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8234发布日期:2022-07-06 01:17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行走训练,目前偏瘫患者在进行行走训练时,多采用助行器进行辅助行走训练,但是尽管有助行器的辅助支撑作用,但是很多患者在进行行走训练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摔伤的情况,现有的行走训练方式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胸腹带、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至少两条,每两第一滑轨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滑轨垂直于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固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滑块上,所述拉绳的下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胸腹带上,所述胸腹带用于固定在患者的胸腹部。
5.进一步,所述拉绳的下端设有登山扣,所述胸腹带上固设有挂环,所述登山扣挂设于挂环内。
6.进一步,所述胸腹带包括带体和系带,所述带体的左部和右部均从上至下依次排布有多根系带。
7.进一步,所述拉绳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拉绳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
8.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圆筒和第一穿绳环,所述圆筒上设有两第一穿绳环,两第一穿绳环分别固定在圆筒的外壁的上下两侧,所述圆筒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一端穿过圆筒后固设有第二穿绳环,所述拉绳的下端依次穿过靠上的第一穿绳环、第二穿绳环和靠下的第一穿绳环后与胸腹带相连,所述圆筒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合有螺栓,所述螺栓的旋入端抵触在推拉杆上。
9.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和第二滑槽的横截面均呈t字形或燕尾形。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前,在康复训练室天花板上预埋钢筋,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时,将第二滑轨焊接固定在康复训练室的天花板上的钢筋上即可。在使用时,将胸腹带固定在患者的胸腹部,将拉绳的下端连接在胸腹带上,然后患者即可推着助行器进行行走训练,患者在行走训练过程中,拉绳能够拉住患者,起到安全绳的作用,使患者不容易摔伤,本实
用新型的安全性高。在患者行走训练过程中的牵拉作用下,第一滑块能够沿第一滑槽移动,第二滑块能够沿第二滑槽移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互垂直,患者能够在靠边上的两根第二滑轨的共四个端部围成的区域内任意行走,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十分灵活,且使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的活动范围较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中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胸腹带;2、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第一滑槽;5、第一滑块;6、第二滑槽;7、第二滑块;8、拉绳;9、登山扣;10、挂环;11、带体;12、系带;13、圆筒;14、第一穿绳环;15、推拉杆;16、第二穿绳环;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胸腹带1、第一滑轨2和第二滑轨3,所述第一滑轨2的数量为两条,两条第一滑轨2相互平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滑轨2还可以为多于两条的其它数量,只需要保证每两条第一滑轨2均相互平行即可。所述第二滑轨3垂直于第一滑轨2,所述第一滑轨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槽4的横截面呈t字形,第一滑块5的横截面也为t字形,以此防止第一滑块5从第一滑槽4内向下脱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横截面和第一滑块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燕尾形。所述第一滑块5固定在第二滑轨3上,所述第二滑轨3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槽6,所述第二滑槽6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槽6的横截面呈t字形,第二滑块7的横截面也为t字形,以此防止第二滑块7从第二滑槽6内向下脱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滑槽6的横截面和第二滑块7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燕尾形。所述第二滑块7上固设有拉绳8,所述拉绳8的上端固定在第二滑块7上,所述拉绳8的下端设有登山扣9,所述胸腹带1上固设有挂环10,登山扣9挂设于挂环10内,以使所述拉绳8的下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胸腹带1上,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拉绳8的下端可以不设置登山扣9,直接将拉绳系在挂环10上即可。
18.所述胸腹带1包括带体11和系带12,所述带体11的左部和右部均从上至下依次排布有多根系带12,位于带体11左部的系带12和位于带体11右部的系带12一一对应。挂环10固定在带体11的中部,在患者身上固定胸腹带1时,使带体11的中部位于患者的后背侧,挂环10位于胸腹带1的背离患者身体的一侧,然后将带体11的两端分别从患者躯干的左右两侧向前绕至患者的胸腹部,将带体11左部的系带12和带体11右部的系带12一一对应相互系紧,以此便能将胸腹带1固定在患者的胸腹部。
19.如图2所示,所述拉绳8上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拉绳8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圆筒13和第一穿绳环14,所述圆筒13上设有两第一穿绳环14,两第一穿绳环14分别固定在圆筒13的外壁的上下两侧,所述圆筒13内设有与其
配合的推拉杆15,所述推拉杆15的一端穿过圆筒13后固设有第二穿绳环16,所述拉绳8的下端依次穿过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第二穿绳环16和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后与胸腹带1相连,所述圆筒13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合有螺栓17,所述螺栓17的旋入端抵触在推拉杆15上。在螺孔内转动螺栓17,使螺栓17的旋入端从推拉杆15的表面松开,此时即能向第二穿绳环16所在方向推动推拉杆15或背离第二穿绳环16所在方向拉动推拉杆15,在向第二穿绳环16所在方向推动推拉杆15时,第二穿绳环16远离圆筒13,第二穿绳环16将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上侧的拉绳8拉至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和第二穿绳环16之间,也能将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下侧的拉绳8拉至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和第二穿绳环16之间,使位于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上侧的拉绳8变短,位于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下侧的拉绳8变短,进而能将拉绳8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调短。在背离第二穿绳环16所在方向拉动推拉杆15时,第二穿绳环16靠近圆筒13,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和第二穿绳环16之间的拉绳8能向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的上侧松出,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和第二穿绳环16之间的拉绳8也能向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的下侧松出,能使位于靠上的第一穿绳环14上侧的拉绳8变长,位于靠下的第一穿绳环14下侧的拉绳8也变长,进而能将拉绳8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调长,以此即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拉绳8的上下两端之间的距离,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能够适用于一定范围内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范围广。在调节完成后,在螺孔内转动螺栓17,使螺栓17的旋入端抵紧在推拉杆15上,即能对拉绳8上下两端的距离进行固定。
20.使用原理: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前,在康复训练室天花板上预埋钢筋,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偏瘫患者行走训练装置时,将第二滑轨3焊接固定在康复训练室的天花板上的钢筋上即可。在使用时,将胸腹带1固定在患者的胸腹部,将拉绳8的下端连接固定在胸腹带1上,然后通过调节拉绳8的上下两端的距离,使拉绳8的能够拉紧固定在患者身上的胸腹带1,然后患者即可推着助行器进行行走训练,患者在行走训练过程中,拉绳8能够拉住患者,起到安全绳的作用,使患者不容易摔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高。在患者行走训练过程中的牵拉作用下,第一滑块5能够沿第一滑槽4移动,第二滑块7能够沿第二滑槽6移动,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6相互垂直,患者能够在两根第二滑轨3的共四个端部围成的区域内任意行走,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十分灵活,且使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的活动范围较大。
2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