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失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31221发布日期:2023-03-28 23:0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失眠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失眠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失眠治疗仪。


背景技术:

2.现代人身处充满竞争的社会,快节奏而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引起的烦躁、焦虑不安等原因如果未能得到调适,会引起失眠,长期的失眠症使人休息不好,将导致精力减退,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传统的失眠症主要通过服用安眠、镇静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两年中国市场也出现许多种类的失眠仪,失眠仪可用来治疗失眠,失眠仪工作原理是通过内部的电磁波发生装置向人体大脑发送低频率电磁波,可调节大脑电波的频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3.但是现有的失眠仪基本通过电极触点紧贴人体皮肤,将脉冲电流直接作用在人体上,过长时间的接触可能会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眠治疗仪,以解决现有失眠仪通过电极触点紧贴人体皮肤,将脉冲电流直接作用在人体上,可能导致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失眠治疗仪,包括电磁控制箱和电磁发生器,所述电磁控制箱和电磁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磁发生器包括,固定件,超高导磁合金带和漆包线,所述固定件外表面上贴附有超高导磁合金带,所述超高导磁合金带上覆盖有绝缘胶带,所述绝缘胶带上缠绕有漆包线。
6.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控制箱通过导线连接电磁发生器,所述漆包线伸出的两端通过连接导线的正负极连接电磁控制箱。
7.进一步的,所述导线通过绝缘胶带固定在电磁发生器上。
8.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发生器设置在保护壳内。
9.进一步的,所述漆包线通过单层密绕的方式缠绕在高导磁合金带表面的绝缘胶带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塑料管。
11.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控制箱上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电磁控制箱一端连接有插头。
12.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磁发生器由固定件,高导磁合金带和漆包线组成,通过在固定件外表面贴附超高导磁合金带,并在超高导磁合金带外缠绕有漆包线,从而使电磁发生器整体形成一个电磁线圈,由于使用超高导磁合金带,电磁发生器便可产生低频电磁波。电磁发生器连接电磁控制箱,通过电磁控制箱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能够发出电流,与其连接的电磁发生器便能产生相应频率的电磁波,使用时将电磁发生器放置在枕头下,电磁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便能和脑电波形成共振,从而能够调节脑电波的频率,使使用者的脑波逐步调整至优势频率,从而达到无接触
无损伤的助眠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电磁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电磁发生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发明标号信息如下:
18.1、电磁控制箱;2、电磁发生器;3、固定件;4、超高导磁合金带;5、漆包线;6、绝缘胶带;7、导线;8、保护壳;9、控制按钮;10、插头;
19.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3所示:一种失眠治疗仪,包括电磁控制箱1和电磁发生器2,电磁控制箱1和电磁发生器2电性连接,电磁发生器2包括,固定件3,超高导磁合金带4和漆包线5,固定件3外表面上贴附有超高导磁合金带4,超高导磁合金带4上覆盖有绝缘胶带6,绝缘胶带6上缠绕有漆包线5。
24.根据现代科学已知的研究表明,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己的脑电波,可用电子扫描仪检测出,至少有四个重要的波段。经过研究证实大脑在至少有四个不同的脑电波。
[0025]“α”(阿尔法)脑电波,其频率为8-12hz。当你或我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或是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在“放松活跃”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
[0026]“β”(贝塔)脑电波,其频率为14—100hz。这种脑电波反映的是人类在一种通常的、
日常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情况。它是一般清醒状态下大脑的搏动状况,在这种状态下,你和我就会出现逻辑思维、分析以及有意识的活动。
[0027]“θ”(西塔)脑电波,其频率4-7.8hz。这个阶段的脑电波为人的睡眠的初期阶段。即当你开始感觉睡意朦胧时——介于全醒与全睡之间的过渡区域——你的脑电波就变成以4~7.8hz的速度运动。
[0028]
δ”(得尔塔)脑电波,其频率为0.5-4hz。它为人的深度睡眠阶段的脑电波。当你完全进入深睡时,你的大脑就以0.5~4hz运动,即δ波。你的呼吸深入、心跳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0029]
本发明通过电磁发生器2和电磁控制箱1产生低频电磁波,通过低频电磁波和脑波产生共振,使脑波处于“θ”(西塔)脑电波和δ”(得尔塔)脑电波之间的频率,也就是处于0.5-7.8hz的频率之间,使用时将电磁发生器2放置在枕头下,电磁发生器2所产生的电磁波便能和脑电波形成共振,从而能够调节脑电波的频率,使使用者的脑波逐步调整至优势频率,也就是从7.8hz逐步调节至0.5hz的频率。电磁控制箱1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能够发出电流,电流通过超高导磁合金带4和漆包线5所形成的电磁线圈,从而产生相应的低频电磁波,电磁控制箱1预先设定有自动调频,所产生的低频电磁波会先产生7.8hz的低频电磁波,7.8hz的低频电磁波也是最适宜睡眠的电磁波,通过自动调频,使7.8hz的电磁波逐渐调节至适宜深度睡眠时的0.5hz的频率的电磁波。从而达到无接触无损伤的助眠效果。
[0030]
如图2所示:电磁控制箱1通过导线7连接电磁发生器2,漆包线5伸出的两端通过连接导线7的正负极连接电磁控制箱1。
[0031]
导线7通过绝缘胶带6固定在电磁发生器2上。
[0032]
如图3所示:绝缘胶带6缠绕在超高导磁合金带4外表面上,将超高导磁合金带4覆盖住,从而起到绝缘的效果,并且能够通过绝缘胶带6将超高导磁合金带4固定在固定件3上,能够起到绝缘效果的同时还有很好的固定效果。
[0033]
如图1所示:电磁发生器2设置在保护壳8内。
[0034]
保护壳8为扁平的长方体,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枕头下方,由于长方体本身的体积较小,不会影响使用者睡眠体验。
[0035]
如图3所示:漆包线5通过单层密绕的方式缠绕在高导磁合金带4表面的绝缘胶带6上。
[0036]
漆包线5的圈数以及线径能够影响到辐射的强度,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脑电波来进行调整漆包线5的圈数以及线径,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者选择不同的漆包线5。
[0037]
漆包线5的外表面同样缠绕有绝缘胶带6,通过绝缘胶带6能够将连接电磁控制箱1的导线7和电磁发生器2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防止导线7的脱落,使得电磁发生器2和电磁控制箱1的连接更加稳定。
[0038]
固定件3为塑料管。固定件3为中空的圆柱形塑料管,超高导磁合金带4和漆包线5固定在固定件3上产生从而形成电磁线圈,塑料管有着更好的绝缘效果。
[0039]
如图1所示:电磁控制箱1上电性连接有控制按钮9,电磁控制箱1一端连接有插头10。
[0040]
电磁控制箱1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有预定的程序设置有自动调频的低频脉冲电流,并且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按钮9,通过控制按钮9能够开启或者关闭电磁
控制箱1,控制电路板还连接有插头10,通过插头连接外部电源。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