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4745发布日期:2023-03-17 23:3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


背景技术:

2.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人群中发病率为51%,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者为12%,也即每百人群中有约近6个人因患该病需要治疗。鼻中隔偏曲与先天发育及外伤等因素有关,偏曲程度严重者可引起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不畅,出现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症状,长时间的不良症状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心理。
3.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在临床医疗中应用广泛,术后为了固定鼻中隔及有效止血,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式是鼻腔填塞法。填塞期间患者会出现头痛、鼻塞,口干、吞咽困难等,且易继发鼻腔鼻窦感染、鼓室积液等并发症,严重的甚至诱发鼻心反射,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取出鼻腔填塞物的操作更令多数患者痛苦不堪,对治疗产生惧怕、抵触心理,也可能引起再次出血,严重者会引起晕厥性休克。
4.据前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鼻中隔缝合术不但可以有效固定鼻中隔软骨并修复撕裂的黏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抽出填塞物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术后恢复方面,鼻中隔缝合术的患者,术后鼻腔内相对清洁,术后较少需对鼻腔内分泌物进行处理,术后恢复相对快;鼻中隔缝合术会对切口进行缝合并在鼻前庭皮肤处进行打结,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并且对位对线良好,美观。鼻中隔缝合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更大程度保护了鼻腔黏膜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快,鼻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总之,鼻中隔缝合术属于一种新型技术,需要操作者有着熟练的鼻腔内操作技术。与鼻腔填塞法相比,采用鼻中隔缝合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因此,鼻中隔缝合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由于鼻腔狭小,没有专门的适合鼻腔缝合的器械,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填塞方法,存在操作不便和延长手术时间的缺点。对于初学者,学习难度增加,很多年轻医生不愿意学习和尝试,从而阻碍了鼻中隔缝合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适用于鼻中隔缝合术的鼻中隔吻合器,来解决鼻中隔缝合术操作不便和手术时间延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在鼻中隔缝合术中存在的操作不、手术时间长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所述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包括:
6.一可放置射钉对缝合组织进行穿刺缝合的夹持推钉机构;
7.一用于控制夹持推钉机构进行推钉的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夹持推钉机构的近端,所述控制机构具有:
8.一底座,内上部设有一齿条槽,内中部设有一棘齿轮腔,所述棘齿轮腔内垂直固定有一棘齿轮轴和一棘爪轴;
9.一齿条组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底座的所述齿条槽内,所述齿条组件的远端与所述夹持推钉机构可推动地连接;
10.一可变棘齿轮机构,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棘齿轮腔内,所述可变棘轮机构具有:一棘齿轮和一棘齿轮驱动件;所述棘齿轮穿设在所述棘齿轮轴上,所述棘齿轮与所述齿条组件啮合连接,用于将所述棘齿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所述齿条组件的直线运动;所述棘齿轮驱动件与所述棘齿轮驱动连接。
11.较佳地是,所述可变棘齿轮机构包括:
12.所述棘齿轮,具有一体成型同轴设置的一棘轮和一齿轮,同轴穿设在所述棘齿轮轴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组件啮合连接;
13.一活动手柄,所述活动手柄的远端具有一远端轴孔、中部具有一中部轴孔,所述活动手柄的远端轴孔穿设在所述棘齿轮轴上;
14.所述棘齿轮驱动件,具有一驱动棘爪和一止回棘爪,所述驱动棘爪的粗端与所述活动手柄的中部轴孔同轴连接,所述止回棘爪的粗端连接在所述棘爪轴上,在运行模式下所述驱动棘爪和所述止回棘爪的尖端与所述棘轮的齿槽可插入连接;
15.一模式变换件,具有一变换挡圈和一滑杆,所述变换挡圈的中心孔套在所述棘齿轮轴上且位于所述棘齿轮与所述活动手柄之间,所述变换挡圈的三个角分别具有一换挡端、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滑杆设在所述换挡端上用于旋转所述换挡端至运行模式、制动模式或返回模式;制动模式下所述变换挡圈第二端和换挡端可与分别所述驱动棘爪和所述止回棘爪制止地连接;返回模式下,所述第一端可将所述驱动棘爪的尖端从所述棘轮的齿槽中脱离出从而与所述驱动棘爪抵靠连接,使所述驱动棘爪失效,所述第二端可将所述止回棘爪的尖端从所述棘轮的齿槽中脱离出从而与所述止回棘爪抵靠连接,使所述止回棘爪失效,所述棘轮脱离控制,实现自由转动,所述齿条可退回。
16.较佳地是,所述棘齿轮驱动件还具有
17.一驱爪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棘齿轮腔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棘爪上;
18.一止爪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棘齿轮腔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止回棘爪上。
19.所述控制机构的所述底座的近端具有一固定手柄。
20.较佳地是,所述控制机构还具有:一上盖,所述上盖具有:
21.一盖板,盖设在所述底座上将所述棘齿轮腔密封,所述盖板上具有弧形槽和分布在所述弧形槽上用于容纳所述滑杆的运行卡位、制动卡位和返回卡位;
22.一手柄盖,从所述盖板的一端一体延伸而出,所述手柄盖盖设在所述底座的固定手柄上。
23.较佳地是,所述齿条组件具有:
24.一齿条,与所述棘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两侧壁上具有导轨,所述底座的齿条槽内壁具有导槽,所述齿条的导轨滑设在所述齿条槽的导槽内;
25.一推杆,连接在所述齿条的远端;
26.一楔形压脚,连接在所述推杆的远端。
27.较佳地是,所述夹持推钉机构具有:
28.一推钉梁,一端与所述底座的远端上部一体连接,所述推钉梁内具有一盒槽和与所述盒槽连通的一推杆槽;
29.一夹持梁,与所述推钉梁平行,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的远端下部;
30.一双排储钉盒,装设在所述底座的盒槽内,所述楔形压脚可推压所述双排储钉盒内的射钉穿设所述缝合组织至所述夹持梁的另一端。
31.较佳地是,所述双排储钉盒具有:
32.一盒体,中部具有一轴向槽,所述轴向槽可容纳所述楔形压脚的中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排相互连通的若干双排储钉槽;
33.两排双头滑块,分别位于所述双排储钉槽的上部,所述楔形压脚可压设在所述双头滑块上。
34.较佳地是,所述盒体外壁具有若干卡扣,所述推钉梁的侧壁上具有若干卡口,所述盒体的卡扣与所述推钉梁的卡口卡合连接。
35.较佳地是,所述底座的远端下部具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内具有一紧固螺母;
36.所述夹持梁的一端连接有可将所述夹持梁固定在所述滑槽内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与所述紧固螺母连接;
37.所述夹持梁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盒槽一侧设有可供所述射钉穿过的槽孔。
38.较佳地是,所述两排双头滑块内还设有用于将射钉固定在储钉盒内的射钉卡位。
39.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40.1)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操作者握持底座的控活动手柄驱动棘齿轮带动齿条沿着齿条槽直线运动,齿条带动推杆推动楔形压脚向远端滑动,楔形压脚推动双头滑块在双排储钉盒内运动,双头滑块将射钉推出靠近鼻中隔的缝合组织配合夹持梁对缝合组织进行缝合。同时夹持梁上还有供射钉停留的槽孔,便于穿刺动作完成的同时还可以使射钉的穿刺位置更准确。以上结构可以使鼻中隔缝合技术的操作更加便捷和准确,降低了鼻中隔缝合术的难度,解决了鼻腔狭小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进而解决了鼻中隔缝合技术手术时间较长的问题,方便了操作者的使用。
41.2)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底座为一体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设备整体的结构强度及安装精度,减少了零件数量和装配成本并降低了装配难度。
42.3)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可变棘齿轮机构可变换3种不同的模式:运行模式、制动模式或返回模式,上述模式使所述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可适用于缝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使用模式。
附图说明
43.图1a为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b为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结构爆炸图;
45.图2a为控制机构20的上盖22的结构
46.图2b为控制机构20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47.图2c为控制机构20的可变棘轮机构23内部结构示意图;
48.图2d为棘齿轮232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e为棘齿轮腔21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0.图2f为可变棘轮机构23处于运行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1.图2g为可变棘轮机构23处于制动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2.图2h为可变棘轮机构23处于返回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3.图2i为齿条组件24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a为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的夹持推钉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
55.图3b为推钉梁11的侧视图;
56.图3c为双排储钉盒12的盒体121的结构示意图;
57.图3d为双头滑块122的侧视图;
58.图3e为夹持梁13上的紧固螺钉133与紧固螺母2141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6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采用“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
61.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推钉式鼻中隔吻合器具有可放置射钉90对缝合组织进行穿刺缝合的夹持推钉机构10和用于控制夹持推钉机构10进行推钉的控制机构20,连接在夹持推钉机构10的近端。
62.如图1b所示,控制机构20具有底座21,底座21的近端具有一体连接的固定手柄211,底座21内上部设有长条形的齿条槽212,内中部设有棘齿轮腔213。棘齿轮腔213为中空的类方形或其他适合的结构均可,棘齿轮腔213内的中空位置内垂直固定有棘齿轮轴2131和棘爪轴2132,棘齿轮轴2131位于棘齿轮腔213的中间位置,棘爪轴2132在棘齿轮腔213的四周位置。棘齿轮轴2131为由两个半径不同的小圆柱型轴轴向一体连接而成。
63.在本示例中,控制机构20还包括上盖22,上盖22具有盖板221和从盖板221的近端一体连接的手柄盖222,如图2a所示,上盖22的形状与底座21的型状相似。底座21的棘齿轮腔213的四角分别设有四个盖板小轴2133,上盖221上有六个盖板轴孔:四个第一盖板轴孔223位于对应棘齿轮腔213的四角位置,与底座21的棘齿轮腔213的四角的盖板小轴2133对应固定连接。上盖221上还有第二盖板轴孔224位于对应棘齿轮腔213的中间位置,与底座21的棘齿轮腔213中空位置的棘齿轮轴2131对应连接固定。盖板22上还有第三盖板轴孔225位于手柄盖222近端,手柄盖222与固定手柄211近端固定连接。上盖22通过六个盖板轴孔和底座21固定连接来将上盖22固定在底座21上,并通过四个第一盖板轴孔223与四个盖板小轴2133对应连接和第二盖板轴孔224与棘齿轮轴2131对应连接来对棘齿轮腔213的内部结构进行固定。
64.在本示例中,盖板221上还具有弧形槽226,位于盖板221的远端中间位置,弧形槽226上均匀分布有三个可用于容纳滑杆2342的运行卡位2261、制动卡位2262和返回卡位2263,其中运行卡位2261位于弧形槽226的中间位置,制动卡位2262和返回卡位2263位于弧形槽226的两端。
65.在本示例中,控制机构还包括可变棘齿轮机构23,位于底座21的棘齿轮腔213内。
如图2b所示,可变棘齿轮机构23包括活动手柄231,活动手柄231的近端为手指控制端2311,中部连接有l型的弯钩2312构成倒u型槽2313,用于在操作者握持时防止手指滑出。活动手柄231的远端具有远端轴孔2314、中部具有中部轴孔2315,活动手柄231的远端轴孔2314穿设在棘齿轮轴2131上靠近棘齿轮232的棘轮2321端。
66.如图2c所示,可变棘轮机构23还具有:棘齿轮232和棘齿轮驱动件233,棘齿轮232穿设在棘齿轮轴2131上,棘齿轮232与齿条组件24啮合连接。如图2d所示,棘齿轮232具有一体成型同轴设置的棘轮2321和齿轮2322,同轴穿设在棘齿轮轴2131上,齿轮2322在靠近底座21的一侧,齿轮2322的半径与棘轮2321的半径之比为20~15:10,优选17:10。
67.如图2e所示,棘齿轮驱动件233具有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的粗端为半圆,尖端为弧形爪与粗端半圆一体连接。驱动棘爪2331的粗端与活动手柄231的中部轴孔2315同轴连接,被轴肩螺钉安装在活动手柄231的靠近棘齿轮腔213侧面。止回棘爪2332连接在棘齿轮腔213内的棘爪轴2132上,运行模式下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的尖端可插入至棘轮2321的齿槽内。棘齿轮驱动件233的驱动棘爪2331上还有驱爪弹簧23311,驱爪弹簧23311的一端连接在棘齿轮腔213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驱动棘爪2331的中部;棘齿轮驱动件233的止回棘爪2332上还连接有止爪弹簧23321,止爪弹簧23321一端连接在棘齿轮腔213的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止回棘爪2332上。
68.在本示例中,可变棘齿轮机构23还包括模式变换件234,模式变换件234具有变换挡圈2341和滑杆2342,变换挡圈2341的中心孔套在棘齿轮轴2131上且位于棘齿轮232与活动手柄231之间。变换挡圈2341的三个角分别具有换挡端23411、第一端23412和第二端23413,换挡端23411、第一端23412和第二端23413三者之间120
°
均匀分布在变换挡圈2341的四周。滑杆2342为圆柱形或其他可用作杆状均可,滑杆2342设在换挡端23411上用于旋转换挡端23411至运行模式、制动模式或返回模式。如图2g所示,制动模式下变换挡圈2341的第二端23413和换挡端23411可分别与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制止地抵靠连接;如图2f所示,运行模式下,变换挡圈2341换挡端23411、第一端23412和第二端23413不与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有任何接触;如图2h所示,返回模式下,第一端23412可将驱动棘爪2331的尖端从棘轮2321的齿槽中脱离出从而与驱动棘爪2331抵靠连接,使驱动棘爪失效,第二端23413可将止回棘爪2332的尖端从棘轮2321的齿槽中脱离出从而与止回棘爪2332抵靠连接,使止回棘爪失效,棘轮脱离控制,实现自由转动,齿条可退回。
69.如图2i所示,控制机构还包括齿条组件24,可滑动地设在底座21的齿条槽212内,齿条组件24的远端与夹持推钉机构10可推动地连接。棘齿轮232可与齿条组件24啮合连接,用于将棘齿轮232的圆周运动转化为齿条组件24的直线运动,棘齿轮232的齿轮2322与齿条组件24啮合连接。齿条组件24包括齿条241,齿条241为长条形且两侧壁上分别具有两长条形导轨2411,长条形导轨2411滑设在齿条槽212的导槽内,齿条241通过导轨2411滑动设置在齿条槽212上的同时与棘齿轮232的齿轮2322啮合连接。齿条组件24还包括推杆242,连接在齿条241的远端,推杆242整体呈t型,可滑动设置在推钉梁11的推杆槽112内。齿条组件24还包括楔形压脚243,接触连接在推杆242的远端,楔形压脚243整体呈“山”字形结构,整体固定连接在推杆242的远端。楔形压脚243可滑动设置在双排储钉盒12的盒体121中部的轴向槽1211内,用于推动双头滑块122在储钉盒内运动。
7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变棘齿轮机构23有三种模式,分别为运行模式、制动模式
和返回模式。如图2f所示,制动模式时,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制动卡位2262上,使变换挡圈2341固定,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插入连接在棘齿轮232的棘轮2321的齿槽内,驱动棘爪2331与变换挡圈2341的第一端23412抵靠连接,止回棘爪2332与变换挡圈2341的第二端23413抵靠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将棘齿轮232卡住,此时活动手柄231无法通过驱动棘爪2331带动棘齿轮232转动,整个可变棘轮机构23进入到制动模式。如图2g所示,运行模式时,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运行卡位2261上,使变换挡圈2341固定,此时变换挡圈2341不与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有任何接触,操作者可通过握持活动手柄231和固定手柄211,通过手指发力,带动活动手柄231运动进而带动棘齿轮232转动,此时驱动棘爪2331和止回棘爪2332插入在棘齿轮232的棘轮2321的齿槽内,随转动棘齿轮232在工作范围内运动。如图2h所示,返回模式时,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返回卡位2263上,使变换挡圈2341固定,此时变换挡圈2341将止回棘爪2332和驱动棘爪2331顶起,止回棘爪2332和驱动棘爪2331不与棘齿轮232接触,使驱动棘爪和止回棘爪失效,棘齿轮脱离控制,实现自由转动,齿条可退回失效,棘齿轮232可随齿条241运动而转动,可通过推动齿条241的边缘实现齿条组件24进行退回而撤出鼻腔。
71.在本示例中,夹持推钉机构10具有推钉梁11,如图3b所示,推钉梁11为长条型或其他可用于推钉的形状均可,推钉梁11的一端与底座21的远端上部一体连接。推钉梁11内具有盒槽111和与盒槽111连通的推杆槽112,盒槽111整体成长方体状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均可。如图1b所示,推钉梁11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若干卡口113。
72.如图3a所示,夹持推钉机构10还具有双排储钉盒12,如图3c所示,双排储钉盒12整体呈长方体状或其他合适形状均可,双排储钉盒12装设在底座21的盒槽111内,楔形压脚243可推压双排储钉盒12内的射钉90穿设缝合组织至夹持梁13的另一端。双排储钉盒12具有盒体121,盒体121中部具有轴向槽1211,轴向槽1211位于盒体121的中间位置,轴向槽1211可容纳楔形压脚243的中部。盒体121外壁与具有若干卡扣1213,盒体121的卡扣位置与推钉梁11的卡口113位置对应,盒体121的卡扣与推钉梁11的卡口113卡合连接,用于将双排储钉盒12固定在推钉梁11的盒槽111内。盒体121两侧21分41别具有一排相互连通的若干双排储钉槽1212,双排储钉槽1212内可容纳用于穿设缝合鼻中隔缝合组织的射钉90。
73.在本示例中,射钉90为丁字钉,射钉90的尾部的尖头在射钉90进行穿刺动作时可有效加大对缝合组织的局部压力,使射钉90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穿刺。在穿刺动作完成后射钉90的顶部行杠可很好的承受推力,并到达缝合组织后加大接触面,减小对缝合组织的压力,为推钉过程提供停止面。并且在射钉90完成穿刺后,其勾状的尾部可有效防止射钉90滑落,使夹持推钉机构10放松退出后,射钉90仍可保留在缝合组织上,并保持一定的收缩力,实现对缝合组织的缝合。
74.如图3d所示,双排储钉盒12还具有两排双头滑块122,分别位于双排储钉槽1212的上部,楔形压脚243可压设在双头滑块122上,楔形压脚243的斜面可与双头滑块122的斜面配合,楔形压脚243向远端滑动时,推动双头滑块122在双排储钉盒12的双排储钉槽1212内滑动进而推动射钉90靠近缝合组织进行缝合。双头滑块122上还具有射钉卡位1221,可与射钉90的顶部横杠配合,可将射钉90在进行缝合动作固定在双排储钉槽1212内。
75.在本示例中,夹持推钉机构10还具有夹持梁13,与推钉梁11平行。底座21的远端下部具有滑槽214,滑槽214内具有紧固螺母2141。夹持梁13整体为l型,l型夹持梁13的一端的
横杠活动设置在底座21的远端下部,l型夹持梁13与推钉梁11平行的水平面为夹持面。夹持梁13滑动设置在底座21的远端下部的一端具有滑轨131,夹持梁13通过滑轨131滑动设置在底座21的远端下部的滑槽214内。如图3e所示,夹持梁13的一端连接有可将夹持梁13固定在滑槽214内的紧固螺钉133,紧固螺钉133与紧固螺母2141连接,当夹持梁13到达夹持位置时,将紧固螺钉133与紧固螺母2141配合拧紧,实现对夹持梁13的固定。夹持梁13的另一端对应盒槽111一侧设有n个可供射钉90穿过的槽孔132,可在在射钉90穿刺过程中在缝合组织两侧形成压差,便于穿刺动作的完成,使穿刺位置更加准确。
7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鼻中隔缝合术前,先确保可变棘齿轮机构23处于制动模式,即将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制动卡位2262上,单手握持固定手柄211和活动手柄231,手指握持在活动手柄231的倒u型槽2313处,保证设备不会脱手。调整放松夹持推钉机构10,当夹持梁13到达夹持位置时,将紧固螺钉133与紧固螺母2141配合拧紧,实现对夹持推钉机构10的固定。待夹持梁13固定之后,将夹持推钉机构10送入鼻腔。
77.接下来,将可变棘齿轮机构23调整至运行模式,即将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运行卡位2261上,使可变棘轮机构23可以正常运行。接下来通过手指发力操作活动手柄23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做往复开合运动,动力通过活动手柄231传递到棘齿轮232,通过棘齿轮232的转动将动力传递到齿条241带动齿条241在齿条槽212内向远端滑动。齿条241向远端滑动的同时,与齿条241连接的推杆242同时在齿条槽212内向远端移动,带动楔形压脚243在推钉梁的推杆槽112内向远端滑动。
78.楔形压脚243的远端斜面与双头滑块122的斜面配合,当楔形压脚243在推钉梁11的推杆槽112内向远端滑动时,楔形压脚243也会在双排储钉槽1212内向远端移动,进而推动双头滑块122在双排储钉槽1212的双排储钉槽1212内活动,双头滑块在双排储钉槽1212内运动使可提供较大的压力将射钉90从双排储钉槽12推出向缝合组织靠近缝合组织,随后射钉90尾部的尖头与缝合组织接触并穿刺过缝合组织,由于在夹持梁13的上表面对应位置开有槽孔132,射钉90尾部的尖头穿刺过组织完成穿刺后在夹持梁13的槽孔132停留,槽孔132可以在射钉90穿刺过程中两侧形成压差,便于穿刺动作的完成,使穿刺位置更加准确。在射钉90完成穿刺后,其勾状的尾部可有效防止射钉90滑落,使夹持推钉机构10放松退出后,射钉90仍可保留在缝合组织上,并保持一定的收缩力,实现对缝合组织的缝合。
79.在缝合动作完成之后,将可变棘齿轮机构23调整至返回模式,即将滑杆2342滑动到弧形槽226上的返回卡位2263上,此时活动手柄231可转动,但不再驱动齿条241运动。将紧固螺钉133与紧固螺母2141配合拧松,将夹持梁13和推钉梁11推出鼻腔后,推动齿条241回到初始位置进行调整或者更换双排储钉盒12,等待下一次使用,若不再使用,则将操作滑杆2342重新转回到制动卡位2262,使设备重新回到制动模式。以上操作均由操作者在鼻腔外单手握持固定手柄211和活动手柄231,对活动手柄231施力带动可变棘轮机构23进而带动夹持压钉机构10在鼻腔内进行压钉动作对鼻中隔缝合组织进行缝合。
80.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