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42738发布日期:2023-04-06 10:3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尖瓣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开口内,三尖瓣开放可使来自右心房的血液充盈右心室,右心室收缩以将血液泵入肺部时,三尖瓣关闭以防止血液流回右心房。当三尖瓣未完全闭合时,部分血液会在右心室每次收缩时通过三尖瓣漏回右心房,称为三尖瓣反流。现有瓣膜介入治疗技术是基于缘对缘手术原理将瓣膜夹输送至目标三尖瓣处,通过夹片的相对开合同时夹住三尖瓣的瓣叶,使得三尖瓣的瓣叶相对固定,从而达到减小瓣叶的间隙,降低三尖瓣的反流。

2、目前,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大、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手术的机会。经导管瓣膜的置换/修复术具有无需开胸、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人体构造的复杂性,介入手术定位的准确性尤为终要,为了通过不同路径的血管,准确地将植入物送到目标位置,通常要用到可控弯的输送装置。

3、传统的控弯技术是在控弯导管的侧边埋设控弯丝,控弯丝的远端与控弯导管远端的拉线环进行焊接,控弯丝的近端连接在手柄上,如将控弯丝固定在滑块上,通过控制滑块直线运动,牵引控弯丝达到控弯的目的。传统的控弯技术控弯速率不可控,而且滑块带动控弯丝的方式使得手柄在长度方向上尺寸较大,手柄的整体结构不够紧凑,可活动范围小,操作难度大,过度依赖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尖瓣修复装置,降低输送系统的操作难度,减弱三尖瓣修复手术对医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依赖。

2、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三尖瓣修复装置,包括:

4、导引导管;

5、第一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互相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弯曲角度;

6、输送导管,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引导管内;

7、第二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输送导管相对于所述导引导管的弯曲角度;

8、推送杆,活动设置于所述输送导管内;

9、修复夹子,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推送杆的远端。

10、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手柄、第一调节件和第一拉线,所述导引导管的近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拉动或释放所述第一拉线,以调节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弯曲角度。

11、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件和第二拉线,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拉动或释放所述第二拉线,以调节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弯曲角度。

12、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导引导管的近端的硬度大于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的硬度。

13、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曲处,所述导引导管的弯曲内侧的硬度大于所述导引导管的弯曲外侧的硬度;和/或,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曲处,所述导引导管的曲率大于所述输送导管的曲率。

14、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导引导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拉线腔,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分别滑动穿设于所述拉线腔内。

15、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用于调节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上的弯曲角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位于第二平面内,且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

16、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四条拉线,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的弯曲角度。

17、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手柄、第三调节件、第三拉线,所述输送导管的近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三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三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手柄上,所述第三调节件用于拉动或释放所述第三拉线,以调节所述输送导管相对于所述导引导管的弯曲角度。

18、作为本发明的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可选方案,所述三尖瓣修复装置还包括第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推送杆相对于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的伸出长度。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发明提供的三尖瓣修复装置,可以用于三尖瓣介入治疗手术,待整个三尖瓣修复装置输送至预期位置时,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导引导管的远端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弯曲角度,使导引导管的远端接近三尖瓣瓣膜,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调节输送导管相对于导引导管的弯曲角度,使输送导管的远端进一步接近三尖瓣瓣膜,调节推送杆相对于输送导管的远端的伸出长度,从而推动推送杆使修复夹子靠近并夹住瓣膜,再释放修复夹子,退出三尖瓣修复装置的其他部分,完成三尖瓣介入治疗手术,实现了在狭小且复杂的空间内的大角度、多方向的调弯,增大了修复夹子的可活动空间范围,提高了修复夹子对三尖瓣瓣膜的修复治疗范围,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输送系统的操作难度,减弱了三尖瓣手术对医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依赖。



技术特征: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拧部上设置有刻度,用于显示旋拧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一操作手柄,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导引导管的近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手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曲处,所述导引导管的弯曲内侧的硬度大于其弯曲外侧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导引导管的内壁和所述第一固定件两者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一限位槽,避免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导引导管产生轴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多条拉线,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在不同方向的弯曲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导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多个拉线腔,所述多条拉线分别滑动穿设于所述拉线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弯曲处,所述导引导管(1)的曲率大于所述输送导管(3)的曲率。

10.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第一拉线和第一调节件;第一拉线的一端与第一调节件连接,另一端与导引导管的远端连接;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一转轴,第一座体为中空结构,第一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座体内,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座体外,且设置有第一旋拧部,第一拉线伸入所述第一座体内,并缠绕于第一转轴上;当手持第一旋拧部旋拧第一转轴时,第一拉线在第一转轴上的缠绕圈数改变,使得第一拉线的张紧力改变,以调节导引导管的远端在第一方向上的弯曲角度。本发明增大了修复夹的活动空间范围,提高了修复夹对瓣膜的修复治疗范围,极大降低了输送系统的操作难度,减弱了瓣膜手术对医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的依赖。

技术研发人员:宋睿,范军,王森,周国磊,戴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