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95481发布日期:2023-03-17 20:5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贴膏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肩周炎被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现代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及闪挫劳伤有关。若年老体虚肝肾精亏,气血不足则筋失所养。所以说,久则筋骨衰颓,筋脉拘急而不用。若年老营卫虛弱,复因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血行不畅而脉络拘急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能伸,痿而不用。若劳累过度或外伤筋骨,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
3.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肩周炎包括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任何一部位的炎症,可分为肱二头肌腱炎和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冈下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小圆肌腱炎、三角肌腱炎等肩周损伤。狭义的肩周炎,即冻结肩,指肩关节周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以疼痛、粘连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所以50岁左右的中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临床表现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又因为无肿胀、皮色不变,无热而沉重隐痛,遇风寒凉则感觉疼痛加剧;如因失治拖延日久可致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此病症属临床多发病、常见病,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b超、ct、mri等技术逐渐地被应用于临床,但因肩周炎病理复杂,内服药物或非手术疗法如理疗等的疗效并不理想。目前,中药外治肩周炎有其治疗优势,明显优于现有的技术,其临床的有效率、治愈率均较高,社会与经济的价值都十分可观,但是其也存在中药贴膏剂的释药效率较低、不能长时间贴敷、粘贴性能较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4.公开号为cn 104138540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肩周炎贴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透骨草、蒲公英、大黄、没药、白芍、紫荆皮10-20份,大青叶、香附、肉桂、丁香、桑白皮、防己5-10份,羌活、威灵仙、虎杖、茯苓10-15份,菟丝子、穿山甲、玉米须、升麻、夜交藤、当归15-20份。但是,该肩周炎贴膏同样存在释药效率较低、不能长时间贴敷、粘贴性能较差等问题,使用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治疗肩周炎过程中的疗效差和使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贴膏剂不仅载药量大、释药效果好,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而且透气性好,能够实现长时间贴敷,粘性温和。
6.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按重量份计,所述膏药层的原料包括中药成分27~50份、
填料15~20份和胶黏剂;所述中药成分包括生草乌4~7份、透骨草2~5份、没药5~7份、血竭1~4份、红花3~6份、麝香4~7份、冰片5~8份和三七3~5份;所述填料为抗菌微胶囊改性海泡石。
7.本发明中的中药贴膏剂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具有载药量大、释药效果好、透气性好、刺激性小、不易过敏、能反复揭帖、粘性温和、质地柔软、易于携带等特点,使用性高,社会与经济的价值都十分可观。
8.中药药物选择生草乌、透骨草、没药、血竭、红花、麝香、冰片、红花、三七进行协同配合,主治肩周炎、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痛等,具有良好的清热消肿、活血止痛疗效。冰片和麝香能够协同增效,再加上发热层的自发热作用,提高膏药的透皮吸收功效,使膏药在使用过程中药物作用起效快,能够快速见效、缓解疼痛。另外,中医治疗当以行血消肿止痛或清热消肿止痛为首务。红花性味甘,微辛平,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用,文献记载该药外用有很好的抗炎和消炎作用,可用于关节疼痛等疾病。麝香,功专活血消肿、理伤止痛,具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及风湿关节疼痛。乳香辛散苦降温通,具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效。没药味苦、性平,具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功效。现代药理证明乳香、没药能使炎症明显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数药合用用以消肿、行血、止痛,多有良效。并且,填料的加入能够提高中药贴膏剂的透气性,海泡石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效果,能够避免长时间贴敷容易发生的“汗水滞留症”等问题,而且进行了抗菌改性,减少过敏、不适。
9.该中药贴膏剂主要扶正祛邪,活血解痉镇痛,作用全面,疗效明显,能为患肩周炎病者患者解除或减轻病痛,使用后气血通畅,受损部位上下左右平衡,一般无不良反应。
10.作为优选,所述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得到混合溶液;(2)将软化剂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35~40℃搅拌30~6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48℃搅拌2~3h,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3)将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常温下搅拌30~6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11.海泡石具备较好的吸附和吸水性能,能够提升中药药物的内聚力和赋型效果,并且在海泡石上通过改性负载的微胶囊,能够赋予贴膏剂良好的抗菌性。微胶囊通过带正电荷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和带负电荷的月桂酸,进行静电吸引以及聚合作用形成壁材,包覆的软化剂则作为芯材。碳酸氢钠粉末通过表面聚六亚甲基双胍的包覆同样添加在壁材当中,在发热层的自发热作用下,碳酸氢钠粉末能够发生分解并产生水分子,水分子能够被海泡石所吸收,海泡石吸水后质地会变软,能够吸水连接成保护层,不仅有利于释放药效,而且使得膏药层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保持贴膏剂的粘性,也能够避免发生皮肤的低温烫伤。另外,发热层加热过程中壁材中的月桂酸能够促进碳酸氢钠粉末的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释放芯材中的软化剂,软化剂能够对药物成分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在加热过程中可以降低易挥发成分的过快挥发,提升药物作用的持久性。
12.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碳酸氢钠粉末的粒径为不大于10μm;所述碳酸氢钠粉
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0~15:10;步骤(2)中,所述软化剂为分子量在500~1000之间的液体石蜡、橄榄油、大豆油、环氧大豆油、氢化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和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10:25。
13.原料的质量比会影响填料的结构,对于软化剂的包覆效果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药物的释放效果。
14.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所述马来酸酐水溶液的浓度为0.5~0.6g/ml;所述所得物和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4~0.6。
15.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为由无纺布或弹力布制成。
16.作为优选,所述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原铁粉5~8份、活性炭6~10份、氯化钠3~5份、蛭石1~3份、水1~2份。
17.发热层为利用还原铁粉的氧化还原作用进行发热,发热层的加热作用不仅有利于释放药效,而且有利于活血、缓解疼痛,使用后气血通畅。
18.作为优选,所述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5~2:1。
19.作为优选,所述胶黏剂包括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所述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0~140000。
20.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胶黏剂的骨架材料,在该分子量内能够提供良好的内聚力。
21.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浓缩至比重为1.05~1.08,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填料并平铺,在温度不大于40℃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并使得填料平铺一侧与发热层相贴合,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22.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中,先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浸膏,再加入填料和胶黏剂制备膏药层,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层为低温干燥,避免微胶囊中的碳酸氢钠过早地受热分解。
23.作为优选,所述分别回流2次为: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11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3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7~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2h,合并2次回流滤液。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中药贴膏剂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具有载药量大、释药效果好、透气性好、刺激性小、不易过敏、能反复揭帖、粘性温和、质地柔软、易于携带等特点,使用性高,社会与经济的价值都十分可观;(2)填料能够提升中药贴膏剂的透气性,而且使得膏药层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不仅有利于释放药效、提升药物作用的持久性,保持贴膏剂的粘性,也能够避免发生皮肤的低温烫伤。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6.总实施例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
27.其中,基底层为由无纺布或弹力布制成。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原铁粉5~8份、活性炭6~10份、氯化钠3~5份、蛭石1~3份、水1~2份。膏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生草乌4~7份、透骨草2~5份、没药5~7份、血竭1~4份、红花3~6份、麝香4~7份、冰片5~8份和三七3~5份、填料10~15份和胶黏剂。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5~2:1,胶黏剂包括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70000~140000。
28.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粒径不大于10μm的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所述碳酸氢钠粉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0~15:10,得到混合溶液;(2)将软化剂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所述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和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10:25,在35~40℃搅拌30~6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48℃搅拌2~3h,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所述软化剂为分子量在500~1000之间的液体石蜡、橄榄油、大豆油、环氧大豆油、氢化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多种;(3)将质量比为1:1.5~2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0.6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所述所得物和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4~0.6,常温下搅拌30~6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29.上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11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3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7~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2h,合并2次回流滤液,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05~1.08,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填料并平铺,在温度不大于40℃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并使得填料平铺一侧与发热层相贴合,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30.实施例1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
31.其中,基底层为由无纺布制成。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原铁粉6份、活性炭8份、氯化钠3份、蛭石2份、水1.5份。膏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生草乌5份、透骨草4份、没药6份、血竭3份、红花4份、麝香5份、冰片6份、三七4份、填料12份和胶黏剂(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8:1。
32.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平均粒径为8μm的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其中碳酸氢钠粉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3:10,得到混合溶液;(2)将平均分子量为800的大豆油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38℃搅拌4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搅拌2.5h,其中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8:10:25:0.2,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3)将质量比为1:1.7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5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其中所得物、微胶囊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5:50,常温下搅拌5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33.上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h,合并2次回流滤液,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06,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填料并平铺,在温度35℃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并使得填料平铺一侧与发热层相贴合,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34.实施例2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
35.其中,基底层为由无纺布制成。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还原铁粉6份、活性炭8份、氯化钠3份、蛭石2份、水1.5份。膏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生草乌5份、透骨草5份、没药6份、血竭2份、红花5份、麝香5份、冰片6份和三七4份、填料10份和胶黏剂(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6:1。
36.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平均粒径为8μm的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其中碳酸氢钠粉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10,得到混合溶液;(2)将平均分子量为800的大豆油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40℃搅拌4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搅拌3h,其中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10:10:25:0.2,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3)将质量比为1:1.8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5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其中所得物、微胶囊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6:50,常温下搅拌6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37.上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h,合并2次回流滤液,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06,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填料并平铺,在温度35℃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并使得填料平铺一侧与发热层相贴合,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38.实施例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
39.其中,基底层为由无纺布或弹力布制成。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原铁粉6份、活性炭8份、氯化钠3份、蛭石2份、水1.5份。膏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生草乌5份、透骨草4份、没药7份、血竭3份、红花4份、麝香4份、冰片5份和三七4份、填料15份和胶黏剂(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8:1。
40.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平均粒径为8μm的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其中碳酸氢钠粉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5:10,得到混合溶液;(2)将平均分子量为800的大豆油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38℃搅拌4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8℃搅拌2.5h,其中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10:10:25:0.2,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3)将质量比为1:1.7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5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其中所得物、微胶囊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4:50,常温下搅拌5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41.上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h,合并2次回流滤液,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06,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填料并平铺,在温度35℃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并使得填料平铺一侧与发热层相贴合,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42.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加入填料。
4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底层、发热层和膏药层。
44.其中,基底层为由无纺布制成。发热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还原铁粉6份、活性炭8份、氯化钠3份、蛭石2份、水1.5份。膏药层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生草乌5份、透骨草4份、没药6份、血竭3份、红花4份、麝香5份、冰片6份、三七4份和胶黏剂(数均分子量为100000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羊毛脂),胶黏剂的重量和中药成分总重量之比为1.8:1。
45.上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膏药层中的中药成分加入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中分别回流2次,第一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10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2h;第二次回流,添加中药原料总质量8倍的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1h,合并2次回流滤液,滤液浓缩至比重为1.06,制得浸膏;s2、将浸膏和胶黏剂搅拌均匀后,在温度35℃下烘干,得到膏药层;s3、在基底层的上层热压发热层,再涂布膏药层,切割成片,得到治疗肩周炎的抗菌透气型中药贴膏剂。
46.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填料的制备方法中,未加入海泡石。
47.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平均粒径为8μm的碳酸氢钠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聚六亚甲基双胍后超声,其中碳酸氢钠粉末、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3:10,得到混合溶液;(2)将平均分子量为800的大豆油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38℃搅拌4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搅拌2.5h,其中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8:10:25:0.2,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48.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填料的制备方法中,未加入微胶囊。
49.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质量比为1:1.7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5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得到填料。
50.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填料的制备方法中,未加入碳酸氢钠。
51.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六亚甲基双胍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其中聚六亚甲基双胍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3:10,得到混合溶液;(2)将平均分子量为800的大豆油和月桂酸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再加入混合溶液,在38℃搅拌40min;接着加入2,2
′‑
偶氮二异丁腈,升温至45℃搅拌2.5h,其中软化剂、月桂酸、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8:10:25:0.2,过滤后将产物用无水乙醇清洗,得到微胶囊;
(3)将质量比为1:1.7的海泡石和马来酸酐水溶液(浓度为0.55g/ml)进行混合球磨,之后过滤并干燥;将所得物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加入微胶囊,其中所得物、微胶囊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5:50,常温下搅拌50min后过滤,之后常温挥发至干燥,得到填料。
52.性能测试含膏量:将精密称定质量后的中药贴膏剂成品放入有盖玻璃仪器中,加入正己烷直至浸没,浸泡2-4小时后取出,再采用正己烷洗涤三次,将洗涤后的贴膏剂置于105℃下干燥0.5h,随后冷却,精密称定重量,计算减少的质量,按面积计算含膏量,其中含膏量在1.7g/100cm2以上符合药品检验要求。
53.耐热性:取中药贴膏剂(仅膏药层和基底层)在60℃加热180min,放冷后,测试其膏面的粘性以及观察膏背面的泛黄、渗油现象。
54.平均释放量:以草乌头中的活性组分乌头碱为测试组分,以猪皮建立模型,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释药性质的测定,接收液为生理盐水,接收池温度为32℃,分别在1、3、6、12h在接收室取样,过滤,分析,利用高效液色谱对样品中的乌头碱含量进行测定。
55.透气性:参考gb/t5453-1997中的方法,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中药贴膏剂(仅膏药层和基底层)进行透气性试验,试验面积为整个贴膏表面,压降为100pa,气流方向为从基底层一侧向膏药层一侧,测试透气率。
56.抗菌性: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4中的中药贴膏剂(仅膏药层和基底层)置于大肠杆菌菌液中在37℃下恒温培养24h,染色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探测不同基层中大肠杆菌的吸附量。
57.表1测试项目含膏量(g/100cm2)实施例11.98实施例22.01实施例31.96表2表3测试项目透气率(mm/s)实施例125.8对比例18.1对比例210.2
表4测试项目大肠杆菌粘附密度(个/cm2)实施例13.6
×
105对比例34.4
×
106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中药贴膏剂能够有效治疗肩周炎,含膏量符合药品检验要求,载药量大。由表2可知,该中药贴膏剂的释药效果好、透气性好、刺激性小、不易过敏、能反复揭帖、粘性温和、质地柔软、易于携带等特点,使用性高,社会与经济的价值都十分可观。对比例1表明未加入填料后的耐热性显著下降,受热过程中的内聚力和药物释放效果均变差,后期药物释放十分缓慢,不能达到持续有效释放。对比例2表明填料中的海泡石会对耐热性产生影响,其能够在药物受热时形成保护层,避免其易受热挥发以及渗漏。由表3可知,对比例1-2表明填料的加入,尤其是填料中海泡石的加入,对于中药贴膏剂的透气性有很大影响。由表4可知,对比例3表明微胶囊的加入有利于赋予贴膏剂以抗菌性,提升使用性能。对比例4表明碳酸氢钠不仅能够受热形成多孔,提高贴膏剂的透气性,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分解的水分子将海泡石连接成保护层,并且分解促进微胶囊释放软化剂,提升贴膏剂的耐热性,提升药物作用的持久性。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