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

文档序号:33402449发布日期:2023-03-08 18:2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

1.本发明涉及造瘘口护理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


背景技术:

2.造瘘口通常是由于病情或治疗的需要,在腹壁上建立与消化道或排泄道的直接通路,由此通路进行营养供给或解决排便问题,常见的造瘘有胃造瘘,空肠造瘘,由于上消化道疾病导致患者不能进食,可经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管注入食物及营养物质,回肠造瘘,横结肠造瘘,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是由于结肠或直肠疾病导致患者不能经正常通道排便,为了解决排便问题而进行肠造瘘。
3.肠造瘘是临床上肿瘤患者解决肠道通畅性常用的方法,一般肠造瘘护理更换造瘘袋时,要测量造口直径,根据测量直径在造口袋上选取,剪取刚好大小的孔径,修剪过大会造成过多的皮肤裸露在肠液中引起皮肤的慢性损伤,修剪过小会引起造口处肠内容物排泄障碍,且在贴造口袋时需要把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然后把造口袋牢牢粘在造口周围,造瘘口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会引起造瘘口狭窄,因此患者需要定期给予扩张造瘘口,每次五到十分钟,可避免造瘘口狭窄而出现肠梗阻的症状,目前扩张造口时,通过戴手套用小指(开始时先用小指,慢慢好转后改用食指)涂润滑剂轻轻进入造口两到三厘米,每次手指扩张的时间,为手指进入造口后停五到十分钟,可更换造口袋时扩张。
4.由于肠造瘘位于患者腹部,患者在自行进行造瘘口的护理时,需要造瘘口周围皮肤平整才能方便清洁和张贴造口袋,而对于体型较大或腹部脂肪过多而造成褶皱的患者来说,通常需要按压腹部皮肤将皮肤撑开,然后进行更换造口袋,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一只手被占用,使得更换造口袋十分的麻烦,且不便于对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以及对造口直径测量,而患者通过手指扩张造口时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不适,且扩张时手指停留时间较长,十分的不便,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其能够便于在更换造口袋时,将造口周围的皮肤撑开,且便于对造口直径测量以及对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也能够在更换造口袋时对造口扩张,便于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更换造口袋时,不便于对造瘘口直径测量和将造瘘口周围皮肤撑平整并清洁的问题,以及对造瘘口扩张不便的问题。
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弧口朝后的弧形座,所述弧形座上铰接有多个沿环形阵列设置的支腿,支腿上套装有拨杆,弧形座的左侧固定有束带,弧形座上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块,滑块右侧经阻尼转轴铰接有圆环座,圆环座内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定位环,定位环上固定有两个矩形框,两个矩形框左右相对,矩形框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延伸板,两个延伸板的相对侧分别伸出对应的矩形框且固定有一个扣环,两个延伸板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开口相对,滑槽内设有可随延伸板的上下
移动而左右移动的凸板,两个凸板的相对侧可分别贯穿扣环;
7.所述扣环上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上侧经连接条固定有开口朝上的圆筒,圆筒内滑动连接有压杆,压杆下侧固定有活塞,活塞与圆筒内壁接触,压杆上侧固定有顶板,顶板下侧固定有插棒,插棒的材质为橡胶,插棒位于扣环轴心处,插棒上固定有弹性气囊,圆筒底部经输气管与弹性气囊内部连通,顶板上侧固定有圆座,圆座位于插棒的正上方,圆座内设有凸型柱,凸型柱能够在圆座内转动或上下移动,凸型柱上固定有两个倒l型杆,两个倒l型杆相对设置,倒l型杆上套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套框,套框底部设有清洁机构。
8.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能够通过弧形座、支腿和拨杆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橡胶块与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接触,在下压弧形座的过程中,使得橡胶块能够将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撑开,使得造瘘口周围的皮肤能够平整,并通过束带将该装置与患者腹部固定,使得当对于体型较大或腹部脂肪过多而造成褶皱的患者在自己更换造口袋时,能够避免患者用一只手来撑开皮肤,而另一只手更换造口袋不便的问题发生,该装置能够在对弧形座的位置固定后,能够通过调节扣环的位置,从而将位于造瘘口的正上方,且向下按压扣环的过程中,凸板能够带动护板伸出对造瘘口夹持,从而便于通过测量判断造瘘口的直径,根据测量直径在造口袋上选取,剪取刚好大小的孔径,避免修剪过大会造成过多的皮肤裸露在肠液中引起皮肤的慢性损伤,以及修剪过小会引起造口处肠内容物排泄障碍的问题发生,通过下压压杆,能够将插棒和弹性气囊插入造瘘口内部,且在下压压杆的过程中,弹性气囊内部能够充气膨胀,从而起到扩张造口的目的,相比较于用手指扩张造口,并手指进入造口后停五到十分钟,该装置能够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不适,且不用手指长时间停留,通过下压凸型柱并转动,能够使得滚轴与皮肤接触并使得清洁盒内的生理盐水或温水能够经出水孔流到皮肤表面,并通过滚轴转动对皮肤清洁,使得该装置便于对造口直径测量以及对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10.图2是本发明中去掉圆环座后的轴测图。
11.图3是本发明中去掉束带后的俯视图。
12.图4是本发明中去掉束带后的仰视图。
13.图5是本发明的右视剖切轴测图。
14.图6是本发明图3中a-a的剖切轴测图。
15.图7是本发明图3中b-b的剖切轴测图。
16.图8是本发明断裂的俯视剖切轴测图。
17.图9是本发明的剖切仰视图。
18.图10是本发明的主视剖切轴测图。
19.图11是本发明图9中c-c的剖切轴测图。
20.图12是本发明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13是本发明图5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14是本发明图6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15是本发明图8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由图1至图15给出,包括弧口朝后的弧形座1,弧形座1上铰接有多个沿环形阵列设置的支腿2,支腿2上套装有拨杆3,弧形座1的左侧固定有束带4,使得便于将该装置固定在造瘘口周围,且能够将患者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撑开,使得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平整,弧形座1上固定有固定座5,固定座5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块6,滑块6右侧经阻尼转轴铰接有圆环座7,圆环座7内设有环形槽8,环形槽8内设有定位环9,定位环9可在环形槽8内上下移动或转动,定位环9上固定有两个矩形框10,两个矩形框10左右相对,矩形框10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延伸板11,两个延伸板11的相对侧分别伸出对应的矩形框10且固定有一个扣环12,使得扣环12的位置能够调节,通过将扣环12的位置调节至造瘘口的正上方,能够在向下移动扣环12的时候,通过扣环12对造瘘口进行防护,两个延伸板11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开口相对,滑槽内设有可随延伸板11的上下移动而左右移动的凸板13,两个凸板13的相对侧可分别贯穿扣环12,通过调节两个凸板13刚好夹持造口,从而便于测量造瘘口的直径;
26.为了便于扩张造瘘口,因此在扣环12上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杆14,弧形杆14上侧经连接条固定有开口朝上的圆筒15,圆筒15内滑动连接有压杆16,压杆16下侧固定有活塞17,活塞17与圆筒15内壁接触,压杆16上侧固定有顶板18,顶板18下侧固定有插棒19,插棒19的材质为橡胶,插棒19位于扣环12轴心处,插棒19上固定有弹性气囊20,圆筒15底部经输气管21与弹性气囊20内部连通,顶板18上侧固定有圆座22,圆座22位于插棒19的正上方,圆座22内设有凸型柱23,凸型柱23上固定有两个倒l型杆24,两个倒l型杆24相对设置,倒l型杆24上套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套框25,套框25底部设有清洁机构。
27.为了便于将该装置与患者腹部固定,且避免通过拨杆3在将皮肤撑开的时候,由于皮肤的褶皱不同而造成对皮肤的较大拉扯,因此支腿2的自由端经第一压簧与拨杆3连接,第一压簧的设置能够避免较大的拉扯皮肤,拨杆3远离支腿2的一端固定有橡胶块26,弧形座1右侧固定有插框27,束带4的自由端可穿过插框27且固定有勾面魔术贴,束带4上固定有毛面魔术贴,勾面魔术贴可与毛面魔术贴粘合。
28.为了便于将皮肤撑开后对伸开的支腿2继续限位,因此在弧形座1上设有半弧槽,半弧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半弧板28,半弧槽上连通有多个与支腿2一一对应的倒凸型的连接槽29,连接槽29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0,支腿2上铰接有连杆31,连杆31的自由端与限位块30铰接,限位块30上侧开设有凹槽32,半弧板28下侧固定有多个与限位块30一一对应的矩形块33,多个矩形块33可分别插入对应的凹槽32内。
29.为了使当多个支腿2均伸开后才能对其限位,因此在半弧槽上设有多个与支腿2一一对应的定位槽34,半弧板28上设有多个倒l形的开口槽,开口槽内滑动连接有倒l形的卡杆35,多个卡杆35远离弧形座1轴心处的一端可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槽34内,多个卡杆35靠近弧形座1轴心处的一端分别经第一弹簧与半弧板28连接,半弧板28的上侧经第二弹簧与弧形座1连接,多个矩形块33靠近弧形座1轴心处的一端可分别与对应的卡杆35接触,半弧板28的内侧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伸出弧形座1且固定有弧形的拉杆36,避免该装置使用时
按错位置而导致有的支腿2被限位,有的支腿2没有被限位,从而重新找取位置时需要将被限位的支腿2进行逐一解除限位的问题发生。
30.为了能够随延伸板11的上下移动而使凸板13左右移动,因此在凸板13上开设有斜槽37,两个斜槽37呈倒八字形,延伸板11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38,两个导向杆38上分别固定有圆柱39,两个圆柱39可分别插入对应的斜槽37内,环形槽8上连通有卡位槽40,导向杆38内滑动连接有卡位杆41,两个卡位杆41可分别贯穿对应的矩形框10且与卡位槽40滑动连接,卡位杆41能够在卡位槽40内转动,不能在卡位槽40内上下移动。
31.为了能够调节扣环12的高度位置以及便于对凸板13的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在左侧的凸板13上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后的插槽42,弧形杆14的左端固定有插块43,插块43可插入对应的插槽42内,弧形杆14的右端经弧形弹簧与扣环12连接。
32.为了便于对压杆16向下移动后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在圆筒15右侧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扣槽,顶板18上开设有凸型槽,凸型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凸型杆44,凸型杆44右侧固定有l形的扣杆45,扣杆45的自由端可插入对应的扣槽,凸型杆44的右侧经第二压簧与顶杆连接,凸型杆44的左侧可伸出顶板18,使得能够调节弹性气囊20对造瘘口的扩张程度。
33.为了便于观察测量两个造口瘘的直径,因此在凸板13上侧设有刻度线,两个凸板13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护板,在凸板13上侧的刻度线上标注刻度,且两个凸板13的相对侧分别上标注扣环12内圈的半径的数值,且数值沿两个凸板13的相背方向依次递减,因此当通过两个凸板13刚好夹持造口时,凸板13上侧所显示的数值减去护板的厚度为造口的半径,也可以直接通过尺子测量。
34.为了在不下压凸型柱23并转动时,该装置不能够对皮肤清洁,因此凸型柱23下侧经第三弹簧与圆座22连接,凸型柱23能够在圆座22内转动或上下移动,倒l型杆24下侧经第三压簧与套框25连接。
35.为了便于对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因此清洁机构包括清洁盒46、堵板47、竖块48和滚轴49,清洁盒46顶部与套框25螺纹连接,清洁盒46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孔,堵板47下侧固定有两个竖块48,两个竖块48分别与清洁盒46滑动连接,两个竖块48的底部均伸出清洁盒46且转动连接有一个滚轴49,堵板47的上侧经第四弹簧与清洁盒46连接,第三压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四弹簧的弹性系数。
36.本发明在使用方法如下:
37.该装置初始状态时,多个卡杆35均插入对应的定位槽34内,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清洁盒46取下,在清洁盒46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堵板47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将全部的出水孔封堵,然后将清洁盒46与套框25螺纹连接,滑块6位于固定座5内的底部,圆环座7盖在弧形座1上,且圆环座7下侧伸入弧形座1的凹陷处,定位环9位于环形槽8的顶部,两个圆柱39分别位于对应的斜槽37内的底部,使得两个凸板13的相对侧分别伸出扣环12一定距离,且伸出扣环12的凸板13上侧设刻度且标注有扣环12内圈的半径,弹性气囊20处于瘪下的状态,扣杆45插入最上侧的扣槽内,对弹性气囊20底部润滑;
38.该装置使用时,患者坐立位或站立位,将束带4缠绕腹部,并将束带4的自由端穿过插框27,将圆环座7中心位置对准造瘘口的位置倘若造口被褶皱的皮肤遮挡难以观察时,将
圆环座7中心位置对准造瘘口的大概位置,然后按压圆环座7,多个橡胶块26接触皮肤,且由于圆环座7被按压,使得多个橡胶块26将患者周围褶皱的皮肤撑开,且由于每个橡胶块26撑开的皮肤的褶皱程度不同,为避免将皮肤拉伤,因此设置了第一压簧,能够在撑开皮肤褶皱少的地方时,第一压簧压缩,拨杆3和支腿2的总使用长度变短,使得避免拉扯皮肤,且按压圆环座7使得多个支腿2转动,连杆31的自由端带动限位块30向弧形座1的轴心处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时,限位块30与卡杆35接触并推动卡杆35移动,第一弹簧压缩,当所有的卡杆35均与对应的定位槽34分离时,半弧板28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多个矩形块33均插入对应的凹槽32内,限位块30、连杆31以及支腿2被限位,造瘘口周围的皮肤被撑开,使得造瘘口周围的皮肤相对更加平整,在仍然按压圆环座7的同时,将束带4穿过插框27的一端的勾面魔术贴与束带4上的毛面魔术贴粘合,能够将该装置与患者腹部固定,且能够将造口周围的皮肤撑开,使其平整;
39.移动扣环12到造瘘口的正上方位置,由于定位环9能够上下移动且能够转动,延伸板11能够在矩形框10内滑动,使得扣环12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能够将扣环12移动到造瘘口的正上方位置,然后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的圆筒15,使得圆筒15经连接条带动弧形杆14转动,弧形弹簧压缩蓄力,此时插块43与插槽42分离,两个凸板13能够在对应的延伸板11内滑动,导向杆38可在延伸板11上的限位槽内上下移动,卡位杆41可随定位环9的转动而转动,且卡位杆41不能够上下移动,因此当向下移动圆筒15时,两个圆柱39分别在对应的斜槽37内移动,使得两个凸板13相对移动,能够对造瘘口夹持,使两个凸板13带动对应的护板处于刚好夹持造口的位置,通过观察凸板13上侧的读数并减去护板的厚度从而得出造口的半径,从而便于对造口直径测量,然后松开圆筒15或向上移动距离后松开圆筒15,弧形弹簧带动插块43和圆筒15复位,插块43插入对应的插槽42内,起到对凸板13和定位环9限位的作用;
40.手持顶板18并按压凸型杆44,使得第二压簧压缩,扣杆45与扣槽分离,压杆16能够带动活塞17上下移动,向下移动压杆16,能够使得圆筒15内的气体经输气管21进入到弹性气囊20内部,使得弹性气囊20膨胀,且向下按压压杆16时,能够带动插棒19和弹性气囊20插入到造瘘口内部,且随着弹性气囊20的膨胀能够扩张造口,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能够调节弹性气囊20的膨胀程度,将弹性气囊20膨胀到一定位置后,能够松开凸型杆44,使得凸型杆44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带动扣杆45插入对应的扣槽内对压杆16的位置进行限位,弹性气囊20处于将造口扩张状态,且扩张造瘘口五到十分钟,此时清洁盒46底部的滚轴49尚未与皮肤接触;
41.凸型柱23能够在圆座22内转动或上下移动,按压凸型柱23带动倒l型杆24和套框25移动,第三弹簧压缩,使得清洁盒46底部的滚轴49与患者皮肤接触,且继续下压凸型柱23,滚轴49带动竖块48和堵板47向上移动,使得第四弹簧压缩,然后第三压簧压缩,堵板47与清洁盒46分离,使得清洁盒46内的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能够经出水孔滴落在皮肤表面,然后转动凸型柱23,使得滚轴49能够将皮肤表面的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进行涂抹清洁,从而起到对患者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的目的,清洁后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将凸型柱23复位,且第三压簧与第四弹簧也分别带动套框25和堵板47复位,清洁盒46底部的滚轴49不与皮肤接触,此时出水孔被堵板47封堵,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无法流出,或在清洁盒46置入定量的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一次清洁能够用完;
42.当造口扩张后,能够通过按压凸型杆44使压杆16复位,弹性气囊20瘪下,然后向右转动圆筒15时插块43与插槽42分离,然后向上拉动圆筒15,使得凸板13和定位环9复位,然后使圆筒15在弧形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向上移动圆环座7和滑块6,然后经阻尼转轴将圆环座7掀开,此时能够在造口周围均匀的撒上造口护肤粉,然后用棉签抹匀,扫除多余的粉,由外向内涂抹皮肤保护膜,根据需要量挤出一段防漏膏,沿着造口周围均匀的抹上,然后贴接触底盘上的粘贴纸,双手持底盘的耳扣对准造口,轻轻贴上,再扣上造口袋,然后将勾面魔术贴与毛面魔术贴分离,向上拉动拉杆36带动半弧板28和卡杆35复位,将该装置取下,将该装置清洁。
43.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能够通过弧形座1、支腿2和拨杆3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通过橡胶块26与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接触,在下压弧形座1的过程中,使得橡胶块26能够将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撑开,使得造瘘口周围的皮肤能够平整,并通过束带4将该装置与患者腹部固定,使得当对于体型较大或腹部脂肪过多而造成褶皱的患者在自己更换造口袋时,能够避免患者用一只手来撑开皮肤,而另一只手更换造口袋不便的问题发生,该装置能够在对弧形座1的位置固定后,能够通过调节扣环12的位置,从而将位于造瘘口的正上方,且向下按压扣环12的过程中,凸板13能够带动护板伸出对造瘘口夹持,从而便于通过测量判断造瘘口的直径,根据测量直径在造口袋上选取,剪取刚好大小的孔径,避免修剪过大会造成过多的皮肤裸露在肠液中引起皮肤的慢性损伤,以及修剪过小会引起造口处肠内容物排泄障碍的问题发生,通过下压压杆16,能够将插棒19和弹性气囊20插入造瘘口内部,且在下压压杆16的过程中,弹性气囊20内部能够充气膨胀,从而起到扩张造口的目的,相比较于用手指扩张造口,并手指进入造口后停五到十分钟,该装置能够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不适,且不用手指长时间停留,通过下压凸型柱23并转动,能够使得滚轴49与皮肤接触并使得清洁盒46内的生理盐水或温水能够经出水孔流到皮肤表面,并通过滚轴49转动对皮肤清洁,使得该装置便于对造口直径测量以及对造口周围的皮肤清洁。
44.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造瘘口护理支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更换造口袋时,不便于对造瘘口直径测量和将造瘘口周围皮肤撑平整并清洁的问题,以及对造瘘口扩张不便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更换造口袋和对造瘘口进行扩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