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足部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4717发布日期:2022-10-29 00:0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足部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足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也会疲劳,适当的足部康复训练就是为疲劳的足部增加能量,维持骨骼、肌肉、韧带、肌腱和腱鞘的正常关系,使之能够正常运转,且在临床中,对于足部损伤、足部骨折、足底筋膜炎等患者来说,适当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其快速恢复,同时,还能够预防足下垂、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与促进末梢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3.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械以针对髋、膝等大关节为主,且均器械较大,对踝及足趾的训练较少关注,从而给需要进行足部康复训练患者带来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足部康复训练器,通过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足部跖屈和背屈全角度训练、以及拉伸足底筋膜和跟腱、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促进末梢循环,同时,因其为智能操控,从而具有增加患者操作与使用便利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足部康复训练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固定座上安设有放置架、转轴与充电孔,且固定座通过转轴同左脚板与右脚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上放置有遥控器,所述左脚板与右脚板上皆固定安设有趾板、脚跟限位带、固定带一、固定带二、固定架与脚套,所述固定带一上固定安设有魔术贴,所述固定带二与固定环一为固定连接,所述脚跟限位带上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与固定环二,所述固定架上设立有牵引绳。
5.其中,所述左脚板与右脚板的安设位置分别位于固定座左右两侧所开设的两个转动槽的上部,且安设于左脚板与右脚板内侧的转轴、其内端分别同固定座中部空腔内所安设的两个电机的输出端为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座中部空腔内所安设的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同安设于左脚板与右脚板内端的转轴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电机启动时,能够经由转轴带动左脚板与右脚板在转动槽中进行上下转动,从而帮助患者完成足部跖屈和背屈的全角度训练、以及拉伸足底筋膜和跟腱、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促进末梢循环。
6.其中,所述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二的数量皆为四个,四个固定带一分别两两成组固定安设在左脚板与右脚板的外侧,而四个固定带二则两两成组固定安设在左脚板与右脚板的内侧,且固定带一的活动端与固定带二上所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为穿套连接;通过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二的设立,且固定带一的活动端与固定带二上所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为穿套连接,可便于当患者的左脚与右脚分别放置于左脚板、右脚板上后,固定带活动端从固定环一的内部向外穿出时,能够对患者脚背进行环绕固定。
7.其中,所述脚跟限位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跟限位带分别固定安设在左脚板与右脚板的后端上部,且两个脚跟限位带的上端外侧皆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而两个脚跟限位带的上端内侧则皆固定安设有固定环二;通过脚跟限位带的外侧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
而脚跟限位带的内侧则固定安设有固定环二,且固定带三的活动端与固定环二为穿套连接,可便于当固定带三的活动端从固定环二的内部向外穿出时,能够对患者的脚踝进行环绕固定。
8.其中,所述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三的外表面皆为毛毡面,且四个固定带一与两个固定带三外表面的活动端边缘处皆固定安设有魔术贴,而魔术贴与毛毡面为粘黏连接;通过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三的外表面皆为毛毡面,且其外表面的活动端边缘处皆固定安设有魔术贴,可便于当固定带一从固定环一中穿出后、固定带三从固定环二中穿出后,只需将其反折,令魔术贴粘黏在其外表面的毛毡面上,即可对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三的活动端进行位置固定,通过魔术贴粘黏在固定带一、固定带二外表面距离的不同,能够对其固定带一与固定带三固定时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从而以便适应不同脚型患者进行使用,由此增加患者足部固定时的契合度与紧密性。
9.其中,所述脚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套分别固定安设在左脚板与右脚板的前端,且脚套位于趾板上端处为五趾分开状;通过脚套的设立,可便于对患者脚前端进行位置固定,通过脚套前端位于趾板上端处为五趾分开状,可便于不会对患者每根脚趾的单独活动造成影响。
10.其中,所述趾板的数量为十个,十个趾板前端的中部位置皆设立有延伸端,且每个延伸端的上端中部及下端中部皆与牵引绳一端为固定连接,而牵引绳另一端则穿过固定架与固定架内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收卷机构为固定连接;通过每个趾板前端的中部位置皆设立有延伸端,且每个延伸端的上端中部及下端中部皆与牵引绳一端为固定连接,而牵引绳另一端则穿过固定架与固定架内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收卷机构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收卷机构启动时,能够在对牵引绳进行收卷的过程中,令牵引绳经由对延伸端的牵拉,带动趾板进行上下活动,从而使患者脚趾关节得到运动。
11.其中,所述充电孔固定安设在固定座的正端中下部,且充电孔与固定座中部空腔内所固定安设的充电电池为电性连接,而充电电池与固定座中部空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定时模块、电机、以及固定架内腔的收卷机构均为电性连接;通过充电孔的设立,可便于充电孔只需外接电源,即可向充电电池中充入电能,或是为充电电池进行持续供电,从而令各电力组件始终处于正常的功能运转中。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患者脚部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上后,本实用新型可携带患者脚部进行上下活动与令患者脚趾得到单独或统一的锻炼,可便于能够由此帮助患者进行足部跖屈和背屈全角度训练、以及拉伸足底筋膜和跟腱,从而达到预防足下垂、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与促进末梢循环的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可便于增加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的便利性,通过左脚板与右脚板上端皆固定安设有软垫,可便于增强患者脚部放置时的舒适度。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9.图中:1、固定座;2、转动槽;3、放置架;4、转轴;5、遥控器;6、左脚板;7、右脚板;8、趾板;9、脚跟限位带;10、固定带一;11、固定带二;12、固定架;13、脚套;14、魔术贴;15、固定环一;16、固定带三;17、固定环二;18、牵引绳;19、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足部康复训练器,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开设有转动槽2,所述固定座1上安设有放置架3、转轴4与充电孔19,且固定座1通过转轴4同左脚板6与右脚板7为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3上放置有遥控器5,所述左脚板6与右脚板7上皆固定安设有趾板8、脚跟限位带9、固定带一10、固定带二11、固定架12与脚套13,所述固定带一10上固定安设有魔术贴14,所述固定带二11与固定环一15为固定连接,所述脚跟限位带9上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16与固定环二17,所述固定架12上设立有牵引绳18。
21.所述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安设位置分别位于固定座1左右两侧所开设的两个转动槽2的上部,且安设于左脚板6与右脚板7内侧的转轴4、其内端分别同固定座1中部空腔内所安设的两个电机的输出端为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座1中部空腔内所安设的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同安设于左脚板6与右脚板7内端的转轴4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电机启动时,能够经由转轴4带动左脚板6与右脚板7在转动槽2中进行上下转动,从而帮助患者完成足部跖屈和背屈的全角度训练、以及拉伸足底筋膜和跟腱、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促进末梢循环。
22.所述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二11的数量皆为四个,四个固定带一10分别两两成组固定安设在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外侧,而四个固定带二11则两两成组固定安设在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内侧,且固定带一10的活动端与固定带二11上所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15为穿套连接;通过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二11的设立,且固定带一10的活动端与固定带二11上所固定连接的固定环一15为穿套连接,可便于当患者的左脚与右脚分别放置于左脚板6、右脚板7上后,固定带活动端从固定环一15的内部向外穿出时,能够对患者脚背进行环绕固定。
23.所述脚跟限位带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跟限位带9分别固定安设在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后端上部,且两个脚跟限位带9的上端外侧皆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16,而两个脚跟限位带9的上端内侧则皆固定安设有固定环二17;通过脚跟限位带9的外侧固定安设有固定带三16,而脚跟限位带9的内侧则固定安设有固定环二17,且固定带三16的活动端与固定环二17为穿套连接,可便于当固定带三16的活动端从固定环二17的内部向外穿出时,能够对患者的脚踝进行环绕固定。
24.所述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的外表面皆为毛毡面,且四个固定带一10与两个固定带三16外表面的活动端边缘处皆固定安设有魔术贴14,而魔术贴14与毛毡面为粘黏连接;通过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的外表面皆为毛毡面,且其外表面的活动端边缘处皆固定安设有魔术贴14,可便于当固定带一10从固定环一15中穿出后、固定带三16从固定环二17中穿出后,只需将其反折,令魔术贴14粘黏在其外表面的毛毡面上,即可对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的活动端进行位置固定,通过魔术贴14粘黏在固定带一10、固定带二11外表面距离的不同,能够对其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固定时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从而以便适应
不同脚型患者进行使用,由此增加患者足部固定时的契合度与紧密性。
25.所述脚套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套13分别固定安设在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前端,且脚套13位于趾板8上端处为五趾分开状;通过脚套13的设立,可便于对患者脚前端进行位置固定,通过脚套13前端位于趾板8上端处为五趾分开状,可便于不会对患者每根脚趾的单独活动造成影响。
26.所述趾板8的数量为十个,十个趾板8前端的中部位置皆设立有延伸端,且每个延伸端的上端中部及下端中部皆与牵引绳18一端为固定连接,而牵引绳18另一端则穿过固定架12与固定架12内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收卷机构为固定连接;通过每个趾板8前端的中部位置皆设立有延伸端,且每个延伸端的上端中部及下端中部皆与牵引绳18一端为固定连接,而牵引绳18另一端则穿过固定架12与固定架12内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收卷机构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收卷机构启动时,能够在对牵引绳18进行收卷的过程中,令牵引绳18经由对延伸端的牵拉,带动趾板8进行上下活动,从而使患者脚趾关节得到运动。
27.所述充电孔19固定安设在固定座1的正端中下部,且充电孔19与固定座1中部空腔内所固定安设的充电电池为电性连接,而充电电池与固定座1中部空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控制器、无线信号接收器、定时模块、电机、以及固定架12内腔的收卷机构均为电性连接;通过充电孔19的设立,可便于充电孔19只需外接电源,即可向充电电池中充入电能,或是为充电电池进行持续供电,从而令各电力组件始终处于正常的功能运转中。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固定带一10、固定带三16与脚套13的设立,可便于患者只需先将脚部放置在左脚板6与右脚板7上后,伸入至脚套13内部,即可再依次将固定带一10的活动端从固定环一15中穿出、固定带三16的活动端从固定环二17中穿出后,对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进行反折,令其上所固定安设的魔术贴14粘黏在其外表面的毛毡面上,完成对患者脚部的位置固定操作,通过魔术贴14粘黏在固定带一10、固定带二11外表面距离的不同,能够对其固定带一10与固定带三16固定时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从而以便适应不同脚型患者进行使用,由此增加患者足部固定时的契合度与紧密性,通过固定座1中部空腔内所安设的两个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同安设于左脚板6与右脚板7内端的转轴4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电机启动时,能够经由转轴4带动左脚板6与右脚板7在转动槽2中进行上下转动,从而帮助患者完成足部跖屈和背屈的全角度训练、以及拉伸足底筋膜和跟腱、锻炼足部关节和肌肉、促进末梢循环,通过每个趾板8前端的中部位置皆设立有延伸端,且每个延伸端的上端中部及下端中部皆与牵引绳18一端为固定连接,而牵引绳18另一端则穿过固定架12与固定架12内腔中所固定安设的收卷机构为固定连接,可便于当收卷机构启动时,能够在对牵引绳18进行收卷的过程中,令牵引绳18经由对延伸端的牵拉,带动趾板8进行上下活动,从而使患者脚趾关节得到运动,通过遥控器5的设立,可便于患者只需按动遥控器5上的对应功能按钮,即可对时间、频率、左脚板6与右脚板7的角度旋转、趾板8的角度旋转等功能进行统一或单独操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