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文档序号:34461142发布日期:2023-06-15 03:0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大多数结直肠癌始于息肉,息肉是结直肠内膜组织的过度生长,但并非所有息肉都是恶性的,息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常是多年)而变成癌症,息肉变成癌症的机会取决于息肉的类型,两种主要类型是:腺瘤性息肉(腺瘤),这些息肉有时会变成癌症,因此,被称为癌前病变,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这些息肉较常见,但一般来说不是癌前病变,结直肠息肉预防治疗中需要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提高抗ai作用,本发明的药材搭配中药保留灌肠法能改善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腺瘤的癌前病变,针对结直肠道粘膜上皮向肠腔突出的局部病变,恢复肠黏膜吸收,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毒副作用,其病理实质是由于湿热中阻,升降失司,灌肠法能够做到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肠黏膜愈合,解决粘液便、血便,控制炎症,治疗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腺瘤的癌前病变症状,亟急需要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配方合理、制备工艺更加科学,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得到液体细腻,毒副作用小且制备方便,药材针对改善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腺瘤的癌前病变,结直肠道粘膜上皮向肠腔突出的局部病变,恢复肠黏膜吸收,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毒副作用,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肠黏膜愈合,控制炎症,具有针对的治疗效果。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中药灌肠剂,所述灌肠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比为:木香9g、乌药6g、芒硝6g、白花蛇舌草5g、虎杖10g、败酱草10g、厚朴10g、土茯苓5g、血余炭5g、醋延胡索10g、炒传梀子10g。

3、进一步的,木香12g、乌药2g、芒硝8g、白花蛇舌草7g、虎杖10g、败酱草15g、厚朴20g、土茯苓15g、血余炭6g、醋延胡索20g、炒传梀子20g。

4、进一步的,该中药灌肠剂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制成:木香7g、乌药5g、芒硝3g、白花蛇舌草8g、虎杖13g、败酱草9g、厚朴13g、土茯苓15g、血余炭5g、醋延胡索8g、炒传梀子13g。一种中药灌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取白花蛇舌草与败酱草放置烘干室内以武火加热,植物贴于壁内,连续翻滚翻动20分钟植物至表面深褐色,放凉,筛去杂质碎屑;

6、s2:取木香,乌药,芒硝,虎杖,厚朴,土茯苓,血余炭,醋延胡索,炒川梀子,进行清洁去土颗粒,烘干;

7、s3:取木香,乌药,芒硝,虎杖,厚朴,土茯苓,血余炭,醋延胡索,炒川梀子,放置高压研磨机进行研磨,研磨成颗粒后排至过滤器进行300目过滤;

8、s4:取木香,乌药,芒硝,虎杖,厚朴,土茯苓,血余炭,醋延胡索,炒川梀子,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用轮碾搅拌机混合,混合搅拌均匀后排至蒸煮炉中用清水进行煮沸,沸腾后再继续蒸煮30分钟,静置;

9、s5:将放凉后的药剂进行400目筛网过滤,制成药剂,过滤后得到中药灌肠剂;

10、s6:将制备的中药灌肠剂进行分装,每100ml为一剂。

11、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白花蛇舌草与败酱草的质量比为:白花蛇舌草:败酱草=5~3。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颗粒直径为:8mm。

12、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药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药材:清水=1~1.5。

13、所述促进谷胱甘肽酶的分泌,肝脏解毒和消除酵素。

14、所述白花蛇舌草含有豆爸醇,熊果酸,乃一谷條醇,对香豆酸与肠道细胞反应扩张肠壁的血管。

15、所述川楝子抑制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玉隐球菌、铁锈色小芽孢菌、金黄色葡萄菌且松弛括约肌。

16、所述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对感染创面能使创面组织内细菌[(7.62±1.87)×104个/g组织]含量低于105个/g。

17、所述抑制人体内流感病毒和孤儿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

18、所述一种中药灌肠剂的制备设备,包括研磨机构,烘干机构,300目过滤装置,400目过滤装置,轮碾搅拌机,蒸煮机,储存室,所述研磨机构包括螺旋研磨页,转机,所述研磨机构外部左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研磨机构内部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研磨机构中间均匀设置300目过滤装置,所述研磨机构右侧设置清水室,所述清水室右侧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研磨机构下方设置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转机,传输管,加热器,出料口,烘干室,所述烘干装置右侧设置有轮碾搅拌机,所述轮碾搅拌机包括轴承,碾轮,所述轮碾搅拌机中间底部设置有蒸煮机,所述蒸煮机包括,加热器,出水管,所述蒸煮机底部设置有400目过滤装置,所述400目过滤装置左侧设置有400目过滤出料口,所述400目过滤装置左侧设置有储存室,所述储存室左侧外部设置储存室出料口。

19、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20、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

21、功效与作用:木香中的木香酚可以使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的th17/treg细胞重新平衡,主要表现为th17细胞百分比降低和rorc、il17a mrna表达降低。

22、乌药:味幸,性温;归肺、开郁。

23、功效与作用:减轻结肠充血水肿、肠壁扩大及黏膜溃疡损伤,降低肠指数,调节肠道免疫紊乱,抑制肠道炎症介质表达。

24、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25、功效与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减少局部性的肿痛,《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热淫于内,去肠内宿垢,破坚积热块。"

26、白花蛇舌草:味苦,性寒,消炎,解热。

27、功效与作用:白花蛇舌草进入体内后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含有豆爸醇,熊果酸,乃一谷條醇,对香豆酸与肠道细胞反应扩张肠壁的血管。

28、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肺经。

29、功效与作用:虎杖可以有效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虎杖可显着减轻葡聚糖硫酸钠,并显着降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比例,从而缓解结炎症。

30、败酱草:味苦,性微寒;归大肠经、肝经。

31、功效与作用:调气和血即是顺畅肠腑凝滞之气血,祛除腐败之脂脓,恢复肠道传送功能,促进损伤之脂膜血络修复,以改善腹痛,《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乃寒湿瘀血互结,腐败成脓所致。

32、厚朴:味苦,性温;归脾经。

33、功效与作用:修复肠屏障,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氨基酸、脂肪酸、胆汁酸代谢。

34、土茯苓:性平,利水渗湿,消肿止痛。

35、功效与作用:茯苓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有清热解毒凉血、滑利大肠之功效。

36、血余炭:味苦,干涩,性平;归肝、胃、肾经。

37、功效与作用:血余炭和血止血,厚肠止泻,通利水道,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对感染创面能使创面组织内细菌[(7.62±1.87)×104个/g组织]含量低于105个/g,血止的力量增强。

38、醋延胡索:味苦,性温,活血行气;归肝、胃、心经。

39、功效与作用: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止痛、活血化瘀、镇静安神等功效。其中延胡索乙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与安定作用。

40、炒传梀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

41、功效与作用:可提高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促进肠道痉挛性收缩,加快肠道中大便的生成与排出。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中药灌肠剂的制备方法,配方合理、制备工艺更加科学且得到液体细腻,毒副作用小且制备方便,药材针对改善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腺瘤的癌前病变,针对结直肠道粘膜上皮向肠腔突出的局部病变,恢复肠黏膜吸收,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毒副作用,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肠黏膜愈合,控制炎症,具有针对的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