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93277发布日期:2023-03-08 12:0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棉塞取机,尤其涉及一种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


背景技术:

2.人们耳道内出现损伤时,需要去医院的耳科进行治疗,从而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耳道进行上药。
3.医护人员一般手持镊子,用镊子夹住药棉,然后通过药棉蘸取药水浸湿,然后通过镊子伸入患者的耳朵进行上药,如此对患者耳朵进行上药的方式,手持镊子伸入患者耳朵,长时间上药无法保持平稳,进而可能碰到患者的患处位置,使得患者不适。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将药棉自动伸入患者耳朵内侧进行上药的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医护人员手持镊子伸入患者耳朵,长时间上药无法保持平稳,进而可能碰到患者的患处位置,使得患者不适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将药棉自动伸入患者耳朵内侧进行上药的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包括有转杆、第一固定柱、第一转轴、夹具、第一扭簧、塞取机构和脱离机构,转杆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上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均设有夹具,夹具与第一固定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均套在第一转轴上,转杆上设有塞取机构,第一转轴与塞取机构之间连接有脱离机构。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塞取机构包括有外框体、活塞杆、第一直线弹簧、第二固定柱和压缩弹簧,转杆上活动式设有外框体,外框体内部靠近第一固定柱的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与转杆活动式连接,外框体远离第一固定柱的一侧滑动式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外框体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转杆上滑动式设有圆轮,圆轮与第二固定柱相邻,圆轮和转杆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在转杆上。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脱离机构包括有第一齿条、第一单向齿轮、第二齿条和第二单向齿轮,外框体上靠近第一固定柱的一侧设有第一齿条,一侧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单向齿轮,第一齿条位于第一单向齿轮下侧,第一单向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外框体靠近第一齿条的一侧设有第二齿条,另一侧的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二单向齿轮,第二单向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位于第二单向齿轮上侧。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第二直线弹簧、第三齿条、第三单向齿轮、第二转轴、第一推块、第一直齿轮、平皮带、锥齿轮、第三固定柱、第三转轴、第二直齿轮、发条和第四转轴,外框体内壁靠近活塞杆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三齿条,第三齿条与第一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外框体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中间设有第三单向齿轮,第三齿条与第三
单向齿轮啮合,第三齿条远离活塞杆的一侧设有第一推块,转杆上设有第一直齿轮,外框体内部远离活塞杆的一侧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轮绕有平皮带,外框体内部设有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第四转轴相邻,第三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第三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发条,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直齿轮,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啮合,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上均设有锥齿轮,两个锥齿轮啮合。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喷药机构,喷药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柱、储药箱、第五固定柱、储水筒、第一输水管、压筒、第二滑杆、滑套、第二输水管、第三输水管和第六固定柱,外框体上靠近活塞杆的因此而对称式设有第四固定柱,第四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储药箱,外框体上靠近第四固定柱的一侧对称式设有第五固定柱,第五固定柱上均设有储水筒,储药箱两侧与储水筒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输水管,储水筒上均滑动式设有压筒,外框体上靠近第四固定柱的一侧对称式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套,滑套分别与相邻的压筒连接,储水筒上均连接有第三输水管,外框体上远离第四固定柱的一侧均对称式设有两个第六固定柱,两侧的第六固定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与第三输水管连通。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加压机构,加压机构包括有连杆、第二推块、第三推块、第七固定柱、第三扭簧和第五转轴,活塞杆上对称式设有连杆,连杆上均设有第二推块,滑套上均对称式设有第七固定柱,第七固定柱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上均设有第三推块,第三推块两侧与第七固定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三扭簧,第三扭簧均套在第五转轴上。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限流机构,限流机构包括有限位环、第八固定柱、第四扭簧和第一挡板,第三输水管上设有限位环,第三输水管内顶部设有第八固定柱,第八固定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两侧与第八固定柱之间均连接有第四扭簧。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闭合机构,闭合机构、盖板、限位盘和第二挡板,储药箱顶部设有盖板,盖板顶部设有限位盘,盖板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挡板。
14.有益效果:1、将浸湿药水的药棉放置在夹具之间进行夹紧,然后使用者将活塞杆向右侧推动,进而使得转杆及其上部件向右侧移动,夹具带动药棉向右侧移动伸入患者的耳朵,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耳朵进行上药,同时第三齿条、第三、单向齿轮和第三转轴之间进行配合,使得转杆和夹具进行转动,使得上药更加全面;2、储药箱中的药水通过第一输水管流动至储水筒中,使用者对滑套和压筒进行前后移动,可以将储水筒中药水推动至第三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中,然后药水喷向药棉上,如此可以实现自动对药棉浸湿药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塞取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脱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转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b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c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d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喷药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e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加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f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限流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6为本发明闭合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转杆,2-第一固定柱,3-第一转轴,4-夹具,5-第一扭簧,6-塞取机构,61-外框体,62-活塞杆,63-第一直线弹簧,64-第二固定柱,65-压缩弹簧,7-脱离机构,71-第一齿条,72-第一单向齿轮,73-第二齿条,74-第二单向齿轮,8-转动机构,81-第一滑杆,82-第二直线弹簧,83-第三齿条,84-第三单向齿轮,85-第二转轴,86-第一推块,87-第一直齿轮,88-平皮带,89-锥齿轮,810-第三固定柱,811-第三转轴,812-第二直齿轮,813-发条,814-第四转轴,9-喷药机构,91-第四固定柱,92-储药箱,93-第五固定柱,94-储水筒,95-第一输水管,96-压筒,97-第二滑杆,98-滑套,99-第二输水管,910-第三输水管,911-第六固定柱,10-加压机构,101-连杆,102-第二推块,103-第三推块,104-第七固定柱,105-第三扭簧,106-第五转轴,11-限流机构,111-限位环,112-第八固定柱,113-第四扭簧,114-第一挡板,12-闭合机构,121-盖板,122-限位盘,123-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3.实施例1一种耳科用多功能药棉塞取机,如图1-6所示,包括有转杆1、第一固定柱2、第一转轴3、夹具4、第一扭簧5、塞取机构6和脱离机构7,转杆1右侧设有第一固定柱2,第一固定柱2上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上均设有夹具4,夹具4与第一固定柱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扭簧5,第一扭簧5均套在第一转轴3上,转杆1上设有塞取机构6,第一转轴3与塞取机构6之间连接有脱离机构7。
34.塞取机构6包括有外框体61、活塞杆62、第一直线弹簧63、第二固定柱64和压缩弹簧65,转杆1上活动式设有外框体61,外框体61内部右侧设有第二固定柱64,第二固定柱64与转杆1活动式连接,外框体61左侧滑动式设有活塞杆62,活塞杆62与外框体61之间连接有第一直线弹簧63,转杆1右侧滑动式设有圆轮,圆轮位于第二固定柱64左侧,圆轮和转杆1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65,压缩弹簧65套在转杆1上。
35.脱离机构7包括有第一齿条71、第一单向齿轮72、第二齿条73和第二单向齿轮74,外框体61右部前侧设有第一齿条71,前侧的第一转轴3上设有第一单向齿轮72,第一齿条71位于第一单向齿轮72下侧,第一单向齿轮72与第一齿条71啮合,外框体61右部后侧设有第二齿条73,后侧的第一转轴3上设有第二单向齿轮74,第二单向齿轮74与第二齿条73啮合,
第二齿条73位于第二单向齿轮74上侧。
36.使用者需要对患者的耳朵内壁进行上药时,可以使用本药棉塞取机,首先,将两侧的夹具4张开,第一扭簧5发生形变,然后将浸湿药水的药棉放置在夹具4之间的位置,并不再对夹具4施加力,在第一扭簧5的复位作用下,夹具4闭合,从而可以对药棉进行夹紧,然后使用者将活塞杆62向右侧推动,第一直线弹簧63被拉伸,活塞杆62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抵住转杆1及其上部件向右侧移动,由于第二固定柱64抵住右侧的圆轮,进而压缩弹簧65被压缩,第一单向齿轮72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一齿条71接触,第一单向齿轮72进行空转,前侧的第一转轴3不会转动,第二单向齿轮74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二齿条73接触,第二单向齿轮74进行空转,后侧的第一转轴3不会转动,夹具4带动药棉向右侧移动伸入患者的耳朵,从而可以对患者的耳朵进行上药,上药完成后,使用者不再对活塞杆62施加力,在第一直线弹簧63的复位作用下,活塞杆62向左侧移动,且活塞杆62不再抵住转杆1,在压缩弹簧65的复位作用下,转杆1带动其上部件向左侧移动复位,第一单向齿轮72向左侧移动至与第一齿条71啮合,前侧的第一转轴3带动前侧的夹具4向上翻转,第二单向齿轮74向左侧移动至与第二齿条73啮合,后侧的第一转轴3带动后侧的夹具4向下翻转,如此两侧的夹具4张开不再对药棉进行夹紧,使用者可以将使用过的药棉进行扔弃。
3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还包括有转动机构8,转动机构8包括有第一滑杆81、第二直线弹簧82、第三齿条83、第三单向齿轮84、第二转轴85、第一推块86、第一直齿轮87、平皮带88、锥齿轮89、第三固定柱810、第三转轴811、第二直齿轮812、发条813和第四转轴814,外框体61内壁左侧设有第一滑杆81,第一滑杆81上滑动式设有第三齿条83,第三齿条83与第一滑杆81之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82,外框体61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85,第二转轴85中间设有第三单向齿轮84,第三齿条83与第三单向齿轮84啮合,第三齿条83右侧设有第一推块86,转杆1左侧设有第一直齿轮87,外框体61内部右侧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814,第四转轴814与第二转轴85之间通过皮带轮绕有平皮带88,外框体61内部右侧设有第三固定柱810,第三固定柱810位于第四转轴814右侧,第三固定柱810上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811,第三转轴811与第三固定柱810之间连接有发条813,第三转轴811右侧设有第二直齿轮812,第一直齿轮87与第二直齿轮812啮合,第三转轴811与第四转轴814上均设有锥齿轮89,两个锥齿轮89啮合。
38.活塞杆62向右侧移动的过程中,抵住第一推块86带动第三齿条83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二直线弹簧82被拉伸,通过第三齿条83与第三单向齿轮84啮合,使得第二转轴85转动,通过皮带轮和平皮带88带动第四转轴814转动,通过两个锥齿轮89啮合,使得第三转轴811转动,此时发条813形变蓄力,当第三齿条83与第三单向齿轮84脱离时,此时发条813带动第三转轴811进行缓慢反向转动,同时活塞杆62带动转杆1和第一直齿轮87向右侧移动,使得第一直齿轮87与第二直齿轮812啮合,由于第三转轴811带动第二直齿轮812转动较慢,从而第一直齿轮87与第二直齿轮812不会打齿,进而转杆1带动其上部件进行转动,方便药棉对耳朵进行更加全面的上药,当活塞杆62向左侧移动时,活塞杆62不再抵住第一推块86,在第二直线弹簧82的复位作用下,第三齿条83向左侧移动复位,此时第三齿条83与第三单向齿轮84接触,第三单向齿轮84进行空转,第二转轴85不会转动。
39.还包括有喷药机构9,喷药机构9包括有第四固定柱91、储药箱92、第五固定柱93、
储水筒94、第一输水管95、压筒96、第二滑杆97、滑套98、第二输水管99、第三输水管910和第六固定柱911,外框体61左侧左右对称式设有第四固定柱91,第四固定柱91之间连接有储药箱92,外框体61左侧前后对称式设有第五固定柱93,第五固定柱93上均设有储水筒94,储药箱92前后两侧与储水筒94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输水管95,储水筒94上均滑动式设有压筒96,外框体61左侧前后对称式设有第二滑杆97,第二滑杆97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套98,滑套98分别与相邻的压筒96连接,储水筒94右侧均连接有第三输水管910,外框体61右侧均前后对称式设有两个第六固定柱911,左右两侧的第六固定柱91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输水管99,第二输水管99与第三输水管910连通。
40.使用者可以将药水放置在储药箱92中,储药箱92中的药水通过第一输水管95流动至储水筒94中,使用者可以对滑套98和压筒96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可以将储水筒94中药水推动至第三输水管910中,并通过第二输水管99喷向药棉上,如此可以实现自动对药棉浸湿药水的效果。
41.还包括有加压机构10,加压机构10包括有连杆101、第二推块102、第三推块103、第七固定柱104、第三扭簧105和第五转轴106,活塞杆62右侧前后对称式设有连杆101,连杆101上均设有第二推块102,滑套98上均前后对称式设有第七固定柱104,第七固定柱104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106,第五转轴106上均设有第三推块103,第三推块103前后两侧与第七固定柱104之间均连接有第三扭簧105,第三扭簧105均套在第五转轴106上。
42.活塞杆62向右侧移动时,带动连杆101和第二推块102向右侧移动,第二推块102向右侧移动至与第三推块103接触时,由于第三扭簧105的力较大,从而第二推块102带动第三推块103和滑套98向右侧移动,当第三推块103无法继续向右侧移动时,由于第二推块102需要继续向右侧移动,此时第三推块103向右侧翻转与第二推块102脱离,第三扭簧105发生形变,当第二推块102与第三推块103不再接触时,第三扭簧105带动第三推块103反向转动复位,如此无需人工手动对滑套98进行移动。
43.还包括有限流机构11,限流机构11包括有限位环111、第八固定柱112、第四扭簧113和第一挡板114,第三输水管910左侧设有限位环111,第三输水管910内顶部设有第八固定柱112,第八固定柱112上转动式设有第一挡板114,第一挡板114前后两侧与第八固定柱112之间均连接有第四扭簧113。
44.储水筒94中的药水流动至第三输水管910中时,第一挡板114向右侧翻转,第四扭簧113发生形变,当药水下料完成后,在第四扭簧113的复位作用下,第一挡板114反向转动复位,如此,在不需要使用药水时,第一挡板114可以堵住第三输水管910的开口位置。
45.还包括有闭合机构12,闭合机构12、盖板121、限位盘122和第二挡板123,储药箱92顶部设有盖板121,盖板121顶部设有限位盘122,盖板121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挡板123。
46.在限位盘122的限位作用下,使用者可以将第二挡板123向左侧转动打开,然后对储药箱92补充药水,补充完成后,反向转动第二挡板123进行闭合即可。
4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