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抽吸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9758发布日期:2023-03-22 07:4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抽吸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抽吸活检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活检针用于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胞的显微镜评估,从而有助于对感染、肿瘤或其他临床状态的初步或最终诊断。目前的穿刺活检针主要操作方式分为提插法和负压抽吸法。
3.医生在进行活检时,通过组织内血液自身的压力汲取到针管内,或者负压汲取到针管内,在需要拔针时,医生需要一定的转换操作时间,而这个时间是因人而异、不确定的,因此,取样的汲取量无法准确控制。
4.另外,医生在使用活检针时,对拔针时机都存在困惑,取样量不好把控,影响后续的病理分析。常见的拔针时机依靠医生个人经验,通过计时或者计次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并不科学。首先因为每个结节性质不同,血供不同。拔针时机应该根据肿物性质及取样难度确定。血供丰富的肿物,很短的时间即容易出血,取样空间很快被充满,必须立即停止;而对于纤维化明显的肿物,细胞很难被采集到,需要增加穿刺时间或者提插次数。
5.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判断准确的拔针时机,导致拔针后取样量过多或者过少的技术问题。取样量过少,则会导致取样次数较多,影响活检的效率和时效,还可能给病人增加痛苦;取样量过多则有可能导致血和细胞已经在活检针中形成凝块,从而影响后续的涂片质量,不满足病理分析要求的问题,进而影响医生的下一步诊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准确控制取样的汲取量的负压抽吸活检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抽吸活检针,包括负压器、外针和针座,所述外针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器通过针座与外针连通;所述针座上设有用于启闭负压器与外针之间的连通通道的开关。
8.本发明产品的操作过程如下:所述负压器与带有外针的针座连接,首先关闭针座上的开关,使负压器与大气压隔断;然后预制负压后,将外针刺入目标位置,再打开开关使得负压器与针尖连通,从而释放负压,外针的针管在释放负压的过程中吸入细胞组织,此时可通过开关实时打开或关闭负压器,以此控制取样量;取样完成后,拔针;最后利用负压器正压推出取样,移交给后续的病理分析。
9.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拔针时难以准确控制取样的汲取量的缺陷,通过在针座上设置开关,当准确判断了拔针时机后需要拔针时,先关闭开关,再进行后续的拔针操作,此时,取样的汲取量不再变化,从而避免了医生操作拔针时间不同引起的汲取量无法准确控制的问题,因此取样精准,能够实现定量取样,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采样效率以及诊断准确率,能够减少污染采样或重复采样的几率,减轻病人痛苦。
1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靠近芯杆推手的一端定义为后端,另外一端定义为前端。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2.图1是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负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图4的剖视图。
17.图6是卡板与卡槽的配合示意图。
18.图7是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芯杆;2、针筒;3、挡板;4、卡板;5、推手;6、凸出件;7、卡槽;8、密封圈;9、外鲁尔结构;10、镂空;101、负压器;102、针座;103、外针;104、开关;105、连接段;106、观察段;107、手持段;108、装配段;109、按钮;110、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负压抽吸活检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负压器101、外针103和针座102,常见的负压器只要满足医用标准及参数要求均可采用,所述外针103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器101通过针座102与外针103连通;所述针座102上设有用于启闭负压器101与外针103之间的连通通道的开关104。
21.开关104可以设置在针座102的任意位置,并可采用常见的阀门结构,比如球阀等。但为了操作方便,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104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开关104包括从针座102外插入到针座102内的按钮109,以及位于针座102内的弹性启闭结构,所述弹性启闭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负压器101和外针103连通,所述弹性启闭结构的中部设有缝隙110;所述按钮109松开时,所述弹性启闭结构中间缝隙110保持闭合,所述按钮109压下时,压迫所述弹性启闭结构的中间缝隙110变形后张开形成通道。弹性启闭结构优选采用硅胶制成,正常状态下弹性启闭结构的中间缝隙保持紧密闭合状态,按钮压下时才变形形成通道。
22.在使用过程中,当准确判断了拔针时机后需要拔针时,先关闭开关,再进行后续的拔针操作,此时,取样的汲取量不再变化,从而避免了医生操作拔针时间不同引起的汲取量无法准确控制的问题。
23.以上汲取量的准确控制是基于准确判断了拔针时机,但是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医生对拔针时机是存在一些困惑的。为了准确判断拔针时机,不再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便于不同临床经验的医生使用,本实施例改进如下:所述针座102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段105、观察段106、手持段107和装配段108,所述连接段105与外针103固接,所述装配段108与负压器101可拆式连接。所述观察段106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或者设有若干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开关104优选设置在针座102的手持段107上。
24.通过上述改进,医生可通过观察针座的观察段,根据观察段的血色情况判断拔针时机,准确地确定达到取样目标后,配合开关关闭负压器,拔出外针的针管,从而更准确地控制取样量。另外,穿刺活检过程中,医生的视线基本停留在设备的显示屏上时刻观察超声
图像,因此,通常来说,观察段不宜过短,当发现观察段出现细胞组织(显示为红色)后,需要留给操作者一定的反应时间避免过量取样后污染采样。
25.优选的,所述外针103的针尖设有增强超声显影标记(图中未示出),便于医学影像引导。
2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负压器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芯杆1和针筒2,所述针筒2套设于芯杆1的外侧,所述芯杆1的后端设有推手5,芯杆1优选采用pp材质,所述针筒2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其外壁可设有刻度标记,用于表达相应的容积。
27.如图1所示,所述针筒2的前端与装配段108连接,优选的,所述针筒2前端为外鲁尔结构9,装配段108为内鲁尔结构,便于使用和拆卸。
28.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针筒2的后端设有朝向针筒2的周向外侧延伸的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3,两块挡板3之间设有卡板4,卡板4从两块挡板3之间插入至针筒2内并贯穿针筒2,所述卡板4的侧面设有与挡板3相匹配的凸出件6,凸出件6可采用多个凸点或凸条等,用于使卡板4在两块挡板3之间滑动时,产生一定的阻尼作用,防止卡板4在重力作用下与挡板3产生相对移动,影响使用体验。卡板4正常状态部分位于针筒2外,部分在针筒2内,便于使用者操作。优选的,所述卡板4的侧面设有箭头指示标记,用于指示操作者卡板4的移动方向。
29.如图5-图7所示,所述卡板4的中部设有镂空10,所述镂空10由圆孔和条形孔叠合而成,所述圆孔与针筒2的内孔大小相匹配,所述条形孔沿圆孔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与芯杆1的外径相匹配。
30.所述芯杆1的前端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可选用橡胶材质,与针筒2内部过盈密闭配合。在实施时,可在芯杆1前端设有圆饼状的装配结构,与密封圈8装配在一起,在芯杆1执行推拉动作时,可以与芯杆1保持装配状态,不分离。为了便于判断密封圈8所处位置,密封圈8优选采黑色。所述密封圈8的前端优选为锥形,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31.所述芯杆1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卡槽7,所述卡槽7的宽度与卡板4的厚度相匹配。芯杆1执行推拉动作时,镂空10的圆孔与针筒2的内孔同轴,不影响芯杆1在针筒2内滑动,而在锁定状态时,镂空10的条形孔陷入至对应的卡槽7内,并通过凸出件6的阻尼作用进行限位,从而将芯杆1锁紧,芯杆1不能再滑动,在密封圈8的作用下,在针筒2内形成负压,能够有效减轻操作者的手部疲劳感,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疲劳带来的医疗风险。
32.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节约材料,减轻重量,提高操作者的合适度,优选的,所述针筒2的横截面为十字筋结构,所述卡槽7设置在十字筋结构的翼缘上。
33.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操作者推动推手可以实现常规注射器的加压推出动作,而密封圈与针筒内壁紧密配合,在满足相对滑动的前提下起到密封作用。芯杆执行推拉动作时的正常状态,镂空中的圆孔与针筒的内孔同轴且外径相近,不会影响芯杆在针筒内的滑动;当卡板移动到一定位置后,卡板沿芯杆上的卡槽移动,通过卡板与卡槽的配合将芯杆锁紧,此时芯杆不能再滑动,从而针筒与密封圈构造的空间内(即针筒内部)形成负压。
34.医生在使用现有的负压活检针进行活检时,例如,对甲状腺或者乳腺的针吸细胞学检查时,医生一般需要一只手稳定注射器,另一只手握住推手,然后用力向外拔产生负
压,才能吸取组织物样品。这种操作容易导致医生疲劳,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通过卡板与卡槽的配合将芯杆锁紧,不再依赖操作者的手动操作来限制芯杆位移,从而省力、稳定的效果,不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够有效减轻操作者的手部疲劳感,同时降低了操作者疲劳所带来的医疗风险。
35.本实施例通过预制负压,取样时可控制开关,根据需求实时释放负压,达到抽吸细胞组织的目的。同时具有放大作用的观察段,可以有效地判断取样量,确保取样量不会过多污染采样。完成采样后,无需再连接其他注射器推出采样,因此操作简便,控制精准,取样效果不取决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能够保证取样量不会过多或过少,保证取样质量,因此能够有效提高采样效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病人痛苦,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采样。
3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负压器与带有外针的针座连接,关闭针座内部的开关,使负压器与大气压隔断;然后通过负压器预制负压,将外针刺入目标位置,再通过开关打开启闭结构,使得负压释放,外针的针管内部吸入细胞组织,此时可通过开关实时打开或关闭负压,以此控制取样量,通过针座观察段确定达到取样目标后,拔出针管。利用负压器正压推出取样,移交病理分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