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3038发布日期:2023-02-01 04:2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住院护理模式下,患者每天需要进行的治疗任务、手术情况以及插管情况,护士都要了如指掌,做到及时处理和无遗漏,通常需要来回奔波在各病房之间处理患者的咨询问题,还要担心百忙之中出现错误,工作量极大。而各种治疗任务、手术情况以及相应的进展都需要护士通知患者,患者并不清楚自己的各项治疗及护理任务,无法和患者联动,患者可能担心自身情况,频繁呼叫护士咨询信息,造成护士工作量增大,也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不利于护理的更好开展。
3.授权公告号为cn1074129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监测的输液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输液过程中的数据,以及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并进行显示;智能输液通讯网关;所述智能输液通讯网关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将接收的数据发送到护士站服务器,该发明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输液情况数据,同时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监测的输液系统。
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虽然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的工作量,但护理项目众多,仅对输液情况进行远程监控以及和患者的联动还远远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护士难以远程掌控患者状态且缺少和患者远程联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
6.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包括外壳、斜撑板、温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通讯装置、云端服务器、护士站服务器和便携终端;
7.外壳设置在患者床头上方墙壁上,外壳前侧设置音孔和条形槽,外壳前侧面上贴有二维码和病床号标签,外壳底部设置呼叫按键;斜撑板倾斜设置在外壳底部内壁上,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斜撑板上,温度检测装置朝向条形槽;控制系统和通讯装置均设置在外壳内壁上,通讯装置与音孔相对,通讯装置与呼叫按键电性连接,通讯装置与护士站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通讯装置用来实现护士和患者之间的通话;控制系统与云端服务器以及便携终端均无线通信连接,控制系统用来向云端服务器发送信息并接收云端服务器发出的信息;护士站服务器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护士站服务器用来上传护理相关信息。
8.优选的,外壳上设置多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安装孔。
9.优选的,护理相关信息包括护理项目、治疗任务、手术情况和插管情况。
10.优选的,温度检测装置为热成像人体测温装置。
11.优选的,控制系统包括存储模块、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温度检测装置测量的温度数据和云端服务器发送的护理相关信息;无线通信模块用来与云端服务器和便携终端实现通信连接;控制器实现数据存储发送以及无线通信控制。
12.优选的,护士站服务器包括治疗任务模块、手术准备模块、插管模块、体温监控模块、通信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和报警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用来输入数据;治疗任务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对应的治疗任务和当前进展;手术准备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对应的手术情况和当前手术前的进展;插管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的插管情况以及是否执行;体温监控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的实时体温;通信模块用来实现与云端服务器的通信连接;报警模块用来输出报警信息,当患者体温超过阈值时开始报警。
13.优选的,护士使用的便携终端与护士站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护士可以通过便携终端查看和编辑当前护理进展,并接收报警信息。
14.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的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护士通过护士站服务器输入各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随着护理的进行,护士可以不断更新当前护理相关信息;s2、控制系统接收云端服务器的信息,得到对应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s3、患者扫描二维码,并输入病床号信息进行登录,得到与自己相关的护理相关信息,患者还可以通过呼叫按键呼叫护士站实现远程通话,实现医患联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再结合呼叫按键和通讯装置实现医患联动;且患者随时都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护理信息,如包括哪些护理内容,有哪些治疗项目,有什么手术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开展情况,插管情况以及自己的体温情况,即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护理内容可以随时查看,减少患者的焦虑,使患者住的更加放心,有助于减少患者呼叫护士的频次,从而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并减少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8.图3为通信示意图;
19.图4为护士站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方法的流程图。
21.附图标记:1、外壳;2、安装板;3、安装孔;4、音孔;5、二维码;6、病床号标签;7、条形槽;8、呼叫按键;9、斜撑板;10、温度检测装置;11、控制系统;12、通讯装置;13、云端服务器;14、护士站服务器;15、便携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包括外壳1、斜撑板9、温度检测装置10、控制系统11、通讯装置12、云端服务器13、护士站服务器14和便携终端15;
24.外壳1设置在患者床头上方墙壁上,外壳1上设置多组安装板2,安装板2上设置安装孔3,外壳1前侧设置音孔4和条形槽7,外壳1前侧面上贴有二维码5和病床号标签6,外壳1底部设置呼叫按键8;斜撑板9倾斜设置在外壳1底部内壁上,温度检测装置10设置在斜撑板9上,温度检测装置10为热成像人体测温装置,温度检测装置10朝向条形槽7;控制系统11和通讯装置12均设置在外壳1内壁上,通讯装置12与音孔4相对,通讯装置12与呼叫按键8电性连接,通讯装置12与护士站服务器14无线通信连接,通讯装置12用来实现护士和患者之间的通话;控制系统11与云端服务器13以及便携终端15均无线通信连接,控制系统11用来向云端服务器13发送信息并接收云端服务器13发出的信息;护士站服务器14与云端服务器13通信连接,护士站服务器14用来上传护理相关信息,护理相关信息包括护理项目、治疗任务、手术情况和插管情况。
25.工作原理:护士通过护士站服务器14输入各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3,随着护理的进行,护士可以不断更新当前护理相关信息,控制系统11接收云端服务器13的信息,得到对应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患者扫描二维码5,并输入病床号信息进行登录,得到与自己相关的护理相关信息,患者还可以通过呼叫按键8呼叫护士站实现远程通话,实现医患联动。
26.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检测装置10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再结合呼叫按键8和通讯装置12实现医患联动;且患者随时都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护理信息,如包括哪些护理内容,有哪些治疗项目,有什么手术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开展情况,插管情况以及自己的体温情况,即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护理内容可以随时查看,减少患者的焦虑,使患者住的更加放心,有助于减少患者呼叫护士的频次,从而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并减少医患纠纷。
27.实施例二
28.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控制系统11包括存储模块、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温度检测装置10测量的温度数据和云端服务器13发送的护理相关信息;无线通信模块用来与云端服务器13和便携终端15实现通信连接;控制器实现数据存储发送以及无线通信控制。护士站服务器14包括治疗任务模块、手术准备模块、插管模块、体温监控模块、通信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和报警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用来输入数据;治疗任务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对应的治疗任务和当前进展;手术准备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对应的手术情况和当前手术前的进展;插管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的插管情况以及是否执行;体温监控模块用来记录各患者的实时体温;通信模块用来实现与云端服务器13的通信连接;报警模块用来输出报警信息,当患者体温超过阈值时开始报警。护士使用的便携终端15与护士站服务器14无线通信连接,护士可以通过便携终端15查看和编辑当前护理进展,并接收报警信息。
29.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1接收护理相关信息并发送体温信息,护士站服务器14上传护理相关信息并接收患者体温信息,患者通过手机即可随时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护理内容,更加人性化,有助于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心情。
30.实施例三
31.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一种具有护士站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装置实施例的远程监测以及患者联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s1、护士通过护士站服务器14输入各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3,
随着护理的进行,护士可以不断更新当前护理相关信息;
33.s2、控制系统11接收云端服务器13的信息,得到对应患者的护理相关信息;
34.s3、患者扫描二维码5,并输入病床号信息进行登录,得到与自己相关的护理相关信息,患者还可以通过呼叫按键8呼叫护士站实现远程通话,实现医患联动。
35.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检测装置10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再结合呼叫按键8和通讯装置12实现医患联动;且患者随时都能查看与自己相关的护理信息,如包括哪些护理内容,有哪些治疗项目,有什么手术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开展情况,插管情况以及自己的体温情况,即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护理内容可以随时查看,减少患者的焦虑,使患者住的更加放心,有助于减少患者呼叫护士的频次,从而降低护士的工作量,并减少医患纠纷。
3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