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7443发布日期:2023-03-15 10:4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骨科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在骨头受到极大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如:撞击、高处跌落、车祸等,都会多骨头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产生骨折;治疗骨折常采用的方法是实施骨牵引手术,进行骨牵引手术时,需要对骨折处的骨骼进行打孔,之后进行骨针穿刺,骨科定位打孔装置是骨科常用的医疗器械。
3.1、原有的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在使用中无法有效的控制与知晓钻头进入患者身体的长度,需治疗的医生靠经验与手感来进行判断与控制。
4.2、原有的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在使用中无法对钻头进行有效的消毒,极易使患者的血液在钻头上凝固造成感染。
5.3、原有的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在使用无法使装置的夹持机构与患者的打孔部位紧密贴合看
6.4、原有的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在使用无法根据具体的打孔部位对钻头的位置进行有效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具有清晰知晓钻头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并进行控制,对钻头进行消毒与清洗,使装置的夹持机构与患者的打孔部位紧密贴合,可以根据患者的打孔部位进行有效调节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均设有一号螺杆,所述基座的上端一侧设有两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中间设有两个二号螺杆,一个所述竖杆的一测设有二号把手,所述二号螺杆的下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一号摇柄,一个所述竖杆的下端一侧设有一号把手,所述一号螺杆的外侧均设有一号螺套,所述一号螺套的外侧均设有一号连接块,所述一号螺杆的一端设有一号齿条,所述一号齿条的内部设有三个一号齿轮,所述二号把手的一端设有二号齿条,所述二号齿条的内部设有两个二号齿轮,两个所述竖杆之间设有壳体,两个所述二号螺杆的外侧均设有二号螺套,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读数槽,所述读数槽的内部设有标块,所述一号把手的下端设有二号蜗杆,所述二号蜗杆的一侧设有一号蜗轮,所述一号蜗轮的一端设有四号螺杆,所述四号螺杆的外侧两端均设有四号螺套,所述四号螺套的一侧设有二号连接块,所述二号连接块的上端均设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内侧均设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内侧均设有软垫,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上端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下端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单设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压板的下端设有消毒棉垫,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二号摇柄,所述二号摇柄的一端设有三号蜗杆,所述三号蜗杆的一侧设有三号蜗轮,所述三号蜗轮的下端设有
三号齿条,所述三号齿条的内部设有三个三号齿轮,两个所述三号齿轮的下端均设有三号螺杆,所述三号螺杆的外侧均设有三号螺套,两个所述三号螺套之间设有动力块,所述动力块的下端设有钻头,所述夹块的内部两端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均设有推块。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螺杆通过卡合与基座相连接,所述一号齿条通过啮合与一号齿轮相连接,所述一号摇柄通过转轴与一个一号齿轮相连接,所述一号螺套通过啮合与一号螺杆相连接,所述一号齿轮通过转轴与一号齿轮相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连接块与竖杆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连接块与一号螺套为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螺套与一号连接块与竖杆相连接,所述二号把手通过转轴与二号齿轮相连接,所述二号齿轮通过啮合与二号齿条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螺套通过啮合与二号螺杆相连接,所述二号螺套与壳体为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通过二号螺套与二号螺杆相连接,所述二号齿轮通过转轴与二号螺杆相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把手通过转轴与二号蜗杆相连接,所述二号蜗杆通过啮合与一号蜗轮相连接。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软垫与受力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螺纹与壳体相连接。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标块与三号螺套为固定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三号齿轮的转动,使三号齿轮带动三号螺杆转动,使三号螺杆的带动与三号螺套的动力块相下移动,使动力块带动标块在读数槽的内部移动,从而知晓钻头进入患者身体的深度,并对其进行控制,避免患者受损。
17.2、通过钻头相下移动,使钻头经过定位孔进入患者的体内,使处于壳体内部的消毒棉垫对钻头进行消毒与擦拭,从而达到避免污染。
18.3、通过软垫与患者的打孔部位接触,使软垫推动受力板,使受力板推动推块,使推块挤压处于夹块内部的弹簧,从而达到使夹持机构与患者的钻孔部位紧密贴合。
19.4、通过一号螺杆的转动,使处于一号螺杆外侧的一号螺套带动与一号连接块相连接的竖杆纵向移动,使二号螺杆转动,使二号螺杆的转动带动与二号螺套相连接的壳体横向移动,从而达到根据打孔部位进行有效的调节。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中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中消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中夹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中读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基座;2、移动槽;3、一号螺杆;4、竖杆;5、二号螺杆;6、活动槽;7、一号摇柄;8、一号把手;9、二号把手;10、一号螺套;11、一号齿条;12、一号齿轮;13、推块;14、一号连接块;15、壳体;16、二号齿条;17、二号齿轮;18、二号螺套;19、读数槽;20、标块;21、三号螺杆;22、四号螺杆;23、四号螺套;24、二号连接块;25、一号蜗轮;26、二号蜗杆;27、夹块;28、软垫;29、受力板;30、固定板;31、消毒棉垫;32、凸块;33、压板;34、定位孔;35、钻头;36、动力块;37、三号螺套;38、三号齿条;39、三号齿轮;40、三号蜗轮;41、三号蜗杆;42、二号摇柄;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
32.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定位打孔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移动槽2的内部均设有一号螺杆3,基座1的上端一侧设有两个竖杆4,两个竖杆4的中间设有两个二号螺杆5,一个竖杆4的一测设有二号把手9,二号螺杆5的下端开设有活动槽6,基座1的一侧设有一号摇柄7,一个竖杆4的下端一侧设有一号把手8,一号螺杆3的外侧均设有一号螺套10,一号螺套10的外侧均设有一号连接块14,一号螺杆3的一端设有一号齿条11,一号齿条11的内部设有三个一号齿轮12,二号把手9的一端设有二号齿条16,二号齿条16的内部设有两个二号齿轮17,两个竖杆4之间设有壳体15,两个二号螺杆5的外侧均设有二号螺套18,壳体15的一侧开设有读数槽19,读数槽19的内部设有标块20,一号把手8的下端设有二号蜗杆26,二号蜗杆26的一侧设有一号蜗轮25,一号蜗轮25的一端设有四号螺杆22,四号螺杆22的外侧两端均设有四号螺套23,四号螺套23的一侧设有二号连接块24,二号连接块24的上端均设有夹块27,夹块27的内侧均设有受力板29,受力板29的内侧均设有软垫28,壳体15的下端开设有定位孔34,定位孔34的上端外侧设有固定板30,固定板30的内部下端设有压板33,压板33的下单设有若干个凸块32,压板33的下端设有消毒棉垫31,壳体15的一侧设有二号摇柄42,二号摇柄42的一端设有三号蜗杆41,三号蜗杆41的一侧设有三号蜗轮40,三号蜗轮40的下端设有三号齿条38,三号齿条38的内部设有三个三号齿轮39,两个三号齿轮39的下端均设有三号螺杆21,三号螺杆21的外侧均设有三号螺套37,两个三号螺套37之间设有动力块36,动力块36的下端设有钻头35,夹块27的内部两端均设有弹簧43,弹簧43的一端均设有推块13,本实施例中四号螺杆22为双向螺杆
33.具体的,一号螺杆3通过卡合与基座1相连接,一号齿条11通过啮合与一号齿轮12相连接,一号摇柄7通过转轴与一个一号齿轮12相连接,一号螺套10通过啮合与一号螺杆3相连接,一号齿轮12通过转轴与一号齿轮1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一号螺杆3的一端设有t形
圆柱状构件。
34.具体的,一号连接块14与竖杆4为固定连接,一号连接块14与一号螺套10为固定连接,一号螺套10与一号连接块14与竖杆4相连接,二号把手9通过转轴与二号齿轮17相连接,二号齿轮17通过啮合与二号齿条1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二号齿条16为封闭的环状构件。
35.具体的,二号螺套18通过啮合与二号螺杆5相连接,二号螺套18与壳体15为固定连接,壳体15通过二号螺套18与二号螺杆5相连接,二号齿轮17通过转轴与二号螺杆5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壳体15为9字状构件。
36.具体的,一号把手8通过转轴与二号蜗杆26相连接,二号蜗杆26通过啮合与一号蜗轮25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二号蜗杆26可以带动一号蜗轮25转动,一号蜗轮25无法带动二号蜗杆26转动。
37.具体的,软垫28与受力板29为固定连接,固定板30通过螺纹与壳体15相连接。
38.具体的,标块20与三号螺套37为固定连接。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转动处于基座1一侧的一号摇柄7,使一号摇柄7带动一个一号齿轮12转动,使一个一号齿轮12带动一号齿条11移动,使一号齿条11带动处于其内部两侧的另两个一号齿轮12转动,使另两个一号齿轮12带动一号螺杆3转动,使一号螺杆3带动一号螺套10在移动槽2的内部移动,使一号螺套10带动与一号连接块14固定连接的竖杆4纵向移动,转动二号把手9,使二号把手9带动一个二号齿轮17转动,使一个二号齿轮17带动二号齿条16移动,使二号齿条16带动另一个二号齿轮17转动,使二号齿轮17带动二号螺杆5转动,使二号螺杆5的转动带动与二号螺套18相连接的壳体15横向移动;转动一号把手8,使一号把手8带动二号蜗杆26转动,使二号蜗杆26带动一号蜗轮25转动,使一号蜗轮25带动四号螺杆22转动,使四号螺杆22带动四号螺套23在活动槽6的内部移动,使四号螺套23带动与二号连接块24相连接的夹块27移动,使软垫28与患者接触,使软垫28推动受力板29,使受力板29推动推块13挤压弹簧43;转动二号摇柄42,使二号摇柄42带动三号蜗杆41,使三号蜗杆41带动三号蜗轮40转动,使三号蜗轮40带动一个三号齿轮39转动,使一个三号齿轮39带动三号齿条38移动,使三号齿条38带动处于其内部两端的另两个三号齿轮39转动,使另两个三号齿轮39带动三号螺杆21转动,使三号螺杆21带动与三号螺套37相连接的动力块36相下移动,使动力块36带动标块20在读数槽19的内部移动;钻头35相下移动时经过定位孔34,使处于定位孔34内部的消毒棉垫31对钻头35进行擦拭与消毒;结束后,转动固定板30,使凸块32脱离限位,将消毒棉垫31拿出更换。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