导光圈;460、射频线缆;500、注液装置;510、注液管;520、导液三通;530、储液模块;540、导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电极针,包括针管100、主针组件200、子针组件300以及手柄壳体400。其中,针管100包括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的外管110。外管110具有绝缘涂层或其自身为绝缘管,以与主针组件200及子针组件300物理隔离。如图1所示,外管110上的刻度用于指示外管110插入指定区域的深度。外管110上还设置有定位滑环120,其用于控制和提示外管110插入指定区域的深度。
24.主针组件200可移动地设置在外管110中。子针组件300包括至少两组子针310,至少两组子针310分别设置在主针组件200与外管110之间且沿主针组件200的周向分布。
25.实施例1如图9所示,子针组件300构造为其中的至少一组子针310可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
独立地移动以伸出或缩回外管110,而至少另外第一组子针310不移动(即仍位于外管110中,因此图9中未移动的子针310不可见)。其中,每组子针310中子针310的数量为至少一根。
26.例如,子针组件300包括4组子针310,每组子针310分别由3根子针310构成。换言之,子针组件300共包括12根子针310,12根子针310被分4组。或者子针组件300中的12根子针310还可被分成2组、3组等。
27.将子针组件300中的子针310进行分组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得每组子针310均可独立地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或缩回外管110。例如,可仅使第一组子针310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外管110(如图9所示),而其余的3组子针310则不移动,从而伸出外管110的子针310仅处于主针组件200周向90
°
范围内,由此可适用于特殊区域的消融操作。
28.可以理解地,子针组件300的分组形式可以是采用上述的均分的形式,或者子针组件300还可采用不均分的形式,例如子针组件300共包括12根子针,其中一组子针310由3根子针310构成,另外的3组子针310分别由2根子针310、3根子针310以及4根子针310构成。此外,子针组件300还可包括其他数量的子针310,例如包括2根、4根、6根、8根、10根子针310等,其数量可以是单数或双数,本发明对此不在赘述。
29.子针组件3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至少两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分别与至少两组子针310对应相连,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时分别驱动相应的子针310进行移动。
30.可以理解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与子针310的分组相对应,换言之,子针310被分成几组,则应当对应同样数量的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如上文所述,子针310被分为4组,则应当对应4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每个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均与该组相应的子针310相连,从而控制该组子针310的独立运动。
31.具体地,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包括滑轨321和第一滑块322,第一滑块322分别与滑轨321和相应的子针310和相连,第一滑块322在推力作用下沿滑轨321驱动相应的子针310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或缩回外管110。
32.第一滑块322可控制子针310的伸出长度和展开直径,子针310伸出外管110的长度越长,则展开直径越大;反之,则展开直径越小。
33.第一滑块32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手柄壳体400的外侧,以便于使用者施力。
34.可以设想地,第一滑块322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是弹簧锁定按钮等形式,其用于使第一滑块322和滑轨321相互锁定。当锁定机构解锁时,第一滑块322可在滑轨321上滑动,当锁定机构锁定时,第一滑块322被锁定在滑轨321上,从而第一滑块322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可以将其固定在该位置,从而使子针310伸出所需要的长度。
35.还可以设想的是,第一运动控制机构320包括旋转件,旋转件上设置有沿轴向螺旋上升的多级台阶,每级台阶分别与各组子针310相连。从而旋转件在沿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过一定角度(例如90
°
)时,可带动第一组子针310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外管110。旋转件在转过一周以后,则可使各组子针310均伸出外管110。旋转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各组子针310可顺次缩回外管110。
36.实施例2子针组件300构造为其全部的子针310均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或缩回
外管110。
37.具体来说,如图2和3所示,子针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30,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30与全部的子针310相连,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30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以驱动子针310进行移动。
38.如图3所示,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30包括第一调节转盘331以及设置在第一调节转盘331内部的第二滑块332,其中,第二滑块33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其与第一调节转盘331的内壁上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从而第二滑块332和第一调节转盘331形成丝杠机构。
39.通过将第二滑块332与全部的子针310相连,当第一调节转盘3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即可驱动第二滑块332带动全部的子针310沿主针组件200的轴向移动以伸出外管110(如图4和5所示);反之,当第一调节转盘3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即可驱动第二滑块332带动全部的子针310沿反方向移动以缩回外管110(如图2和3所示)。
40.第二滑块332的外螺纹与第一调节转盘331的内螺纹为自锁螺纹,因此当第二滑块332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第二滑块332与第一调节转盘331能够实现自锁。
41.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转盘331的至少部分露出在手柄壳体400的外部,以便于操作者进行旋转。其中,第一调节转盘331的外壁上可设置防滑条纹或防滑凸点,以提高抓握力。
42.如图3所示,第二运动控制机构330设置在手柄壳体400中后端位置处,因此子针310的后端从外管110中延伸至手柄壳体400中并与第二滑块332相连(例如,粘接相连)。
43.第一调节转盘331可控制子针310的伸出长度和展开直径,子针310伸出外管110的长度越长,则展开直径越大;反之,则展开直径越小。
44.在上述两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主针组件200包括主针210和中心管220。其中,主针210设置在外管110的前端,且主针210与外管110的前端之间形成导引通道240(如图5所示)。中心管220与主针210相连通,中心管220设置在外管110中并与外管110同轴设置。中心管220同样延伸至手柄壳体400中,并与下文所述的第三运动控制机构230相连。
45.中心管220带动主针210沿远离外管110的方向或靠近外管110的方向移动,使得主针210离开或靠近外管110的前端,从而打开导引通道240或关闭导引通道240。
46.由于主针210的后端与外管110的前端具有基本一致的外径,因此如图2所示,当主针210的后端与外管110的前端相抵接时,导引通道240被关闭,此时子针310不能从外管110中伸出。反之,如图7所示(图7中未示出子针310),当主针210被推动至其后端离开外管110的前端,从而主针210的后端与外管110的前端之间可形成宽度为l的缝隙,即导引通道240,此时子针310可通过导引通道240伸出外管110。
47.通过设置导引通道240,使得子针310在伸出外管110时,能够以主针210及中心管220为依托,其可起到力的支点作用,从而子针310在伸出后的穿刺过程中力度更强,如此设置,对一些特殊区域(例如肝硬化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较硬的病变结节等)的消融操作尤为重要。此外,通过依托主针210及中心管220,还可使子针310能够不变方向地均匀伸出,使得其导电稳定,从而有利于实现稳定均布的电场热,继而有利于消融操作的彻底执行,并防止所消融组织的遗漏。
48.在执行消融操作前,子针310全部缩回外管110内,导引通道240关闭。待主针210穿刺命中病变组织的合适位置后,再打开导引通道240,并根据实际需求将子针310展开至适合的长度和直径(可借鉴刻度盘410上的指针334确认子针310的展开尺寸)。
49.如图2和3所示,主针组件200还包括第三运动控制机构230,第三运动控制机构230包括第二调节转盘231以及设置在第二调节转盘231内部的第三滑块232,第三滑块232与中心管220相连。第二调节转盘23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其与第一调节转盘331类似,其内壁上也设置有内螺纹,第三滑块232与其内螺纹形成螺纹连接,从而第三滑块232和第二调节转盘231也形成丝杠机构。
50.当第二调节转盘2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即可驱动第三滑块232带动中心管220和主针210沿远离针管100的方向移动以打开导引通道240(此时主针210的后端离开外管110的前端);反之,当第二调节转盘2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第三滑块232带动中心管220和主针210沿靠近针管100的方向移动以关闭导引通道240(此时主针210的后端与外管110的前端相抵接)。
51.第三滑块232的外螺纹与第二调节转盘231的内螺纹为自锁螺纹,因此当第三滑块232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第三滑块232与第二调节转盘231能够实现自锁。
52.此外,中心管220延伸至手柄壳体400中,并通过连接件233与第三滑块232相连,从而第三滑块232可带动中心管220及主针210移动。
53.第三滑块232的行程分别由其前端和后端的限位块进行限制。
54.如图2所示,第二调节转盘231的至少部分露出在手柄壳体400的外部,以便于操作者进行旋转。其中,第二调节转盘231的外壁上可设置防滑条纹或防滑凸点,以提高抓握力。此外,第二调节转盘231比第一调节转盘331更靠近手柄壳体400的前端,以符合操作习惯。
55.通过第二调节转盘231和第一调节转盘331(或第一滑块322)来分别独立地控制主针210和子针310的运动,可实现子针310伸出或缩回的任意控制,从而可适应不同大小的病变区域的消融操作。
56.并且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转盘231和第一调节转盘331的圆周运动来驱动主针210和子针310的直线运动,其操作更简单平稳。
57.需要说明是,子针310由弹性和强度较高且恢复性很好的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因此子针310从外管110中伸出后将呈现树状、伞状(也称为锚状)等结构。
58.针管100与手柄壳体400相连,具体地,外管110可以与手柄壳体400的前端固定。中心管220可以延伸入手柄壳体400中,并与手柄壳体400中的连接件233相连。
59.如图6所示,手柄壳体400上设置有刻度盘410,第二滑块332上还设置有指针334,指针334用于指向刻度盘410上的刻度,以指示子针310伸出外管110后展开的直径(或半径)。刻度盘410上的刻度与第二滑块332转过的圈数和行程相关。
60.当第二滑块332移动时,可带动指针334移动。当第二滑块332移动至不同位置时,指针334指示在刻度盘410上不同的刻度上。因此在进行消融操作时,可以根据刻度盘410上的指针辅助确认子针310展开尺寸。
61.手柄壳体400中设置有注液装置500,注液装置500分别与主针210和子针310相连通。
62.如图5所示,主针210的内部具有中空的液体通道,其与注液装置500相连通。子针310的内部同样具有中空的液体通道,其与注液装置500相连通。请一并参考图7,主针210的针尖上设置有第一滴液孔211。子针310的针尖上设置有第二滴液孔311。通过注液装置500分别向主针组件200和子针310中提供液体,并经由第一滴液孔211和/或第二滴液孔311到
达指定区域,从而可增加导电性、扩大消融面积。
63.其中,向主针210和子针310中提供的液体可以是药液或无水酒精、冰醋酸及稀盐酸的混合消融剂等,上述液体可提供化学消融的作用,以巩固疗效,使消融操作更彻底。
64.具体地,如图5和图8所示,注液装置500包括注液管510、导液三通520、储液模块530和导液管540。注液管510与导液三通520的其中一个端口相连,导液三通520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储液模块530和导液管540相连。储液模块530设置在第二滑块332上并随第二滑块332进行移动。
65.主针210通过中心管220与储液模块530连通,如图8所示,中心管220延伸至储液模块530中(或者也可贯穿储液模块530)。全部子针310的后端同样延伸至储液模块530中,以与其连通。中心管220和子针310与储液模块530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以保证其密封性。
66.如图8所示,导液管540螺旋地设置在中心管220上(形成有序盘绕),并与储液模块530连通。通过注液管510的注液口,可将生理盐水或药物注入到子针310和主针210中,并通过主针210的针尖上的第一滴液孔211和/或子针310的针尖上的第二滴液孔311注入到消融组织内,起到增大消融面积巩固治疗效果达到凝固坏死病变组织的作用。注入的药物或其它成份的液体则可开展化学消融,从而为临床mdt诊疗方案提供更多选择。
67.此外,注液装置500还包括各部件之间的密封件或密封圈,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68.主针210的针尖部分涂覆有防粘连涂层,其在消融时的导电效果更强;并且消融操作结束后更有利于收针。主针210的针尖构造为斜面形、圆锥形或三棱锥形,以确保能够穿刺坚硬的病变组织。
69.主针210和子针310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指定区域温度的测温热电偶(例如,铠甲热电偶),测温热电偶与手柄壳体400内部的线路转接板420电连接。其中,主针210上的主针热电偶212设置在其针尖空腔内,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可实时测量消融中心点的最高温度,该区域也是导电流最密集的地方,超过100℃(超过水的沸点)时,组织就会脱水结痂炭化,产生粘连,因此需要控制消融中心点的温度不会过高,对于取得消融区域的彻底治疗非常重要。
70.子针310上的子针热电偶312设置在其尖端位置处,子针热电偶312可对肿瘤边缘的温度进行监测和反馈,可用于对治疗效果实时评估和实行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71.主针210上的测温热电偶和子针310上的热电偶的末端均与线路转接板420相连,从而将监测到的温度数据通过线路转接板420传输到主控设备上,从而达到对消融靶区组织温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主控设备的控制,可将每个测温点任意选择为控温点,这样既能防止结痂炭化等现象,又能防止肿瘤边缘温度不够而产生遗漏的现象。因此,子针310、主针210以及主控设备可形成的联合实时测控温系统,其既保证治疗区域温度有效恰当,还能处理好消融区域与周边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的安全距离关系。
72.如图2所示,手柄壳体400上还设置有用于指示射频消融电极针的状态(例如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的指示灯430,指示灯430与手柄壳体400内部的线路转接板420电连接。指示灯430还与手柄壳体400外壁上的导光圈450相连,导光圈450可将指示灯430发出的光引导至手柄壳体400的周向上,从而手柄壳体400的周向一圈都产生光亮显示。因此指示灯430亮时,通过导光圈450的引导,使得手柄壳体400的周向显示亮光,以指示射频消融电极针处于工作状态;指示灯430灭时,则手柄壳体400的周向不发光,以指示射频消融电极针处
于非工作状态。
73.此外,线路转接板420还可控制指示灯430以其他方式显示,例如控制指示灯430闪烁等,可指示射频消融电极针处于故障状态。
74.线路转接板420上分别连接有射频线缆460和高频线,射频线缆460通过射频插头与射频电源相连,高频线分别与主针210和子针310电连接。
7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轴向”是指图1所示的x轴方向,其中,“前端”是指靠近指定区域的一端,“后端”是指远离指定区域、靠近射频电源的一端。
76.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